都說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存在生命之外,很可能還有其他一些星球,也存在著我們未知的生命。
近期,天文科學家通過望遠鏡觀察到,在金星的酸性雲層中探測出一種名為「磷化氫」的氣體。由此,科學家們推測出金星極有可能存在著某種生命。
看到這個消息,想必大家也像我一樣,覺得這些科學家真是了不起。但是,你知道嗎?人類科學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多麼漫長的歷程?
如果不是讀了《科學家列傳》這套叢書,我都想不到,原來人類科學的發展歷史竟是這樣的有趣,是這樣的荊棘叢生。
1.《科學家列傳》到底講了什麼?
首先,這本書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學家故事集」。通讀之後你會發現,本書沒有堆砌歷史資料,也沒有說教的內容。
這本書以時間作為軸線,較為全面地展示了古今中外多位頂級科學家的成果,以及他們對於人類科學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
在作者的筆下,這些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再不是白紙黑字築成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而我們讀者,就通過這本書與這些古代先賢們「隔空對話」。
《科學家列傳》叢書選取的傳主皆是舉世知名的頂級科學家,但正是因為他們如若空中明星,與我們存在極大的距離,因而我們只有使勁仰起頭,才能望見他們。可是,通讀全書之後我們卻發現,原來,這些燦若明星的人物,也有著無數槽點。
比如說,東漢時期的科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張衡,不僅在文學藝術方面頗有造詣,而且在科學技術領域的成就更是獨領風騷。說起張衡的科技發明,簡直可以驚掉當今人們的下巴。可就是這樣一位堪稱完美的科學家,身上也存在著槽點。他作為一名官員非常失敗,擔任「太史令」這樣一個芝麻官,有14年之久,一直都得不到升遷。不過,中國歷史上有那麼多太史令,而能夠載入史書並被後人銘記的,怕是只有張衡了吧。
除了講述古今中外頂尖科學家的故事,本書還通過若干具體的事例,來回答一些與科學研究相關的問題,以此激發讀者對於科學知識的思考。
當然,雖說這是記錄科學家故事的圖書,可由於某些科學家的史料實在有限,兼且難以辨明真偽,所以,這些科學家雖然對人類文明的進程做出貢獻,卻也無法收入書中,單獨成傳,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2. 富有特色的語言風格
《科學家列傳》這本書從全新視角出發,全方位多角度地重現了人類歷史上各時期科學家們的風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書語言風格非常富有特色,詼諧幽默,平易近人,就像喜劇評書一般。這樣的寫作風格,充滿了趣味性,非常適合青少年閱讀。
本書的兩位作者說,他們創作本書的目的,正是為了讓讀者全面了解這些為人類進步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更是為了激勵青少年讀者,從小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立志成為科學家,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既然本書的目標讀者鎖定在青少年這一群體,那麼表述風格必然會以輕鬆活潑的風格為主。但其實,即便讀者是一位走出校門的成年人,依然能夠從書中汲取到知識的養料,看到人類文明發展歷程的不易。
《科學家列傳》一書的語言特色,除了之前我們說過的幽默風趣之外,還格外的親切、平實。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腦海中時常會浮現出鄰家老伯伯的樣子。這位老伯伯是位教師,我在讀中學時,經常煩請他為我補課。老伯伯講起某個定理公式時,從不刻板講解,而是用有趣好玩的方式,讓學生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這本書便如同我那位鄰居伯伯一樣,親切隨和,用最生動的語言,講解最難懂的知識。
3. 嚴肅與活潑的完美結合
與其他的人物傳記類圖書相比,《科學家列傳》一書堪稱嚴肅與活潑的完美結合。
像這樣的題材,如果寫得過於嚴肅,那麼讀者讀起來必然感覺枯燥,難免半讀而廢;但如果活潑得過分,就不夠莊重,難以喚起讀者們發自內心的對於科學家們的崇敬感。
從這個層面來講,本書的兩位作者著實耗費了一番心血。
他們為了突出本書的嚴肅性,毫不迴避科學家本人的某些瑕疵和負面內容,並且完全忠於歷史事實,無論是多麼偉大的科學家,也不做過多美化。
為了凸顯出本書的活潑性,兩位作者在撰寫時採取章回小說的方式,把相聲、評書以及喜劇中的眾多元素,運用到寫作手法之中。過去的人物傳記,尤其是科學家傳記,往往透露著一些呆板。而本書則採通過活潑潑的文字,把那些被「神化」的科學家們,還原成為真實的人。
通過閱讀書中的這些人物列傳,我們將不再畏懼學習道路上遇到的困難。誠如本書中記述的人物之一歐幾裡得所言「求知無坦途」,我們在學習和探索的道路上,遇到困難那是必然。然而,我們看看書中的這些頂尖科學家,哪一個不是通過個人的努力和毅力,跨越了一座座高峰,耗盡了無數心血,才最終推動人類文明向前邁進?
即便資質平平的我們,通過刻苦鑽研,也能夠在某一天攀登上科學的高峰,去接近甚至超越以往的先賢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