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元!史上最逗趣的全套科普書《瘋狂科學》,培養娃幽默力和科學素養hin重要!

2021-01-21 尖叫童年

已有20萬+父母訂閱了尖叫童年

溫柔地改變,給孩子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ID: JJtongnian

「幽默感是最令人嚮往的一種人格特徵,而且父母可以幫助塑造這樣的特徵。」——Louis Franzini博士,著書《歡笑的孩子:如何發展孩子的幽默感》


♫ 尖叫君語 ♫


聊到幽默感,很多成年人在交友、擇偶和就業的時候,都會發現幽默的人特別受別人待見。


在美國,人們特別重視幽默感和趣味性。歷屆的總統們都是別具幽默感、反應機敏的智者。比如歐巴馬,在每年的總統宴席招待會上,都會放下架子,發表自嘲、自黑式的幽默演講,每次博得滿堂掌聲和笑聲,也緩和了媒體、政敵和反對民眾對他的不滿情緒。


其實對於孩子的社交圈子來說,幽默這一特質同樣很重要。


擁有幽默感的孩子自信、陽光,能快速的融入新的環境和朋友圈子,他有能力讓心情不好的朋友破涕為笑,贏得穩固的友誼;同樣在遭遇同伴嘲笑和挑釁時,他也能用自嘲、自黑的能力巧妙地讓自己走出困境。


所以,對孩子來說,學習做一個有趣和幽默的人真的很重要!今天,尖叫君一次性送上兩套幽默風格的優秀童書,讓孩子們在大笑中感受知識的魅力,在歡樂中體驗有趣的故事情節,爸爸媽媽們還可以尋找適當的機會,讓孩子們模仿書中的角色和口吻,嘗試有趣的表達和交流方式哦!


• 團品1 •

書名:《瘋狂科學》(全5冊),這可能是史上最貧嘴的科普書


年齡:適合7-14歲

出版:中信出版社

原價:84元

噹噹價:63.3元

尖叫團購價:58元(包郵)


參團方法:長按圖片識別→開始購買


• 團品2 •

書名:《鴨子的假期》+《海豹的旅行》兩冊精裝。風靡猶太家庭,孩子的第一套幽默力、逆商培養書


年齡:適合3-6歲

出版:中信出版社

原價:70元

尖叫團購價:46.9元(包郵)


參團方法:長按圖片識別→開始購買


1、團購時間10月30日-11月2日

3、3個工作日內由出版社發貨,跟教育孩子一樣,需要您的耐心等待。

4、請大家不要在微店中留言詢問,因為微店的留言系統不穩定,有問題可聯繫尖叫君客服號(gzrabbibox),特別著急可打電話:18127987131。

5、因書籍特殊性,如無質量問題不支持退換,請慎重下單,但如有質量商家承擔往返運費退換,懇請大家諒解和放心!


今天推薦的第一套書是科普讀物。想問問大家在給孩子選科普書時,都會看重哪些因素呢?


沒錯,要有趣、嚴謹的同時又易懂。


有趣才能吸引孩子讀進去,而能讀懂能讓孩子感到自信,發現其實科學很簡單的嘛,掌握知識的同時,幽默技能get√。這也整是《瘋狂科學》這套書值得推薦最大的原因。



(1)

受孩子們各種稀奇古怪問題啟發而作風靡十國,孩子的科學啟蒙好幫手


我們先來看看寫這套書的人。作者格倫·墨菲有多重身份,科學家、科普作家、博物館管理人員。作為英國暢銷科普書作家,他出版的童書因為幽默好玩,很受孩子喜歡,大多位列同類書榜首。




不僅如此,格倫·墨菲曾在世界知名博物館——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的擔任管理工作。這份工作讓他注意到,成千上萬來這裡參觀的孩子們,會問各種各樣的稀奇古怪的問題。所以在這裡工作的格倫·墨菲就有機會了解到孩子真正的興趣點,也了解怎樣給孩子解答他們才有興趣聽,能聽得懂。正是受到了孩子們各種各樣的問題啟發,格倫·墨菲創作了這套書。



▲ 擔任世界知名博物館的管理工作,讓他注意到來博物館的孩子們喜歡問各種各樣的問題,受此啟發。


這套一出版,就迅速出現在了十多個國家的暢銷書名單裡,並且獲獎無數。比如英國藍彼得圖書獎及英國皇家學會最佳少兒科普圖書獎提名。還受到了《學校圖書館雜誌》《書單》等主流媒體的強烈推薦。



(2)

用最有趣的語言,答最嚴謹的科學 掌握知識的同時,幽默技能get√


回到幽默感這個話題,這套書雖然講的是科學,但有點「不正經」,而且一點都不嚴肅枯燥,反而十分簡單易懂。這就讓孩子掌握了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一個重要的技能——幽默。比如在《生命演化的秘密》裡,講到動物的演化、分類時,是這樣描述的:


▲《生命演化的秘密》裡,講到動物的演化、分類時的問答


▲《生命演化的秘密》裡,講到細菌這部分時的問答


《瘋狂科學》(全5冊)

年齡:7-12歲
原價:84元

尖叫團購價:58元包郵


問答+插圖的表現形式,讓這本書讀起來就像是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在鬥嘴。偶爾還透出一股「貧嘴」的勁兒,了解了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的同時,也經常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 在《全宇宙噁心食物大全》裡,一本正經地講解"屎",哈哈


▲ 在《下一站,X星球》裡,介紹地球的惡魔姐妹」金星「


幽默風趣的同時,作者的著名暢銷科普書作家、世界知名博物館管理人員、科學家,三重身份保證了知識的準確性和趣味性。在國外的權威媒體更是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這些知識讓你噁心得要死,卻也讓你想知道得要死。——《拉斯維加斯書刊》


沒有哪一本關於宇宙的入門書可以像這本書一樣幽默又易懂。——《學校圖書館雜誌》


奇妙的事實,生動的講述。——《書單》


格倫·墨菲證明了他是位極有價值的兒童科普作家。這本關於五感的書再次擊中了熱點……一本好玩又有知識性的書。——《科普》



(3)

想孩子們所想,培養孩子的探索意識
以及邏輯推理能力


被「問題」孩子纏住的爸爸媽媽們,應該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好不容易費盡了洪荒之力,給孩子解答了一個問題,可是第二個問題馬上就接踵而至,其實孩子接觸世界,了解世界,會從很多方面去觀察,自然就會產生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例如:


小寶寶出生之前在肚子裡是怎麼呼吸的?……

什麼?不呼吸不是早憋死了嗎?……

啊?你的意思是嬰兒能憋氣,憋上——9個多月?怎麼做到的?……

肺裡充滿液體?不會被嗆死嗎?……

哇,太酷啦!還有,臍帶和胎盤後來怎麼樣了?…


▲《人體奧秘全知道》裡關於嬰兒的一連串疑問


一旦你回答了他的這些問題,通常他又會從你的回答裡再導出一個「為什麼」來!這說明此時孩子開始形成了推理意識,正嘗試將各種認知和他之前積累的概念聯繫起來。 


這套書裡涵蓋了700多個有趣的問題,而且作者還有一種難得的,不怕孩子們「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勇敢,通過問答的形式,耐心的給出各種準確的、幽默的,同時也是充滿邏輯性的解答。 


別小看這樣一連串的提問和回答,這也是這套書又一與眾不同的地方,通過嚴謹的一問一答,幫助孩子培養邏輯推理能力,認識到事物是前後連貫、因果相承的。


比如:

等等,宇宙是什麼?……

宇宙大爆炸?聽起來又酷炫有有點恐怖……

那宇宙有多大?……

光年?那科學家怎麼知道的?又不能拿著一把超級大尺子去量……

▲《下一站,X星球》內頁


孩子通過提問獲取各種知識,再將這些知識分類、聯繫,構築了自己的認知世界,也收穫了最好的科學啟蒙,徹底消除了孩子們的困惑。



(4)

隨翻隨讀,閱讀無壓力無負擔


雖然作者是從孩子們的視角去寫的這套書,但是很多知識和問題,連我們大人都很想去搞清楚,尖叫君也是看了很久都不捨得放下。別看涉及到宇宙、動物、人體這麼多問題,讀起來卻一點也不吃力。

 

這套《瘋狂科學》不但可以檢索式閱讀,讓孩子翻到哪裡都能看,喜歡看什麼內容就看什麼內容。它還擅長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讓讀者秒懂的魔力,完全沒有閱讀科學知識的壓力。



▲《全宇宙噁心食物大全》——噁心美食的科學



▲ 簡單、搞笑,無釐頭的插圖,為閱讀增加了許多小樂趣。

 


(5)

輕型紙印刷,厚重而不沉重


因為這套書是專門為7——14歲孩子打造的讀本,每本書都有160頁左右,雖然能夠讓孩子獲得海量的知識,可如果太重的了話,肯定影響閱讀體驗,孩子們也不愛翻開。

 


出版社很貼心的考慮到了這一點,在印刷時特意選用了輕型紙,這種紙可以讓大部頭的書拿在手上也不會死沉死沉的,讓孩子可以隨意拿起書來輕鬆閱讀,真的是很用心。



1.《神奇感官大揭秘》

蒼蠅用腳丫子來品嘗美食?在貓眼裡,水果太酸,蔬菜太苦了?乖巧的兔子會吃自己的,而可愛的考拉會吃媽媽的便便?動物神奇的感官讓你連連咋舌?還有更多更好玩的呢,你可得坐穩了,馬上開啟我們的感官之旅。

 

2.《全宇宙噁心事物大全》

世界上都有哪些骯髒的美食、反胃的寄生蟲、可怕的疾病?人為什麼看見某些東西會噁心,看見別的卻不會?為什麼有的人看到那些真正噁心的東西,卻一點事兒都沒有?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噁心之旅,你是否要跟上格倫的步伐去探險?膽小者勿入!

 

3.《人體奧秘全知道》

一寫作業就頭疼,到底是頭的哪兒疼呢?空手劈大石你也能做到?不管大傷口還是小傷口都是身體自己癒合的?身體都有哪些奇特之處?讓我們跟著格倫的步伐,從「組裝人體」開始,對身體來一場瘋狂的探索之旅吧。

 

4.《生命演化的秘密》

人就是長反了的大蝦?我的曾曾曾……曾祖父是條蟲子?為什麼蟲子長不到汽車那麼大?演化都有哪些神奇之處?請穿上你最舒服的鞋子,讓我們這就去探索生物世界的秘密吧!

 

5.《下一站,X星球》

聽說星星離我們有幾百億年,是拿把尺子量出來的嗎?如果住在水星,差不多每天都要來場期末考試?而在天王星,卻可以整天都玩雪橇板?迫不及待想知道?那就系好安全帶,讓格倫墨菲帶你來一場驚險好玩的星際旅行吧!


• 團品1 •

書名:《瘋狂科學》(全5冊),這可能是史上最貧嘴的科普書


年齡:適合7-14歲    

原價:84元

噹噹價:63.3元

尖叫團購價:58元(包郵)


參團方法:長按圖片識別→開始購買



• 猶太民族被譽為世界智商最高的民族;

•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猶太人為主體的國家,也是人均讀書最多的國家;

• 世界上不到0.25%的猶太人獲得了全球27%的諾貝爾獎…


到底,他們是怎麼從小培養強大的內心和勇於挑戰的勇氣,並且能樂觀地面對生活呢?


《鴨子的假期》+《海豹的旅行》兩冊精裝

年齡:3-6歲
原價:70元

尖叫團購價:46.9元(包郵)


能打動猶太家庭,讓他們珍愛的兒童讀物一定是幽默、關照現實且富有想像力的。這也是《鴨子的假期》和《海豹的旅行》在以色列如此受歡迎,且奪得以色列國寶級兒童圖書大獎的原因。

猶太人認為只有強者才懂得幽默。經歷過曠日持久的流亡和屠殺,這樣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沒有些樂觀精神,和普遍的幽默感,怎麼熬過如此黑暗的歲月並依然對生活充滿希望?

所以《鴨子的假期》雖然講了一個被我們破壞掉的假期,但每翻一頁都讓人覺得那麼可樂,它能把閱讀中翻頁的樂趣最大化,讓孩子由衷地愛上閱讀。


當孩子翻頁後,鴨子經常會陷入一種糟糕的境地,怕了翻頁魔咒的鴨子會想方設法讓孩子不要再翻頁;而遇到它喜歡的情境則會興奮地告訴你它就想一直待在這一頁。可小朋友會聽嗎?當然不會!這也太酷了吧,我們翻一頁,鴨子的情形就跟著變化,什麼時候我們擁有操控書中故事的能力了?而且鴨子一直在對我們說話哇,這可真是太有趣了。《海豹的旅行》則設計了各種好笑的小情節和對話,這種富有幽默的繪本會在孩子心裡埋下快樂的種子,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面對問題的方式。


從飛碟裡出來一個外星人。(他本來沒想停在地球上,但起飛之前他忘記去衛生間了,現在必須找個地方上廁所。)

如果「童話裡的故事都是騙人的」,孩子看了後沒有任何收穫,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它總應該在合上書本後在孩子心中留存點什麼,讓孩子在以後的道路上想起時或溫暖或醒悟或堅強或柔韌……覺得生活無聊的馬文真的在大城市轉了一圈後發現了家庭和朋友的可貴。馬文的生活大變樣。每個人都想見到它,它無論走到哪兒,都有一大群人熱情地歡迎它。而《鴨子的假期》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建立強大的內心和抗壓能力。孩子從故事中能看到鴨子最開始的制止,中間的忍耐,以及最後迫不得已的離開。這不正是人們在處理心理情緒問題時的三段反應方式嗎?大多數人面對困難和不如意時,情緒體驗也是這樣的,並且即便最後我們選擇了離開也不是挫敗和不堅強,因為保持心理的健康和情緒的愉悅也是非常重要的,鴨子受夠了被打擾的假期,所以它乾脆離開了這本書,問題解決了。《鴨子的假期》是一本很特別的書,它的獨特之處在於不是簡單講述一個故事,而是把你拉進這個正在發生的事件,讓小朋友真正「進入」書中,左右故事的發展。就像是一個故事套著一個故事,關鍵是這種比較有難度的敘述方式經過作者的處理,達到了學齡前兒童能理解的程度。書的結尾鴨子離開了,但剛出場的海盜可不想這麼快就結束他們的戲份。呆萌的海盜搖著手告訴你千萬不要合上這本書,因為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呢。一個意猶未盡,貌似還有下文的開放結尾會引起孩子的無限想像:我要合上書嗎?海盜後來怎麼樣了?鴨子去哪兒了?真正富有想像力的書會讓孩子心中自然而然地多出幾個問題。從外面遊歷回來,感到心滿意足的馬文又開始感到無聊了,他還有機會出去嗎?這回又會有什麼新奇的事情發生?

▲ 內頁實拍圖



猶太人在教育中很注重孩子的思考能力,換句話說,要能提出自己的問題。而一本有開放結尾的書對思考力無疑是有幫助的。如果我們沒有合上書本海盜會怎麼樣?不妨讓孩子來給你講講海盜的故事,比如每翻一頁海盜會遇到什麼問題,他們是讓你快快翻過去還是讓你也不要再翻頁了。

給海豹馬文再設計一個出去看世界的機會,最好讓他來到我們身邊,想想他會跟我們一起經歷什麼有趣的事情。


— 內容簡介 —




一隻鴨子到海島度假,它渴望無人打擾的悠閒假期。但是有人居然翻開了這本書,隨著一頁一頁地翻看,鴨子的假期開始變得有趣了(遇到了越來越糟糕的事情)。而這一切仿佛都是翻書人的錯,鴨子開始的時候好言相勸,後來愛答不理,最後只能氣憤而無奈地說:「你翻吧,我要離開這本書。」結果一群搞不清楚狀況的海盜出現了……馬文是一隻生活在南極的海豹。他受夠了一成不變的大冷天;從不換樣的三餐;還有長得都一樣,分不出誰是誰的親朋好友。終於,一個出門前忘了上廁所的外星人停在了馬文的家門口,他要找個地方「嗯嗯」。馬文的機會來了,他駕駛著宇宙飛船來到了大城市,成了「外星人明星」,他享受這種風光的生活,但是沒過多久,他又膩歪了這樣的日子,還是回到南極好啊。可是馬文真的能從此安分地生活嗎?


• 團品1 •

書名:《瘋狂科學》(全5冊),這可能是史上最貧嘴的科普書

年齡:適合7-14歲    

原價:84元

噹噹價:63.3元

尖叫團購價:58元(包郵)



• 團品2 •

書名:《鴨子的假期》+《海豹的旅行》精裝(共2冊),風靡猶太家庭,孩子的第一套幽默力、逆商培養書


年齡:適合3-6歲    

原價:70元

尖叫團購價:46.9元(包郵)


參團方法:長按圖片識別→開始購買


1、團購時間10月30日-11月2日

3、3個工作日內由出版社發貨,跟教育孩子一樣,需要您的耐心等待。

4、請大家不要在微店中留言詢問,因為微店的留言系統不穩定,有問題可聯繫尖叫君客服號(gzrabbibox),特別著急可打電話:18127987131。

5、因書籍特殊性,如無質量問題不支持退換,請慎重下單,但如有質量商家承擔往返運費退換,懇請大家諒解和放心!


▼▼▼或點擊「閱讀原文」開始購買

相關焦點

  •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
    科普繪本創作需要作者有科學素養,還要有把科學知識有效地融入到童書創作的技能。因此,讀到吉林兒童文學作家竇晶創作的「萌小芽科普繪本」系列時,有耳目一新之感。這是一套和一般幼兒讀物相近的開本,風格也相似的童書,它的裝幀設計談不上精緻,但很適合家庭親子閱讀。這套繪本有三個主要特點:第一,書中的故事貼近幼兒生活。
  • 科普作家尹傳紅:科普最重要的是傳播科學思維方式
    從科學隨筆到人物傳記故事,尹傳紅的科普寫作多了一個發力點。隨著此次新書的出版,陳芳烈也在新書的序言中感慨道:「得悉上海科學教育出版社『以青少年創新思維培養叢書』立項,精選傳紅近年來創作的人物傳記作品集結出版,我真為自己多年來的等待終於有了回應而高興。」這套書中選取的75位人物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科學家,還有諸多影響歷史進程的思想家、文學家等。
  • 科普童書|從身邊的科學開始 探索萬物由來的秘密
    自6月29日起,買歡樂兒童餐或20元美味套餐,可得「Discovery萬物由來的秘密」系列圖書一冊。肯德基「一周一實驗,科學享不停」暑期科普季也拉開帷幕。所以,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讓他們學會用科學的邏輯思考,用科學的方法驗證,對孩子未來的成長都大有裨益。即使不當科學家,也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因為思維就是智慧。現場有家長提問如何培養孩子科學思維,楊藻老師給出了具體建議:首先,從培養興趣入手,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Discovery萬物由來的秘密」科普童書,話題貼近生活,符合兒童的閱讀需求。
  • 新年科學福袋限量發售!科普書+科學玩具+遊戲盒一次帶走
    新年科學福袋限量發售!科普書+科學玩具+遊戲盒一次帶走 新年即將到來,狂丸也特地為大家備下了一份禮物,那就是「新年科學福袋」,每個福袋中包含1本科普書+1個科學玩具+1個科學遊戲盒子,三重好物,不限年齡,讓你玩得開心還能有所收穫。
  • 瘋狂科學夏令營,讓孩子瘋狂地愛上科學
    如何激發孩子的科學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動腦、動手能力?如何利用這個暑假,培養和開拓孩子們的科學視野,為未來的科學學習打好基礎?        在初中科學的考試中,實驗一直是考查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載體,它將考查學生在實驗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觀察和實驗能力,在真實的科學實驗情境中將科學知識與科學過程結合起來的能力。這種能力,事實上在小學階段即可適當接觸、展開培養並且積極引導,一旦掌握,甚至比語文、數學等科目的學習提升更有效。
  • 提升科學素養是培養提問能力關鍵
    能夠提出問題,提出有價值的科學問題,不僅僅是所有學問深入研究的起點,其背後還隱藏著一個邏輯鏈:只有懷疑之精神,才有獨到之見解,方有自由之精神、獨立之人格,才有可能在繼承和發揚前人總結的知識體系基礎上,從已知到解未知,推陳出新,甚至完全顛覆已有認知,提出新的理論或者定律推動科學的進步,將人類文明帶入一個新的時代。以上,與我們當前一直呼籲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息息相關。
  • 科普大集市,一起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吧!第六彈
    ,從內容選取和編排上幫助孩子逐步構建連貫性的思維模式,從日常現象入手,由表及裡,探究蘊藏在現象背後的知識內核,同時隨書附贈的「互動探秘寶圖」更是藉由翻翻頁的形式,讓孩子和家長可以一起探索回顧書中的內容,鞏固知識,在孩子合上書本之後總結復盤書裡的信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 5歲萌娃知識量遠超同齡人,用百科知識餵大的娃,到底有多自信?
    所以讓孩子接觸更多的科普百科知識,來有意激發、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是每個家長應該努力的三、培養科學思維,增強記憶力,讓娃越來越聰明越是掌握更多的知識,就越是擁有分辨真偽的思辨能力。三、藉助有趣的繪本繪本是孩子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上文中提到的「學霸」小橘子,就是被百科全書「餵」大的。從很小開始,爸爸就給他讀各種科學啟蒙繪本,來培養這方面的興趣。
  • 提升公眾科學素養,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另一場「大考」
    事實證明,科普工作與公民科學素養在抗疫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包括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一批知名學者身體力行,及時地科學發聲,引導公眾理性看待疫情,消除了不必要的恐慌,為公眾提供了大量權威的科學知識和實用的防控指南。2 提升科學素養應培養好學生這支「主力軍」百年前,梁啓超曾說少年強則國強。
  • 依託《我們愛科學》中少總社進軍原創科普出版
    原創科普難已經成了業內共識,不僅獲得好文本難,體例、形式創新難,還有獲得高品質繪畫、圖片作品難等一系列的操作之難。從年初開始,依託百萬名刊《我們愛科學》,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戰略性進軍原創科普出版。近日,中少總社原創科普圖書的階段性成果「趣味科學圖畫書」現身中國童書博覽會,與小讀者見面。
  • 『FK Kishow』瘋狂科學和STEM教育的驚人關係!
    STEM教育並不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的簡單迭加,而是要融合各學科的知識,把學到的科學、數學和其他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以更好地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STEM 教育(STEM Education)源於美國。美國科學教育學者最早於20世紀50年代提出科學素養概念,也得到其他國家科學教育學者的認可。
  • 推薦| 《環球科學》編輯部的這份科普童書
    推薦 | 《環球科學》編輯部的這份科普童書 2020-03-14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68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500多個知識點《瘋狂的十萬個為什麼》
    《瘋狂的十萬個為什麼》(幼兒版)系列叢書,根據《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編寫,緊密貼合幼兒的閱讀心理和閱讀習慣場景是科普情境式講述體驗式學習,開創玩中學的全新閱讀理念。這套書不同於其他複雜的灌輸式科普,而是採用生動的故事講述科普知識,將趣味性和知識性融為一體,增加閱讀興趣,加深閱讀記憶,讓家長不再害怕孩子等刨根問底。
  • 麻省理工教授:培養孩子「科學思維」,實踐比理論重要
    一提到科學,普遍都會想到科研工作、科學發明等。看似高深,其實科學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而且科學思維是想要培養好孩子的一項必備思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麻省理工博士教大家培養孩子科學思維。科學思維是什麼?為什麼如此重要科學思維,就是用科學性的思想,來面對物質的根本。
  • 民科學素養調查就要結束了?你的科學素養達標嗎?
    科學素養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對於你接收到的科技信息,它的來源(官方渠道還是公朋友圈),你對科學技術的態度(凡是我三十五歲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受天譴的),以及你對科學的理解(地球為什麼繞著太陽轉)。上一次2018年的普查,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眾只有8.47%,對於2020年這次普查,我國的目標是達到10%,是不是覺得數據很低很寒酸,那是因為你不了解情況。
  • 觀點|板藍根又遭「雙黃連式」哄搶,克服群體無理性亟需提升社群科學素養
    供圖/視覺中國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中有一個重要論斷就是,個體一旦進入到群體之中,就會變成「無意識」的野蠻人。從這個角度說,媒體傳播科學時,更應做好內容的銜接與轉化,不能人云亦云,否則也就喪失了「把關人」的角色和作用。從另一個角度看,「群體」陷入「狂歡」時,更需理性的觀察者和聲音。當然,這就需要媒體從業者對科學有理性認知,並具備科學素養。而科學素養的養成與提升並非朝夕練就,而是需要在科學領域長久地磨鍊與沉浸。
  • 上海公民科學素養知識競賽開賽
    東方網通訊員耿挺6月23日報導:引力波、上帝粒子、阿爾法狗,這些網絡熱詞的背後是什麼樣的科學知識?大眾對於科學常識又有多少了解?日前,旨在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激發公眾科技興趣和創新熱情,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2016上海公民科學素養知識競賽正式開賽。  該項競賽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和上海市科協主辦。
  • 會上網就是具備科學素養?我們該如何測度科學素養?
    具體到科學素養方面,可以解釋為,一個人如果有科學素養,必須先有科學知識,然後才有科學方法,然後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那麼,真實情況如何呢?這種邏輯有沒有得到實證?這種邏輯關係在中國成立嗎?米勒本身沒有對此進行進一步研究,中國的科學素養測量研究者也沒有進一步的研究和論證。從米勒後來的言論和文章中,我們感到,米勒本人也不贊同這種不可替代的關係。
  • 教授直言:科學素養,才是寒門學子最後的出路
    流行的科學知識確實可以使孩子變得更聰明,對孩子有什麼好處?清華大學教授坦率地說:科學素養是大學生的最後一條路。1、流行的科學知識可以幫助兒童發展正確的科學觀點,而不是盲目地知道接受。2、發展兒童的科學素養併合理地了解世界。3、同時,您不僅可以了解中國的一系列應試教育和計算方法,還可以了解世界領先的科學思維。4、科普書籍可以給孩子們更多的見識,更廣闊的視野,更多的知識並培養他們的思維邏輯。
  • 什麼樣的科普書才是值得孩子反覆閱讀的好書?
    什麼樣的科普書才是值得孩子反覆閱讀的好書?未來孩子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提升孩子的綜合實力?童書媽媽小麗採訪了文津獎得主、著名科普作家汪詰老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汪老師怎麼說。汪詰,著名科普作家,科普自媒體人,「科學聲音」聯盟執行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