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世紀以前,這一時期比較活躍的兩個重要文明古國——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對數學的啟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根據古埃及「紙草書」和古巴比倫「泥板」的記載,幾何與算術在這一時期已初步形成。人們能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古埃及「紙草書」),或許也知道了著名的「勾股定理」(古巴比倫「泥板」)。
公元前7世紀開始,古希臘文明開始在歐洲活躍,以泰勒斯、畢達哥拉斯為先鋒的古希臘數學開始為世界大量的輸出新思想。隨後更是誕生了像阿基米德、歐幾裡得、阿波羅尼奧斯等頂級的數學家。而同一時間,我國第一部與數學(幾何)有關的著作《墨經》也寫成。
活躍了600多年以後,古希臘文明逐漸消逝,亞洲的中國、古印度、阿阿拉伯等在數學上有了更多的超越,如,我國宋元時期的四大家: 秦九韶、李冶 、 楊輝 、 朱世傑。古阿拉伯的花拉子米、 奧馬·海亞姆 、 卡西等。
13世紀開始,數學中心隨著義大利數學家對於「代數」的貢獻而逐漸西移,此時以塔爾塔利亞、卡丹為代表的義大利數學家成功的求解出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法國著名數學家韋達更是把代數引入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是一個一發不可收拾的舉動。
隨後的1000多年歐洲誕生了無數的頂級的數學家。如發現解析幾何的笛卡爾、費馬,發現微積分的牛頓、萊布尼茨。數不清貢獻的伯努利家族、歐拉、高斯等等。數學與科學的深度融合更是讓數學成為了「科學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