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新報告:近90%陸生物種2050年將失去部分棲息地

2020-12-22 大洋網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1日消息,根據英國《自然·可持續性》雜誌21日發表的一項最新報告,英國科學家展開的模擬研究顯示,到2050年,由於人類為滿足未來的食物需求而開墾土地,全世界近90%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都可能會失去部分棲息地。但是,採取積極的政策,重視糧食生產的方式、地點和種類,可以減少這些威脅。

農業擴張導致的棲息地損失,是對陸生脊椎動物的主要威脅。根據人口增長和飲食需求的預測,人類將需要開墾200萬至1000萬平方公裡的新農田,代價是犧牲自然棲息地。

傳統的保護方法可能不足以應對這些趨勢。為了充分應對即將到來的「生物多樣性危機」,需要對成千上萬的物種進行具體地點和具體物種的評估,以確定風險最大的物種和地形。

在此次報告中,英國利茲大學科學家戴維·威廉士、麥可·克拉克及其同事,開發出一個模型,增加了當前保護分析的廣度和特異度。研究團隊以此研究了可能的農業擴張對近2萬個物種的影響,發現根據目前的軌跡,分析中87.7%(17409)的陸生鳥類、兩棲類和哺乳動物物種到2050年可能會失去一些棲息地,其中約1200個物種預計將失去其25%以上的剩餘棲息地。預計平均棲息地損失最大的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巴西的大西洋森林、阿根廷東部以及南亞和東南亞的部分地區也有大量損失。

但是,研究報告也表明,採取積極主動的政策,如提高農業產量、向更健康的飲食過渡和減少食物浪費,可能會帶來相當大的好處,而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區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2019年5月6日,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發布的《全球評估報告》震驚世人,其警告稱,可能會有100萬個物種在今後數十年裡滅絕。這份報告抨擊了人類在陸地、海洋、天空中對自然的破壞性影響。IPBES主席羅伯特沃森指出,人類和其他物種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惡化,拯救地球需要「轉型變革」。

(原題為《最新可持續報告顯示近90%陸生物種2050年將失去部分棲息地》)

[ 編輯: 曾秀華 ]

相關焦點

  • 近90%陸生物種2050年將失去部分棲息地
    根據英國《自然·可持續性》雜誌21日發表的一項最新報告,英國科學家展開的模擬研究顯示,到2050年,由於人類為滿足未來的食物需求而開墾土地,全世界近90%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都可能會失去部分棲息地。但是,採取積極的政策,重視糧食生產的方式、地點和種類,可以減少這些威脅。
  • 倒計時30年!2050年之前,大量陸生物種將失去棲息地
    伴隨著人口不斷增長、人類對於土地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如今,根據英國《自然·可持續性》雜誌上的一篇最新研究報告,大約再過30年,也就是說在2050年左右,大約90%的陸生脊椎動物,都會因為人類而失去自己的棲息地。
  • 最新研究:到2050年農業擴張或威脅近90%陸生脊椎動物物種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可持續性》最新發表的一項模擬研究顯示,到2050年,由於人類為滿足未來的食物需求而開墾土地,全世界近90%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都可能會失去部分棲息地。
  • 研究發現:未來30年部分生物無家可歸
    近90%陸生物種2050年將失去部分棲息地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團隊通過多年來的研究,發現截止到2050年之前,將有90%左右的陸生動物失去自己的家園,包括哺乳動物、兩棲動物、陸生鳥類等等,而且特別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南美洲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將成為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 聯合國最新報告: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到97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7日報導,聯合國秘書處經濟與社會事務部(UNDESA)在名為《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重點》的最新報告中指出,儘管世界人口正邁向老齡化,且增長速度放緩,但預計仍將從目前的77億增加到2030年的85億、2050年的97億,到本世紀末可能達到近110億的峰值。
  • 外媒:報告稱澳大利亞東部考拉或將於2050年滅絕
    新華社北京7月3日新媒體專電 據埃菲社報導,一份6月30日發表的官方報告稱,由於棲息地不斷被破壞和自然災害日益頻繁,澳大利亞東部的考拉或將於2050年滅絕。該報告還呼籲加強環境保護。根據生態學家奧伊辛·斯威尼的研究,澳大利亞東部的新南威爾斯州約有1.5萬至2萬隻野生考拉。
  • 聯合國發布最新人口調查,2050 年全球人口將達到 98 億
    目前中國有 14 億人口,印度有 13 億人口,未來 7 年內,印度的人口總數將超過中國。聯合國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尼日尼亞目前是世界第七大國家,但人口的增長速度能排進全球前十。在 2050 年前,奈及利亞將取代美國成為人口第三大國。
  • 研究:為達減排目標,2050年我國需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圖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程婷 圖「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山火致30億動物喪生或失去棲息地
    海外網7月28日消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澳大利亞2019年夏天的大範圍山火已造成約30億動物喪生或失去棲息地,比今年一月份時預測的數據增加了兩倍。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8日報導,WWF表示,這場橫掃澳大利亞所有州的山火,已經成為了近代歷史上最嚴重的的自然災害之一,造成大批哺乳類、爬行類、鳥類和兩棲類喪生或失去棲息地,另有至少33人在山火中喪生。大火中的袋鼠今年1月份,科學家初步預計稱,僅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就約有12.5億動物喪生。此後,山火向澳洲其他地區擴散,最終過火面積約1146萬公頃。
  • 學術頭條:英國新冠變種已現身另5個國家,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
    英國新冠變種已現身多個國家 變異株中發現的兩處突變特別令人擔憂一名來自免疫接種戰略諮詢專家組(SAGE) 的專家最新警告稱,在英國迅速傳播的變異新冠病毒,可能會成為主要的全球毒株中科大實現單光子高維量子態「瞬間傳輸」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在《物理評論快報》(PRL)上報告了最新進展:利用6光子系統,他們對單光子的三維量子態實時了高效的隱形傳送。郭光燦團隊認為,高維量子隱形傳態相比起二維系統具有信道容量更高、安全性更高等優點。
  • 世界50%珊瑚已消失 2050年或將是珊瑚礁「末日」
    世界50%珊瑚已消失 2050年或將是珊瑚礁「末日」 2015-05-07 15:09:19  海洋經濟急速地走下坡路  如果把海洋比做一個國家、它每年的生產總值等同於一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那麼海洋將是排在美中日德等國之後的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它的年生產總值約為2.5萬億元。海洋所提供的價值,包括每年為人類提供各種水產品,它是各種貿易和運輸的載體,它吸收了約30%由人類燃燒化石能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它還是人類所嚮往的旅遊勝地。
  • 聯合國報告:2050年中國將新增2.55億城市人口
    中新網記者 李卿 攝中新社聯合國5月16日電 當地時間5月16日,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布《2018年世界城鎮化展望》報告。數據顯示,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總量將增加25億,其中中國將增加2.55億。報告指出,目前世界上有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到2050年,這一比例預計將增加到68%。
  • VOA慢速英語——澳新州考拉或在2050年滅絕
    年滅絕04:38來自騎驢的山羊聽力文本Koalas Could Disappear from Australian State by 2050參考譯文澳新州考拉或在2050年滅絕如果州政府不立即採取保護措施,那麼澳大利亞獨有的考拉或在2050年從其棲息地新南威爾斯州消失。這是州議會對有袋類動物長達一年的調查的結論。有袋類動物是一種有特殊生殖系統的哺乳動物。
  • ...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減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清華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最新研究表明,北極夏季海冰很可能在2050年之前消失
    自從1979年開始記錄衛星以來,夏季北極冰的面積減少了40%,體積減少了70%如果排放量仍然很高,則即使在冬季,北極地區也可能會無冰最新研究表明,即使迅速削減了導致氣候危機的碳排放量,現在極有可能在2050年之前使北極夏季海冰消失。
  • 2050年,地球可能會遭受這4種打擊
    2050年,世界會變成什麼樣?根據目前的現狀預測出未來的數據,這並不是不可能。2050年,熱帶雨林可能面臨徹底毀滅。隨著人口的增長,棲息地的破壞是對動物和人類的主要威脅。每年,我們都會因為砍伐森林而失去大量的雨林,也就是我們獲得許多救命藥物的地方,而砍伐森林的原因大多是伐木和耕作造成的。
  • 2050年北極冰層融化,有生之年再一次見證歷史?
    白色為冰川分布,灰色為水面結冰分布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4月21日報導,一項對北極地區展開並發表在《地球物理通訊》的研究預測,到2050年夏季之前,北冰洋的冰層可能將全部融化。氣候保護措施的效果將決定其融化頻率和期限。該研究團隊分析了40個不同氣象模型的最新結果。
  • 聯合國:2050年全球三分之二人口將居住在城市
    鳳凰國際iMarkets訊 北京時間周五(5月18日)消息,據CNN報導,根據聯合國一份最新報告, 預計到2050年,全球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印度、中國和奈及利亞將推動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的報告顯示,今天,全球約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或城市地區,未來幾十年,這一數字將升至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