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90%陸生物種2050年將失去部分棲息地

2021-01-14 瀟湘晨報

根據英國《自然·可持續性》雜誌21日發表的一項最新報告,英國科學家展開的模擬研究顯示,到2050年,由於人類為滿足未來的食物需求而開墾土地,全世界近90%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都可能會失去部分棲息地。但是,採取積極的政策,重視糧食生產的方式、地點和種類,可以減少這些威脅。

農業擴張導致的棲息地損失,是對陸生脊椎動物的主要威脅。根據人口增長和飲食需求的預測,人類將需要開墾200萬至1000萬平方公裡的新農田,代價是犧牲自然棲息地。

傳統的保護方法可能不足以應對這些趨勢。為了充分應對即將到來的「生物多樣性危機」,需要對成千上萬的物種進行具體地點和具體物種的評估,以確定風險最大的物種和地形。

在此次報告中,英國利茲大學科學家戴維·威廉士、麥可·克拉克及其同事,開發出一個模型,增加了當前保護分析的廣度和特異度。研究團隊以此研究了可能的農業擴張對近2萬個物種的影響,發現根據目前的軌跡,分析中87.7%(17409)的陸生鳥類、兩棲類和哺乳動物物種到2050年可能會失去一些棲息地,其中約1200個物種預計將失去其25%以上的剩餘棲息地。預計平均棲息地損失最大的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巴西的大西洋森林、阿根廷東部以及南亞和東南亞的部分地區也有大量損失。

但是,研究報告也表明,採取積極主動的政策,如提高農業產量、向更健康的飲食過渡和減少食物浪費,可能會帶來相當大的好處,而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區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2019年5月6日,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發布的《全球評估報告》震驚世人,其警告稱,可能會有100萬個物種在今後數十年裡滅絕。這份報告抨擊了人類在陸地、海洋、天空中對自然的破壞性影響。IPBES主席羅伯特沃森指出,人類和其他物種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惡化,拯救地球需要「轉型變革」。

【來源:科技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英國最新報告:近90%陸生物種2050年將失去部分棲息地
    ,全世界近90%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都可能會失去部分棲息地。農業擴張導致的棲息地損失,是對陸生脊椎動物的主要威脅。根據人口增長和飲食需求的預測,人類將需要開墾200萬至1000萬平方公裡的新農田,代價是犧牲自然棲息地。傳統的保護方法可能不足以應對這些趨勢。為了充分應對即將到來的「生物多樣性危機」,需要對成千上萬的物種進行具體地點和具體物種的評估,以確定風險最大的物種和地形。
  • 倒計時30年!2050年之前,大量陸生物種將失去棲息地
    伴隨著人口不斷增長、人類對於土地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如今,根據英國《自然·可持續性》雜誌上的一篇最新研究報告,大約再過30年,也就是說在2050年左右,大約90%的陸生脊椎動物,都會因為人類而失去自己的棲息地。
  • 最新研究:到2050年農業擴張或威脅近90%陸生脊椎動物物種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可持續性》最新發表的一項模擬研究顯示,到2050年,由於人類為滿足未來的食物需求而開墾土地,全世界近90%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都可能會失去部分棲息地。
  • 研究發現:未來30年部分生物無家可歸
    近90%陸生物種2050年將失去部分棲息地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團隊通過多年來的研究,發現截止到2050年之前,將有90%左右的陸生動物失去自己的家園,包括哺乳動物、兩棲動物、陸生鳥類等等,而且特別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南美洲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將成為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 世界上最大的巨蜥「科莫多龍」,2050年將瀕臨滅絕
    阿德萊德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主要作者愛麗絲·瓊斯在一份聲明中說:"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科莫多龍棲息地的供應量急劇下降,從而在數十年內嚴重減少它們的數量。我們的模型預測,今天在科莫多龍被發現的五個島嶼棲息地中,有三個島棲息地有三個島嶼的局部滅絕。
  • 外媒:報告稱澳大利亞東部考拉或將於2050年滅絕
    新華社北京7月3日新媒體專電 據埃菲社報導,一份6月30日發表的官方報告稱,由於棲息地不斷被破壞和自然災害日益頻繁,澳大利亞東部的考拉或將於2050年滅絕。該報告還呼籲加強環境保護。根據生態學家奧伊辛·斯威尼的研究,澳大利亞東部的新南威爾斯州約有1.5萬至2萬隻野生考拉。
  • 研究:為達減排目標,2050年我國需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圖為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程婷 圖「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2050年,地球可能會遭受這4種打擊
    2050年,世界會變成什麼樣?根據目前的現狀預測出未來的數據,這並不是不可能。2050年,熱帶雨林可能面臨徹底毀滅。隨著人口的增長,棲息地的破壞是對動物和人類的主要威脅。每年,我們都會因為砍伐森林而失去大量的雨林,也就是我們獲得許多救命藥物的地方,而砍伐森林的原因大多是伐木和耕作造成的。
  • 中國東部穿山甲失去一半棲息地 渾身是寶招來殺身之禍!
    資料圖:這是在深圳鹽田港拍攝的繳獲的部分走私穿山甲鱗片。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英媒稱,近幾十年來,人類為了獲得穿山甲的肉和鱗片,搬入它們的棲息地,並對其進行獵捕,這樣做已經使在中國東部生活的穿山甲失去了一半的棲息地。
  • 預測:至2050年,南非人口總數的近80%將居住在城市附近
    據南非政府報告顯示,至2050年,南非人口總數的近80%將居住在城市附近。 南非合作社治理與傳統事務部副部長安德裡斯·內爾(Andries Nel)表示,南非正以迅猛的速度進城市化進程。內爾介紹,據聯合國統計,南非居住在城市地區的人口將在2030年佔總人口的71.3%,2050年將佔近80%。
  • 人口壓力增加:2050年全球糧食系統對環境影響或增90%
    人口壓力增加:2050年全球糧食系統對環境影響或增90%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8-10-12 07:23
  • 全球最大王企鵝棲息地企鵝數量銳減90%
    中新網7月31日電據外媒報導,30日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過去30年來,世界上最大的王企鵝棲息地、位於非洲南端與南極洲之間的法屬科雄島(Ile auxCochons)上的王企鵝數量大幅減少近90%。  據報導,科學家上一次對科雄島進行調查時,島上約有200萬隻王企鵝。
  • 2050年北極冰層融化,有生之年再一次見證歷史?
    北極目前是而且仍將是地球上被研究得最多的地區之一,因為它揭示了氣候危機對地球影響的許多秘密。但不幸的是,自從俄羅斯人亞歷山大·庫茲涅佐夫1948年首次抵達北極點以來,這片冰冷且荒涼的風景已成為受全球變暖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其粗獷的冰蓋已不斷退縮,留下曾經覆蓋巨型冰川的海灘。可能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大家會想「呵,怎麼可能!」
  • 聯合國:2050年全球三分之二人口居住在城市 印度將成人口第一大國
    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68%。預測顯示,城市化,人口居住地從農村向城市地區的逐步轉變,加上聯合國今天發布的一項世界人口增長的新數據顯示,到2050年,城市地區可能增加25億人,其中接近90%的增長將發生在亞洲和非洲。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編制的「2018年世界城市化前景修訂版」指出,世界城市人口規模的未來增長預計將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
  • VOA慢速英語——澳新州考拉或在2050年滅絕
    年滅絕04:38來自騎驢的山羊聽力文本Koalas Could Disappear from Australian State by 2050Australian animals called koalas could disappear from New South Wales state by 2050, unless the state government immediately acts to protect them.
  • 歐盟2050年前交通領域擬減排90%
    無人機、氫動力飛機等新興技術將蓬勃發展 歐盟2050年前交通領域擬減排90%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和歐盟委員會官網消息,歐盟委員會9日發布了其最新的《可持續及智能交通戰略》,旨在採取各種措施,加大無人機和氫動力飛機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在未來30年減少碳排放
  • 世界50%珊瑚已消失 2050年或將是珊瑚礁「末日」
    世界50%珊瑚已消失 2050年或將是珊瑚礁「末日」 2015-05-07 15:09:19來源:今日早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2015年05月07日 15:09 來源:今日早報 參與互動()
  • 數字看世界:到了2050年,地球上會發生的10個驚人變化
    2050年,距離我們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都在預測,強大的人工智慧可能將會主宰人類的未來。但即便是到2020的今天,這種情況也沒有發生,而科技的發展讓我們似乎逐漸看到了這種可能性。那麼,在2050年這一切是否會發生呢?到了那個時候,這個世界會怎麼樣呢?
  • 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山火致30億動物喪生或失去棲息地
    海外網7月28日消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澳大利亞2019年夏天的大範圍山火已造成約30億動物喪生或失去棲息地,比今年一月份時預測的數據增加了兩倍。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8日報導,WWF表示,這場橫掃澳大利亞所有州的山火,已經成為了近代歷史上最嚴重的的自然災害之一,造成大批哺乳類、爬行類、鳥類和兩棲類喪生或失去棲息地,另有至少33人在山火中喪生。大火中的袋鼠今年1月份,科學家初步預計稱,僅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就約有12.5億動物喪生。此後,山火向澳洲其他地區擴散,最終過火面積約1146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