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合當凌源龍 | 遼寧早期鐮刀龍類新成員
鐮刀龍類,顧名思義,指一類手指末端爪子長得像鐮刀的恐龍,這也是這一類群最顯著的形態特徵。不過,並非所有鐮刀龍類恐龍的爪子都長得像鋒利的鐮刀,但早期的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是該類群所擁有的最典型的特徵,從而將整個類群命名為鐮刀龍超科。儘管後來的發現表明一些原始的屬種並沒有這個特徵,但依照命名優先律的原則,鐮刀龍類的名字就這樣沿用至今了。
-
讓「河南恐龍」離我們更近些:竊蛋龍化石出土
當他們為電視中的假恐龍心馳神往時,霸王龍、恐龍蛋化石等已經在洛陽、南陽挖掘出土。 此後的幾十年裡,一件件極富科研價值的恐龍化石,在中原大地接連出土,為我們繪就了一幅龍騰中原的奇妙勝境。6年來,深埋地下的恐龍,仍在不斷「跑」進我們的世界:曾經留過洋,最終輾轉回到它出生地的恐龍寶寶——「路易貝貝」,世界最小的竊蛋龍化石的出土,世界最重的恐龍——「巨型汝陽龍」裝架巡展……新的恐龍骨骼化石不斷被發現,河南成了全國恐龍化石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雖然我們擁有了如此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但在文化娛樂領域稱霸的「恐龍」卻依然來自歐美、日本等國。
-
小朋友大百科 | 最奇怪的恐龍 - 鐮刀龍
說起奇怪的鐮刀龍,我們還要從它的第一個化石標本說起,發現於20世紀40年代晚期,人們發現了第一個鐮刀龍的化石標本,而且,是由蘇聯科學家和蒙古科學家一起發現的。當時,大家都被這種生物的巨大的鐮刀狀的爪子給嚇到了。於是,就把這種生物命名為鐮刀龍,意思就是「有鐮刀的蜥蜴」。根據這一對巨大的鐮刀狀的爪子,科學家們開啟了對鐮刀龍類恐龍的解讀。
-
手盜龍類代表恐龍,鐮刀龍,單爪龍,始祖鳥,耀龍,傷齒龍等
鐮刀龍超科Therizinosauroidea北票龍 Beipiaosaurus,化石是在中國遼寧省近北票市發現,故以此市來命名。北票龍化石可以看到羽毛鐮刀龍 Therizinosaurus,可生長至9.6米長,重量可達3到6噸,是種大型恐龍,甚至在手盜龍類中也位居第二(僅次於恐手龍)。
-
角鼻龍科代表恐龍,和幾個特色原始堅尾龍類恐龍
角鼻龍的身長約6-8米長,2.5米高,體重約500公斤到1噸(大數據估值是還沒確認的化石推測)。泥潭龍Limusaurus,是種沒有牙齒的草食性恐龍,這很特殊,一般早期的恐龍太多是雜食或者肉食腐食性,在獸腳亞目的肉食恐龍分類中是比較特別的。它們是唯一發現於在亞洲東部及中國的角鼻龍下目的恐龍。
-
龍是古人虛構出來的生物?雙角龍化石的出土說明,龍也許真的存在
隨著最近一具龍化石的出土,事情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雙角龍化石這張圖是最近出土的中國龍化石圖片,與以往龍化石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其頭顱上方的一對龍角。專家介紹,這條龍屬於「新中國龍」,於1出土於安順市關嶺縣新鋪鄉。
-
山東出土鸚鵡嘴恐龍化石
據新華社濟南5月19日電 山東省諸城市恐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最近發現並發掘出土了一具較為罕見的鸚鵡嘴恐龍化石(上圖),為人們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進化及地球變遷史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 據介紹,鸚鵡嘴龍是一種鳥腳類恐龍,形體似蜥蜴,因嘴巴彎曲成鉤狀,形似鸚鵡的嘴而得名,其身長多在0.8米至1.5米之間,是體形最小的一種素食類恐龍,生活在距今約7000多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 山東是迄今為止發現恐龍遺蹟較為集中的地區,這次發現鸚鵡嘴龍化石的諸城更有「恐龍之鄉」之稱。
-
鐮刀龍被指遠古「巨爪之王」
目前,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分析,認為白堊紀時期鐮刀龍擁有迄今世界上最長的爪子,它的爪子長度可能達到1米,從外觀上看頗似「剪刀手愛德華」。 鐮刀龍又被稱為「鐮刀蜥蜴」,它們生活在白堊紀晚期,大約7000-7500萬年前,生活在現今的中亞地區。
-
近50年來浙江發現的恐龍化石在浙江自然博物館開展
從1962年浙江發現第一塊恐龍化石以來,新嵊、天台、小雄、仙居、壺鎮、永康、麗水、金衢和湖山等白堊紀盆地,都發現了恐龍和恐龍蛋化石。根據這些發現,浙江已命名了5種恐龍,分別是:浙江吉蘭泰龍、禮賢浙江龍、麗水浙江龍、中國東陽龍,和剛剛命名的天台越龍,也就是說這5種恐龍都是在浙江首先發現的新屬種。 昨天,《龍行浙江——浙江出土恐龍化石》在浙江自然博物館開展。
-
熱河生物群已發現30多種恐龍化石
近30年裡,關於恐龍,遼西那片地兒先後發掘出土了中華龍鳥、帝龍、神州龍、北票龍、尾羽龍、小盜龍、中華鳥龍、纖細盜龍、中國獵龍、寐龍、竇鼻龍、原始祖鳥、義縣龍、遼寧巨龍、東北巨龍、遼寧龍、克氏龍、熱河龍、錦州龍、鸚鵡嘴龍、遼角龍……「站著」的恐龍化石可能藏著恐龍家族新的奧秘孤家子村是朝陽北票大板鎮比較偏遠的一個山村,緊鄰山腳,住著啞巴溝組的村民孫某
-
甘肅發現亞洲最多的恐爪龍類足跡
(繪圖/Emily Willoughby)2012年6月,中、加、美、日、韓等國古生物學者宣布他們在甘肅省永靖縣的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發現了亞洲最多、最完整的恐爪龍類足跡,該足跡被命名為永靖馳龍足跡( Dromaeosauripus yongjingensis ),為一種新種的恐龍足跡。
-
亞洲最早古人類遺址「人字洞」出土乳齒象化石
新華網合肥10月16日電(周立民、吳芳)亞洲最早古人類遺址繁昌人字洞日前發掘一頭完整的乳齒象骨骼化石。據中科院考古專家介紹,這是目前亞洲出土的乳齒象化石中最完整的一頭。 這頭乳齒象年齡在14歲左右,門牙、頭骨、脊椎骨和腿骨都相當完整。可能由於長時間沉積或大象死後遭受重壓等原因,這頭乳齒象化石已經呈扁平狀。此前考古專家也曾在人字洞多次發現乳齒象化石,但像這麼完整還是第一次。
-
亞洲首例梁龍化石現身寧夏 新疆發現亞洲最長恐龍
初步研究表明,寧夏靈武發現的恐龍化石為梁龍化石,這在亞洲地區為首次發現。同時記者從新疆奇臺縣恐龍化石發掘現場獲悉,科學家們確認26日發掘的一具恐龍化石為馬門溪龍,體長達35米,是亞洲最長恐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莫進尤博士說,梁龍化石以前只在南半球的坦尚尼亞、阿根廷、北半球的北美洲發現過,亞洲的蒙古國也曾發現疑為梁龍化石的恐龍化石,但其具體類別目前學術界爭論依然很大。
-
三疊紀張氏幻龍化石在雲南出土 合工大專家參與研究
在遠古時期,有一種「海洋殺手」叫「幻龍」。 幾年前,科學家們在雲南發現了迄今為止在三疊紀鰭龍中最龐大的一種海洋頂級掠食者的化石,它被命名為「張氏幻龍」。 合肥工業大學專家與中國地質調查局、美國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北京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學者針對這種巨型幻龍進行研究,並於近日把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知名刊物《ScientificReports 》上。□小科普 什麼是幻龍?
-
山東諸城出土15000多塊白堊紀晚期恐龍化石(圖)
這裡出土的恐龍化石讓世人尤其是古生物學家感到震驚與振奮。記者近日專程前往探訪。 進入寬大、封閉的庫溝恐龍化石長廊大棚,記者眼前呈現出一幕令人震驚的場景:在長500米、均深26米、呈45度的斜坡上,椎骨、尾骨、肱骨、肋骨……形形色色的巨型恐龍遺骸密密麻麻地鑲嵌在灰褐色的巖石中,每個化石上面附有小卡片,標明化石屬於什麼恐龍的哪個部位。
-
10米長的鴨嘴龍化石,在非洲被發現,它是如何跑到非洲的?
據報導,最近期的英國《每日電訊報》上,來自英國的研究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在非洲的摩洛哥地區,發現了本應該生活在北美洲的鴨嘴龍化石,時間可以追溯到白堊紀末期,它們是如何抵達非洲的?什麼是鴨嘴龍?
-
科學家發現完整陸生初龍類化石
富源滇東鱷(Diandongosuchus fuyuanensis)(李淳供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淳領導的科研小組報導了華南海相三疊紀地層中首次發現的陸生初龍類化石——富源滇東鱷(Diandongosuchus fuyuanensis gen. et sp. nov),這一發現不僅豐富了初龍類化石在亞洲的記錄,而且進一步表明雲貴地區的海相三疊系化石動物群並非一個單純的海洋生物化石組合。
-
蘭州新區"西部恐龍園""孵化"卡通形象代言龍
常州恐龍園作為國內唯一的恐龍主題公園,不僅在園區內做足了恐龍文章,從恐龍化石到逼真的侏羅紀時代,均讓遊客在遊園時和恐龍「親密接觸」,過山龍、雷龍過山車等主題遊樂項目,讓人感受到穿越遠古時代的驚險刺激。其中的「穿越侏羅紀」,在偌大的中華恐龍園內重建了侏羅紀時代的原始森林、熔巖等自然環境,在幽暗潮溼的環境和若隱若現的燈光中,霸王龍、翼龍等遠古時期的各種恐龍出沒其中,當遊客乘坐小船置身其中,由遠及近的各種恐龍叫聲以及眼前出現的各種恐龍,讓人宛若穿越到了遙遠的侏羅紀時代……經歷過險象環生的侏羅紀時代,所有遊客乘坐的小船將從18米的高空俯衝而下,將讓你緊繃的神經得到一次徹底的釋放。
-
智利龍,吃素獸腳類恐龍
從頭到腳,不走尋常路智利龍的全名為「迭戈蘇亞雷斯智利龍」(Chilesaurus diegosuarezi),其化石發現於智利南部的託奇組地層(Toqui Formation)。此次發現的智利龍化石包括至少4個不同發育階段的個體,體長約在1.2米~3.2米之間。
-
日本恐龍福地福井,驚現原始鳥類化石
龍!」而也因為這個地理關係,福井發現的恐龍類群和同時代的中國以及亞洲其他地方的恐龍生物群有許多關聯。前面雖然說日本在許多地方都找到了恐龍化石,但由於多數材料都破碎不全,現在命名的種類也僅有7種左右,而這其中光是在福井找到的就有5種(獸腳類的福井盜龍、福井獵龍,蜥腳類的福井巨龍,鴨嘴龍類的福井龍、越龍),由此可見福井在日本恐龍研究上佔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