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在這個世界上能幫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2020-12-03 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這本書拿到手裡,就充滿了童趣和想像,「蛤蟆先生」?「心理醫生」?兩個不搭邊形象,讓人浮想聯翩。

翻開書第一頁就會發現是哪一隻「蛤蟆」,原來是英國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的著名童話《柳林風聲》的人物。1908年發行的金牌童話《柳林風聲》,圍繞蛤蟆先生、河鼠、鼴鼠、獾先生四個形象展開的童話,曾經風靡全球。

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出自一位著名的心理諮詢師,他巧妙的借用了《柳林風聲》的蛤蟆先生性格特點,當陷入心理抑鬱,轉向心理醫生蒼鷺求助諮詢,十次的諮詢完整對話呈現給讀者。

是一部非常正向的心理諮詢入門級書,不了解心理知識的讀者,也會代入簡單易懂的故事和概念講解中。

01、抑鬱者的擔憂:我會好起來嗎?

書背上摘錄了一段對話:

第一次見到心理諮詢師,蛤蟆先生問他:「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諮詢師站定了,直視著蛤蟆先生的眼睛:「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

這段話很讓人淚目,我們經常陷入負面情緒漩渦中,儘管竭盡全力,還是會感到絕望、無助。內心總會希望有那樣一位權威、先知的「聖人」,告訴我們,「你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過去」。

據2018年《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調查數據,我國有73.6%的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16.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也就是說,有九成中國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

蛤蟆先生躲在邋遢萎靡、眼神呆滯而充滿悲傷,無法走出家門,看見人就像放聲大哭......我們就鼴鼠和河鼠一樣,輕而易舉的發現這樣狀態的蛤蟆先生,陷入了心理抑鬱,他病了。

當蛤蟆先生被三個好朋友拉到了心理醫生蒼鷺面前,我們知道即將開始心理諮詢的過程,正在悄然等待治癒之路如何開啟,蒼鷺的第一次諮詢讓我們大開眼界。

原來有一個問題,我們經常會忽視掉:諮詢費是誰來支付?

在中國,接受心理諮詢的人大部分是家人或朋友推薦來的,因為在國人心裡,去看心理醫生意味著有疾病,承認自己心理有問題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那麼被推到心理諮詢室門口的病人,就可以期待出門時輕鬆擁抱生活了嗎?

蒼鷺先生提到諮詢費用誰來支付,意味著問誰在承擔諮詢的責任,也就是接受諮詢的心態是否是100%自發自願的過程。

這是心理諮詢的前提,也是醫好「心病」前的準備,假如是被他人的好意所脅迫而來,多半就會無疾而終,毫無效果。

我們會聽到很多有關心理諮詢的負面評級:「這麼貴還不管用」,「心理醫生都是騙錢的」等等,一些心理醫生確實在面對患者第一步就沒有考慮的蒼鷺的靈魂拷問:誰是付諮詢費用的人?誰是真正想要諮詢的人?

我們每個人生來都處於雙重世界,在健康世界的循規蹈矩,在疾病世界的努力拼搏。當疾病纏身,首先要接受治療的就是心理,接納自己患病的事實,確認開始承擔恢復的信心。

「我會好起來嗎?」,每個人都有變好的能力,問題在於,你做好變好的準備了嗎?

02、擁有怎樣的父母,就像買彩票一樣,得看走運不走運。

蛤蟆敞開心扉向蒼鷺講述困境,感覺不到價值,在朋友當中像一個笑話。這和朋友們眼中愛開玩笑、熱心腸、大大咧咧的蛤蟆可完全不一樣。

「別人對待我的方式太可怕了。」蛤蟆先生的壓力基本上都來自朋友對他的態度和看法。影響最深的要數獾對他失望的評價,就像小時候受到父親責罵一樣令人絕望。

蒼鷺對蛤蟆的這種感受,是童年殘留的遺蹟搭建而成的,在某些特定情形和場景時會激發我們的而基本行為模式,做出自動反應,來自小時候體驗過的情感模式,這就是「兒童自我狀態」。

每個人都有「兒童自我狀態」,它可是憤怒、恐懼也可以是悲傷、或者是快樂。

蛤蟆先生的父親對一直很嚴厲,並且總是嫌棄他不夠認真和努力,母親很怕父親,父親在家時母親也很少露出親和之意。父親不允許蛤蟆哭和反抗,蛤蟆從小感受到父權的強勢,父親永遠都是對的,久而久之,父親的斥責都會變得合理。

蒼鷺說「兒童自我狀態」就是嬰兒時期的行為開始,就會引發父母的某些反應,是高興或者憤怒或者悲傷,再反饋給孩子身上,孩子就開始學習調整基本行為,來應對所處的初始狀態。

就像蛤蟆先生不被允許憤怒和悲傷,那麼他該如何處理這樣的情緒呢?

他會首先選擇順從,表面上假裝不在乎,後來用嬉笑打鬧來化解被責難的尷尬。成年後,蛤蟆遇到了像父親性格一樣的獾,經常被責罵時,習慣性進入童年狀態,經常處於「兒童自我狀態」。

從心理學上講,每個人都需要和自己的情緒做聯結,否認、無視或者壓抑,都會導致人格形成中扭曲。

這也是我們現在所提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性格的重要影響,並非每個受到限制的人都會陷入抑鬱,但成年後陷入「兒童自我狀態」中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03、自我探索只能發生在「成人自我狀態」

同樣,每個人也都有「父母自我狀態」,父母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耳濡目染的傳遞給我們,他們的言行塑造了我們童年時光。

當蒼鷺解釋了「父母自我狀態」,蛤蟆恍然大悟,獾喜歡挑剔他人對他人進行道德權威性指控的樣子,其實就是長期處於「父母自我狀態」中。而他們兩個的相處模式,自然的進入到了父母和孩子的角色限定裡。

我們現在意識到哪些行為是「兒童自我狀態」還是「父母自我狀態」,就像蛤蟆先生絕望的說:「擁有怎樣的父母,就像買彩票一樣,得看走運不走運」,原生家庭是不是就真的決定了我們的一生呢?

不是的,還有一種狀態,既不像父母,也不像孩子,是當下的自己,被稱為「成人自我狀態」。

「成人自我狀態」的我們計劃、考慮、決定、行動,理性而合理的行事,我們合理的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不被父母的過去聲音所驅使,不被童年情緒所圍困,而是理性思考當下狀況,基於事實來決定如何去做事。

蒼鷺說:只有在「成人自我狀態」裡,才能學會關於自我的新知識。

而我們之所以陷入抑鬱、精神困境中,就是因為常常呆在「兒童自我狀態」和「父母自我狀態」中,因為幾乎不需要思考,就像條件凡事,直接進入到某種模式裡。

假如想走出困境,走出負能量情緒,首先就需要認識到自己處於三種狀態裡的哪一種,才能有意識的走出來,「意識」是最基本的抗抑鬱能力,只有意識到,所有的心理方法才得以應用,解決問題。

寫在最後

蛤蟆先生接受了10次心理諮詢,走出了「兒童自我狀態」,終於明白他人對待自己的方式是他人的自由,而他自己做出的條件反射,陷入自卑和抱怨,才是罪魁禍首。

當明白每個人都會在三種自我狀態裡盤旋,也就會理解了他人的性格和狀態,不再針鋒相對,咄咄逼人,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如何更好的認知自己上。

作為讀者,從跟著這個表面上放浪不羈,喜笑顏開的蛤蟆先生,一同陷入到童年故事、友誼之爭的關係漩渦中,起初試圖為蛤蟆先生爭辯世界不公、回擊譏諷嘲笑,到最後和蒼鷺一起了解了人格的結構,三位一體的模式,從內心原諒了他人和自己。

作者羅伯特·戴博德把自己二十多年心理諮詢的經驗都融入了這本書裡。從1997年第一次出版至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仍不斷再版、加印,長銷不衰。

蛤蟆先生和蒼鷺的10次心理諮詢對話,可以說帶我們揭開了心理諮詢神秘的面紗,讀者猶如親臨現場,體驗心理諮詢的每一個細節,見證療愈和改變的發生。同時也消除很多人對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的誤解,心理諮詢師並非解救者。

在這個世界上能幫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作者介紹:榮榮

關注女性,賦能家庭。歡迎關注~@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相關焦點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人生就是不斷和過去道別,再遇見未來
    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你永遠不知道一個糾結症患者為了一件事情可以思考多久?」    關於這個問題英國作家羅伯特.戴博德,在他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就給出了我們一個答案,可能很多人跟我最初的想法一樣,覺得這不過是本兒童讀物,但事實並非如此,它是一本心理書。
  • 心情不好時看看這本書,它會戳中你、治癒你、改變你,給你力量
    近年來,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越來越多,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但是,童年的經歷到底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呢?我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看到這個書名,很多人可能以為是小朋友看的童書,但實際上,它是在童話的外殼下,去科普心理學。本書作者羅伯特·戴博德,畢業於劍橋大學賽爾文學院,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實踐者。他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讓普通的讀者也能了解深奧的心理學理論,明白心理諮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陸豐東海這個地方來了一位看手相、看面相的算命先生...陸豐人你...
    ,面相的算命先生, 那麼陸豐人看到這樣的卦攤你會捧場嗎? 在來看看這個視頻: 潮汕兩女子因算命不準,竟然找算命先生相打? 「算」術高超的算命先生往往都是善於設置「心理陷阱」的高手,他們能夠從很多細節中發現和總結有效的信息,抓住被算命人的心理,在詢問以及對話中對被算命人進行不動聲色的暗示,使其主動鑽進自己設計好的「陷阱」之中。
  • 你是否也曾在童年時抓過蛤蟆?
    陳奕信不僅真誠分享了自己成長過程中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種種見解,更可貴的是,他試圖思考自己曾經傷害動物的原因。「駕馭大自然的興奮」,這樣的衝動,我們在成年人身上也常常看到。而正如作者感悟,如果兒童能在如何對待、理解動物上得到正確的引導,那他們長大成人後,觀念和行為也會十分不同吧。
  • 《捫心問診》:醫生也要看心理醫生
    (本版用圖均為本報資料圖片)《捫心問診》:醫生也要看心理醫生李健鳴向好幾個朋友推薦過美劇《捫心問診》,原因是很多人都對西方現在似乎很流行的各種類型的心理治療感到好奇,而這部連續三季長達105集(不要膽怯,每集才20多分鐘)的美劇不僅能給觀眾足夠的常識,讓觀眾了解到治療過程中醫生和病人之間必然會出現的
  •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希望每個人都能遇到自己的小北!
    今天終於在朋友的陪伴下看了千璽弟弟演的《少年的你》。電影剛剛上映在朋友圈裡就好評一片,但是我一直不敢一個人看,因為知道主題有關校園欺凌,怕自己一個人哭得稀裡譁啦的。不過,今天(12月21日)看完這部電影,我沒有哭,但有一些小感受,可以記錄一下。
  • 有趣的心理測試:一張圖讓你看清自己的內心世界
    剛才所做的是一個心理學的測驗工具,叫做主題統覺測驗,它最早是在1935年由兩位哈佛的心理學者所發明的,這個測驗的原理是自我投射,意思就是當一張圖片的含義不是很清楚,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解讀的時候,他能編出什麼樣的故事,就可能反映出這個人內心的想法以及他的價值觀,還有成見,所以這裡面沒有正確或是錯誤的答案,它跟那個墨跡測試非常像,都屬於傳統的心理分析的工具,它的差別在於治療室在使用TAT的時候更可以引導治療對象來編故事
  • 心理測試:你的道德觀怎樣?看完這個故事便能清楚!
    這道道德測試題是由德國一位社會心理學者設計出來的,它對我們看待人的道德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下面是一個故事,看完之後你再做分析,看看你潛在的道德觀是不是你表面表現出來的樣子,也可以拿給朋友試試。在日本,某個著名歌星A被發現死於家中,警方懷疑為服用安眠藥自殺,在展開的調查中,警方發現A死前曾與5個人通過電話。
  • 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
    曾經這樣想過:其實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其它看到的人和事物都是自己的幻覺! 各位朋友也有沒有這樣懷疑過:這個世界,其實只有你一個人? 網友一:這世界本來就你一個人。你不在了了世界就不在了。但是對別人來說,你不在了,他們的世界依舊。
  • 變不成「青蛙」的「蛤蟆」們,哪兒去了?
    但我還是不得不去打破這種假象,你崇拜一個人,是你的自由,但在產生這個念頭之前,你最好了解清楚,不要亂拜。  起碼我對著自己兒子,從來沒有告訴他以我為榜樣,甚至很多事情上,我都告訴他,不要像我。  因為我走過的很多是彎路,而不見得是什麼明智的選擇。  用我媽的話說,就是明明有一千條捷徑,你非要選最難的,還洋洋得意。
  • 32歲剩女被「騙」看心理醫生
    為了解開心裡「疙瘩」,幾天前,老黃夫婦「巧妙」安排黃潔到醫院看心理醫生。記者調查得知,黃潔的遭遇並非個例。催婚、逼著去相親,成了許多大齡單身男女春節長假的「特別節目」,有些心急的父母還偷偷地帶著大齡兒女去看心理醫生,詢問性取向。
  • 為什麼命硬或命弱的人算命先生要你去認乾爹乾媽?
    1、 什麼樣的人會命硬?2、怎麼查你自己命硬不硬?3、為什麼算命先生看到這種情況,就會叫你去認乾媽乾爹?你有沒有經歷過下面這種情況?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下這個問題,希望能對八字不了解的你進行解惑,如果能幫助到正在焦慮,惶惶不可日的你,那就功德無量了!1、什麼樣的人命硬,或者什麼樣的人命弱?
  • 怎麼樣才緩解心理壓力?自己如何解決心理壓力?
    尋找心理醫生給自己治療這個觀念,或許並沒有在我們國家普及,你或許會認為當你告訴其他人你去看了心理醫生後,會得到他人的嘲笑。在我看來,你大可不必這麼想,因為你去看心理醫生是給自己解決問題,解決好了你會得到一個更好更優秀的自己。如果心理壓力只是短期的話,那麼大可不必找心理醫生。畢竟看心理醫生的價格也比較昂貴,頂級的心理醫生有可能達到幾千元一小時。
  • 《高敏感是種天賦》:接納自己,方能更好地活出屬於你的人生!
    而且,只有具備這種鈍感力,敏銳和敏感才能成為真正的才能,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彼時還沒有接觸心理學,但正在因為高敏感的性格備受折磨,抑鬱、焦慮、失眠是家常便飯。很多年後可喜可賀的接觸到了心理學的關於高敏感人格的一些書籍,幸運的是也參加了體驗式心理學課程。可以更好的運用學過的去調試自己。
  • 九型人格:世界上只有九類人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可總結起來只有九種人格類型。當知道了這九型人格,我們在進行商業談判時就能敏銳洞察別人的心理,精準判斷對方的性格類型,然後採取適合的方法進行溝通交流,這樣整個過程就會變得順利很多。了解真實的自己1、你特別想跟TA好好聊天,深入溝通,就是聊不進去,然後你放棄了,同時你放棄了幸福和快樂。2、你會不會特別熱心,只要別人想要你幫忙,你都幫了,然而你莫名進入了人家的黑名單,你感嘆蒼天對你不公,你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3、你有沒有一個讓你百感交集,無可奈何的上司?又感謝,又崩潰的一個神一般的存在?
  • 懷孕生孩子,男人能幫上忙的事就這一件,大部分女人卻不樂意了
    生孩子那是最狼狽最不堪的情景,醫生護士必須在沒辦法,不認識也不尷尬,身邊人就免了吧。如果需要讓他看你受苦來增進對你的感情,這感情估計也靠不住。秦英晨:我聽過說過一個事情就是老公陪產留下心理陰影后,對老婆再也提不起性趣之後出軌了。所以總是一廂情願地想讓男人陪產會不會風險太大?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感同身受。
  • 烤蛤蟆去什麼梗 烤蛤蟆去是什麼意思 烤蛤蟆去怎麼回復
    網上在刷的烤蛤蟆去是什麼意思?其實這是個很簡單的波蘭語啦,小編整理了烤蛤蟆去的含義和其他語言回復的版本供大家參考:烤蛤蟆去是什麼意思?「烤蛤蟆去」的意思:我愛你。波蘭語:Kocham Cie (烤蛤蟆去)。
  • 公司人說:你信任職業心理測試嗎?
    萌長腿:比如在一些大的外企,它都會有那種職業性的測試給你很多題,然後來評估你這是一個什麼取向的人,但這種測試也會分很多種,就是每一種都不一樣,好像都是由不同的機構或者是公司研究出來的,結果是你個人的一個性格測試,然後再包括你在職場上性格一個測試,然後分別側重點不一樣,最後給你一個評估,然後看你適合不適合現在去應徵的這個職位,適不適合這個公司,以及公司裡面有沒有什麼其他內部的一些職位可以給到
  • 心理諮詢師用文章獲取個案,三個小方法,幫你提升閱讀量
    很多心理諮詢師想通過撰寫文章獲取個案,但是往往寫出來的文章沒有人去看,這就導致了我們無法從文章上獲取個案,而我們想要從文章上獲取個案,首先要提升文章的閱讀量,怎麼才能提升文章的閱讀量,這裡有三個小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心理諮詢師提升文章閱讀量。
  • 你知道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嗎?
    說一張有意思的圖,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之前很多大V轉發過張圖,並說了說自己在這張圖中的位置。當然,你也可以對比看看你在這張圖中處在什麼位置。第一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生活中大多數人都處在這個位置,也就是巨嬰的這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