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如今的房子已經不僅僅是用來遮風避雨這麼簡單,同時也捆綁了戶口、教育、婚姻、醫療等一系列的社會資源,所以對不少購房者來說,有時候買房是要比結婚、生子等人生大事還要重要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不管如今的房價再高,很多家庭為了砸鍋賣鐵都要買房。有的家庭甚至省吃儉用,能多買一套就多買一套,因為買房在他們看來,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可以讓自己的資產增值和避險。根據58、安居客研究院給出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國內的房價從4000多一平方漲到如今的8000多一平方,足足上漲了2倍。但只是整體的均價,如果單論某些地區的話,多則20-30倍,少則3-8倍,讓多套房的人妥妥實現了財富自由。
但過去如此,未來也能這樣嗎?畢竟樓市漲了快20年了,下一個10年能不能這樣漲,又有誰敢保證呢?尤其是樓市目前的風向轉變,根據最近兩年的市場表現來看,有內行人表示,房子或許正在成為人們的負擔。對此,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了解。
一、人口結構轉變。
過去房價能漲,很大程度是歸結於人口快速上漲,其中,15-64歲的青壯年強消費人群增長迅速,1987年這個階段的人數為5.59億,2000年則達到8.89億人,在總人口增長中,青年人口佔據主要比例,年增速2.11%。
但接下來的2021年到2025年期間,我國的人口結構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尤其是人口老齡化加劇,根據機構研究,未來5年,我國的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會超過3億,同時從2023年開始,我國16歲至59歲的勞動人口每年減少1000萬。
從這個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消息,未來購房者將會減少,購買力也會大大減少,這對於房地產來說,肯定是一個不利的消息。當然,這也不是無法解決,只要生育率能夠上來,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但這也是最難解決的,畢竟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不敢生了,因為成本太高。除了撫養成本、醫療成本、教育成本以外,高房價是重中之重。試想下,現在就算是一座三線城市,房價都要上百萬了,更別說一二線這樣的大城市了。所以,房價過高,無疑給結婚購房、撫養孩子等帶來了壓力,不敢生也很容易理解了。
二、供需關係改變。
根據央行給出的數據顯示,可以得知目前人均擁有住房1.5套,擁有住房率高達96%,基本能夠實現人人有房,只不過房好房差罷了。當然,這還不是關鍵,根據西南財經大學給出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我們國家的空置房高達6500萬套,並且開發商們還在源源不斷地建造房子。根據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顯示,今年新開工商品住房的面積有117193萬平方米,正在施工的商品住宅面積為607031萬平方米。這讓明顯就處於供過於求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了。
那前面我們已經講到了,目前新生人口已經在不斷減少,並且老齡化加劇,未來對於房子的需求下降,那對於已經供需失衡的局面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要知道,房子也是商品,自然也離不開供需關係的影響,供過於求,價格也會降。
並且隨著人口正常死亡,未來空置房數量可能會越來越多。可能未來一個年輕人都能夠繼承好幾套房子,根本就不愁房子居住。所以,說未來房子甚至可能成為人們「負擔」,也不是沒有依據。
對於這點,其實曹德旺在很久之前的採訪中也有表示過了,甚至勸告自己的妹妹儘早出售掉自己手中多餘的房產。那大家覺得未來房子多會成為負擔?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