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生存的基本保障,結婚、教育、養老、工作等都需要買房,然而對於正常上班的普通人而言,買一套房可得花費不小力氣,大部分城市每月的平均工資可以購買一平方米,買一套三居室120平方米的房產需要不吃不喝工資10年,而現實生活中,日常飲食、生活用品、學費、醫療費等加在一起,往往會因人而異佔據不小比例,當然買房的時間也會相應延長。隨著四大「鐵規」出臺,2021年起房子或面臨「大洗牌」,房價也或將超乎常人想像!
01「房住不炒」將是一個持續性、永久性的樓市政策
1.201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住不炒」。2.2017年-2019年三令五申強調嚴格嚴格落實「房住不炒」主基調。3.「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經過梳理,提出「房住不炒」的4年裡,沒有一絲放鬆,經濟學者馬光遠更是表示:房住不炒將成為一個永遠的政策,房住不炒的政策出臺,意味著對房地產的調控已經從經濟調控轉變為社會調控,換而言之,過去的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應大於擠出效應(正面影響大於負面影響),現如今房價上漲對經濟拉動效應顯然已經小於擠出效應,這一點在房價收入比中得到客觀證實,中國經濟網轉載的一篇《中國2018年房價收入比9.3,房地產對經濟淨貢獻出現標誌性拐點》報告顯示,房地產對經濟增長負向效應超過正向效應的臨界房價收入比為9,也就是說當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比超過9時,房地產對整體經濟增長是不利的,需要對其進行修正。
通常情況下,降低房價收入比有兩種途徑:一是降低住房價格,二是提高居民家庭收入,理論上來說兩者皆可行,然而為何要選擇「房住不炒」這條路呢?經常關注經濟的朋友很容易理解,單方面提高收入,避免不了資金繼續通過投資住房流入房地產,從而使房價收入比繼續提高,而單方面降低住房價格對於前期購房的家庭而言,會出現資產縮水情形,不能讓老百姓的剛需資產縮水了,最終提出房住不炒來穩定房地產發展,從根本上給房子居住性進行定位,讓房價增長放緩一點,配合與之相關的樓市調控,逐步讓房價收入比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02實行「保障房」和「商品房」雙輪驅動的住房供應體系
首先我們得明白:迄今為止,除了對商品房提出房住不炒,並沒有強制規定房子必須降價銷售,所以長時間保持穩定發展是大概率事件,由於商品房的價格因素,即使房子在某些區域存在過剩,仍不能滿足所有人住上商品房,所以加強「保障性」住房供應勢在必行!
可見,商品房供應將會繼續保持,滿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追求品質的可以考慮別墅、洋房、大平層,滿足一般需求則可以選擇高層,保障性住房是為了滿足低收入人群的購房需求,通常保障性住房包含六類:1.經濟適用房;2.廉租房;3.公共租賃房;4.定向安置房;5.兩限商品房;6.安居商品房。無一例外,這六種保障房都是由政府牽頭做,比如經濟適用房以政府指導價出售給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廉租房的產權主體是政府,經核定後租賃給低收入家庭,又比如安居商品房是針對4平方米以下特困戶提供銷售價格低於成本價的非盈利性住房。
所以,在縮小貧富差距任重而道遠的當下,保障性住房的供應是接下來完善房地產市場的主要工作,與商品房一起共同搭建「雙輪驅動」體系。
03長期堅持開展房地產整頓、治理、監管、投訴受理等維護百姓利益的工作
此前,住建部發布關於「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聯合開展整治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其中明確指出,各地要切實履行房地產市場監管主體責任,把打擊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規行為作為整治房地產市場亂象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還強調:要堅持整頓規範,堅持專項治理,堅持日常監督,堅持投訴受理。
住建部的這項「規定」出臺後,讓購房者又看到了希望,長期以來,房地產市場不乏存在著飢餓營銷、捂盤惜售、虛假宣傳等亂象,導致買房後出現一系列「後遺症」,比如房子與價值不對等、約定不能兌現、偷工減料存在質量問題等,監管、整頓、投訴受理得到實施後,才能有效解決購房者的顧慮、保障到購房者的權益。
04教育堅持「因材施教」,樓市堅持「因城施策」
古人云:子遊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指針對學習的人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稱之為「因材施教」,被廣泛用於教育中,與「因城施策」有著共同的特點:對症下藥!因此,因城施策的目的很明顯,針對不同城市的經濟水平、樓市發展、前景等進行對症下藥,確保樓市在這個城市中健康發展。
中央在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明確提出,除了要堅持房住不炒、租購併舉,還要堅持因城施策戰略來確保樓市健康發展,比如房價收入比高的城市中,出臺更為嚴格的「三限(限購、限貸、限售)」政策,確保房地產維持健康的生態環境,再比如對地方仍存在的「投機取巧」行為進行及時打補丁,近日,深圳就萬人搶房背後的眾籌打新、代持購房現象進行了調查,相信在不久後便會推出相應的整治工作和調控政策。
從上述「四個鐵規」來看,明年起房價或將超乎常人想像了,一方面堅持房住不炒、堅持完善住房供應體系、堅持整治與監管、堅持因城施策旨在控制多年來房價瘋長現象,長期下去,房價保持上漲,把房地產作為淘金池基本不再現實了,另一方面住房本是社會的普遍需求,居住性才是房子本質,過分賦予的金融屬性反而容易導致樓市不穩定。
對此,你認為房價還能上漲嗎?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