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海易居研究院發布《全國百城房價報告》報告,根據這份材料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20年6月份開始,全國新房住宅單月成交價格已經高居1萬元以上,6月、7月、8月、9月的新房成交價分別為10,113、10,263、10,540和10,191元。
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全國新房價格已經連續4個月衝破萬元大關,即便是把前九個月的所有成交價格拉個平均值,也在9989元/平米。這也說明,從2020年開始,我國的房價正式步入萬元時代。
紐約城。曼哈頓中城的摩天大樓的精彩全景鳥瞰圖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兩天,房地產業內對這個問題研討的熱火朝天,有人說房價大幅上漲新周期已經來臨,2019年全國房產均價才9300元而已,短短9個月的時間,已經跨越10,000元,不能不說今年的房地產市場依然比較強勁。
房價真的要漲了?未必。
雖然說房價正在突破萬元線,但這並不是當前房地產市場的真實反映,市場表現往往背道而馳,表面上漲、背後陰跌的情況屢見不鮮。筆者認為,現在的房價不僅沒有漲,反而在悄然下滑。那麼為啥新建商品房價格上升?主要有2個方面因素: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9月房企土地購置面積達到15011萬平方米,下降2.9%;但是土地成交價款卻提升了13.8%,達到9316億元,也就是說成交面積減少的同時,單價還在提升。地價的提升最終表現在房價上。
2、開發商用「提高價格」的方式促銷。買漲不買跌早就被開發商看透,就像河南省房地產商會說的那樣「降價難以出手,加價反而容易」。所以與其降價,新房價格不如提升或許能吸引買房人。
2020年11月-12月和2021年上半年房價如何?專家:4大信號,2021年房價「全面下跌」。
1、城市化增長進入緩慢期。
未來的房價還會因為城市化而繼續上漲嗎?樓市指聞認為會,但是不會普漲,因為城市化並不會齊頭並進,有的城市可能繼續向前發展,多數三四線城市可能收縮甚至消失。前者房價一如既往上漲、後者房價只能步入下跌區間。這種差異化的房價趨勢,從2019年就體現出來。
2、人口增長乏力,住房需求不足。
2019年我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同比2018年增加467萬人,全年新增出生人口數為1465萬人,人口自然出生率10.48‰,自然增長率3.34‰,人口出生率已經是1949年以來的新低水平,如果繼續按照這個走向發展下去,那麼機構預測到2030年我國總人口微增至14.3億人,屆時人口出生率將降低至8‰,自然增長率為0.4‰的水平。人口減少的同時,買房需求同樣減少。
3、房產飽和度增加。
老齡化逐步凸顯出來,這也為我國房地產的重新再分配提供了契機,特別是獨生子女的數量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家庭421趨勢逐漸明顯,馬雲曾說到,未來一個年輕人可能要繼承超過5套房子。在家庭逐漸合併、子女繼承房子越來越多的趨勢下,房子可能因為過剩而導致價值縮水。
事實真的如此嗎?因城市而異。少數城市例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房子並不會因為家庭擁有量增多而降價,反而依然會保持較強的上漲勢頭,因為城市基礎擱在這裡,全國的人口依然會向這裡湧入,住房需求潛力依然保持巨大缺口。但在三四線城市,可能隨著人口的逐漸流失,空置房越來越多,這種狀態下,房產逐漸過剩而導致房價下跌。
4、空置房居高不下。
這一點,從住房空置率可以看出。根據西南財經大學的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數據,2017年我國的住房空置率平均為22%,北上廣深的住房空置率較低,大約在10%以內,二線城市的住房空置率大都保持在20%左右,三四線城市的住房空置率居高不下,基本都在30%以上。隨著人口流失的城市數越來越多,空城和高空置的城市越來越多。這也就是為啥城市化會導致有的城市房價繼續上漲,有的城市房價下跌的原因,背後都是人口流動在作怪。
房企正在醞釀更大幅度降價?專家們認為,明年房價或超乎預期。
《華夏時報》預測,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房地產開發商們會掀起更大幅度的促銷潮,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房企們的銷售目標普遍差距很大,截止9月末,典型房企的銷售完成度不足70%,雖然多數房企降低了年度目標,但要想完成依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指出,特別是近期,隨著央行三條紅線提出,房企們的融資能力受到了嚴格限制,在現金流方面不得不更加關註銷售回款,由此催生房企們跟進去化的力度,變相鼓勵房企們打折促銷,所以特預測,未來不排除更大幅度的促銷打折活動,由此帶動2021年房價進一步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