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海易居研究院發布《全國百城房價報告》報告,根據這份材料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20年6月份開始,全國新房住宅單月成交價格已經高居1萬元以上,6月、7月、8月、9月的新房成交價分別為10,113、10,263、10,540和10,191元。
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全國新房價格已經連續4個月衝破萬元大關,即便是把前九個月的所有成交價格拉個平均值,也在9989元/平米。這也說明,從2020年開始,我國的房價正式步入萬元時代。
我相信這份報告對於各大無房人來說,一定不會是個好消息。為此,就有一些筆者紛紛私信我說,今年已經快結束了,房價依舊在漲,那明年我是不是應該把握好機會買房呢?我相信對於這個問題,是各大無房人都最為關心的吧,畢竟如果再不把握機會的話,一直漲下去,說不定全款都要變首付了。
因此,為了解決大家這個問題,我找來了一位專家,讓他來幫我們好好分析下,關於明年的房價走勢究竟是如何。畢竟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有他的建議,說不定能為了我們解開許多迷惑。
專家認為,明年的房價將會超出很多人的預期,當然,這個預期不是上漲,而是下跌。那為啥專家會這樣認為呢?原因有三:
一、央行3條紅線,債務壓力越來越大。
9月末,央行和住建部聯合召開了龍頭房企們的座談會,提出了收縮房企們融資額的三條紅線,這個新規定一出,讓房地產市場炸了鍋,萬科鬱亮直言,三條紅線的威力不亞於房地產市場土地招拍掛的變革影響力度,這表示著房企們依靠土地和巨額融資的紅利期宣告結束,今後房地產就像普通的製造業一樣,只能通過管理保持利潤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個月很多開發商都在拼命降價促銷,以求挽回更多的購房者,以價換量,畢竟現在融資困難,只能通過成交回血,以此來應付債務。
二、調控持續且嚴厲,房價難漲。
過去三年多國家對房地產定位的轉變,房地產從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到房住不炒、不拿房地產刺激經濟、不走炒房拉動經濟老路,房地產的地位正在滑落。國家正在「拋棄」房地產這個昔日「夜壺」,高房價跌落神壇,理所當然。尤其是過去幾年,靠透支城市未來換來房價飆漲的城市,所以大部分城市目前的房價上限已到,想漲已經很難了。
而且根據中指院發布9月份百城房價,新房均價15643元/平方米,漲幅0.24%,收窄0.26個百分點;二手房均價15360元/平方米,漲幅0.19%,同比上漲2.15%。
可以看出這次的房價漲幅非常小,對比同期漲幅,這個數據可謂是三年來最小的了。並且2020年上半年調控累計超過300次,對此2017年200次,2018年400次,2019年創新高達到620次,今年估計還會再次突破新高度。
三、人口、金融、經濟和房屋總量等基本面發生巨變。
這決定了有些房價嚴重虛高的城市,房價只能下跌,不可能再繼續飆漲。比如過去三四年房價補漲的欠發達三四線城市,這些年因為城市人口常年流失,疊加無產業支撐,房地產已經沒有基礎。說白了這裡的房子,住人都不適合,因為你解決了居住問題,可能無法解決吃飯問題,在這樣的城市,你無法保障穩定的收入來源。
因此,結合以上三點,專家認為房地產開始走上「降價通道」了,2021年對於購房者來說,是個最佳的上車機會。可能有人會問了,既然房企撐不住,房價也走上了「降價通道」,那為啥我們不們不再等等,說不定會跌更多呢。
其實對於這點,專家也有考慮過,他認為買房越等越划算這個觀點,還是有失妥當,剛需買房一定要因城而異,按需行動。
尤其是現階段房地產市場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資源分配,也是考驗誰的資金能力強的時候,當1-2年的時間過去,市場格局初步形成的時候,靠規模取勝的幾家龍頭房企會脫穎而出,其他的跟跑者要麼繼續模仿、要麼開始被兼併、成為跟隨者。
當格局已定的時候,房企們之間就不會再掀起這麼大的降價促銷潮了,例如共享計程車、共享單車、外賣等皆如此,在市場爭奪戰的時候,促銷很大,當一旦平穩下來,價格並不會如期下跌,所以給買房人的時間其實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