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神巴菲特曾說過一句經典名言: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股神所言主要是針對自己擅長的投資領域,但這句話卻頻繁地被中國人運用到了各個領域中去。
無論何時何地,樓市始終都是中國人最為關注的領域。如果在2020年,隨便在大街上抓住個路人問下他對2021年房價走勢的預測,我想這個人可能需要思考很久才能給出答案。事實上,進入2020年之後,即便是曾經堅定看漲房價的群體也出現了左右搖擺。
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其一,各地政策密集轟炸,態度鮮明。
管理層對於樓市的看法,所有人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房住不炒」、「房子是用來住的」,但奈何有利潤的地方就有資本狂歡,逐利資金總能第一時間窺探到政策的「漏洞」,然後在政策制定者還沒有反應過來之際,率先出手完成自己「漂亮」的交易塞滿自己的錢包。
回頭看看2020年各地制定的那些樓市新政,一條接一條的來,每一條都在堵住那些別有用心的炒房客,保證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思路始終沒有改變,隨著政策的逐漸修補完善,留給這些資本的「炒作空間」只會越來越少。
其二,房價居於高位,購買能力受限。
想要買房和能不能買到房子完全是兩碼事。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全國房屋均價在今年6月份已經衝破了「萬元」大關,而之後更是一路上漲,毫無疑問,房價是真的有點高了。
與房價相比,多數居民家庭收入增長則顯得格外「不爭氣」,基於非正常因素影響,不增反降的比比皆是,這導致兩者之間的差距是越來越大。說句真心話,如果有足夠多的資金,誰不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家的安樂窩呢?奈何現實一次次讓人絕望,絕大多數人購買能力有限,買房願望沒那麼容易實現。
其三,「房地產稅」是個大炸彈。
這幾天,關於「房地產稅」將在2021年徵收的消息傳得有鼻子有眼,仿佛真的馬上要立法徵收一般。要知道,房地產稅一直以來都被眾人稱之為樓市的「大炸彈」,由於其影響範圍廣泛、震懾力度之大,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輕易徵收的。
房地產稅的徵收,受影響最大的肯定是手裡擁有多套住房的人。原本在我國房屋持有環節成本接近零,一旦開徵則意味著每年需要為這些房屋承擔額外支出,房子越多成本越高,長久下去有錢人也頂不住,只能趕緊賣房,誰賣得越早,損失越小,有可能出現「拋售潮」。
「拋售潮」的出現,市場上可供選擇上的房子數量增多,買不起房子的人掌握了房屋的議價權,其實也是一種「災難」,原本他們資金就不夠,自然是甩開膀子砍價了,那麼此時的房價極有可能進入下跌通道。
雖然給出的上述三個理由確實存在,但這個世界上偏偏有些人就喜歡冒險,他們將巴菲特的名言奉為真理。越是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下,越是更多人迷離看不清未來的方向,同時也意味著有更多的機會,與謹慎者一樣,他們也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第一點,調控密集,房價卻依舊上漲,趨勢沒變。
這就好比是理論和實際存在差異。往往個人綜合歌各項已知信息後分析得出一個「我覺得」房價會下跌的結論,但偏偏實際房價卻還在上漲,前者分析沒錯,但後者不按套路出牌,這就是理論和實際的差距。
趨勢並沒有那麼容易改變,就像炒股一樣,不管某隻股票的基本面有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他們的眼中永遠只盯住k線看趨勢,而精明的人有自信能夠利用這段「猶豫期」創造出超乎尋常的利潤。
第二點,麵粉決定麵包價格,土地價格持續走高,房價低不了。
我們經常聽到要限制房價的消息,但鮮少聽聞限地價的消息,事實上,房屋最終售價的40%-60%是地價,這些年土地拍賣價格一直在上漲,總是不斷不斷冒出「地王」,這就意味著即便未來房價繼續調控,房價也不可能回到從前的低價。
道理很簡單,就像我們常說的麵粉決定麵包的最終售價,麵包售價低於麵粉會有,但不常有,如果放任麵粉隨意漲價,那麼別指望最終成品麵包價格會一直維持在一個穩定區間,畢竟開麵包店是為了賺錢的,不是做慈善生意。
2020年即將走完,回顧這一年的樓市,確實是非同尋常超乎預期的一年,不確定因素的增多,關於樓市未來走勢的預測,即便是權威專家也不能做出肯定回復,那麼,2021年究竟是該「貪婪」還是「恐懼」呢?
就我個人來看,我國樓市經過這麼多年發展,國家管理層「房住不炒」的基調下,管理越來越規範,樓市已經進入了一個猶豫期,買房者究竟是該「貪婪」還是「恐懼」呢?這得取決於你是哪一類人了?
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手裡沒有一套房,我覺得未嘗不可以大膽一點。我國現階段出臺的樓市新政其實都在盡力呵護這類群體,但一點請注意,樓市已經出現了分歧,一定要選擇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城市,勇敢的買上一套房子。
如果你僅僅只是一個投資客,我勸你趕緊收手吧,巴菲特的名言可是有前提條件的,斷章取義不可行,那些限制你超額獲利的樓市政策只會越來越多,別一不小心,陷了進去出不來,還怪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