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乎上的一個熱門話題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和討論,貼主的問題是什麼叫屌絲思維,有網友在評論區的一條答案中得到了1.4萬的點讚,屌絲思維中的屌絲二字就已經給這種思維貼上了一個不能被看不起的標籤。
普通屌絲有這樣一句話:「他能掙到錢,是因為他運氣好」,「社會太腐敗了,太無助了」,「學歷有什麼用,你看馬雲」,「團隊裡的人怎麼那麼蠢,真的是豬隊友」。
這些話共同之處就是抱怨,是一種怨天尤人的語調,既看不起自己,又看不起別人,有屌絲思維的人總是簡單地把自己的歸因,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認為一切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
「屌絲思維」總是外部歸因過多,很難識別自己
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做歸因方式,它是指人們對一系列事物和現實情況的結果所作的主觀判斷和推測,歸因方式會影響日後行為和動機的強度。心理學上將歸因方式大致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外部歸因,指將發生的事情歸結為外部的情景因素。第二種是內在歸因,即將所發生的事情作為一個人的內在因素,比如他自己的努力。
第三類是綜合歸因,即問題的產生是由內因和外因相互消化而形成的。
具有「屌絲」思維的人,總是把問題的起因歸結為外部環境,從不去想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有什麼不妥之處。
這樣也會使他們不願反省自己,對自己的某些行為缺乏全面的認識。就連自己現在的屌絲想法也有了沉溺其中的道理。
有這樣想法的人,往往自我認知不夠清晰,也總把問題的出現片面地歸結為某種方式。她們不但對自己的認識不全面、不清楚,而且對某一事物的認識也不全面。
這是一種片面的、略微偏激的認識方式,怎麼能讓人看不起呢?
窮兇極惡的屌絲思想,從不改變自己
強者在不斷地改變自己,適應世界的變化,弱者在抱怨社會體制,抱怨社會使他無法生存。大多數情況下,有一顆屌絲的心的人也是個弱者。
通常,他們在處理問題時,需要其他人的參與。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使他們自己不能獨立,總是過分地依賴別人;
一旦別人幫不上忙,他就開始抱怨社會的不公,開始怨天尤人,他們總是依賴父母、朋友、各式各樣的人,但又總是不希望自己變強。
比如電視連續劇《都很好》中的蘇明安,他的媽媽在這個媽寶男結婚之前,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來做,他從來沒有真正地獨立,也沒有真正地堅強。
母親在世時,他依靠母親的幫助,找到工作,結婚,買房子。母親不在的時候,他像個未長大成人的孩子一樣失去了所有的庇護。
在沒有人關心的情況下,他們總是心懷怨恨,怨天尤人,抱怨環境,對自己不公平。從未想過要靠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和困境。
總怨天尤人,總過分抱怨自己的生活,這其實也是一種極端消極的態度,大多數人不願與整天怨天尤人的人為伍。
不要再去想屌絲的事情,努力改變自己
逃避痛苦和害怕麻煩是我們人性的本性和劣根,但並非所有人都會盡情放縱自己的本性和欲望。
在心理上有一種機制叫做自我保護機制,與生理免疫系統相似。根據這一保護機制,我們可以對認知和觀念進行一些扭曲,從而緩解內心的焦慮、不安等一系列負面情緒。
同樣地,這種思維方式也類似於心理學中自我保護機制的合理化,它們將失敗歸咎於外部環境,從而降低了自己所承受的心理成本,減緩了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在短期內,他們的焦慮和不安情緒有所緩解,心理上也會好受一些。但從長遠來看,這並非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這樣簡單粗暴的歸因方法,會使他們在日後的生活中陷入很大的困境。由於他們總是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不願改變自己。
它實際上也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思維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會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不明是非,不知對錯,甚至有可能滋生一些極端的心理,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
生活中有十之八九的不如意,除了病痛和死亡所帶來的痛苦,其它痛苦都是自己的價值觀所強加的,停止怨天尤人,做點實際的事情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