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啟動建設,尖端技術加快應用轉化

2020-11-26 澎湃新聞

中科院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啟動建設,尖端技術加快應用轉化

汪永安/安徽日報

2018-03-01 19:14

記者2月26日在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所採訪時獲悉,隨著近日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的啟動建設,一大批在磁約束核聚變工程技術研發中產生的高新技術成果,將加快轉化應用的步伐。

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依託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所建設,該所擁有國家大科學裝置——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主要從事高溫等離子體物理、磁約束核聚變工程技術及相關高技術研究和開發,以探索、解決人類無限而清潔的新能源為最終目的。近年來,EAST物理實驗與工程建設穩步推進,進展喜人。 2012年,EAST獲得超過400秒的兩千萬度高參數偏濾器等離子體和穩定重複超過30秒的高約束等離子體放電,創造了當時兩項託卡馬克運行的世界紀錄。 2017年7月,EAST在物理實驗中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標誌著中國在受控熱核聚變研究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

在大科學工程研究過程中,科研人員發現並發展了眾多科學理論和工程技術。等離子所常務副所長宋雲濤研究員告訴記者,隨著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啟動建設,這些尖端技術有望加快轉移轉化的步伐。目前已經或即將廣泛應用的科學技術或工程技術包括:質子重離子技術、高溫等離子體技術、低溫等離子體技術、離子束生物技術、超導工程技術、低溫工程技術、聚變遙操作技術、防輻射材料技術等,在材料改性、生物育種、醫療衛生、採礦探測、汙染治理等方面均有重大應用前景。以質子重離子治療技術為例,作為一種新型的放療技術,是目前最為接近理想狀態的癌症治療方式,發展態勢迅猛。目前已成立合肥中科離子醫學技術裝備有限公司,推動離子醫學裝備及技術研發、運行、維護及國產化平臺建設,打造醫學醫療裝備科技創新基地。

未來,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將聚焦熱核聚變工程及技術研究,積極參與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工程設計和聚變堆核心部件的預研,為在不遠的將來建成世界首個聚變實驗電站作出自己的貢獻。宋雲濤表示,實驗室還將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建設,不僅設計製造核心部件,還將參與總裝,讓國際大科學裝置擁有更多的中國元素、中國智慧。

(原標題: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建設啟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合肥搶佔創新高點 加快「科技之花」轉化為「產業之果」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的成立,是中科院與安徽省貫徹落實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具體行動,中科院將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與協同攻關的優勢予以支持,使其成為在關鍵時刻站得住、扛得起、打得贏的核心支撐力量。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大健康研究院建設啟動儀式上表示。  2017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批覆同意合肥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中國磁約束核聚變能研發戰略高層研討會召開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7月28日向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致賀信精神,中國磁約束核聚變能研發戰略高層研討會於10月26日在河北省廊坊市新奧集團成功召開。
  • 合肥超導核聚變中心明年底開建 建設內容包括國際協同創新中心等三...
    「核聚變能」因其清潔、高效、資源無限,被業內人士譽為「終極能源」。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七大平臺之一,超導核聚變中心建設內容包括三個部分,即科學研究中心、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和國際協同創新中心,將於2018年底正式動工建設。  合肥的努力,不僅為中國核聚變工程實驗堆建設奠定基礎,該中心的落戶還將為合肥乃至安徽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動力。
  • 安徽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培育
    ……作為全國第二個獲批建設的國家創新體系基礎平臺,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焦前沿科技謀發展,將重大原創科研成果源源不斷的轉化為產業創新成果,成為驅動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源」。在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院,合肥中科智馳科技公司總經理江如海介紹,他們技術團隊積累了10餘年的無人駕駛技術,創新院為其提供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平臺和啟動資金,合肥高新集團提供天使輪投資,安徽省產業扶持政策也提供了很大幫助。「除了資金和場地支持,我們技術團隊還獲得了超過70%的股權激勵。」江如海說,得益於合肥國家科學中心這片熱土,他們1年多時間就實現了從技術成果到量產盈利。
  • 合肥建設五大研究院 打造科學中心「三大核心片區」
    去年,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1號科研樓成功封頂,能源和人工智慧研究院正式啟動建設,謀劃推動大健康研究院和環境研發平臺組建。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方面,去年以來,全超導託卡馬克、穩態強磁場、同步輻射實驗裝置性能穩步提升,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全面開工,未來網絡、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雷電防護設施獲國家批覆立項。
  • 羅平受邀參加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發展戰略研討會
    原標題:羅平受邀參加磁約束聚變安徽省實驗室發展戰略研討會12月2日上午,安徽省科技廳廳長羅平參加磁約束聚變安徽省實驗室發展戰略研討會暨CRAFT/EAST科技委員會會議並在開幕式上致辭會議由中科院合肥物質院等離子體所主辦,來自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18名院士、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合肥加快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
    [追蹤尖端] 發明專利授權量增35%  創新是安徽最寶貴的遺傳基因,合肥無疑承擔創新領先的責任。2016年,合肥市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3.1%,高於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35%,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1186家,主要創新指標穩居全國省會城市「十強」。
  • 安徽提出爭創量子、能源與人工智慧三個國家實驗室
    新華社合肥8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安徽省政府8月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稱,為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安徽將結合自身優勢、瞄準國際前沿,在量子科技、能源、人工智慧三大領域積極創建國家實驗室。在此基礎上,安徽省政府提出進一步夯實量子信息科研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推動量子科技領域創新突破,著力打造承載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重大創新平臺,積極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安徽合肥是目前國家批准建設的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擁有全球首個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核聚變實驗裝置,以及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重點科研機構。
  • 合肥入選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強 高定位建設國家科學中心
    在新的一年,合肥將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不斷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肥篇章,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從即日起,合肥晚報推出「合肥高質量發展在行動」專欄,展現合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改革攻堅、城市建設、民生福祉等方面的高質量發展。
  • 實驗室發布首批6個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項目……
    8月31日,由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實驗室)與安徽應流集團共同發起的「極端環境材料和特種加工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現場發布了超大型熱等靜壓三相調製負荷綜合校正裝置、新型高能電離輻射屏蔽材料研製
  • 走近「顛覆性技術」:核聚變是終極能源嗎
    磁約束核聚變方式在實驗室條件下已接近於成功  上世紀30年代,科學家就提出了聚變的設想。科學家開始開展受控熱核聚變研究時,曾認為可以很快實現聚變能的應用。然而幾十年過去了,相關研究卻並未達到預期。  實現受控熱核聚變,首要問題是用什麼方法以及如何加熱氣體?
  • 甘肅省啟動同位素實驗室建設
    新華社蘭州1月21日電(記者張文靜)1月20日,甘肅省正式啟動同位素實驗室的建設。實驗室建成後,將開放共享合作,推動具有高附加值的同位素在工業、醫藥以及科研領域的應用,帶動高端裝備研發產業發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了解到,這個實驗室聚焦三個研究方向,包括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的超重元素合成研究和超重穩定島探索、面向國家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位素技術研發和面向甘肅省產業升級的同位素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
  • 潘建偉:儘快實質性啟動量子國家實驗室建設,擴大技術覆蓋範圍
    今年「兩會」上,就公眾熱議的量子通信技術的最新進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給出了最新解答。潘建偉表示,正在推動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的建設,並努力擴大量子信息技術的覆蓋範圍,希望通過降低成本儘早讓量子技術惠及大眾。
  • 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成果應用轉化步伐加快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胡浩、吳晶晶)記者日前在走訪中國科學院時獲悉,中科院加快生命科學研究成果的應用轉化,在人口健康與醫藥、戰略生物資源、現代農業科學和工業生物技術等四大領域研究中,一批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科技成果已投入應用階段。
  • 濟南:加快建設山東省實驗室,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培育國家實驗室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27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濟南將加快推進建設齊魯科創大走廊、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加快建設山東省實驗室,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培育國家實驗室。
  • 極端環境材料和特種加工聯合實驗室揭牌
    近日,由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實驗室)與安徽應流集團共同發起的「極端環境材料和特種加工聯合實驗室」在合肥成立。聯合實驗室揭牌的同時,現場發布了超大型熱等靜壓三相調製負荷綜合校正裝置、新型高能電離輻射屏蔽材料研製、聚變堆鎢銅串製造工藝研究等首批6個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項目。
  • ITER計劃專項"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位形研究"項目啟動會在我校召開
    啟動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召開。他說,中國科大是國內最早設立等離子體物理專業的學校,與國內主要聚變研究所有著長期緊密的合作聯繫,取得了許多優秀的成果。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在中國科大建設反場箍縮裝置,開展反場箍縮裝置物理實驗研究,不僅能利用學校多科學交叉的特點凝聚高端等離子體的人才,還能有效地促進該領域的人才培養。
  • 孫立成孫述濤調研「東強」工作時強調:加快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
    ,高效合理引導科技資源聚集,推動優秀科技成果加速轉化落地,努力把濟南科創城打造成引領全國的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策源地,為加快實施「東強」戰略、打造「科創濟南」,推動省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孫立成、孫述濤一行首先來到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察看分析測試中心、工程化平臺,了解產品研發應用情況;在山東中科院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聽取中心建設運行情況匯報,察看山東萊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 ...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參與共建大氣環境監測領域首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
    12月24日上午,大氣環境汙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啟動大會在合肥圓滿召開,標誌著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啟動建設。無錫中科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單位,共同參與了此次盛會。
  • 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建設啟動
    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建設啟動 攜手共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 為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貢獻力量 2020-11-20 前沿科學與教育局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