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水鄉,有這樣一種果子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這就是菱角,小孩子們最喜歡吃的果子之一,菱角是一種菱科菱屬植物。又名腰菱、水慄、菱實等。味甘、涼、無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實。菱角,因為二角為菱,形似牛角而得名。
它生長在湖泊中,有野菱、家菱之分,均在三月生蔓延長。葉浮在水上扁而有尖,很是光滑,葉下有莖。五六月開小白花,在夜裡開放,白天而合上,隨月亮的圓缺而轉移。它的果實有好幾種:沒有角、兩角、三角、四角。角中帶刺,尖細而脆,長在角尖。
菱角在每年8月份左右成熟,菱角藤長綠葉子,葉子形狀為菱形,故果實稱菱角兒。莖為紫紅色,開鮮豔的黃色小花。 菱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又稱「水中落花生」,果實「菱角」為堅果,垂生於密葉下水中,必須全株拿起來倒翻,才可以看得見。秋後成熟,果實變硬,野生菱角如不採摘則漸漸從莖上脫落沉於水底,來年發芽。菱角果肉可食,嫩莖可作菜蔬。
菱角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葡萄糖、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1、B2、C,胡蘿蔔素及元素。古人認為多吃菱角可以補五臟,除百病,且可輕身,所謂輕身,就是有減肥健美作用,因為菱角不含使人發胖的脂肪。《本草綱目》中說:菱角能補脾胃,強股膝,健力益氣,菱粉粥有益胃腸,可解內熱,老年人常食有益。據近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菱角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用之防治食道癌、胃癌、子宮癌等。
菱角原生於歐洲和亞洲的溫暖地區。但只有中國和印度進行了馴化和栽培利用。中國南方尤其以長江下遊太湖地區和珠江三角洲栽培,湖北洪湖最多。長江中上遊陝西南部,平原安徽、江蘇、湖南、江西及浙江、福建、廣東、臺灣等省人工栽培。俄羅斯、日本、越南、寮國等也有栽培。尚志市也有發現野生菱角。
在我國古代詩作中,採菱是一種常見的情景,尤其是南朝時期時候特別盛行,它和《採蓮曲》一道構成了當時的流行曲調。直到唐朝仍有不少人寫《採菱曲》。
南朝梁江淹寫《採菱曲》,曲中言道:「秋日心容與,涉水望碧蓮。紫菱亦可採,試以緩愁年。」他說採菱可以緩解憂愁,其實應該是優美的曲調讓人淡忘心中憂愁。我心中煩惱的時候,聽一些輕柔的曲調心情會舒緩許多,而且百聽不厭。唐朝張九齡也說說:「蘭棹無勞速,菱歌不厭長」。
劉禹錫也寫《採菱曲》,而且他寫的很長。他寫到:「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彩鸞翔。蕩舟遊女滿中央,採菱不顧馬上郎。爭多逐勝紛相向,時轉蘭橈破輕浪。」 菱角如錦緞一樣飄蕩在水中,採菱女子連心上人都來不及顧及,爭著去採菱角,她們爭著劃向那菱角多地方。蘭槳一道道划過掀起一層輕浪。菱角吸引力確實很大啊。
唐朝詩人溫庭筠在長安看到有人坐船東歸。想起故鄉菱角。他寫到:「飄然篷艇東歸客,盡日相看憶楚鄉」。小小菱角勾起人的思鄉的愁緒。可見菱角的在詩人心中的地位。
南朝的《採菱曲》輕柔婉轉,而北朝詩作多豪邁之氣,像北朝的《木蘭辭》中木蘭豪邁之氣就很濃。
在南方的農村,很多人在中秋節的時候除了會吃月餅,還會吃菱角,以及石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