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薦丨《達爾文傳》:從平凡頑童到博物學家,達爾文教給我們:不要...

2021-01-14 山東熱搜

《達爾文傳》

[丹麥]漢娜·斯特拉格 著

中信出版集團

達爾文從未忘記小時候父親對他的呵斥:「你整天不是打獵、養狗,就是抓老鼠,你這樣會讓自己和全家人都丟臉的。」 達爾文雖出生於名門世家,但童年的他並未對學習產生興趣,他學過醫,當過鄉村牧師,曾想歸隱山野輕鬆度日。直到 22歲時,達爾文登上「貝格爾號」,開始了一次環球航海探險旅行,才真正激起了他對科學的興趣,這才有了博物學家達爾文。

人類與大自然的聯繫越來越少,孩子們花在大自然中的時間也越來越少。閱讀達爾文,有助於我們了解自己在這個星球上的位置。達爾文帶給我們的重要的洞見之一,就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我們人類也只是生命之樹上的一根枝條。人們通常認為,要體驗大自然,你就得到遙遠的熱帶雨林去。但其實,大自然就在你我身邊,就在我們的公園、花圃和當地的自然保護區裡。

興趣是好的老師。達爾文對大自然一往情深,大自然正是他的靈感之源。正是由於這種對自然的深情,才有了他後來的發現。他與自然的關係,為他帶來了巨大的歡樂,也是其知識和理解的不竭源泉。也許這就是達爾文教給我們的重要的一件事:睜大眼睛,敞開心扉,盡情享受大自然的奇妙,不要停止發問。

不同於其他的科學巨著,有很高的閱讀門檻,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很好理解,從成人到孩子都可以閱讀,也可以理解。這本《達爾文傳》更是結合了達爾文寫就《物種起源》的重要思想來源和實踐故事,講述了一個熱愛大自然的頑童如何成為影響人類進程的生物學家、博物學家的。

本書是丹麥生物學家漢娜·斯特拉格的潛心力作,達爾文家族第四代孫女做序推薦,中國科技大學特任副研究員傾情審校,知名科普大V撰文推薦。《物種起源》簡易科普+科學人物傳記故事一本掌握,封面凸版印刷,內文200餘張高清插圖,四色全彩綠色印刷,適合成年人、青少年及親子閱讀。

作者漢娜·斯特拉格(Hanne Strager),丹麥生物學家、科普作家。畢業於丹麥奧爾胡斯大學,是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富布賴特研究學者。斯特拉格在挪威北部參與建立了鯨魚中心,目前仍參與鯨類動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曾擔任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展覽總監,有超過20年的科學和自然歷史的公眾傳播經驗。2009年,她被授予哥本哈根大學自然科學傳播獎,著有多部科普著作。

相關焦點

  • 人物|達爾文:從頑童到博物學家的完美逆襲
    此行中孕育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思想,後世把此次航海稱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航海考察之一。但最初達爾文登上艦艇只不過是作為艦長的旅伴,父親甚至認為這次旅行純粹是浪費時間。從一個不被父親看好的頑童,追隨自己的內心渴望,找尋方向,勤於思考,達爾文終於成為改變世界的博物學家。
  • 男子撞臉達爾文 10英鎊紙幣上的博物學家活了!
    男子撞臉達爾文 10英鎊紙幣上的博物學家活了!時間:2017-03-19 18:52   來源:中青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子撞臉達爾文 10英鎊紙幣上的博物學家活了!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跟明星長得非常相似,而那張明星臉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還原度都非常高。近日,就有人在英國發現了一位當代達爾文。
  • 追隨本心探究自然奧秘,細心觀察發現「達爾文鴕」
    此行中孕育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思想,後世把此次航海稱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航海考察之一。但最初達爾文登上艦艇只不過是作為艦長的旅伴,父親甚至認為這次旅行純粹是浪費時間。從一個不被父親看好的頑童,追隨自己的內心渴望,找尋方向,勤於思考,達爾文終於成為改變世界的博物學家。
  • 最熟悉的陌生人: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說了啥?
    「貝格爾號」航行路線沿途達爾文如饑似渴地收集一切能夠帶走的東西,包括動物、昆蟲、貝殼、不同沉積層的巖石樣本以及化石,這位年輕的博物學家工作起來非常有條理,他把所有的觀察結果仔細地記錄在航海日誌裡。達爾文認識到它們一定有著共同的祖先,但經歷了長期的演變。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裡收藏的達爾文雀標本,標籤上寫著「採集者:C.達爾文」加拉帕戈斯地雀的四種不同類型的喙3.
  • 最熟悉的陌生人:你可能對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一無所知!
    關於進化論,或許早已經成為現代人基礎認知中渾然天成的部分,但這份熟悉也讓我們忽略了161年前達爾文《物種起源》發表之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理論才是絕對主流思想。11月24日,是《物種起源》問世161周年紀念日,讓我們重新凝視這位科學巨人,看看他是如何開闢生物學發展新紀元,並且引起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革命的。
  • 「人生贏家」達爾文
    「我們確實是在目睹一個等級制度的形成,這個等級制度不是建立在生物學角度的能力差異之上,而是利用生物學的理由來鞏固現有的階級差別。我們的當務之急是結束這種情況,但是,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慈善基金會提供的免費基因改良。這要求我們解決社會各方面的結構性不平等問題,從住房到教育再到就業。
  • 是什麼成就了達爾文?《物種起源》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們
    他從不滿足於一般的採集,而喜歡對自己觀察到的各種現象進行思索,尋求現象背後的機理。一次走在沿舊城牆從家到小學的路上,由於陷於對一件事情的沉思,不慎跌下城牆,幸虧城牆只有七八英尺高,才未造成嚴重後果。少年達爾文對於舊式學校一些古板的教學,少年達爾文毫無興趣,因為這種學校除了古代語言之外,只教一些古代歷史和地理。
  • 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媒體總結你所不知的達爾文
    真實的故事:有一天,達爾文正在英國鄉間收集當地昆蟲標本。這時,他發現了一隻甲蟲,這引起了他的興趣,於是他將這隻蟲子撿起來,緊接著去撿另一隻。他雙手都各自抓到一隻甲蟲,但與此同時,他又發現了另外一隻,為了不放棄前面已經捕捉到的昆蟲,他只得把其中一隻暫放在嘴裡,誰料,被放入他嘴裡的蟲子很快噴射出毒液,達爾文被迫將蟲子吐出,同時也只得把其他兩隻昆蟲丟掉。結果他只好兩手空空而返。
  • 達爾文的故事告訴你,想培養一個科學家你應該在這些方面下功夫
    恩格斯將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和能量守恆轉化定律)。這位享年73歲的生物學家,也是一位博物學家,在抗生素被發現前,人均壽命只有31歲的情況下,即便是貴族也只有人均50歲的壽命,達爾文活到了73歲的高壽。
  • 迷上自然的學者——達爾文
    達爾文於1809年2月12日誕生。他父親是位有名的醫生,祖父伊拉斯莫斯·達爾文更是個有名的醫生兼博物學家。達爾文的家世雖然如此優越,但少年時代的達爾文並非優等生。達爾文從小就喜歡釣魚、打獵,酷愛花草鳥蟲魚。他認為自然界裡蘊藏著太多的奧秘和樂趣。
  • 達爾文之光——達爾文首先是地質學家
    自然而然,一般人心目中的達爾文,當然是偉大生物學家的形象了。 此外,由於他自小就痴迷於收集昆蟲標本,尤其是在劍橋大學讀書期間,更是迷上了甲殼蟲;因此,他作為昆蟲學家的名聲也很大。 圈子裡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有一次,達爾文走在路上抓到了兩隻過去不曾見過的甲殼蟲,即新的種類,便抓到後一手握著一個。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1831年12月,達爾文登上英國「貝格爾」號海軍勘探船,開始為期5年的環球航行考察,先後到達南美、澳大利亞、非洲等地。在此期間,他採集了大量動植物標本,重點考察了火地島、加拉帕戈斯群島等地的生物。1835年9月16日,時年26歲的英國博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跟隨一艘名為「小獵犬」號的英國海軍測量船到達加拉帕戈斯群島。
  • 達爾文人生的轉折點
    兩年之後,老達爾文終於明白無法讓兒子繼承衣缽,必須重新設計達爾文的人生。達爾文家族除了出醫生,還出律師和軍人,但是小達爾文顯然缺乏從事後兩種職業所必需的自律。老達爾文覺得當教區牧師是遊手好閒的人的最佳選擇,有穩定的收入,有體面的社會地位,而且有充裕的業餘時間讓達爾文做博物學研究。達爾文想想也是,當時許多博物學家的職業都是牧師。於是達爾文聽從父命,進了劍橋大學學神學。
  • 世界史:「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
    這時,一位學生模樣的青年大步流星地趕來,他就是船長邀請來參加遠洋考察的博物學家查理·達爾文。達爾文於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英國希魯茲伯裡小鎮上的一個名醫家庭。他從小就接受學校的正規教育,但他不喜歡那些高雅的經典名著,卻用百倍的精力去觀察大自然,觀察各種有生命的動物和植物。他還非常喜歡動手做實驗。一次,他在學校裡做化學實驗,校長發現後,立即把他叫到辦公室。
  • 從達爾文到進化論
    去年帶孩子去了一次北京科技館,在科技館中看到了一隻龐然大物——恐龍化石,這是我們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到恐龍化石,之前只是在電視上或者是書上看到過,從未想過有一天會看到真正的恐龍化石。最近剛剛讀完了一套《地球編年史》,這套書在我看來可以稱之為神創論的代表作,一套書7冊都是在講人類的起源來自於神的創造,書中運用大量文獻向我們證明一件事情,人類是由神創造的,神主宰著一切生物。
  • 薦書| 下裡巴蟲: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薦書 | 下裡巴蟲: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2021-01-07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達爾文環遊世界發現之旅
    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於1831-1836年間乘坐「小獵犬號(Beagle)」做了一次環遊科學考察,根據他對地質結構、動植物形態等的觀測結果
  •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偉人的一生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小小的達爾文,就體現出了頑強的探索精神,成了一位名符其實的博物學家。一些瓢蟲,在大多數人看來都大同小異,早達爾文一個世紀的瑞典的博物學家卡爾·馮·林奈也把它們看成同一類瓢蟲,認為那些微小區別無關緊要,但達爾文卻覺得這些小小的區別非常有趣,把它們看成「個體」,他收集的瓢蟲就有24種之多。
  • 達爾文的進化路
    回到英國後,鳥類學家兼畫家約翰·古爾德(John Gould)為「小獵犬號」帶回的鳥類標本製作詳細圖解時才發現,達爾文眼中的「蠟嘴雀」,其實屬於不同的雀科種類。從古爾德的工作中,達爾文這位自學成才的博物學家逐漸明白,雀科鳥喙的大小是經過幾代改變,才得以適應不同島嶼上植物種子和昆蟲的體積差異的。1839年,達爾文回到英國後,發表了《小獵犬號航海記》。
  • 達爾文是怎麼發現進化論的?
    1831年,達爾文剛從劍橋大學畢業,他受到「小獵犬號」船長菲茨羅伊的邀請,作為博物學家,參加環球考察航行。經過五年時間的考察,達爾文提出了自然選擇理論,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進化論。只不過在這次考察結束20多年後,達爾文才將這一理論通過《物種起源》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