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王蒙出新小說 激勵自己用「耄耋加饕餮之力,寫下去!」

2021-01-08 封面新聞

王蒙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高齡少年」耄耋發力,「人民藝術家」王蒙推出最新長篇《笑的風》,感慨一切的發展都有代價,一切的獲得都有失落,一切的留戀中都有困惑和心得。2019年夏季,八十六歲的「高齡少年」王蒙先生完成了中篇小說《笑的風》,年底在《人民文學》刊出後,他將這部「顯然具有長篇容量的中篇小說」升級改造,增加了五萬餘字。2020年4月,作家出版社推出長篇小說《笑的風》。

《笑的風》時間跨度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到2019年,空間跨度則從中國的北方鄉村到省城到上海到北京,從海外的德國西柏林到希臘到匈牙利到愛爾蘭。主人公傅大成上高中時因一首詩《笑的風》,走上文學創作之路,之後經歷了包辦婚姻、婚外戀、離婚、再婚與離婚,從青澀少年的春情萌動到耄耋之年的自我拷問,作者將他的情路文路心路歷程和盤託出。藉由傅大成的經歷,《笑的風》活現了中國六七十年間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寫了中國人在社會風尚飛速變化中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也寫了一代知識分子的婚姻與愛情。

《笑的風》的語言極具王蒙特色,密集排比、活泛酣暢,大量的信息與知識排山倒海,盤點中國六十餘年的歷史生活信息、社會風尚與人心變化,充分體現了作者的飽學多識和豐富閱歷。「文章老更成,王蒙這次也許是要以《笑的風》展現如此這般的文學魔法——密實、紮實的世道取證與鬆弛、鬆綁的回看敘事的辯證『捕風』手段。」(《人民文學》2019.12卷首語)

跋文欣賞

《出小說的黃金年代》

王蒙

有幸活了八十五年多了,經歷了那麼多,歷史、時代、社會、家國、人類、家庭、飲食、男女、風習、潮流,大事小事,輝煌渺微,青雲直上,向隅而泣,喜怒哀樂,生離死別,愛怨情仇,否極泰來,樂極生悲,逢兇化吉,遇難呈祥,冷鍋裡冒熱氣,躺著豈止中槍。一帆風順帶來的是更大苦惱,走投無路說不定造就了一往情深,如魚得水。相濡以沫還是相忘於江湖?忘大發了會不會抑鬱症?發達大發了也會有後患,磨磨唧唧起來您反而踏實?歷史帶來的故事可能是雲山霧罩,也可能是一步一個腳印,越舒服您越危險,越勝利您越困難,新進展必有新挑戰,新名詞必有新做作。寫起故事來只覺俯拾皆是,再問問有沒有更多更大更妙的可能,既有如實,豈無如意?有沒有更精彩的如果,有沒有更動人的夢境,有沒有更稀奇的平淡與更風光的大搖大擺,更深沉的回憶與更淋漓盡致的濫情,山那邊老農的話,迸出火星子了沒有?更疼痛的按摩與更甜蜜的傷口,更不能拒絕的召喚……你要寫寫寫,不寫出來,豈不是白活了?

信天遊裡唱道:「你媽媽打你,你和你哥哥我說,為什麼要把洋菸(鴉片)喝?」回答之一是,她要會寫小說就好了。挨打有挨打的活法,哥哥有哥哥的道行,中槍有中槍的後續,撞彩有撞彩的理由。我們趕上了到處都有故事、天天都有情節,有人物、有抒情、有思考、有戲的小說黃金時代。

你是寫作人嗎?你是小說人嗎?你的記憶與回味,你的感動與清醒,你的糊塗與幽默,你的淚水與懷念,你的哭哭笑笑、笑出的眼淚與哭出的段子,總而言之,你的寫小說的生活資源、經驗積累,讀者期待,人民青睞,對手酸澀忌妒,你的那點大神的功夫,大仙的靈氣,大嗓門的不管不顧,你的思維功邏輯功逆邏輯功計算功製圖功鬼馬功想像功毯子功腰功臀功足尖功街舞功唱念做打還有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之功,你眼力筆力拽力掄力生殺予奪之力,你的滿腹經綸,滿身妙悟妙計妙詞兒,用足了沒有?你用完了沒有?你用火了沒有?你起風了沒有?你沸騰了沒有?你的小說對得起你的時代嗎?對得起你的師長領導嗎?對得起你的主編與責編,對得起你的歷史你的教育,你的機遇與際遇,你的學習你的考驗,你的苦難與你的幸運以及你的版稅,還有《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刊物與各大出版社的器重了沒有?

如果還不能說全夠了,十足了,那就發力吧,再發力吧,用你的魂靈肉體生命耄耋加饕餮之力,給我寫下去!

相關焦點

  • 王蒙:我還要以耄耋加饕餮的精神繼續寫作下去
    從空間上來說,王蒙的寫作幾乎覆蓋了全文體——小說、長篇、中篇、短篇、微型,詩歌、散文、隨筆、文藝評論、傳統文化研究以及翻譯等。「在中國當代文學歷史上,像王蒙這樣一個長度和寬度的創作是鳳毛麟角的。我們還不知道他還要幹什麼,他以後的創作是一個充滿想像的空間。」
  • 王蒙說自己耄耋加饕餮,何謂耄耋?何謂饕餮?和蘇東坡有啥關係?
    2020年1月15日《中國藝術報》刊登一則王蒙文集發布會的文章,86歲高齡的王蒙先生創作旺盛,他說將「以耄耋加饕餮的精神寫作下去」。這真是文化人說的話。但對一般大眾來說,何謂耄耋?何謂饕餮?由此又有什麼引申?我想以一篇小文普及一點粗淺的文化認知。作家王蒙何謂耄耋(mào dié)?
  • 85歲王蒙如醉如痴寫愛情
    「王蒙老矣,寫起愛情來依然出生入死。王蒙衰乎?寫起戀愛來有自己的觀察體貼。」《生死戀》王蒙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個人要是80多歲還能寫小說,真是幸福!」在新作《生死戀》發布會上,著名作家王蒙感嘆。這種寫作起來如醉如痴的幸福一如他在序言中幽默的說法:「寫小說的感覺是找不到替代的,你寫起了小說,你的每一枚細胞都要跳躍,你的每一根神經都要抖擻,不寫抖擻,寫成哆嗦也行。」自19歲寫作《青春萬歲》,王蒙創作生涯已逾65年,作品達1800餘萬字。
  • 85歲王蒙:如果把宇宙看成一個指環,我們就是鑲在上面的寶石
    獲獎作品反映了1977年以後長篇小說創作發展的軌跡和取得的成就,在卷帙浩繁的當代長篇小說文庫中遴選出翹楚之作,在讀者中產生了廣泛、持續的影響。1963年,29歲的王蒙離開北京抵達新疆。從29歲到45歲,王蒙一生最好的青春年華都在新疆大地上度過,長篇小說《這邊風景》也創作於此期間。回想起這部小說創作的過程,王蒙很有感觸。
  • 學霸請進:默寫覬覦、耄耋、饕餮、蹀躞 | 光明夜讀
    但像「煢煢孑立 沆瀣一氣 踽踽獨行 醍醐灌頂」「咄嗟 蹀躞 耄耋 饕餮 囹圄 蘡薁 覬覦 齟齬」這些生僻字,生活中並不少見,而仍有很多人覺得「只有漢語十級才能讀下來」,若是再要求寫出來,估計有不少人選擇交白卷了。不可否認,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普及以及電子產品的廣泛使用,人們書寫的機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筆忘字」。
  • 被4次提名諾貝爾獎,榮登作家財富榜,王蒙直言:我就想拿個稿費
    王蒙曾經寫了一篇很尖銳的一個文章:網絡如果隨性而至的發展下去,會使人白痴化,因為他已經都準備好了,要數量有數量,要新鮮勁有新鮮勁,還有標題黨,弄一個大標題把你嚇一跳,以為要出什麼事了,結果一看跟內容毫不相關,就是嚇唬人的。
  • 作家王蒙輔導孫子語文,居然錯2題,王蒙孫子:您考試會不及格的
    19歲就寫長篇小說《青春萬歲》,先後4次被提名過諾貝爾文學獎,還被授予了「人民藝術家」國家級榮譽稱號。如今這位老者86歲,看到節目中的他精神矍鑠,聲音洪亮,真是欣慰。因為這位老人尚在,青春與活力就在。年過耄耋的他,曾在《朗讀者》節目中深情地朗誦到:我還活著,我還遊著,想著,動著。活著就是生命的滿漲。
  • 86歲「人民藝術家」王蒙:「當我寫起小說來,我每一個細胞都在得瑟」
    「當我寫起小說來,我每一個細胞都在得瑟,每根神經都在抖擻。」王蒙對文字有他獨到的見解,他說:「文字是文學的基礎,文學是文化的升華。要想了解中國文化就一定要先了解中國漢字,中國漢字既生動形象又富有邏輯。世間萬物的聯繫、中國特有的整體主義思想甚至是對世界的深刻認知,都能在漢字中體現。」講座中,王蒙引經據典,講述了文字、文化、書法、文學的內在聯繫,傳達出深刻的哲學思考。
  • 覬覦、耄耋、饕餮、蹀躞...這些字你會念麼?
    覬覦、耄耋、饕餮、蹀躞...這些字你會念麼? 原標題:   網絡考題固然是調侃,但像覬覦、耄耋、饕餮這樣的生僻字,生活中並不少見,而仍有很多人覺得「只有漢語十級才能讀下來」,若是再要求寫出來,估計有不少人要選擇交白卷了。  隨著時代改變,書寫工具和書寫文化也在改變。從早期的刀刻到使用毛筆,再到鋼筆,直到現在用鍵盤,必然會導致書寫能力的改變。但文字作為文化的物質載體和傳播工具,對記載和傳播文化仍具有重要作用。
  • 85歲作家王蒙獲得「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譽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85歲的作家王蒙獲得「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他作為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文學創作者,用深情的筆觸,描繪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文化的繁榮興盛,見證並推動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近日,展示新中國70年文學創作成果的「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首發,作家王蒙的《青春萬歲》名列其中。
  • 王蒙:各民族間需要精神層面的「混凝土」(圖)
    因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成為「右派」,後來又「摘帽」的青年王蒙,在「文革」爆發的前夕作出了可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舉家遷往新疆。從1963年年底到1979年夏,29歲到45歲,整整16年王蒙都是在新疆度過的。其中7年,是在伊寧市郊的巴彥岱勞動鍛鍊。  電影《巴彥岱》的主人公老王是一個30歲出頭、戴著眼鏡、看起來很文弱的漢族男人。
  • 王蒙:文學是「硬通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水滸傳》《三國演義》,中國的四大名著都是看不下去的,外國的很多名著也是看不下去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都在列。他覺得讀這些書是極大的享受,讀完以後真的感覺到自己真的提高了。所以他建議,讀書要啃點硬骨頭,要讀一些自己不能夠完全掌握的書,一些跟自己的本行距離比較遠的書。閱讀不單有量,還有有質,要把閱讀當成一場又一場的硬仗來打。 在60多年的創作歷程中,王蒙寫了1800多萬字作品,但直到今天,他依然筆耕不輟,基本上每年都有新作問世,他笑言,自己到現在依然是一線「勞力」。
  • 80歲王蒙仍是「少年」 自學多門外語會玩微信(圖)
    八十歲的王蒙先生家成了媒體接待站,一向嫻熟大度的夫人單三婭一面熱情地做著接待,一面也不得不苦笑道,「這兩天家裡的記者太多了。 」  北國網、遼瀋晚報記者也有幸在王蒙老師的家中,與這位耄耋之年而內在卻決然未老的先生面對面坐談。  作協主席鐵凝曾稱呼王蒙老爺子是「高齡少年」。
  • ——王蒙、單三婭關於長篇小說《笑的風》的對話
    他總是激情在懷,以文學為武器,去攻克一個個藝術的堡壘,寫就一部接著一部的文學作品,是文學上的「馬拉松選手」。今年86歲高齡的他,新近出版了長篇小說《笑的風》,在評論家看來,整部作品寫得自由與瀟灑,悠遊與從容,「其史詩性美學品格、開放的文本結構,以及對時代、歷史、人性等宏大命題的哲學思考,都堪稱向中國小說傳統的一次回望和『返本』」。
  • 這位85歲的文壇老將,把孔孟老莊的智慧活成生活,真是越讀越佩服
    王蒙從小就愛讀孔孟老莊,也寫過很多相關的作品,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把自己一生的經歷、沉浮、感悟都融進了他的解讀和文字裡。讀來讓人有踏踏實實的感知力,鮮活有趣,不得不服。細看王蒙老先生一生,他18歲就當了科級幹部;22歲就憑藉小說獲得毛主席誇獎;後來又被下放邊疆長達15年,但期間寫了部作品又獲了茅盾文學獎;再後來有當上我國文化部長;然而推薦郭敬明加入中國作協,又讓自己備受爭議;再再後來他辭去部長後,開始了屬於自己的逍遙生活,寫作、遊泳、追劇、開微博,上綜藝。
  • 理解形義和音意就容易掌握這些詞義:覬覦、齟齬、耄耋、饕餮
    覬覦:見之則希望得到,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為非分企圖。覬(冀)是由凱的初文「豈」和見會意而成的字。凱(豈)是由豈簡化而來。要想理解覬必先理解豈和見的意義。豈(開或起)是由豈簡化而來。豈是由山和鼓的省形「豆」會意而成的字。
  • 山海經之神獸饕餮
    這時,前面的叢林裡傳開了一聲動靜,饕餮連忙警惕起來了,不會是那個女人又來了吧。「譁啦」叢林被撥開了,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目瞪口呆地站在了原地,少年看起來很是瘦弱,穿著粗布麻衣,但還是眉目分明,鼻梁英挺,一雙水靈靈的桃花眼滿是詫異,不安得抓緊了自己肩上的背帶,背簍裡裝了些草藥。這荒郊野地的,面前的男子衣著華貴,道不清身份。
  • 新少年作文大賽頒獎 王蒙曹文軒蘇童對話未來文學之星
    王蒙、曹文軒、蘇童三位文學名家現身頒獎典禮,並為同學們在寫作過程所遇到的問題答疑解惑。王蒙為特等獎學生頒獎  5個月收到兩萬餘篇投稿    萬元大獎花落高二理科男  新少年作文大賽,從初賽到頒獎,醞釀了7個多月。
  • 王蒙:最好的品德,是水的品德
    把自身置之度外,反而能保護自己(與自己的權益)的存在。不認為自己能夠得到什麼,反而能確實有所得到。有道行的人是不為自己的私利打算的,所以能成就他自身的私利。至於你的個人私利,即使你還做不到百分之百地置之度外,也完全能做到一笑置之,聽其自然,無可無不可,而把精神頭腦用在真正的事業、真正的大道追求上。如果你太在意自身,如果你一心自我經營,如果你老是往前搶,錙銖必較,反而你什麼也得不到。
  • 成都10歲男孩在家上學:做德語主播 寫萬字英文小說
    原標題:10歲男孩開個人音樂會,寫英文小說,更逆天的是他爸媽的教育方法  10歲的成都男孩瑞瑞,在家裡上學,每天練琴4個小時,德語和英語流利。  他還是一個在線音頻平臺上的主播,用德語講述兒童繪本故事,創作了一萬多字的英文冒險小說,正在洽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