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病毒病的病原不一定完全是病毒,有人還稱其為退化病,退化病是指薯塊產量逐年下降、植株矮化、皺縮花葉、卷葉、壞死厖一系列症狀的統稱。一般第一年退化,可造成減產50%,第二年退化,可造成減產80%。由於病原病毒種類較多,因此病株症狀也是多種多樣的。
(1)花葉型。表現為普通花葉、條斑花葉和皺縮花葉。普通花葉是一種輕型花葉病,植株生長正常,葉片大小與無病株的沒有區別,只是病葉輕微花葉;條斑花葉表現為葉片變小,病株葉脈、葉柄、莖上都有黑褐色的壞死條斑,初期呈斑駁花葉,後期下部葉片乾枯但不脫落,垂葉壞死;皺縮花葉病表現為病株葉片嚴重皺縮,花葉,葉片變小,葉尖端向下彎曲。全株矮化,葉片、葉脈、葉柄和莖都有黑色的壞死條斑。此病在我國南方普遍發生而且較嚴重,一般可造成減產60%~70%,是我國最重要的一種馬鈴薯病毒病。
(2)卷葉型。病株葉片邊緣以中脈為中心向上捲起,嚴重的則捲成圓筒狀,葉片較硬而脆,有時葉背呈紅色或紫紅色,植株矮化,葉柄與莖稈間成銳角,塊莖小並且密生在根莖附近,維管束變成黑褐色。
(3)束頂型。由馬鈴薯紡錘形塊莖類病毒引起。葉與莖成銳角向上立起成束狀,葉片變小,呈半閉(半合)狀態,並且扭曲,整株潤澤。塊莖由圓變長,呈紡錘形。芽眼突出,有時表皮有縱裂紋。
防治方法:
(1)建立無病留種田,選栽抗病品種。繁殖田應選在距離生產大田遠的地塊,選栽無病種薯,留種田內及時拔除病株,防治蚜蟲,清除混雜品種或自生薯苗。選栽抗病品種。
(2)夏播留種。在貴州可將播種期延遲在夏季進行,使甘薯生長的結薯期避開高溫,減少薯塊內病毒的含量,以此薯作為種薯,第二年發病就較輕。加強肥水管理,因為馬鈴薯在貴州栽培,其結薯期正值雨水較多,溫度較低的氣候,因此高壟深溝的栽培方式在貴州不適宜。
(3)生長點組織培養。帶毒薯塊長出的幼苗,頂端生長點約0.1毫米內的組織絕大部分是不含有病毒的,可
利用其培養出無病植株,結出無病薯塊。選擇遠離生產大田地塊裡的植株留種,並對其進行生長點組織培養,再進行無病植株栽培,這樣繁殖出的無病種薯可用於大田生產。
(4)防治蚜蟲。主要是對留種地進行防治,這對減輕退化病有很大的幫助。防治蚜蟲必須抓緊在個別蚜蟲出現的時候進行,也可在播種時施用1%的樂果顆粒劑,拔除病株等。貴州一般採用在栽培地區內選一塊海拔較高的冷涼地塊為種薯繁殖田,結果與防治蚜蟲的效果差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