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病毒病的幾種類別,以及如何防範治療

2020-12-05 小清說三農

馬鈴薯病毒病的病原不一定完全是病毒,有人還稱其為退化病,退化病是指薯塊產量逐年下降、植株矮化、皺縮花葉、卷葉、壞死厖一系列症狀的統稱。一般第一年退化,可造成減產50%,第二年退化,可造成減產80%。由於病原病毒種類較多,因此病株症狀也是多種多樣的。

(1)花葉型。表現為普通花葉、條斑花葉和皺縮花葉。普通花葉是一種輕型花葉病,植株生長正常,葉片大小與無病株的沒有區別,只是病葉輕微花葉;條斑花葉表現為葉片變小,病株葉脈、葉柄、莖上都有黑褐色的壞死條斑,初期呈斑駁花葉,後期下部葉片乾枯但不脫落,垂葉壞死;皺縮花葉病表現為病株葉片嚴重皺縮,花葉,葉片變小,葉尖端向下彎曲。全株矮化,葉片、葉脈、葉柄和莖都有黑色的壞死條斑。此病在我國南方普遍發生而且較嚴重,一般可造成減產60%~70%,是我國最重要的一種馬鈴薯病毒病。

(2)卷葉型。病株葉片邊緣以中脈為中心向上捲起,嚴重的則捲成圓筒狀,葉片較硬而脆,有時葉背呈紅色或紫紅色,植株矮化,葉柄與莖稈間成銳角,塊莖小並且密生在根莖附近,維管束變成黑褐色。

(3)束頂型。由馬鈴薯紡錘形塊莖類病毒引起。葉與莖成銳角向上立起成束狀,葉片變小,呈半閉(半合)狀態,並且扭曲,整株潤澤。塊莖由圓變長,呈紡錘形。芽眼突出,有時表皮有縱裂紋。

防治方法:

(1)建立無病留種田,選栽抗病品種。繁殖田應選在距離生產大田遠的地塊,選栽無病種薯,留種田內及時拔除病株,防治蚜蟲,清除混雜品種或自生薯苗。選栽抗病品種。

(2)夏播留種。在貴州可將播種期延遲在夏季進行,使甘薯生長的結薯期避開高溫,減少薯塊內病毒的含量,以此薯作為種薯,第二年發病就較輕。加強肥水管理,因為馬鈴薯在貴州栽培,其結薯期正值雨水較多,溫度較低的氣候,因此高壟深溝的栽培方式在貴州不適宜。

(3)生長點組織培養。帶毒薯塊長出的幼苗,頂端生長點約0.1毫米內的組織絕大部分是不含有病毒的,可

利用其培養出無病植株,結出無病薯塊。選擇遠離生產大田地塊裡的植株留種,並對其進行生長點組織培養,再進行無病植株栽培,這樣繁殖出的無病種薯可用於大田生產。

(4)防治蚜蟲。主要是對留種地進行防治,這對減輕退化病有很大的幫助。防治蚜蟲必須抓緊在個別蚜蟲出現的時候進行,也可在播種時施用1%的樂果顆粒劑,拔除病株等。貴州一般採用在栽培地區內選一塊海拔較高的冷涼地塊為種薯繁殖田,結果與防治蚜蟲的效果差別不大。

相關焦點

  • 給大家介紹馬鈴薯 馬鈴薯的特徵和特性以及馬鈴薯的栽培方式
    給大家介紹馬鈴薯,馬鈴薯的特徵和特性以及馬鈴薯的栽培方式。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馬鈴薯。馬鈴薯別名土豆、洋芋、山藥蛋,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塊莖富含澱粉和蛋白質,耐貯運,作糧用,在我國主要作為蔬菜栽培。馬鈴薯根系包括初生根和匍匐根,初生根為主要吸收根系,隨著芽的伸長,在芽的葉節上,還可產生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長,莖分為主莖、匍匐莖和塊莖。
  • 馬鈴薯發生病蟲害的原因是什麼?防治方式很重要,種植戶要掌握
    其實不論在種植任何的農作物時,種植戶們都不願意遇到病蟲害,因為它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傷害到整個田裡的種植戶,所以必須要弄清楚自己所種農作物為什麼會發生病蟲害,同時也要學習些專業的防治方式。在種植馬鈴薯時,要是遇到了病蟲害,有可能擴散的非常快,導致種植戶沒有任何收益,所以下面給大家說說在馬鈴薯發生病蟲害的原因,以及預防的一些方法。
  • 真菌病、細菌病和病毒病怎麼能分清?如何用藥?
    分清真菌病害、細菌病害和病毒病這三種病害,對於防治,特別是藥劑防治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不同藥劑防治不同病害,能殺真菌的藥劑未必能防病毒,能治病毒的又管不了細菌。由於能夠使作物生病的真菌是一些絲狀體,細菌是單細胞,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分子生物,他們的新陳代謝方式以及脾氣秉性也有很大區別,對症的藥劑也就不同了。
  • 快速了解菸草花葉病毒病
    菸草能一直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有它自身的道理的,菸草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藥物植物,它自身就具有很大的醫療價值,它是有很大的藥物性的,不僅能消毒殺蟲殺菌,還能治療多種疾病,這就是它有利的一面,這也是它能在全國各地大範圍種植的根本原因,因為它能給國家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的發展。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菸草花葉病毒病。
  • 朊病毒病來了,千萬別被嚇「軟」!
    疑似病例和臨床診斷病例如何確診呢?感染防控措施有什麼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1.克-雅病到底是什麼病呢?臨床為何會這麼重視它的院感防控呢?克-雅病以散髮型為主,其特徵性實驗室檢測有以下幾種:1)腦脊液 14-3-3 蛋白檢測為陽性;2)腦組織病理學檢測顯示具有典型/標準的神經病理學改變,即出現海綿狀變性;3)腦組織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存在蛋白酶抗性
  • 常見植物病毒病及其防治辦法有哪些
    植物病毒通過將自身的遺傳物質導入植物細胞,引起植物體新陳代謝的異常,導致植物病毒病的發生。隨著大規模種苗調運、耕作制度改變等因素的影響,植物病毒病有加重發生的趨勢。多種植物病毒,如菸草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等侵染農作物,能夠侵染多種農作物引發植物病毒病害,每年都給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植物栽培過程中都出現病毒病,是廣大種植戶最為頭痛的病症,感染病毒後表現植株黃化、花葉、壞死、畸形等症狀。
  • 技術創新將帶來馬鈴薯的綠色革命
    日前,國際著名農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高度讚賞了「優薯計劃」取得的進展並專門為「優薯計劃」題詞:「馬鈴薯雜交種子繁殖技術是顛覆性創新,將帶來馬鈴薯的綠色革命」。 袁隆平一邊聽取「優薯計劃」團隊黃三文研究員關於「優薯計劃」研究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情況介紹,一邊仔細查看利用第一代基因組設計育種獲得、比芝麻粒還小的二倍體馬鈴薯雜交種子,對馬鈴薯雜交種子繁殖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用雜交種子替代薯塊繁殖,可有效解決馬鈴薯重大產業難題。
  • 動物病毒病需「隔離」,植物感染病毒病咋辦?處理思路有一些雷同
    相比於細菌、真菌,人類對於「病毒」的認識,還是相對有限的,防治植物病毒病主要方法也還是「預防」。二、植物病毒病防治以「預防」為主藥劑以強調的是「預防」,而不是治療,對應藥劑也有限。植物病毒病從蔬菜到果樹,都是普遍發生的,其中菸草花葉病毒病、蔬菜病毒病、柑橘衰退病、柑橘猝倒病、百香果病毒病等都非常常見,對於這些病害,目前防治方案都是「預防」,病毒病一旦發生,及時拔除或者砍除是最有效止損方法。
  • 伊波拉病毒病的認識防治知識
    伊波拉的故事幾乎與一場致死性感染的暴發同時出現,事件發生在蘇丹南部的馬裡迪地區和臨近蘇丹的薩伊北部中心赤道地帶的本巴地區,以及伊波拉河流經的沿岸城鎮。蘇丹和薩伊這兩個疫區之間相隔約150公裡,兩地居民往來頻繁。
  • 愛爾蘭馬鈴薯饑荒——還會再次發生嗎?
    在單一種植的馬鈴薯地裡,馬鈴薯晚疫病菌曾在愛爾蘭的土地上如閃電般傳播!一棵感染的馬鈴薯植株在短短幾天內可感染數千株,導致了歷史上的愛爾蘭馬鈴薯饑荒!      如今,通過間種、輪作、增加作物多樣性等做法,這類饑荒應該不會重演。
  • 看圖分清真菌病害、細菌病害和病毒病
    分清真菌病害、細菌病害和病毒病這三種病害,對於防治,特別是藥劑防治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不同藥劑防治不同病害,能殺真菌的藥劑未必能防病毒,能治病毒的又管不了細菌。(蘋果輪紋病)腐爛常分為溼腐、幹腐二種。多汁部位破壞解體後產生溼腐或軟腐含水量低植物組織軟硬部位病死後產生的組織死亡,稱為幹腐。
  • 番茄病毒病如何合理預防?想提升產量,4點要做到
    但也要儘量選擇抵抗能力強的種類,在這方面要嚴格篩選,通常法國先正達、河北省東泰種業等都有調節病毒病的品種。煙粉蝨、介殼蟲都是番茄病毒病的關鍵傳播媒體,因此要特別預防這兩個蟲害的發生,要提早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讓番茄始終保持健康的狀態,那麼自然也起到了防止病毒病的發生。
  • 微生物入侵種和防範生物武器研究——國家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
    慄疫病是另一種嚴重的森林病害,被認為起源於日本,在20世紀的前50年間掃蕩了整個美國東部的慄樹林,使高大的慄樹在美國不復存在,只在昔日的照片偶見其雄姿。除了生態破壞和經濟損失以外,微生物入侵種還嚴重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致病疫黴所引致的馬鈴薯晚疫病即為典型例子,此病起源於墨西哥,19世紀40年代傳到歐洲和南美洲。
  • 犬貓特有的冠狀病毒病,你了解多少?
    那犬貓自身特有的冠狀病毒病大家了解多少吶? 對於犬貓冠狀病毒如何診斷吶? 首先根據犬貓的臨床症狀、病理變化以及血液檢查作出初步判斷,並通過病毒分離鑑定來進一步確診,但由於病毒分離比較困難,一般通過病毒抗原快速檢測進行檢測。
  • 蔬菜病毒病防治必知的五大技巧!河南寶然生物科技
    病毒病可以侵染大部分蔬菜品種,例如西紅柿、辣椒、黃瓜、西葫蘆等蔬菜品種發病尤為厲害,蔬菜病毒病是大家一直非常關心的植保話題,而病毒病只能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發病嚴重很難徹底治療。傳毒害蟲的發生菜田內有多種傳播病毒病的害蟲如蚜蟲、薊馬、粉蝨、特別是近幾年發生較重的煙粉蝨更帶來了病毒病的大發生。
  • 怎樣合理防治番茄病毒病?
    一、番茄病毒病的普遍種類及症狀表現有什麼? 花葉型病毒病、蕨葉型病毒病、黃頂型病毒病、卷葉型病毒病、巨芽型病毒病、條斑型病毒病、曲葉型病毒病,之上七種番茄病毒病種類中,患病率最大的是花葉型和蕨葉型,傷害偏重的先後是黃花曲葉型>花葉型>蕨葉型超過條斑型等。
  • 【解讀】中國新主糧為何是馬鈴薯?
    在此背景下,中國最近幾年卻一直在尋找新的主糧作物,且顯得有些急迫,這多少令外界不解。對此,農業部副部長餘欣榮去年曾解釋稱,儘管中國糧食總產量持續連增,但壓力仍舊極大。數據顯示,在中國糧食生產「十二連增」的起始年2003年,當年中國糧食產量4.3億噸,人均糧食消費量為334公斤。中國生產的糧食勉強夠吃。糧食進出口基本持平。
  • 高溫容易誘發蘋果病毒病,認清症狀、掌握技巧,早防、巧治是關鍵
    而今天要提醒廣大果農朋友應當重點警惕的一種果園果樹上的病害是蘋果病毒病,此種病害在高溫乾旱的氣候環境中比較容易爆發傳播。 從總體上來說,蘋果病毒病的傳播途徑與傳播方式有很多種,但導致病毒病大肆傳播擴散的主要途徑與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栽種的蘋果幼樹苗帶病毒病,尤其是外購的苗木未進行病情檢疫; 2、蘋果樹嫁接時使用帶病毒病的砧木或接穗; 3、感染有病毒病的蘋果樹在花期傳粉授花時病毒通過帶花粉傳染到無病果樹上
  • 全球性糧食危機掀起國內馬鈴薯商業熱潮
    孟加拉國農業與水利部顧問Karim:「我們現在鼓勵全民食用馬鈴薯,我們計劃在未來60天內到全國不同的地區去做宣傳推廣工作,告訴人們食用馬鈴薯的益處,也讓人們更多的了解馬鈴薯可以成為大米的替代食品,在那個過程中,我們也會把發展中的信息告訴不同地方的人們。」  記者:「孟加拉政府是如何想到用馬鈴薯代替稻米?」
  • 新實驗治療有效減緩朊病毒病發作 並延長小鼠壽命
    因此,癢病是用於研發人朊病毒病療法十分有價值的實驗模型。在這項研究中,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和他們的同事將反義寡核苷酸注射到已經感染了或在注射後幾周內受到反義寡核苷酸攻擊的老鼠的脊髓液中。藥物公司專門設計了兩種劑量的反義寡核苷酸(ASO1和ASO2),以減少齧齒動物正常朊蛋白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