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翔
審核 | 沈飛飛 劉波
近日,醫院神經內科收治了一位病人,男性,60歲,因「雙側進行性視力下降40餘天」收治入院,後診斷考慮克-雅病,遂緊急報告感染管理辦公室,諮詢感染防控措施。這種疾病通常散發,但遇到以後處理很麻煩。那麼克-雅病到底是什麼病呢?疑似病例和臨床診斷病例如何確診呢?感染防控措施有什麼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1.克-雅病到底是什麼病呢?臨床為何會這麼重視它的院感防控呢?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又稱亞急性海綿狀腦病(subacut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SSE),是一種由朊病毒(prion)感染引起的,以大腦皮層、基底節、小腦和脊髓神經細胞變性脫失和膠質細胞海綿狀增生為主的朊病毒病,這種病十分罕見(有數據顯示,克-雅病主要為散髮型,其發病率為1-2人/百萬)。之前歐洲流行的狂牛症,就是由於牛感染了這種稱之為朊病毒的病原體所致,並且當人食用了病牛的肉以後,也可能會被感染。最關鍵的是,人一旦感染髮病後,和狂犬病一樣,病死率100%!所以臨床十分重視它的醫院感染預防。
2.確診克-雅病的實驗室檢測有哪些?哪裡能做?
克-雅病以散髮型為主,其特徵性實驗室檢測有以下幾種:
1)腦脊液 14-3-3 蛋白檢測為陽性;
2)腦組織病理學檢測顯示具有典型/標準的神經病理學改變,即出現海綿狀變性;
3)腦組織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存在蛋白酶抗性 PrPSc的沉積;
4)腦組織 Western 印跡法檢測存在蛋白酶抗性PrPSc。
腦組織活檢一般都在屍檢時進行,且操作過程存在一定的感染風險,因此一般不常規開展。據了解,中國CDC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可以開展腦脊液14-3-3蛋白檢測。送樣時需按照《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要求送樣。
3.朊病毒病傳染性強嗎?
朊病毒病傳染性較弱。朊病毒病病人的感染因子主要集中於中樞神經系統。血液、尿液和糞便幾乎沒有傳染性,傳播能力較低,與病人的日常接觸不會傳染。國外研究證實,散髮型和遺傳型克雅氏病佔該類疾病的99%以上,醫源性傳播的概率非常低。已知的醫源性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使用商品化的硬腦膜移植物和人松果體提取的生長激素。其他途徑如神經外科手術、角膜移植和使用未充分消毒的腦電極等也偶有傳播,但病例數極少。我國開展朊病毒病監測以來,還未發現醫源性傳播造成的克雅氏病病例。儘管如此,我們的醫院感染防控意識仍然不能減弱,畢竟這類疾病一旦發生醫源性傳播,後果將不堪設想!
4.遇到朊病毒病病例(包括疑似病例)時,醫院感染防控工作該如何開展?
朊病毒病非常罕見,一般不太容易遇到,一旦醫院收治了這類患者,應該按照規範要求做好防控工作。朊病毒病不同於一般傳染病,普通接觸不會傳染,關鍵是要做好患者所用可復用醫療器械的滅菌,尤其是對於患者使用過的神經外科手術器械及腰穿器械滅菌,角膜、硬腦膜移植等可能傳播朊病毒病的關鍵環節,要按照規定做好科學防範工作,確保不發生院內感染。
朊病毒,也有稱為朊毒體、朊粒,目前認為是一種不含核酸、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感染性蛋白粒子,由細胞表面的正常朊蛋白轉變而成的異常形式,具有感染性,對消毒因子高度耐受,能使核酸失活的物理方法(如煮沸、紫外線照射、電離輻射等)和化學方法(如核酸酶、羥胺、鋅離子作用)均對其無影響,只有採用特殊滅菌方法才可將其滅活。
根據《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WS/T 367-2012)規定,朊病毒消毒方法為:
➤ 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選用一次性使用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後應進行雙層密閉封裝焚燒處理。
➤ 可重複使用的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汙染的物品處理流程見下表。
可重複使用的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汙染的物品處理流程
注意事項:
➤ 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險組織汙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險物品,使用後應立即處理,防止乾燥;不應使用快速滅菌程序;沒有按正確方法消毒滅菌處理的物品應召回重新按規定處理。
➤ 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險組織汙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險物品,不能清洗和只能低溫滅菌的,宜按特殊醫療廢物處理。
➤ 使用的清潔劑、消毒劑應每次更換。
➤ 每次處理工作結束後,應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換個人防護用品,進行手的清潔與消毒。
5.前面提到用1mol/L氫氧化鈉溶液消毒被汙染的物品,那麼該如何獲得1mol/L氫氧化鈉溶液呢?
氫氧化鈉屬於危險化學品,可以預先採購專人專櫃保管,需要時臨時配置。根據計算公式,將40g固體氫氧化鈉溶於1L蒸餾水,即為1mol∕L氫氧化鈉溶液。
注意事項:氫氧化鈉溶液具有強鹼性,腐蝕性很強,配製時需要小心,防止噴濺灼傷皮膚。
雖然朊病毒病十分罕見,致死率極高,但是當我們真正遇到它的時候,也不必過於慌張,掌握科學的防控知識,便可沉著應對!
來源:江蘇感控之窗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