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比起物質他們更需要精神上的關愛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遠遠望去,兩個明晃晃的「車輪」在操場上快速地滾動著,這是用編織袋製成的車輪,孩子們正著急忙慌地衝到對岸吹氣球,生怕慢了對方一步,輸了比賽。

「這個活動可以鍛鍊孩子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吹氣球鍛鍊肺活量。」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童心港灣」的負責人孫露告訴記者,像這樣的活動每周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辦。

去年12月,在團陝西省委的指導下,西安市的「藍田童心港灣」正式啟動。目前有174名留守兒童,雖然只有80平方米,但小而溫馨,設施齊全。

「以娛樂為主,小型互動課程為輔,讓孩子們在玩耍中有所收穫。」每周六早上9點是心理輔導課,孫露認為留守兒童更需要心理幫扶。除此之外,還安排了美術課、手工課和音樂課,通過學習的過程培養興趣愛好。周末帶著孩子們做娛樂活動。

寒暑假前夕,「藍田童心港灣」開設了安全教育課,請公益組織救援隊給留守兒童上課,通過動畫片、互動問答的形式了解孩子們的學習進度。每逢佳節也會舉辦活動,「大學生三下鄉」的志願者們給孩子們講述大學生活,一雙雙瞪得大大的眼睛充滿對未來的渴望。

陪伴是最好的關愛

「錢只要夠用就行,如果因為掙錢讓孩子沒有得到愛,等他長大了我會後悔更多。」孫露原本在西安的一家酒店做婚宴的工作,收入頗豐。眼看孩子一天天長大,她越來越懂得陪伴的重要性,便辭職回到縣城。碰巧看到團委在招「童伴媽媽」的信息,她想著離家近,也能照顧上孩子,就果斷報了名。

「只有了解他們需要什麼,才能根據他們的需求去提供直接的幫助。」

剛接觸這些留守兒童時,孫露發現他們非常內向,根本不願意溝通,她就耐心觀察研究孩子們的喜好,找機會走進他們的內心。

「他很可愛,也很聰明,我們不是專業老師,不知道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去幫助這個孩子。」最近,孫露因為三年級的小段(化名)對一些常見字、詞語還沒有掌握而著急。由於父母很早離開,小段跟著年邁的爺爺一起生活,無人看管,但是他內心對閱讀充滿,總是拉著孫露陪他一起讀,他說這樣就像媽媽在身邊。

「越接觸越心疼,如果父母能在身邊,孩子們不會這樣,覺得自己能幫的太少了,我愛他們,這也是我做『童心港灣』的最大意義。」孫露流著淚感慨道。

原本是想多陪伴兒子,現在的孫露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了「童心港灣」。她總是叮囑年幼的兒子,「媽媽要照顧那麼多小朋友,所以你要自己把自己照顧好,給大家做榜樣。」孫露做志願服務時也特意帶上兒子,「我需要讓他知道媽媽每天都在做什麼,也希望他能學會奉獻。」

我本不是「問題少年」

「有時候社會力量關注太多了,會給孩子造成一種不付出也能收穫的假象。」有時候,孫露也會遇到困惑,她擔心這些留守兒童接受的饋贈太多,會認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孫露認為,除了愛孩子,也要嚴格管教孩子,不能一味放縱,分寸也要把握好。

孫露在家訪時結識了一對漂亮的兄妹,哥哥二年級,妹妹一年級,父親去世,母親跑了,兩人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口齒不清又體弱多病。孫露就聯繫愛心企業,組織志願者過去給他們做飯,帶上寫字桌送給兄妹倆,在「童心港灣」和愛心組織的幫助下,兄妹倆和爺爺奶奶搬進了新家。今年冬天,孫露送去棉衣和日用品時了解到,最近哥哥偷拿奶奶的錢買了手機,每天沉溺在遊戲裡。看著孩子無人看管養成不良習慣,她很心痛,她認為在解決困難的同時,如何才能正確引導孩子樹立三觀也不容忽視。

還有一對留守兒童讓孫露印象深刻。

有一次家訪,孫露帶著愛心人士來捐贈物資,姐姐在樓上抱著狗不肯下來,臉上露出了冷漠的表情,嘴裡嘀咕道:「又是來和我們照相的。」

爸爸去世,媽媽離開,姐姐正在經歷叛逆期。弟弟告訴孫露,最想吃肉炒麵。一周後,孫露和志願者們帶著食材和廚具來到這對兄妹家為他們做飯,弟弟吃得很開心,姐姐的態度並沒有絲毫改變,瞥了弟弟一眼,像是提醒他不要瞎高興。

「姐姐明顯已經感受不到任何溫暖,帶著對這個世界的偏見和提防,覺得大多數人都是虛情假意。比起物質,他們真的更需要精神上的關愛。」孫露絲毫不驚訝,她很能理解姐姐的心情,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的隔代鴻溝無法跨越,遇到問題無人溝通,教育出現斷層,感情上的缺失本能地喚起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敵意。

「慢慢來吧,我會用更多的愛溫暖他們。」孫露說。

經過一年的發展,「童心港灣」裡的小朋友從不敢跟陌生人溝通到現在主動打招呼,這一點小小的改變讓孫露欣喜不已。孫露現在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童心港灣」,除了平時在「童心港灣」輔助志願者上課,還會抽時間做志願服務。

「這個工作很偉大,雖然我做的事很微薄,但是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做紮實。有這麼多的孩子需要關心、愛護,我也一直在呼籲年輕家庭婦女能加入到這個團隊。」孫露的目標是做一個優秀的「童伴媽媽」,有一天也能作為代表把經驗分享給全國的「童伴媽媽」。(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璐璐)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西南大學打造假期特色課堂 教育關愛助力青少年築夢遠航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通訊員 陳泠希 張菲倚 7月初起,西南大學各類教育關愛服務團發揮師範專業等優勢學科,搭建專業知識與社會發展的對接平臺,陸續奔赴湖南湘西、四川廣安、重慶大足等地,為教育資源薄弱地區的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等開展學業輔導、親情陪伴、心理援助等形式的精準教育關愛活動
  • 「學校保護」法例下的生命教育再思考
    但法例提出學校應當進行心理健康輔導、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家庭困難、身心有障礙的學生,對行為異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留守未成年學生、困境未成年學生進行關愛幫扶等,這些都是奠定生命美感的重要基石。若有偏差的精神生命何以談美感、何以達成高度。隨著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生命教育亟待學校行動,而行動之前學校先要解決三個問題。
  • 《小謝爾頓》告訴你,會關愛孩子的父母是這樣的
    「我早上要起得很早去做這個我根本不喜歡的工作,為了那麼一點點錢,我渾身每一塊骨頭都痛,我根本看不到我的未來。我已經做好了接受你們懲罰的準備,無論你們要做什麼,請快一點。」謝爾頓坐在床邊平靜地說。但他的父親並沒有責罵他,而是對他說:「我今天被校長批評,還在更衣室制止了一場打架,脖子上還挨了一肘子。」
  • 經驗主義的教育可以毀掉一個時代
    自古的教育呈現一種貴族化傾向,並不僅僅因為階級的不同,這種把教育經驗化之後的與生活形成分離之勢的觀念也起著相當大的作用。因為教育的目的是經驗主義的,中國人很少在物事方面追根求源,覓因循果,這也是幾千年文化發展的結果所證明了的。經驗的東西只是結論,中國人在教育子女或者教育別人家的孩子上,最為直接的方式就是「這麼不對!這不行!這個不能!聽話,不讓你做的事就別做!」
  • 陽光關愛·i讀計劃丨韓松:想像力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結合《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的故事及自身成長經歷,她將對教育、對學習的感悟娓娓道來,「教育能夠讓我們的本能更加豐富,從日常中獲得更生動的感受,也能擁有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實力文化創始人、《一本好書》《見字如面》總導演關正文曾將《湯姆·索亞歷險記》搬上綜藝螢屏,此次則結合精彩的節目片段進行講述,帶領孩子們感受這一經典故事中的童趣,並引導他們代入湯姆
  • 殺妻藏屍案 | 婚姻不僅僅是愛情,是需要物質和精神上的平衡
    因為婚姻關係需要一種制衡。遇言姐常常說,最好的關係就是志同道合。當兩個在心靈上、在自己追求的事業上達到共鳴的人成就婚姻,他們可能就是強強組合,並向著更高遠的目標而前進。那麼很多眼前的雞毛蒜皮,面對共同的理想就不足一提了。這樣的婚姻其實是一種合作夥伴、事業伴侶關係。
  • 八位學者給青少年們的哲學課:學習思考,更要知道如何思考
    為了培養青少年學會思考,認識如何思考,上海華東政法學院的劉擎教授,上海交大的蔡文菁副教授,上海社科院哲學所錢立卿助理研究員等八位學者,曾在季風書園開設了為期一周的青少年哲學課。他們結合時代語境,針對青少年的知識和心理狀態,將經典哲學命題循序展開,帶孩子們開啟了一段追求智慧的旅程。"你們的眼神裡充滿好奇,這就是哲學最原初的動機。"
  • 西安楊森倡導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關愛與支持
    美麗心靈」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該活動是第十屆西安楊森精神衛生月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於加強精神疾病防治知識宣教、提高公眾疾病認知、呼籲社會各界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一個充滿包容和關愛的社會環境。
  • 關愛特異體質學生,讓教育更「適合」 —— 《金城小學特異體質學生...
    關愛特異體質學生,讓教育更「適合」 —— 《金城小學特異體質學生突發意外 事件應急預案》出臺 2017-03-07 08:08:30
  • 員工物質和精神幸福的內涵是什麼?
    做企業尤其傳統製造企業的經營者都會有一種感慨:當下做企業很難,把企業做好就更難,經營好一間企業太不容易了。而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創辦的兩家企業京都陶瓷和KDDI都做到了世界500強,這種差別,筆者認為不僅是能力大小、熱情(努力)程度上的差別,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正面與否的差別。
  • 十年如一,關愛相伴 西安楊森舉辦世界精神衛生日系列宣傳活動
    精神疾病是全球範圍內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據最新研究顯示,排除痴呆後, 中國六大類精神障礙(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精神分裂症及相關精神病性障礙、進食障礙、衝動控制障礙)的患病率高達9.3%,給患者及其家庭乃至全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 民族復興需要圓夢精神和長徵精神的融合升華
    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回顧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感知其中蘊含的超凡絕倫的偉力,思考煥髮長徵精神的時代價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內含範圍和物質,表明中國夢是一項民族運動,既包括大陸的56個民族,也包括臺灣同胞,還包括全世界的華夏子孫。不僅如此,因為這個夢想持續了上百年,已經寄託了幾代中國人的期望和努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民族運動中富於歷史感與未來感,便形成了一個回望歷史與指引未來的歷史大跨度,進而成為縱橫百年,且不斷有新支持元素和推動力量參與進來。  志向高遠。
  • 用物質研究非物質世界本身就是錯誤!
    如今我是一個自由的思想者,不相信這世上,這宇宙當中存在一個神,我曾經對神是否存在這個謎進行過深度的思考,可最終的答案卻不置可否,我只能說我越思考出現的問題就越多,我心裡沒有答案,而是充滿了疑問,我曾經做過基督徒,或者更確切的說是一個信仰的探索者,那時候的我對神的存在深信不疑,我也相信基督徒們口中所講述的聖靈在我生命裡面動工,賜予了我不少的智慧,基督徒會常常感謝神,凡事謝恩,無神論者們說神並不存在,最突出的一點就是
  • 周光召:學習愛因斯坦的精神 改革我們的教育方法
    我們紀念愛因斯坦這位偉人,不僅要了解他在科學上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更要學習他在任何困難條件下都一心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學習他為社會公正和反對法西斯戰爭而無私無畏的奮鬥精神。我們還應當通過愛因斯坦成長的道路,分析產生這樣傑出人物的條件,努力為中國青年創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的環境,使優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使中國科學能夠早日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 延安抗大精神對教育工作的啟示
    特別是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延安抗大精神至今還讓我思考如何讓延安抗大精神指導新時代教育工作。抗日戰爭中,抗大培養了10多萬名德才兼備的幹部,他們在民族戰爭中,起了重要的骨幹作用和先鋒作用,也形成了艱苦奮鬥、英勇犧牲的抗大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又是延安精神的靈魂,習近平同志指出,偉大的延安精神滋養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凝聚人心、戰勝困難、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 搭配上這個物質科學課,更完美~~
    而其中讓小羅很欣賞的一點是,它會聯繫到很多我們生活中的問題,譬如救火、譬如環保,從根源上分析這些問題,不能更棒了!其實了解教育圈的朋友應該都清楚,美麗科學是一個國際化科學教育和科學文化品牌,自主研發科學可視化技術,為K-12科學教育提供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不僅是知名的科學教育品牌,也是在視頻內容上的行業翹楚。
  • 東海集團董事長黃楚標當選「公益金百萬行鑽石關愛大使」
    「2020年是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深圳今天的迅猛發展離不開早期拓荒者的無私奉獻和辛勤耕耘,他們開拓進取的精神感染著這座城市,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經過40年積澱,這種開拓精神已經寫入每個深圳人的基因,成為這座城市卓越發展最具實力的背書,東海集團也正是在這種開拓精神的激勵下,不斷發展壯大至今。以關愛力量與創新思維踐行公益事業,也是深圳開拓創新精神的一種體現。」
  • 日本「寬鬆教育」——真相與思考
    伴隨著經濟高速增長結束,日本生產據點轉移到國外,在這個階段,經濟界認為未來需要有能力從事研發新技術的人才和獨立思考的人才。當時中小學課時太多了,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減少課堂內容和時間,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逐漸得到重視。在此背景下,文部科學省提出「寬鬆」教育改革:「精選教育內容,旨在實現學生過上寬裕而又充實的學校生活的目標」(1978年)。
  • 《地球上的星星》教育經:面對讀寫障礙兒童,家長扮演怎樣的角色
    電影的小主人公便是如此,功課亮紅燈,被老師打上」壞學生「、」白痴「的標籤,被父母拋棄式的強制轉學,內心的痛苦只能獨自承受。就像電影的宣傳海報所提到的那樣:每一個天資獨特的孩子,都需要一個懂他的老師。在傳統教育上,讀寫障礙學生無法集中精力專注學習,功課很差,長期拖班級後腿也是讓老師不待見,各種嘲笑和挖苦便隨之而來。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和教育變革?
    在知識界,Alpha Go的深度學習、自我進化將導致預測、決策都在智能化……人機共存的新生活在內容與方式上有何變化,對未來的人們來說,適應這些新變化,又需要什麼樣的新能力? 對於這一切,我們的教育還思考得太少,探索和實踐得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