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科學家研發出彩色雙層水凝膠 讓機器人膚色不再蒼白

2021-01-1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導港媒稱,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像人類一樣的機器人如今看起來無一例外顯得皮膚蒼白?這不是因為任何偏見——無論如何,這不是科學家的錯。這只是因為研究機器人的科學家在給像生命一樣的皮膚上色時面臨技術上的挑戰。

據香港《南華早報》5月23日報導,內地材料研究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站5月23日登載的一篇論文中寫道,他們創建了世界上首款彩色的自動修復水凝膠,這或許可以解決機器人膚色過淺的問題。

報導稱,水凝膠是一種能夠吸收大量水分子的聚合體,給了它像天然組織一樣的彈性和力量。一些水凝膠在被撕裂後通過閉合「傷口」可以自我痊癒,這就是它們被視為製作人工肌肉和皮膚的理想材料的原因。變色龍、蝴蝶、孔雀之類動物從其皮膚中的天然色素或循環納米結構或與光相互作用的羽毛中獲得獨特色彩。過去,水凝膠為著色通常會失去力量,之前通過操縱鏈狀分子結構來推動色彩化的嘗試未能保住自我痊癒的能力。

《南華早報》報導稱,但南京東南大學生物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遠錦教授牽頭的新研究課題推出了一種新型的雙層水凝膠。一層用於色彩表達,另一層用於自我痊癒。在被分開後,這種混合材料可以重新結合成一體——能保住最初的色彩和力量,傷口幾乎看不見。作者在論文中指出,這些特性為生物醫療工程中的不同應用顯示了「極大可能性」,包括人造肌肉和皮膚。

報導稱,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付成龍說類人機器人研發中的人造皮膚仍是一個重大挑戰。

「許多問題尚未解決,」他說,「比如,無論你觸碰到哪裡,人類的皮膚都會有感覺,任何人造傳感器都沒有達到如此高強度的感覺分布。」

大多數機器人行動時也靠齒輪和發動機,這使它們的行動,與動物或人類靠肌肉控制的行動相比,顯得不太自然。

《南華早報》報導稱,付成龍沒有參與這個最新研究課題,但他說生物工程學家研製的這個自我治癒的水凝膠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趙教授團隊的辛勤工作給了它色彩,使它「甚至更棒」。

如今的一些類人機器人並未使用水凝膠,而是使用相對簡單的矽凝膠,它容易上色。

付成龍說:「實際上,我們沒有見過任何深膚色的類人機器人,這是科研團隊應該認真考慮的一件事。」

付成龍說來自不同學科的科研人員越來越意識到機器人設計中潛在的道德問題。他說:「在類人機器人的設計和製作過程中出現社會偏見會引發許多問題。」(編譯/龍君)

資料圖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佳佳」 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 攝

相關焦點

  • 以駱駝雙層皮毛為靈感,科學家研發不用電的冷卻材料
    ,從駱駝「皮毛」的優點研發出不需要電力的冷卻材料。因應變化多端又苛刻的自然環境,沙漠生物都有一手好本領,其中素有沙漠之舟美名的駱駝,可以把能量用脂肪形式存儲在駝峰中、有長長的睫毛來防風砂,這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看中的則是雙峰駱駝厚厚的雙層皮毛,雙峰駱駝毛多又長且為雙層,相當耐寒又能減少水分流失。
  • 我國科學家在水凝膠可編程化智能變形領域取得進展
    水凝膠由於其軟、溼特性,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智能仿生的理想材料之一,並被用於軟體機器人、組織工程及藥物遞送等諸多領域。因此實現水凝膠驅動器的可編程、多維度複雜變形對於水凝膠在軟體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智能高分子材料課題組研究員陳濤、張佳瑋一直致力於智能變形水凝膠研究。
  • 可編程水凝膠:造生物機器人!
    智能水凝膠,一種可編程的材料。這款新材料實在令人心動。在當下機器人製造遇到諸多關口之際,它無疑會提供一個重要的機器人研發方向。鏈科技小編今日關注此事。據《自然·通信》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UTA)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對二維(2D)水凝膠進行編程,使其以空間和時間可控的方式進行擴展和收縮,形成複雜的3D形狀,並實現運動。該技術潛在應用包括仿生柔性機器人、人造肌肉(柔性材料可改變其形狀或像人體肌肉那樣響應外部信號而移動)以及可編程的物質。讓材料本身充滿智能,這是新材料研究的重大課題,同時也是人工智慧必然的發展趨勢。
  • 《材料今天物理》水凝膠與軟機器人
    隨著對人機界面的關注日益增長,軟機器人技術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軟機器人具有多種優勢,包括順從性和安全性,它們有助於與人進行無縫交互。為了促進該領域的進步,需要符合標準的材料。水凝膠具有出色的特性,包括高拉伸性,透明性,離子傳導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有望成為軟機器人的順應材料。此外,水凝膠基於對刺激的獨特響應性,為軟機器人提供了創新的功能。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J.
  • 堪比生物組織的多功能自修復水凝膠
    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現在又創造出一種新的果凍狀材料,他們聲稱這種材料具有真實皮膚、韌帶甚至骨骼的強度和耐用性。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化學家Luke Connal解釋說:「採用我們在水凝膠中添加的特殊化學物質,它可以像人類的皮膚一樣自我修復。水凝膠柔軟易碎,但我們的材料如此堅固,可以承拉重物,可以像人體肌肉一樣變形。」
  • Nature石墨烯雙層堆疊膜製成的可變形柔性驅動器與機器人
    通過自然的啟發,科學家已經開始探索的方法來製造和控制軟機器人,其由柔性材料製成的,並因此可以安全地與活生物體或易碎的物體,橋接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間隙相互作用。憑藉其結構的可變形性和多樣化的響應材料,軟機器人可以響應各種外部刺激,形成所需的幾何形狀,承受機械載荷並執行推進和驅動來實現複雜的變形行為。
  • 水凝膠可編程化智能變形研究取得進展
    水凝膠由於其軟、溼特性,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智能仿生的理想材料之一,並被用於軟體機器人、組織工程及藥物遞送等諸多領域。目前,水凝膠驅動器實現智能變形的方式主要有形狀記憶與驅動兩種,形狀記憶水凝膠需在外力的作用下變形,並在外界刺激下通過可逆作用的形成固定其臨時形狀;而驅動水凝膠則可在外界的刺激下自發產生形變。傳統的水凝膠驅動器由於使用模板法製備,因此只能在外界的刺激下實現簡單的彎曲形變。
  • 科學家發明「可食用」機器人,能快速修復病灶,患者不再感到痛苦
    科學家發明「可食用」機器人,能快速修復病灶,患者不再感到痛苦真的有可食用機器人?根據《新華社》6月21日的報導,參與可食用機器人項目研究的科學家們,通過用明膠、檸檬酸和甘油等混合,研發出了一款新型的凝膠,這種凝膠便是製作可食用機器人的主要材質,當它進入到生物體內之後,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就可以被降解吸收。
  • 製備出強收縮高能量密度水凝膠
    本報訊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峰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賀曦敏團隊合作,通過仿生青蛙跳躍過程中肌肉的加速機制,提出一種非常規驅動模式(彈性驅動),解決了傳統滲透型水凝膠驅動機制力和速度之間的矛盾,製備出一種強收縮高能量密度的水凝膠材料。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科學進展》。
  • 寧波材料所陳濤、張佳瑋:在水凝膠可編程化智能變形領域取得進展
    水凝膠由於其軟、溼特性,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智能仿生的理想材料之一,並被用於軟體機器人、組織工程及藥物遞送等諸多領域。目前,水凝膠驅動器實現智能變形的方式主要有形狀記憶與驅動兩種,形狀記憶水凝膠需在外力的作用下變形,並在外界刺激下通過可逆作用的形成固定其臨時形狀;而驅動水凝膠則可在外界的刺激下自發產生形變。傳統的水凝膠驅動器由於使用模板法製備,因此只能在外界的刺激下實現簡單的彎曲形變。
  • 科學家研發水凝膠保險套:比不戴套更有快感(圖)
    參考消息網4月14日報導 英媒稱,澳大利亞的一組科學家正在研發一系列保險套,他們聲稱其觸感甚至好過什麼都不戴。據英國《獨立報》網站4月12日報導,伍倫貢大學的這一團隊從比爾·蓋茨那兒接受了研發「下一代保險套」的任務,他們一直在用水凝膠材料做實驗,稱其與乳膠相比有諸多好處。據「密切關注科學」網站介紹,超強、柔韌的水凝膠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著名材料學家羅伯特·戈爾金說,它們之所以是製作保險套的理想材料,是因為可以對其進行處理以使其具備不同特性。
  • 浙大吳子良/南科大洪偉《自然·通訊》:讓水凝膠軟體機器人在開放...
    Chemie.的蠕動機器人嗎?像蚯蚓一樣的水凝膠在光的照射下可以一節一節地拉長自己,在管道內實現蠕蟲樣的運動(《德國應化》仿蚯蚓定向蠕動爬行的各向異性水凝膠致動器)。儘管目前我們也開發出了各式各樣的水凝膠軟體機器人,但是想要讓它們媲美自然界千萬年進化的生物運動模式依然是一個挑戰。目前的軟體機器人並不能實現在地面開放空間內的全向、快速運動。
  • 科研人員製備出強收縮高能量密度水凝膠材料
    環境響應型水凝膠,又稱「刺激響應」或「智能」水凝膠,因其高的含水量、彈性、滲透性、外界刺激響應性和大的變形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軟體機器人等領域。目前,大多數智能水凝膠的響應變形均憑藉凝膠體內和體外滲透壓的變化。然而,在這種滲透驅動機制下,凝膠材料的驅動力和響應速度間相互矛盾,如圖1所示。要解決這一矛盾,需要從分子尺度設計並提出一種異於傳統「滲透型」水凝膠的非常規驅動機制。
  • 科學家開發水凝膠窗板:阻擋陽光調節熱量,減少45%...
    科學家開發水凝膠窗板:阻擋陽光調節熱量,減少45%能源消耗  Emma Chou • 2020-11-09 21:35:11 來源:前瞻網 E2430G1
  • 合工大研發出用於耐藥性細菌感染傷口處理的可噴塗水凝膠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17日訊(記者 侯智 通訊員 何濤)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何濤和陸楊兩位教授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一種溫敏性複合水凝膠,可噴塗在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傷口上原位形成穩定的抗菌敷料。
  • 科學家研發新型傷口癒合水凝膠,通過觸發免疫反應減少疤痕
    這樣做的弊端大家都很熟悉--皮膚上會出現永久性的難看的汙點,毛髮和汗腺將不再生長。因此,尋找不留疤痕的傷口癒合方法是一個吸引了大量關注的科學領域。通常水凝膠只是簡單的水基敷料,可以保護和水化傷口,幫助加快傷口的癒合,但它們仍然會導致疤痕的形成。然而,MAP水凝膠就像一個支架,讓皮膚細胞在傷口上生長,癒合得更徹底。最終,凝膠會安全地溶解掉,留下健康的皮膚。雖然MAP水凝膠減少了疤痕,但並沒有完全消失。研究小組發現,新的皮膚缺乏一些更複雜的結構,如毛囊和皮脂腺,所以對於新的研究,他們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 如何讓水凝膠不畏嚴寒?《Mater. Horiz.》綜述:在寒冷環境中保持軟溼材料活性的仿生防凍聚合物水凝膠
    目前已經開發出基於添加NaCl、CaCl2、ZnCl2等鹽使水凝膠的冰點降至0度以下。除此之外,兩性有機離子或離子液體也可以提高水凝膠的抗凍性(如甜菜鹼和脯氨酸)。近年來,離子液體受到了研究者的極大關注,因為它們像水一樣流動,但幾乎不會蒸發,同時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如果用離子液體置換水凝膠中的所有水,就會得到離子凝膠。
  • 木質基水凝膠壓力傳感器研製成功
    木材基水凝膠傳感器(CPS)結構以及內部交聯機理木材經過科學家的深入研究,現在竟然還能用來製作傳感器。聶康晨在沈曉萍、孫慶豐等老師指導下研究發現,在水凝膠的合成中,利用脫木素後木材天然的纖維素排列結構,往往能起到增強力學性能的效果,並且這種木質基水凝膠還擁有木材的各向異性。聶康晨介紹說,以聚丙烯酸(PAA)水凝膠為例,木材纖維素和水凝膠之間主要是通過氫鍵作用相互連接。
  • 科學家研發出仿生層狀關節軟骨潤滑材料
    其中,表面接枝聚合物刷和水凝膠材料引發關注。但傳統表面引發聚合方法製備的聚合物刷層較薄,在宏觀粗糙接觸尺度下易被剪切磨掉,這限制了其在工程領域中的應用。水凝膠是由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構成的高分子材料,但傳統水凝膠的水化能力與承載能力呈反比,水化度高的水凝膠材料過軟,在高承載剪切過程中易變形;力學強度較高的凝膠表面水化性能較差,無法給予水凝膠優良的潤滑性能。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1.背景介紹 螢光聚合物水凝膠(FPHs)是一種具有可調發光特性的三維交聯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是一種新興的發光材料,FPHs以高度水溶脹的準固態存在,因此呈現出許多有前途的固體和溶液性質,顯示出它們在眾多應用中的巨大潛力,其交聯的三維親水網絡可顯著促進物質與周圍水環境的交換,從而產生顯著的螢光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