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導港媒稱,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像人類一樣的機器人如今看起來無一例外顯得皮膚蒼白?這不是因為任何偏見——無論如何,這不是科學家的錯。這只是因為研究機器人的科學家在給像生命一樣的皮膚上色時面臨技術上的挑戰。
據香港《南華早報》5月23日報導,內地材料研究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站5月23日登載的一篇論文中寫道,他們創建了世界上首款彩色的自動修復水凝膠,這或許可以解決機器人膚色過淺的問題。
報導稱,水凝膠是一種能夠吸收大量水分子的聚合體,給了它像天然組織一樣的彈性和力量。一些水凝膠在被撕裂後通過閉合「傷口」可以自我痊癒,這就是它們被視為製作人工肌肉和皮膚的理想材料的原因。變色龍、蝴蝶、孔雀之類動物從其皮膚中的天然色素或循環納米結構或與光相互作用的羽毛中獲得獨特色彩。過去,水凝膠為著色通常會失去力量,之前通過操縱鏈狀分子結構來推動色彩化的嘗試未能保住自我痊癒的能力。
《南華早報》報導稱,但南京東南大學生物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遠錦教授牽頭的新研究課題推出了一種新型的雙層水凝膠。一層用於色彩表達,另一層用於自我痊癒。在被分開後,這種混合材料可以重新結合成一體——能保住最初的色彩和力量,傷口幾乎看不見。作者在論文中指出,這些特性為生物醫療工程中的不同應用顯示了「極大可能性」,包括人造肌肉和皮膚。
報導稱,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付成龍說類人機器人研發中的人造皮膚仍是一個重大挑戰。
「許多問題尚未解決,」他說,「比如,無論你觸碰到哪裡,人類的皮膚都會有感覺,任何人造傳感器都沒有達到如此高強度的感覺分布。」
大多數機器人行動時也靠齒輪和發動機,這使它們的行動,與動物或人類靠肌肉控制的行動相比,顯得不太自然。
《南華早報》報導稱,付成龍沒有參與這個最新研究課題,但他說生物工程學家研製的這個自我治癒的水凝膠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趙教授團隊的辛勤工作給了它色彩,使它「甚至更棒」。
如今的一些類人機器人並未使用水凝膠,而是使用相對簡單的矽凝膠,它容易上色。
付成龍說:「實際上,我們沒有見過任何深膚色的類人機器人,這是科研團隊應該認真考慮的一件事。」
付成龍說來自不同學科的科研人員越來越意識到機器人設計中潛在的道德問題。他說:「在類人機器人的設計和製作過程中出現社會偏見會引發許多問題。」(編譯/龍君)
資料圖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佳佳」 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