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理論: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與實際相遇

2020-11-30 果殼網

常聽人說數學浮於實際——本來嘛,理論不同於實踐,需經由依託才能應用於生活。數學研究往往先於時代,社會還沒發展出合適的落腳地,很多數學理論生來就成了「遺腹子」,少人疼愛。好在她天然的嚴謹和邏輯,許多數學定理歷經千年依然如是。然後,就在我們最最意想不到的地方與後面趕上來的生產力不期而遇,交匯處生出燦爛的數學之花。

下文選自英國皇家數學史學會會員 Peter Rowlett 編撰的 The Unplanned Impact of Mathematics 一文,我們編譯了3個理論與實際相遇的故事。原文2011年7月14日在《自然》上發表。

四元數:150年後在計算機時代盛開

1843年10月16日,愛爾蘭數學家漢密爾頓爵士(William Hamilton)在散步時,突然想到了i²=j²=k²=ijk=-1 的方程解,並且創造了形如 a+bi+cj+dk 的四元數(a為標量,[bi + cj + dk]為矢量)。為了捕捉這一思想火花,漢密爾頓爵士顧不得保護文物,將方程刻在了正好經過的布魯穆橋上。

這條方程放棄了交換律,是當時一個極端的想法(那時還未發展出矢量和矩陣)。四元數是複數的不可交換延伸。如把四元數的集合考慮成多維實數空間的話,四元數就代表著一個四維空間。漢密爾頓爵士本來正在研究如何把複數應用於三維空間,但橋上的靈光一現,直接把研究擴展到了四維上去。

漢密爾頓於1843年刻在布魯穆橋上的方程。(來源:維基百科)

四元數有著漂亮的數學形式,還適用於地理學、力學和光學的研究。之後的時間裡,漢密爾頓爵士把大部分精力都用於推廣四元數的概念。他死後,接力棒傳到了愛丁堡大學自然哲學教授皮特·格恩裡·泰特手中。

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遜(也稱「開爾文男爵」,熱力學溫標單位開爾文便以他的名字命名)曾說:我和泰特為四元數爭了38年。兩人合著《自然哲學論》( Treatise on Natural Philosophy )時,曾決定在必要時引入四元數的概念,但從最終手稿來看,「必要的時候」一直不曾出現。

19世紀末,向量微積分的出現更是搶走了四元數的光芒。在20世紀中葉的科學和工程界中,矢量幾乎已完全取代四元數的位置。麥克斯韋曾在他的《電磁場動力理論》直接以20條有20個變量的微分方程組來解釋電力、磁力和電磁場之間的關係。

某些早期的麥克斯韋方程組使用了四元數來表述,但與後來黑維塞使用4條以矢量為基礎的麥克斯韋方程組表述相比較,使用四元數的表述並沒有流行起來。人們認為四元數空有漂亮的數學結構,沒有什麼實際用途,不過是數學史上又一個無足輕重的腳註罷了。

到了計算機時代,四元數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三維幾何旋轉的計算中比矩陣更有優勢,在機器人技術、計算機視覺和圖像編程領域都是極為重要的工具。

150年之後,漢密爾頓爵士他們的研究終於得到了世人認可。自己種下的理論滋養了全球數以千億計的計算機產業,爵爺若地下有知,也應該感到欣慰了。

最密堆積:3個世紀後在信道中相遇

假如在你面前放著一堆橙子,怎麼擺放才能最節約空間?

別以為這只是困擾水果店老闆的日常煩惱之一。雖然任何人都可以憑經驗或直覺斷定,把上一層橙子交錯著放到下一層橙子彼此相鄰的凹處,顯然要比直接一個疊一個的擺放更合理。但誰能從數學上證明,的確不存在比這更合理的方法呢?

1611年,克卜勒提出,水果商堆橙子的辦法對空間的利用率最高,可他自己卻沒法給出證明。在400多年的時間裡,「克卜勒猜想」(Kepler's Conjecture)難倒了眾多數學家。直到1940年,匈牙利數學家拉茲洛·費耶·託斯才解決了克卜勒猜想的簡化版——圓環堆積問題。

1998年,一則數學新聞突然成了各大媒體報導的焦點:美國匹茲堡大學的託馬斯·海爾斯(Thomas C. Hales)證明了「克卜勒猜想」:在箱子裡堆放大小一樣的球,用「面心立方體」的堆積方式(即上層圓球安放在下一層圓球中間的各個凹處)可以使空間利用率最高。也就是說,水果商在箱子裡裝橙子的辦法一直都是最有效的。

海爾斯解答了這個提出了400餘年的難題,但水果商並不買帳。一位水果攤小販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說:「這簡直是浪費時間又浪費我們納稅人的錢!」

不過,克卜勒和海爾斯的智慧結晶當然不僅僅是用來裝橙子這麼簡單——有關最密堆積的研究成果是現代通訊技術的重要工具,是信道編碼和糾錯編碼研究的核心內容。

同樣也是在17世紀,牛頓和大衛·格裡高裡因「牛頓數問題」爭來爭去。牛頓數,「Kissing Number」,是與一個n維球外切的等維球的個數。很容易看出,二維的牛頓數是6(上圖左)。牛頓確信三維的牛頓數是12,直到1953年,科特·舒特和範·德·維爾登才給出了一個證明。

二維(左)與三維牛頓數示意圖。二維牛頓數是6,三維牛頓數是12。(paulbourke.net)

2003年,奧萊格·穆辛證明了4維的牛頓數是24。至於5維的牛頓數,目前只知道它在40到44之間。不過,我們知道8維的牛頓數是240,24維的牛頓數是196560,這兩個數都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安德魯·奧德裡茲克在1979年證明的。8維和24維的牛頓數證明起來其實比三維的牛頓數簡單,它們還跟超密集的球體填充問題有關:8維E8點陣和24維Leech點陣。

這些發現令人驚奇,不過讓普通人一頭霧水的概念有什麼實際意義?接下來聽我說。

20世紀60年代,一位叫戈登·朗的工程師正在設計數據機系統。他需要從一個繁忙的頻道(例如一個電話線)發出一個信號,信號由一系列的音調組成。但是,由於一個頻道傳遞的信號過多,經常出現信號無法被完整接收的情況。朗將組成信號的聲音用一串數字表示,信號即可被當作一個個包含信息的「小球」,為了使發送的信息量達到最大化,這些「小球」必須被儘可能緊密的排列起來。

20世紀70年代晚期,朗發明了採用E8堆積法傳遞8維信號的數據機。由於這項技術可以通過電話線進行信號傳播,不必重新設計信號電纜,因此大大加快了網際網路的發展。

概率論:從賭桌上的硬道理到保險業的發展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出現了一位大學者,卡爾達諾(Girilamo Cardano),他精通數學、物理、佔星,在當時被稱作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卡爾達諾嗜賭,但賭術卻並不高明,在賭桌上輸掉了大把的家產。不過,他由此寫下《論賭博遊戲》一書。此書於1663年出版,被認為是第一部概率論專著,開創了現代概率論研究的先河,也為今天的精算學做了鋪墊。

一個世紀之後,法國賭徒梅內(Chevalier de Méré)遇到了難題。他常玩的兩個遊戲,一個是連續擲4次色子,看能否扔出一個6;一個是擲兩個色子,連續24次,看能否扔出2個色子都是6的情況。梅內以為兩者贏錢的概率相等,不過實際情況卻與他想的不一樣。玩第一個遊戲他贏多輸少,第二個遊戲卻是輸多贏少。

梅內向朋友,數學家帕斯卡求助,帕斯卡隨後在1654年和費馬在信件往來中探討了這個問題,為概率論的發展打下了基礎。1657年,荷蘭人惠更斯發表了《論賭博中的計算》,這也是第一部公開發表的概率論著作。

17世紀晚期,雅各布·伯努利發現,隨機擲一次色子,每個數字出現的概率都是1/6,但連續擲6次色子並不能確保每個數字都出現。在卡爾達諾研究的基礎上,他提出了伯努利實驗。n重伯努利試驗(也稱伯努利概型)常用來討論n次重複試驗中某事件發生的次數及其概率。由於樣本點不一定是等概率的,許多實際問題都可歸結為這種模型。

更重要的是,伯努利還提出了大數定律,指在一個隨機事件中,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發生的頻率越趨近於一個穩定值。這個定律甚至促進了保險業的發展。

過去,保險公司只敢賣出有限的保單,因為賣出的保單越多,賠付的風險看上去就越高,保險公司擔心賣出過多的保單會使公司不堪重負而垮掉。直到18世紀初,保險公司才開始像現在一樣大肆推銷保險。這都多虧伯努利的大數定理證明:保單賣得越多,賠付的概率就越趨於穩定,風險是可控的。

了解更多

由於篇幅,理論與實際相遇的故事就先說到這裡。有興趣了解更多的讀者,可以去看看 chengmine 的日誌: 不可預知的數學應用 在那裡,還有更多美妙的相遇~

預測一項科學研究的影響是極為困難的。不過,2010年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會公布的一項報告指出,即使是理論性最強的數學研究,也可能在幾十年後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果現在不做理論,將來可能無實際可言。數學家盡可鑽研理論,然後等其他領域的天才把數學應用於實際。

相關焦點

  • 「自然界是可以想像到的最簡單數學觀念的實際體現」
    第8章 總結「自然界是可以想像到的最簡單數學觀念的實際體現」8.1 討論三層次統計物理模型假設為定量解析無限多樣自然體系奠定了基礎既彌補了「熱力學不能給出關於物質特性的具體知識」的缺點問題,也化解了統計物理學「理論的結果與實際不能完全符合」的局限性問題.進一步彰顯了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的高度可靠性與普遍性.
  • 數學建模:將各種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並用數學語言描述
    歐拉將實際問題抽象為平面上的點與線的組合,每一座橋視為一條線,橋所連接的地區視為點;如果從某一點出發最後再回到該點的話,則連接該點的線數必須是偶數。更進一步,歐拉給出任意一種河一一橋圖能否全部走一次的判定法則:如果通奇數座橋的地方不止兩個,滿足要求的路線不存在;如果只有兩個地方通奇數座橋,則可從其中任一地出發找到所要求的路線;如果沒有一個地方通奇數座橋,則從任一地出發,所求的路線都能實現,並說明了怎樣快速找到所要求的路線。歐拉的這一工作,開啟了一門新的數學分支——圖論。
  • 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總結,能解決實際問題,如何解?
    四、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那如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列一元一次方程呢?就是設未知數,再運用以前學的知識點,通過實際問題中給的已知條件,來分析它們之間的聯繫,找出等量關係。例題分析:甲、乙兩車站相距450千米,一列慢車從甲站出發,每小時行90千米;一列快車從乙站出發,每小時行駛110千米,兩車同時開出,相向而行,多長時間後相遇?解:找等量關係,慢車行駛的路程+快車行駛的路程=兩站之間的距離設未知數,設兩車行駛χ小時後相遇。
  • 基於計算機技術的數學教學方法:CBM教學理論
    從火箭發射到股票市場,人類社會最驚人的創舉大都由數學支持,可以說數學在推動社會進步與科學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現實中,許多人卻並不喜歡數學,中小學課堂的很多孩子們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反感。康拉德·沃爾夫拉姆(Conrad Wolfram)是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數學教育改革的主要倡導者,他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部分原因在於當前的數學教育太過於注重計算,不但沉悶繁瑣,還與我們實際生活毫無關聯。對於當今數學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康拉德呼籲:"停止去教如何計算,開始教真正的數學!」
  • 數學模型在社會各領域中應用的研究
    現代社會中,數學模型已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各個領域的研究和發展中。因此,在高職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既要使學生掌握數學中的思想方法和理論知識,又要善於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轉換為數學模型,提高學生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將來從事各種職業時應用數學模型打下良好基礎。本文結合數學模型在各領域中的應用案例研究,提出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對高職生進行突出專業特色和職業特點的職業化教學。
  • 初談區塊鏈技術背後的理論基石:組合數學(離散數學)
    離散數學的教學內容與計算機硬體和軟體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具有鮮明的基礎特點,不僅是密碼學、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數字邏輯、編譯原理、人工智慧、信息安全等課程的重要課程,同時以計算機導論和程序設計基礎作為離散數學的先導課程。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密碼學實際是一個交叉學科,其和數學、計算機科學和資訊理論的聯繫最為緊密。
  • 數學:注重基礎知識 化學:關注實際應用
    原標題:報邀請一線教師繼續解析點評蘭州中考「一診」試題數學:注重基礎知識 化學:關注實際應用由蘭州市教科所組織的2018年蘭州市中考「一診」考試4月11日在全市各初中學校繼續進行,當日數學、化學兩科考試結束後,本報邀請蘭州三中、蘭州六十六中一線教師對試題進行解析
  • 圖論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離散數學領域,應用於無數實際問題
    圖論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離散數學領域,不僅有許多理論發展,而且還有無數應用於實際問題。作為一個研究領域,圖論仍然相對年輕,但它正在迅速成熟,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已經發現了許多深刻的結果。圖的理論可以粗略地劃分為兩個分支:無向圖和有向圖(有向圖)的區域。
  • 2021初中生物學習方法:理論聯繫實際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生物學習方法:理論聯繫實際,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係,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繫這些實際。聯繫實際的學習,既有利於紮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 「黎曼幾何」與「狹義相對論」的相遇,驚豔了整個人類的現代文明
    人們常說,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相遇莫過於「他鄉遇故知」。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中,數學與物理也有過這樣一次驚豔的相遇。彼時,數學中的「黎曼幾何」無人賞識,物理中的「狹義相對論」遭遇瓶頸,人類文明的進程來到了最為關鍵的十字路口,就在那一刻,人類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兩門學科相遇了。這一場相遇,人類文明迎來了又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
  • 科學家在土衛二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了新冰
    科學家在土衛二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了新冰 2020-10-09 1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日報: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陳晏清  《看法與說法》輯錄了瑞環同志三十多年裡對於理論活動,對於實際工作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等各個方面的實際事物的「看法」和「說法」,內容非常豐富。瑞環同志強調理論必須與實際相結合,認為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所在,是保證黨的思想路線正確的最重要條件。
  • 邏輯理論——歷史與概述,解開數學分支的關鍵
    年輕的亞里斯多德繼承了一個成熟的時代和地方,進入了柏拉圖學院。在他的整個教育過程中,毫無疑問,他接觸了當時開創性的、但無組織的邏輯學;這些都是即興辯論和觀察推理的早期形式。建立在理性推理基礎上的理論是那個時代的萌芽——那麼我們年輕的主人公是如何知道許多推理理論中哪些是正確的呢?他怎麼能客觀地權衡一個主張對另一個主張的證據呢?
  • 託馬斯·薩金特:為什麼要將經濟學理論與數學統計結合起來?
    問:有什麼工具可以用來判斷哪一個自洽模型更切合實際呢? 數學統計方法。 問:這就是為什麼經濟學家普遍使用數學統計方法的原因嗎? 是的。
  • 大一統理論在發明創造中的實際應用方法,學會了你也能隨意發明~
    圖片來源於網絡下面開始講解大一統理論在發明創造中的實際應用方法,先說簡單點的就先拿已經有了的空調舉例吧,其主要作用就是用來製冷/熱,所以我們就可以用大一統理論三要素中對物質與能量以及兩者結合的所有特性中相對應可以製冷/熱的特性去創造製冷的設備,那麼我們找到了這裡面相對應的特性分別是能量=溫度、能量不喜歡擁擠、物質磁力場有相互作用力、蘊含能量越少的物質對能量的傳導速度越快、能量有相互作用力這些了,利用擠壓物質的方法使其排出一定量的能量(這就是空調外機在壓縮製冷氣體時產生熱量的主要來源,一般以壓縮氣體為主)然後把被擠壓的氣體存儲起來並將擠壓氣體時產生的熱量用利用物質磁力場有相互作用力與能量不喜歡擁擠和能量可以被物質傳導特性製造的風機吹走讓能量少的氣體去吸收熱量然後吹走
  • 影評霍金人物傳記《萬物理論》,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文章內容包括小編觀點意在傳播娛樂正能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標題與內容相符且無虛假/誇大/誘導/不友好)影評霍金人物傳記《萬物理論》,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電影名叫《萬物理論》,這是一部有關於霍金的人物傳記片,霍金常年在輪椅上生活,全身只有大腦和手指可以活動。儘管如此,他還是在物理學界獲得了如雷貫耳的成就。講述他的故事,可以挖掘的點有很多。
  • 宇宙的真相是弦理論嗎?
    弦理論代表了理論物理學家的一個主要夢想 - 描述一個數學圖景中的所有力量和物質。但是,經過無數的論文,會議和乾擦標記,許多曾經希望的令人驚嘆的突破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遙遠。 然而,即使沒有浮華進展的跡象,由此產生的洞察力也給物理學和數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無論喜歡與否(有些物理學家肯定不喜歡),弦理論仍然存在。
  • 丘成桐:重大工程技術難題突破期待理論數學新進展
    學者們對圓周的長度、體積的計算都有很大興趣,一些計算都由實際應用而來。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曆法的計算激發了數學的多個分支,它是農業社會最重要的一環:在中國引起中國剩餘定理的創作,在古印度或古代阿拉伯國家則引起三角函數的計算,甚至這些函數的微分。「當今,數學對天文學、天體物理學的發展更重要。」
  • 弦理論的簡化解釋和簡要歷史
    弦理論的出現寄託了理論物理學家的夢想,那就是在一張數學圖中描述所有力和物質。但是在無數的討論、會議、論文之後,許多曾經希望實現的驚人突破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遙遙無期。雖然即使沒有任何光輝的進展跡象,但是所得到也對物理和數學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 政見|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人工智慧時代,亟須數學理論突破
    政見|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人工智慧時代,亟須數學理論突破深秋的石窟河,碧藍清幽,遠山叢林掩映其中,好似一幅極美畫卷。時隔兩年,國際數學大師、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再次踏上故土,發起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日前,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專訪時,年過七旬的他分享了自己與祖國、與家鄉蕉嶺的點滴故事,並為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和人才培育鼓與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