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社會學家李毅到清華大學演講暢談城鎮化

2021-01-17 中國網財經

  本報訊(記者 曹成毅) 4月17日,旅美社會學家李毅受邀來到清華大學,就「中國社會分層的數位化模式」主題,與數十名清華大學研究生一同交流。講座由我國著名社會學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李強主持。

  李毅表示,社會現代化,在最根本意義上,就是農民工人化、農村城市化。吸引農民自願變居民,到城市定居,將農村土地進行流轉,進行規模經營,是我國解決「三農」問題的方向。而小城鎮則是吸引農民走向的蓄水池。

  針對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李毅指出,發展中的問題必須用發展的方式來破解,我們要始終堅持城鎮化的發展道路,進一步減少農業人口,對於留守農村進行農業生產的生產者,國家則應該持續加大政策優惠力度,使農業生產者能夠獲得更大的利潤。

相關焦點

  • 韓國總統樸槿惠在清華大學演講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教育部副部長郝平、駐韓大使張鑫森,韓國外交部長官尹炳世、韓國駐華大使權寧世,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校務委員會主任胡和平、副校長謝維和、副校長袁駟、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史宗愷等出席演講會。包括韓國留學生在內的清華大學師生代表500多人在現場聽取了演講。
  • 開創混沌理論的旅美華人數學家李天巖逝世,曾獲古根海姆獎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數學會方面獲悉,旅美華人數學家李天巖博士於2020年6月25日安詳離世,享年75歲。他於1975年與詹姆斯·約克(James Yorke)博士一起在開創性論文《周期三意味著混沌》中創造性地把「混沌」一詞引進了數學而聞名於世。
  • 新聞資料:清華大學與名人演講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記者 劉江 李江濤)親民黨主席宋楚瑜11日在北京清華大學發表演講。作為與北京大學齊名的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清華大學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傑出的學術聲譽,吸引大量國內外政要、商賈和名流前來訪問和演講。
  • 朱熹平漢語演講引來的不僅是掌聲
    日前,在2006年國際弦理論大會上,因「完全封頂」龐加萊猜想而聲名遠播的中山大學教授朱熹平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曹懷東,第一次以公開演講的方式向公眾介紹他們的工作。曹懷東的報告是用英語演講,朱熹平的報告改用漢語講,引起現場一片掌聲。(《中國青年報》6月22日)  近年來,「與國際接軌」已經成為一個潮流。
  • 清華大學社會學家嚴飛:自殺論——我們該如何和世界相處?
    清華大學社會學家嚴飛 文 / 嚴飛 2003年4月1日的愚人節,一代巨星張國榮在香港墜樓身亡。 比如,經濟危機時期,我們都可以觀察到自殺人數在上升,這是因為危機打亂了社會的正常秩序,人們日常可以依賴的法律權威和生活中的道德界限也開始鬆動,不斷的混亂就很容易導致最後的自殺行為。
  • 清華大學2018年「iTalk」英文演講秀
    清華大學2018年「iTalk」英文演講秀展現國際組織中清華人風採清華新聞網4月4日電 (通訊員 閆秋鶴 王海灜)3月31日晚,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主辦的全英文演講秀「iTalk·你的夢讓世界心動」在人文社科圖書館大同廳舉行。
  • 李毅專訪花絮:yoko是誰?
    李毅大帝接受懂球帝採訪時,也出現了不少歡樂的細節。現在就把這些花絮整理出來,大家可以更方便了解一個有血有肉的「大帝」。 李毅:「不用啦,我早上吃了些,還不餓......」 懂球帝編輯:「還是吃一點吧。」(點了份披薩外賣) 披薩到了以後,大帝邊吃披薩邊說:「懂球帝的夥食還不錯啊......」
  • 社會學家如何看透社會本質
    但頗可玩味的是,在1949年後國共分治的情況下,社會學家餘天休、黃文山、許仕廉、李樹青、楊慶堃、楊懋春(1958年後定居臺灣地區,並為臺灣社會學的發展做出不小貢獻)到美,只有龍冠海一人到了臺灣——社會學者閻明所寫比較紮實的《中國社會學史:一門學科與一個時代》一書,沒有絲毫論及臺灣的社會學發展歷史,自然沒有一點提及楊懋春與龍冠海的貢獻。
  • 德國社會學家盧曼《風險社會學》中文版出版
    在工業化、城鎮化和全球化高歌猛進的今天,在愈加頻發的災難、疾病以迅猛之勢將「人類共同體」裹挾其中的當下,社會治理中的「風險」問題對人類社會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享有「社會學中的黑格爾」之稱的盧曼,是自馬克斯·韋伯以來最有創見的德國社會學家,社會系統理論的旗幟性人物。盧曼一生著述頗豐,《風險社會學》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 社會學家告訴你:看透熱點背後的社會真相
    今日我們邀請到了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的嚴飛老師,他將為你打開用社會學方法思考問題的大門。 點擊音頻收聽中讀「大咖說」👆也許你會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我們學習社會學?對於這個疑問,無論是局外人還是社會學家自己,都曾給出各式各樣的回應。 比如說有些人會認為,社會學家只負責總結社會運作的基本規律,他們不應該提出任何美好社會的理想願景;也有的社會學家則認為,至少社會學可以給出一些社會問題的診斷;還有一些社會學家甚至認為,作為學者本身就是所謂的「有機知識分子」,社會學家就應該介入到實際的社會變革當中,成為百分百的行動者。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 | 未來二十年中國城鎮化面對的問題與路徑
    」從國際來看,中國的城鎮化水平跟全球基本一致,區域差異很大,要轉型、綠色發展也是一樣的。但我們的治理體系和國外有很大的區別。首先中國城鎮化建設建議要從現代化的角度來看待城鎮化,要多從國家治理現代化到城市社會治理,乃至於我們熟悉的工程、規劃設計領域如何適應治理現代化。
  • 社會學家吳景超,他的主張是少數人在曠野中的呼聲
    從城鄉統籌發展到城鄉一體化發展再到城鄉融合發展,決策者和思想者為改善乃至消除城鄉之間的不充分不平衡發展狀況殫精竭慮。追根溯源,今天我們所經歷的問題,早在百餘年以前就開始了。20世紀前半期,有一位前瞻性的社會學家吳景超從當時中國積貧積弱的現實狀況出發,參照歐美先進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經驗,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要以城市化與工業化為龍頭,並以其帶動農村現代化的進程。
  • 社會不告訴你的,社會學家悄悄告訴你
    以武漢為發源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了大家的心,影響到我們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成為了我們最為關心的頭等大事。
  • 姚期智做客學術之道 暢談科學家的道德與責任
    姚期智做客學術之道  暢談科學家的道德與責任  清華新聞網6月10日電 (通訊員 劉洪強)6月5日下午,「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計算機科學實驗班首席教授姚期智院士在六教為現場近400名清華師生帶來題為「科學家的道德與責任」的演講。
  • 李毅中:"能源彈性係數"降到0.5以下才是"又好又快"
    對此,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在做客第114期《經濟熱點面對面》時表示,「我覺得這是正常的,也是個好事情。2011年GDP增速是9.3%,2012年的GDP增速是7.8%,發展的速度調下來以後帶來了好多新情況,其中包括能耗的增長、用電的增長也下來了。」
  • 「中國數學,還要努力」——朱熹平公開演講小記
    「中國數學,還要努力」——朱熹平公開演講小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2日 02:10 來源:新華網   這是龐加萊猜想「完全封頂」的消息公布後,朱熹平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曹懷東第一次以公開演講的方式向公眾介紹他們的工作。
  • 如何「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
    為幫助人們理解這些日常生活中令人困惑的社會現象,青年社會學學者嚴飛推出了新書《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一本寫給大眾的社會學通識讀物。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嚴飛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學生普遍缺少理論聯繫現實、特別是聯繫當代社會現象的能力,這啟發了嚴飛。其實,嚴飛從讀書時代就在媒體上撰寫文章,分析社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