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機會嗎?70%癌症患者需要接受這個治療

2021-01-11 新民晚報

對於很多腫瘤患者來說,放療往往耳熟卻未能詳。放療具體會做些什麼?放療前應該完成哪些步驟?放療後又有什麼注意事項?現在全面認識一下這個熟悉又陌生的治療手段。

放射治療(簡稱放療),是通過放射線的電離輻射作用來殺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手段。手術、放療、藥物治療,是惡性腫瘤的三大核心治療手段。

約70%的惡性腫瘤患者,在其整個多學科綜合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接受放療。

以鼻咽癌為代表的頭頸部腫瘤,通過放療或放化療綜合治療,既可以達到治癒腫瘤的效果,同時也能起到保留頭頸部重要器官和組織功能的作用;局部進展期的直腸癌,在手術治療前接受規範的新輔助放化療,可以降低術後復發、轉移的風險,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同時可以讓一部分病友得以保留肛門;越來越多的乳腺癌患者選擇保留乳房的手術,術後需要放療鞏固,這樣的治療可以取得和完整切除乳房一樣的抗癌效果。

早期肺癌、部分前列腺癌患者,由於種種原因不能接受手術或者拒絕接受手術,精準的立體定向放療,可以達到媲美手術的療效;局部晚期的食管癌、肺癌,放化療是最重要的根治性手段;手術切除後有較高復發轉移風險的多種惡性腫瘤,需要放化療作為輔助治療;合併腦轉移、骨轉移、上腔靜脈壓迫等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常常出現頭痛、惡性嘔吐、骨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放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緩解症狀、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治療手段。轉移性腫瘤的局部放療與有效的全身治療聯合,尤其是與免疫藥物的聯合,近年來更是顯示出越來越多的令人欣喜的臨床療效,不僅可以緩解症狀,更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

因此,放療並不是一種姑息治療,也並不是喪失手術機會的患者才考慮放療。放療是當代腫瘤多學科治療中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

放療不同於手術、更不同於藥物治療,是一種需要多位不同知識背景的專業人員緊密配合、多個環節層層質控的高科技、高精度治療手段。在放療的環節中,參與的專業人員包括了醫生、護士、物理師、劑量師、技師、加速器工程師、軟體和網絡工程師等等。

腫瘤病人到放療科就診,至少需要經過製作體膜、模擬定位、影像採集、靶區勾畫、製作計劃、復位、計劃質控、拍攝驗證片等一系列步驟,才能最終開始放療。

製作體膜和模擬定位通常可以在同一天完成。在定位過程中,我們採用亞毫米級的雷射定位系統和大孔徑多排螺旋CT,生成病人的體表輪廓與體內各臟器影像數據。影像數據導入放療計劃設計系統後,放療醫生會綜合您的病情和各種檢查資料,在定位CT圖像上分別把腫瘤和可能出現腫瘤的區域,以及腫瘤周圍正常組織準確的勾畫出來,目的是在射線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儘可能的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照射,爭取療效最大化,不良反應最小化。

制定放療計劃是由放療醫生和物理師團隊互相配合、充分溝通來完成的。放療醫生會評估腫瘤的位置、大小、與鄰近器官的關係,與物理師討論採用的照射技術、加速器能量的選擇、照射劑量的大小和分次模式等。物理師充分考慮病人體位和腫瘤形狀以及射野角度的關係,利用高精度的多頁準直器MLC來設計包括三維立體定向照射、調強IMRT、ARC弧形照射等不同的照射計劃來獲得最佳的放療方案。

放療計劃直接關係到患者未來治療的預估療效和安全性,一個好的放療計劃需要既讓腫瘤得到完整、高劑量的治療,又要照顧到周邊正常組織不被牽連照射以減少副反應的發生率。為達到這一目的,有時候理想的計劃需要反覆多次調試,相當耗時耗力,但請堅信,慢工出細活,為了您的治療更安全更有效,耐心等待總是值得的。

在放療計劃設計完成之後,實際治療開始之前,物理師還需對計劃進行計劃參數的核查和計劃質量的驗證。每一個計劃的參數都需要由專門的人員進行逐一核查,核查的內容包括了處方劑量、射線能量、照射次數、射野角度和大小、射野跳數、楔形板角度等等。

計劃質量的驗證需要在加速器上完全按照實際情況進行,物理師往往是在周末完成這一項工作。物理師為每一個病人在放療計劃系統上設計好驗證計劃,利用各種質控設備,在加速器上進行實際的照射。通過對點劑量和面劑量進行不同維度的評估,只有通過了嚴格的驗證標準,該計劃才能進入到真正實施的階段。這項工作是為了保證計劃的設計和病人的治療是完全一致的,在排除風險的同時獲得最佳的療效。

這段時間,患者可在家等待或根據病情需要接受其他治療,放療計劃完成後,醫生會通知患者復位,復位結束後預約拍攝驗證片。在拍攝驗證片後,可正式預約安排放療。

放療注意事項

1. 放療期間務必每周找主管醫生複診,與主管醫生討論你經歷的任何不適感,便於醫生及時對您的放化療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進行預防和治療;

2. 根據醫生要求定期複查血象;

3. 保持體表的定位線清晰,若出現貼膜脫落或定位線模糊變淡,請務必在脫落及定位線完全消失前及時找主管醫生處理,在部分患者中,放療標記也可以採用點紋身,既可以避免劃線的脫落,也更便於日常清潔衛生;

4. 均衡膳食營養, 多喝水;

5. 充分休息,適度活動, 保持良好心態。

章真(主任醫師) 歐丹(副主任醫師) 倪建佼(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中心)

相關焦點

  • 沒錢治療癌症,怎麼辦?還有四條路要走,請抓住機會
    「哎,這樣子,那就試下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目前治療肺癌晚期還是有不錯的效果。」醫生於心不忍。但老趙的父親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後,情況不僅沒有緩解,還被告知時日所剩無幾,老趙這時候極其後悔聽從醫生的建議,開始質疑醫生的醫術。「你不是說免疫效果不錯的嗎?
  • 局部晚期癌症還有救嗎?局部晚期並不等於癌症晚期,還有機會救治
    老李因為大便帶血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是局部晚期直腸癌,老李聽後被嚇到了,局部晚期是不是就是癌症晚期?還能治療嗎?其實,局部晚期,並不等於晚期癌症,癌症的分期有很多種方法,經常讓很多患者和家屬頭痛,搞不明白,今天曾醫生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 接受CAR-T細胞治療後,癌症患者的生活有了哪些變化?
    2017年,因獲得顯著的緩解率,CAR-T細胞治療通過了FDA審批上市。目前已經上市的兩款CAR-T療法分別為Kymriah和Yescarta上市,分別用於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兒童、青少年B細胞前體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25歲以下患者)和治療在接受至少2種其它治療方案後無響應或復發的特定類型的大B細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 一群癌症患者成功「自救」的啟示
    通過科學有效的防治,約1/3的癌症可以預防;約1/3的癌症患者可以治癒;還有1/3的癌症患者可以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這些志願者來自北京抗癌樂園,都是曾經的癌症患者,如今他們每周三天在這裡為眾多腫瘤患者答疑解惑,為他們點亮生命航路的燈塔。  「非常多的患者拿著小廣告來諮詢,問『這個可信嗎』『那個有用嗎』,我們就用自身的抗癌經驗給大家解答。有病亂投醫嘛,這時候一些正確的指導非常重要。」孫桂蘭說,「有些外地患者經常因為經濟能力等原因偏聽偏信一些小廣告,反倒耽誤了疾病最佳治療時間。
  • 癌癌症轉移還有救嗎?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實現患者「帶瘤生存」
    HAPPY luck is with you #「癌細胞轉移了,還有救嗎?」,這是醫生經常收到的患者提問。固然,癌症轉移在治療上相較棘手,但也並非絕對的不治之症,在通過合理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還是可以實現「帶瘤生存」,提高生活質量。
  • 哪些患者需要在外科手術前接受營養支持治療?
    從事普外科工作35年,擅長開放和腹腔鏡下的胃癌、結直腸癌根治術及其放化療的綜合診治及腸內腸外營養的支持治療。 1、營養支持治療是什麼意思? 營養支持治療是指通過人工幹預的方法,給不能正常進食、或者是進食不足的外科患者,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和胺基酸,以及維生素、微量元素、水和礦物質。
  • 治療帕金森 延長癌症患者生存期 維生素還有哪些神奇的功效?
    _suppl.1534近日,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如果服用維生素D至少三年,則可以幫助癌症患者活得更長。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數據,在美國,癌症是第二大致死原因。研究者表示,維生素D可以顯著降低癌症患者死亡的風險,但不幸的是並沒有任何證證據明它可以預防癌症。研究人員在多項研究中觀察了79000多名患者的疾病預防相關數據,這些研究隨機將使用維生素D或安慰劑的患者至三年的數據進行了比較。
  • 癌症到了晚期,堅持治療還有沒有必要?理由告訴你,一下全清楚了
    癌症不僅折磨著患者,還會讓家人受盡折磨,很多人一查出癌症就已經是癌症晚期了,就會覺得自己已經快死了,還要花錢治療,白白拖累家裡人。總會問醫生一句話,我還有必要治嗎?這句話一問出口,醫生都會說還是需要堅持治療的,但是患者心理已經認定自己沒什麼接受治療的必要了,總覺得是醫生想騙他的錢。但是癌症到了晚期,仍然需要接受治療。堅持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的理由有3個,全都告訴你,就清楚了。第一個理由:很多的癌症晚期仍然有治癒的希望。
  • 有了免疫治療,我們離「攻克癌症」還有多遠?
    今年 4 月 15 - 21 日是第 26 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主題為「癌症防治共同行動」。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中寫道「規範化治療是長期臨床治療工作的科學總結,根據癌症種類和疾病分期來決定綜合治療方案,是治癒癌症的基本保障」。
  • 癌症≠死亡,「第四種」治療方法讓患者實現與癌共存
    王女士說「母親很能吃苦,很少向我埋怨治療的痛苦,她也很相信我,相信我所說的『謊言』。我們是彼此的支撐,我告訴自己,一定要陪母親把病治好」。不是消化不良嗎?這意味著,王女士的母親需要繼續新一輪的化療和手術,繼續承受治療帶來的身心痛苦。這一次,王女士拒絕了,她說我真的不忍心看母親再受折磨了。
  • 質子治療:被譽為癌症患者的福音,能代替化療嗎?
    說起癌症的治療方式,化療是最常見的一種。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得了癌症基本上就是絕症了,雖然可以治,但一次次的治療,花費也會變多,患者自身也要承受痛苦,到最後,也不過是心理安慰而已,還可能會人財兩空。對於確診就是晚期的癌症患者來說,有些患者還會選擇放棄治療,因為覺得難以逆轉了。
  • 為什麼發現癌症後,患者一治療身體就變差?醫生說出實話
    因此,大家極容易將癌症的種種表象和死亡套上因果關係,出現錯誤、妖魔化的認知,甚至是將患者的死亡怪罪到治療、知曉病情之上。的確,臨床有很多癌症患者在確診之前,看起來和正常人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是近期才出現了不適、難以忍受時就診檢查,最終被診斷為癌症。而在知曉病情、開始治療後沒多久,患者就因癌死亡了。所以,這些表現結合在一起,就好像是癌症患者被疾病嚇死、治療死亡的。
  • 惡性腫瘤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做怎樣的基因檢測?
    傳統化療藥物走到天花板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開始興起。不同於傳統的以原發部位來對腫瘤進行分類,目前腫瘤分類則是依據基因分型對腫瘤進行更細的分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楊帆教授近日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改變了惡性腫瘤的治療面貌,使得在傳統治療時代像黑色素瘤這類治療效果非常差的腫瘤,在患者的生存和預後上揭開了完全不同的篇章。但是,患者在接受靶向和免疫治療前需要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以幫助患者篩選出藥物作用的靶點,達到最好療效。
  • 癌症轉移是否就無法治療了,還有治好的可能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那麼問題來了,癌症轉移是否意味著患者已經沒救了,需要放棄治療呢?錯! 所謂廣泛轉移,就是患者全身多個器官都出現了轉移,比如肝臟、肺、大網膜、盆腔等器官都是腫瘤,患者出現了其他併發症,包括感染、胸水、腹水等,基本就已經失去了根治的機會。 即便是能手術切除病灶,但考慮到患者的身體情況,也已經不再適合手術治療了。
  • 癌症患者的新生?荷蘭科學家意外發現新器官,或改寫癌症治療史?
    例如我們人類最關心的衰老問題,癌症問題一直都沒有解決,但是最近荷蘭科學家的一個新發現可能有助於減少某些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咽鼓管唾液腺」,並將研究結果發布在《放射治療與腫瘤學》(Radiotherapy & Oncology)這個雜誌上。
  • 正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或能從類似禁食的飲食中受益
    根據一項新研究,正在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可能會從類似禁食的飲食中受益。 研究人員評估了一種極低熱量的飲食對接受化療的患者的影響,發現這種特殊的飲食不僅能改善化療的效果,還可能有助於保護患者的身體免受治療造成的細胞損傷。
  • 男子直到去世都不知自己患癌,還有人確診癌症無法接受當天跳樓
    兒女小心翼翼瞞著的,理由有「怕患者知道了心態崩了」,還有「想最後的日子開開心心的過」等等,但是從來沒有人會問。 「中國有那麼多人抽菸喝酒,身邊抽菸的人也都還活的好好的,為什麼癌症就找上了我父親?」張生在和記者提起剛知道父親確診癌症時說,一直到最後,他也始終接受不了好好地父親突然被扣上癌症晚期患者這個身份的事實。 因為怕父親接受不了晚期癌症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利於治療。
  • 基於樹突細胞的癌症免疫治療手冊(患者版)
    像他這樣的胰腺癌患者存活時間一般是幾周到幾個月。最終,「拉爾夫堅信他的樹突狀細胞延長了自己的生命。2011年10月3號,斯坦曼因其研究成果共同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但他永遠不會知道這個消息了。在68歲這一年,與癌症鬥爭了4年半之後,他在諾貝爾獎揭曉的3天前病逝。
  • 蟾蜍的乾燥皮膚分泌物可用於治療癌症患者
    來自蟾蜍的乾燥皮膚分泌物可用於治療癌症患者,並對癌症患者有很大的益處。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與中國香港理工大學(PolyU)的同事合作,開發一種源自 Chan Su 的癌症治療方法,Chan Su 是來自蟾蜍副產品的中藥。
  • 這種癌症全球死亡率第一,質子治療讓患者重獲新生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癌症最新數據報告》顯示,肺癌仍居我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第一位,過去30年間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在癌症患者的治療進程中,復發或轉移是非常棘手的問題。肺癌的治療方法目前主要有外科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幾種,需要根據患者的病程病情不同,根據不同的臨床分期以及患者狀態(包括年齡,基礎疾病等等)進行選擇,其中放射治療方法在肺癌的治療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