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頂刊《Biomaterials》:治療骨關節炎的新型療法!

2021-01-07 騰訊網

關節軟骨覆蓋骨的末端,起到負荷吸收和耗散的作用,同時潤滑關節內骨頭的運動。關節軟骨是一層薄的結締組織,由膠原蛋白、蛋白聚糖、非膠原蛋白和糖蛋白等結構大分子組成,但沒有血管和神經。軟骨的損傷導致骨關節炎的發展導致滑膜和半月板變性、軟骨下骨質硬化、無菌性炎症、滑膜和半月板變性,導致慢性疼痛和活動度降低。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納米外泌體將KGN定向遞送到充質幹細胞中,使KGN在細胞質中均勻分散,增加了其在細胞中的有效濃度,並強烈促進了充質幹細胞在體內和體外的軟骨形成,達到治療骨關節炎的最終目的。相關論文以題為「Exosome-mediateddelivery of kartogenin for chondrogenesis of synovial flui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cartilage regeneration」發表在Biomaterials。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biomaterials.2020.120539

如圖中方案1所示,開發了外泌體,以實現KGN高效遞送到充質幹細胞中進行軟骨分化。KGN負載的靶向外泌體誘導充質幹細胞在患有骨關節炎的大鼠關節內顯示出良好的軟骨再生效果。總之,相較於傳統的直接注射不經分化的幹細胞治療軟骨再生和骨關節炎這裡提出了一種更加可行的、有效的幹細胞治療方法。

圖1外泌體工程原理圖:KGN向充質幹細胞輸送外泌體以達到治療關節炎的目的

檢查了外泌體中KGN的負載情況。帶有螢光標記的KGN (R-KGN)被合成用於定量的KGN負載和追蹤細胞內的KGN分子。包膜的R-KGN可從外泌體(E7)釋放,24小時內釋放約50%。此外,工程外泌體與天然外泌體之間沒有差異,表明外泌體的表面工程並不會提高藥物的包封能力。NTA分析顯示,KGN加載並沒有改變外泌體的大小,KGN加載後外泌體的大小保持在30 - 200nm範圍內。此外,負載KGN-的外泌體在10%胎牛血清中至少維持了7天穩定,沒有聚集的跡象(圖2)。

圖2 NTA測定的外泌體大小

接下來,通過在培養基中的細胞培養中加入裝載KGN的外泌體,研究外泌體(E7)將R-KGN輸送到充質幹細胞培養。將溶解的R-KGN直接加入到充質幹細胞中,可導致細胞內螢光可視化,所以可見裝載在外泌體中的R-KGN在細胞質中呈現均勻分布(圖3A)。故推測外泌體的脂膜可能作為KGN儲存和釋放的儲存庫。外泌體對充質幹細胞的傳遞效率高於軟骨細胞,這表明外泌體部分在識別和傳遞方面的作用(圖3B)。

圖3(A)具有代表性的螢光圖像是外泌體(E7)裂解和自發的R-KGN進入充質幹細胞。(B)R-KGN選擇性遞送到充質幹細胞而不是軟骨細胞的代表性螢光圖像

由於納米載體靶向給藥可以顯著降低藥物劑量,降低副作用,實現精準治療,合成納米顆粒在藥物傳遞和控釋方面已得到廣泛應用。其中,與其他納米顆粒相比,外泌體能夠以溫和的釋放和降解動力學將貨物運送到細胞質中。雖然外泌體並不是小分子藥物的天然載體,但在本研究中證明,在外泌體上安裝充質幹細胞靶向序列可以顯著提高體外KGN向充質幹細胞傳遞的效率,與外源性充質幹細胞結合後可促進體內軟骨再生,另一方面,KGN能促進充質幹細胞的成軟骨分化,同時對軟骨細胞有保護作用。(文:張子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幹細胞有效治療關節炎,促進骨關節軟骨損傷修復
    ,包括對軟骨退行性疾病骨關節炎的治療。傳統的骨關節炎治療方法,如功能鍛鍊、理療、改變生活方式和使用止痛藥物、關節腔注射激素、透明質酸等,都只能暫時緩解症狀,而不能治療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或逆轉骨關節炎的進程。
  • 日本:標誌物可預測膝骨關節炎透明質酸素治療成功
    日本研究者報告,兩種生物標誌物可幫助預測某些膝骨關節炎(OA)患者高分子量透明質酸素(hyaluronan)關節內注射的成功。      在12月的《風溼病學雜誌》(J  Rheumatol  2006;33:2527-2531.)上,東京Fujita健康大學的Haruo  Sugimoto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注射透明質酸素時,在滑膜液中發現的生物標誌物用於預測其後來功效的可能性。
  • ...Biomaterials》發表促骨腱界面再生的新型組織工程治療策略論文
    紅網時刻4月29日訊(通訊員 嚴麗)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器官損傷衰老與再生醫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運動與健康工程研究中心、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國際華人骨研學會(ICMRS)運動醫學聯合研究中心呂紅斌教授團隊在生物材料領域頂尖學術期刊《Biomaterials》(IF=10.273)上連續發表2篇原創性論文,分別介紹了兩種促進骨腱界面再生的新型組織工程治療策略
  • 細胞療法工具用於老年人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軟骨修復
    東京--(美國商業資訊)--江戶川病院院長加藤正二郎博士領導的骨科醫師們和細胞培養專家們報導稱,從受累於骨關節炎(OA)的老年人膝關節軟骨組織培養多能表達細胞取得了突破。OA累及全球數百萬膝關節和其他嚴重疾病患者,他們接受了全膝關節置換術(TKA),其受損的軟骨被人工膝關節假體替換。
  • FDA接受輝瑞/禮來潛在止痛藥上市申請,治療骨關節炎患者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日前,輝瑞(Pfizer)和禮來(Eli Lilly and Company)公司聯合宣布,美國FDA接受其皮下注射止痛藥tanezumab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治療因中重度骨關節炎(OA)而引起慢性疼痛的患者。
  • 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治療,系列之一,掩蓋症狀的消炎止痛藥
    骨質增生(骨刺 退行性變)引起的骨關節炎、滑膜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慢性病。為了使大家儘快擺脫疼痛的困擾,近期推出常見的無效療法,供大家參考,予以避免。 今天推出系列之一,宏梅堂骨質增生專科詳細解答: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治療,掩蓋症狀的消炎止痛藥。
  • 國際頂級醫學雜誌接連刊登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研究
    近期,北京中醫藥大學劉存志教授團隊牽頭完成的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系列成果分別發表在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官方雜誌《PAIN》和美國風溼病學會(ACR)官方雜誌《Arthritis & Rheumatology》。
  • 基因編輯技術在骨關節炎基因治療中的作用與意義
    背景:骨關節炎是以軟骨退變損傷為主要病理改變的一種中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早期骨關節炎可採用理療、藥物等治療方式,中晚期可以選擇手術治療,但是總體治療效果欠佳。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及萬方資料庫中收錄的骨關節炎基因治療和基因編輯技術相關文獻,進行總結分析。
  • 環狀RNA在骨關節炎中的研究進展:從已知到未知
    骨關節炎:是骨科最常見的退變性疾病之一,以持續性的關節炎症和疼痛為主要特徵,病變累及骨、軟骨下骨、半月板、滑膜、韌帶和肌肉等多個結構。隨著骨關節炎病理機制的逐漸明晰,基因治療展現出巨大潛力。隨著骨關節炎基礎研究逐步深入,多種機制被揭示,環狀RNA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歸納整理了環狀RNA在骨關節炎研究中的進展,綜述其在骨關節炎症調控、軟骨細胞的衰老凋亡、細胞外基質成分改變以及機械應力刺激等病理機制中的作用。
  • 中國學者發現人幹細胞「年輕因子」,有助於骨關節炎治療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簡稱OA),又稱退化性關節炎,是與機體衰老密切相關的退行性骨關節病,嚴重影響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中國40歲以上群體骨關節炎患病率近50%。對於骨關節炎患者,目前尚無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有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的衰老和耗竭是骨關節炎的誘因之一。然而,如何能使這些幹細胞保持「年輕態」?
  • 中國學者發現人幹細胞「年輕因子」 有助於骨關節炎治療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簡稱OA),又稱退化性關節炎,是與機體衰老密切相關的退行性骨關節病,嚴重影響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中國40歲以上群體骨關節炎患病率近50%。對於骨關節炎患者,目前尚無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有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的衰老和耗竭是骨關節炎的誘因之一。然而,如何能使這些幹細胞保持「年輕態」?
  • 中國科學家:揭示間充質幹細胞對幹預骨關節炎的可行性
    近期,《Nature Communications》發布了我國在幹細胞領域的又一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組發現miRNA合成通路關鍵因子DGCR8通過穩定異染色質抑制人間充質幹細胞衰老的新型生物學功能。
  • 「毛毛蟲」裡藏著骨關節炎新療法的秘密
    一種從感染「毛毛蟲」的真菌裡提取的物質,或將給骨關節炎患者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這項研究是由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並得到了關節炎慈善機構Versus Arthritis的資助。研究結果發表在2月15日的《Scientific Reports》上。
  • Biomaterials|生物3D列印骨轉移瘤模型
    與先前報導的基於多孔水凝膠和絲綢的3D骨骼模型相比,我們的骨骼生態位提供的材料支架的機械性能更接近體內情況。支架材料的剛度有望增強細胞對微結構的附著力,而空間約束則允許細胞在高度約束的空間中生長,就像在大塊骨頭中一樣。與脫細胞的骨支架或預先裝載了乳腺癌細胞的破碎的小鼠骨骼相比,我們的支架微製造具有多個優勢。
  • 緩解骨關節炎疼痛,不如試試這個抗炎食物
    本期內容乾貨較多,先給大家劃劃重點:1 骨關節炎的指南推薦藥物2 骨關節炎的新型藥物——薑黃3 薑黃治療骨關節炎的可能機制1骨關節炎的指南推薦藥物美國風溼病學會(ACR)指南中[2],對乙醯氨基酚是骨關節炎一線治療方法。
  • 蛋白聚糖4在骨關節炎中的作用研究進展
    在骨關節炎(OA)病人的關節滑液中,蛋白聚糖4的含量明顯降低;缺乏蛋白聚糖4的關節滑液喪失了邊界潤滑的能力,導致關節運動時摩擦力增大,關節軟骨破壞;而通過補充外源性的PRG4,關節滑液的潤滑能力便可恢復。本文就PRG4在骨關節炎中的作用做一綜述,闡述PRG4的理化結構和生物學功能以及其在骨關節炎發生發展過程中作用,為骨關節炎的實驗研究、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
  • 全能的3D列印骨修復材料被成功開發
    目前已經有很多研究者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進行骨組織修復,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水凝膠類材料在骨修復應用各有利弊,單一材料往往無法平衡機械強度、可列印性、生物相容性近日,香港理工大學的趙昕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的Jerry Fuh教授和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郝躍峰副院長最近在生物材料頂刊Bio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Photocrosslinkable nanocomposite ink for printing strong, biodegradable and bioactive
  • 幹細胞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發布幹細胞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最新研究成果,希臘醫學研究人員系統地檢索和回顧了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經MSCs與安慰劑幹預的隨機或非隨機臨床試驗,共納入了4項臨床研究
  • 呂紅斌團隊連續在頂尖期刊《Biomaterials》發表促骨腱界面再生的...
    紅網時刻4月29日訊(通訊員 嚴麗)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器官損傷衰老與再生醫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運動與健康工程研究中心、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國際華人骨研學會(ICMRS)運動醫學聯合研究中心呂紅斌教授團隊在生物材料領域頂尖學術期刊《Biomaterials》(IF=10.273)上連續發表2篇原創性論文,分別介紹了兩種促進骨腱界面再生的新型組織工程治療策略
  • 3張表掌握骨關節炎常用藥物,專家共識版!
    軟骨保護劑又稱骨關節炎慢作用藥物,有抗炎、止痛、降低基質金屬蛋白酶和膠原酶活性、保護關節軟骨、延緩骨關節炎發展的作用,其一般起效較慢,需使用數周才見效,臨床常用藥物如氨基葡萄糖、雙醋瑞因、硫酸軟骨素等主要用於骨關節炎等的治療。那麼,這些藥物在特殊人群中如何使用呢?使用需注意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