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肺功能訓練基礎
要科學開展心肺功能訓練以及制訂其運動方案,需要首先清晰了解什麼是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是人體生命活動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新陳代謝的重要基礎,也是人運動耐力的重要基礎。運動員心肺功能訓練的本質是心肺耐力訓練,即提高運動員的用氧能力。
心肺功能訓練能改善與增強運動員心臟、肺臟、血管、有氧代謝等功能。健全的心肺功能,既是運動員健康體魄的關鍵,也是運動員學習各種技術動作,提高自身競技能力的關鍵。很多運動項目的運動員都需要重視心肺功能訓練。
2 心肺功能訓練原則
肺功能訓練與肌肉力量訓練、關節活動訓練、平衡能力與協調能力訓練等的訓練原則有很多相同點,其中超負荷原則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原則對心肺功能訓練意義重大。
超負荷原則是指讓運動員所做的運動負荷必須達到某個閾值。換句話說,教練要給運動員安排超過他們平常訓練水平和適應水平的負荷。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超過」並不能超過運動員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當長期按照某一標準負荷訓練,其機體相應的組織、細胞與器官等會產生一種自穩定形態,這對運動員的技術突破發展是不利的。
超負荷訓練能夠激發運動員的應急反應,打破其穩定形態的組織、細胞與器官等的機能,給他們造成短暫的生理疲勞之後讓他們的組織、細胞與器官等產生更高水平的自穩形態,此後,運動員就能更容易承受原來的負荷,進而提高訓練效果。
其實就是在不斷適應、接受、在適應的過程,隨著適應能力的增高、你的心肺功能也就在不斷提高。
3 訓練方案心肺功能訓練運動處方至少應當包括準備、訓練與整理3個階段。
準備 階段主要是做準備活動。充分的準備活動能使運動員的細胞、組織、器官等從相對安穩的狀態調整為適宜運動負荷的運動狀態,這是心肺功能訓練的重要內容。
充分的準備活動能激活運動員心臟與肺臟的活力,增強其對運動負荷的適應能力,有效避免運動員因突然運動而造成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與神經系統等損傷。
訓練 階段即正式鍛鍊階段,這個階段是提高運動員心肺功能的重要階段。訓練階段的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會持續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他們既定的運動強度、運動時間與運動頻度進行訓練,其心肺功能會得到顯著增強。
該階段的鍛鍊時間應當在30min以上,運動時間內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運動強度, 但儘量不要中斷。例如,持續30 min的跑步,心率控制在每分鐘 120~140次。
整理 階段是運動員由運動狀態過渡到安靜狀態,它可避免運動員因突然中斷運動而造成而造成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與神經系統等損傷。可以看出,整理階段與準備階段的功能類似。
4 運動負荷的設定與監測
運動負荷設定包括訓練強度、時間和頻率。設定後需要對運動員運動後的心肺功能進行監測,常用的方法有代謝負荷、靶心率(包括直接測定與間接測定)、最大心率與運動自覺量表。
目前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觀察運動員運動後的第二天早上起床後的心率、血壓、肺活量等,若出現心率不穩、血壓持續上升、肺活量降低等情況,則說明運動負荷偏大,應及時減少降低運動強度、減少運動時間或運動頻度。
第一 運動強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一般達到運動員60%~85%最大攝氧量。
第二 運動時間需要與運動強度保持一致。運動時間取決於運動強度,運動強大,運動時間就短。
反之時間就長。例如,運動員的運動強度為分鐘消耗41kJ熱量與2L耗氧量,總目標是達到每分鐘消耗1260kJ左右熱量,則運動時間為 30min左右。運動時間需要與運動強度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運動員每次運動達到運動處方既定的目標。
第三 運動頻度以每周3~4次最佳。通常,運動員心肺功能水平會隨著其運動頻度的增加而提高。
運動頻度的增加是有限度的,一般在4周之前呈現的是一種上升趨勢,而超過4 周則呈現的是一種平穩趨勢。
另外,相比每周連續4次運動(如周一、周二、周三與周四連續運動),隔天運動(如周一、周三、周五、周日運動)對運動員心肺功能的改善與提高作用更加顯著。
5 結語
現在很多運動項目例如籃球、排球、田徑、遊泳等對運動員的運動能力要求很高。加強心肺功能訓練,不僅能提高自身身體健康,而且能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訓練時,應當遵循科學的訓練原則,科學制訂訓練計劃,並根據每個人的心肺功能實際情況制訂最佳的訓練方案。
希望以上文章能夠給你啟發和幫助,同時,喜歡的夥伴可以關注我額!
參考文獻[1] 餘宏,劉琰,李波.高強度循環訓練超重人群身體成分、心肺功能及代謝指標的變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9,23(11):104-108.[2] 王樸,雒曉甜,張馳,等.全身振動訓練對心肺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誌,2017,32(1):117-120.[3] 袁航.運動員有氧訓練心肺功能檢測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7,34(1):36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