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核聚變後中子與質子數都不變,虧損的質量來自哪裡?
在這個話題中其實有兩個問題,因為我們需要了解損失的這些質量去哪裡了,、?然後還要搞清楚這些質量來自哪裡?為什麼要倒過來說,因為根據現象尋找本質是我們科學的學習方法,咱不妨來了解下!一、核聚變中,虧損的質量去哪了?
-
原子核聚變中質子與中子數都沒有改變,虧損的質量來自哪裡? - 星辰...
在這個話題中其實有兩個問題,因為我們需要了解損失的這些質量去哪裡了,、?然後還要搞清楚這些質量來自哪裡?為什麼要倒過來說,因為根據現象尋找本質是我們科學的學習方法,咱不妨來了解下!一、核聚變中,虧損的質量去哪了?
-
【物理】高考物理知識點:原子結構與原子核
這說明原子的正電荷和質量一定集中在一個很小的核上。盧瑟福由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裡,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空間運動。由α粒子散射實驗的實驗數據還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數量級是10-15m。
-
核子結合成原子核時,核子質量減小了嗎?
,為了克服這個學習困難,2003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選修)第三冊引入了核子平均質量概念,並給出了如下圖所示的核子平均質量隨原子序數變化的曲線: 這幅圖的好處顯而易見,那就原子核的質量對應原子核具有的能量,核子平均質量乘以核子數,就是原子核質量,由於核反應過程中核子數(質量數)守恆,因此,利用這幅圖講解核能釋放途徑,比起一般教材給的比結合能曲線(如下圖所示)來說
-
高二物理教案:《原子核》教學設計
高二物理教案:《原子核》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了解天然放射現象;知道三種射線的本質及特性。②三種射線都是高速運動的粒子,能量很高,都來自於原子核,這說明原子核內部也有複雜的結構。 3.原子核的組成①1919年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發現了。質子帶 電荷,電荷量與一個電子所帶電荷量, ②盧瑟福提出了在原子核內部存在的設想,1932年通過實驗證實了這個猜想。中子不帶,mn=1.6749286×10-27kg③數據顯示: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十分接近,統稱為,組成。
-
比結合能——高中物理學習中較難搞懂的概念
比結合能——高中物理學習中較難搞懂的一個概念,它同時也是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之所以釋放出能量的關鍵概念,多數高中生學過以後都不理解。我們知道原子核在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的過程中,都會有質量虧損,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如果有質量虧損,那麼它就會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來。
-
原子彈沒發明出來之前,愛因斯坦怎麼知道原子核裡有著巨大力量?
要了解這一問題,首先還得知道質能方程式是怎麼來的,質能方程式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緊密相連,事實上愛因斯坦在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前,就意識到了很多與常識不符合的地方,在物理學家洛倫茲提出了洛倫茲變換的前提下,愛因斯坦進一步提出了兩個假設:一、任意一個光源在一切慣性參考系中的速度都是各向同性而且速度都為c;二、所有慣性參考系中的物理定律都是相同的。
-
在原子彈發明之前,愛因斯坦是怎麼知道原子核蘊含著強大能量的?
但是事實上,愛因斯坦本人與原子彈的發明並沒有直接關係,不過愛因斯坦確實通過質能方程推導出了在原子核內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這才促使人們開始對原子能進行研究。 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狹義相對論之後,又根據洛倫茲變換結合動量動能定理推導出了質能方程,用來解釋核變反應中的質量虧損和高能物理中粒子的能量
-
在原子彈發明之前,愛因斯坦是怎麼知道原子核蘊含著強大能量的?
但是事實上,愛因斯坦本人與原子彈的發明並沒有直接關係,不過愛因斯坦確實通過質能方程推導出了在原子核內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這才促使人們開始對原子能進行研究。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狹義相對論之後,又根據洛倫茲變換結合動量動能定理推導出了質能方程,用來解釋核變反應中的質量虧損和
-
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帶正電,電子為什麼不會掉入原子核內?
這裡我們要先從粒子物理標準模型說起,上世紀50年代-70年代,科學家們開始瘋狂地尋找粒子,就像當年化學家們找元素一樣,基本上找到的,或者預言到的,都可以拿到諾獎。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一同努力,建構了一套體系,在這套體系裡,統一了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力。
-
原子彈發明前,愛因斯坦怎麼知道原子核中含有巨大能量?
揭示了質量和能量之間的轉換關係,非常小的質量虧損在光速平方的作用下,都可以產生巨大的能量。1939年,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在用慢中子轟擊鈾核時,首次發現了原子核的裂變現象,發表了核裂變論文。到了1945年,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試爆成功,從此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從時間線可以知道,原子彈的誕生和愛因斯坦並無關係,只是原子彈爆炸的原理可以通過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解釋而已。
-
【趣味物理】10個趣味物理小實驗。
原標題:【趣味物理】10個趣味物理小實驗。 實驗三: 振幅交換 準備兩個擺長一樣的擺(擺錘質量要大些)和一根細尼龍繩,將尼龍繩兩端分別固定在高度上
-
恆星內部核燃燒的過程與核燃燒的物理過程
1920年英國的天文學家『愛丁頓』,首先提出了恆星的能量來自於氫的聚變反應,這個反應的過程中當參與反應的原子核和另外一個原子核發生碰撞變成了一個新的原子核之後,有一部分能量被釋放出來了,這份能量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在反應前後的質量是不守恆的,這就意味著發生了質量的虧損,損失的質量轉變成了能量,這個觀點在核物理的研究裡面得到了證實。
-
重原子核自發裂變
裂變的發現是原子核領域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其直接導致了原子彈的發明和核能的利用。現在,裂變產生的核能不但已經成為僅次於煤炭和石油的一個重要能源,而且通過裂變產生的中子和其它放射性同位素在農業、生物、醫學等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Scratch趣味編程與物理8—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趣味Scratch青少兒編程開啟一個新的篇章模塊:Scratch趣味編程與物理,目的是讓大家在學習編程的同時,能融入趣味物理學現象,編程的同時學習物理知識
-
尋找萬物的本源:進入原子核
但這在研究過程中,電子和原子核的發現也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認識。於是,科學家就開始思考,電子和原子核是不是可以再分?當然,我們現在知道,電子是基本粒子,是沒辦法繼續往下分的。而原子核實際上是可再分的,那科學家又是如何研究這個問題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科學家對於原子核的探索。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原子核分裂速度和角度
04-02-12_原子核分裂速度和角度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研究一下類似於爆炸情況下的物體運動狀態分析過程和方法,通常在處理爆炸問題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採用的動量定理的思路與方法,但是由於動量定理常用的應用條件和方法的思維局限,導致了很多同學見到這個題目時,處理方法會去類比於碰撞過程來處理
-
精確計算原子核的結構?
新研究為精確計算原子核的結構開闢了道路,在一項結合實驗研究和超級計算機理論計算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確定了硼兩種同位素的核幾何形狀。這一結果將為科學家們精確計算其他原子核的結構開闢一條道路,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實驗驗證這些結構。
-
E=mc^2是否意味著一克質量,就相當於原子彈的能量?
,錯在你把質量和能量看成兩個完全獨立的事物,實際上質量和能量是統一的。很多人會以為是質量,其實不然,能量才是我們世界最基本的物理量,質量只不過是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而靜質量和動質量又是我們對質量的不同劃分。
-
發生在中子星的爆炸,如何讓原子核產生?原子核內部發生了什麼?
這一突破揭示了存在於原子核中的對稱性,並不像科學家認為的那樣基本。這一發現揭示了原子核內的作用力,為更好地理解宇宙打開了大門,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期刊上。這一發現是在麻薩諸塞州洛厄爾大學領導的團隊,致力於確定X射線爆發(發生在中子星表面的爆炸)中原子核是如何產生的,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生命末期的殘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