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Grad股票機器人業績跑贏大盤 基金經理要下崗?

2021-01-10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記者 王兆寰 北京報導

隨著近期股市不斷的下跌探底,投資者思考還要不要繼續玩股票,還有什麼品種可以投資之時,一款人工智慧投資機器人的投資行為引發了市場關注。

一家來自中國的技術公司DeltaGrad研發的A股AI投資機器人今年以來的投資業績著實亮眼。

從2017年11月開始實盤測試以來,截至2018年7月2日,DeltaGrad的股票機器人業績累積為收益8.1%,同期上證-19.2%,深證-19.1%,滬深300 -16%,創業板-14%,中證1000 -29.7%。

其中,2018年1月1日至5月31日,DeltaGrad盈利1.45%,同期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國內762隻股票型產品中,僅140隻收益為正,佔比18%,即DeltaGrad已經超越82%的基金經理。

面對上半年A股一路下挫,跌幅高達14%,而DeltaGrad上半年業績僅下跌2.46%。

據了解,DeltaGrad是國內首家成功將AlphaGo技術應用於金融投資領域的人工智慧技術公司,致力於從底層對人工智慧神經網絡結構進行設計開發。

策略超越操盤手

與目前輸入眾多因子、讓AI自己生成策略不同的是,DetlaGrad的定位是基於人工智慧的量化投資工具,只輸入交易數據,利用神經網絡來訓練模型。

DetlaGrad的創始人龐然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開發股票機器人的初衷是充分了解計算機圍棋變革的全過程,考慮到如何將變革應用到證券投資市場。

通過突破一般股票機器人的研發模式,構建深度學習神經網絡,並完成不依靠人類交易數據的自博弈進化。而這個「神經網絡」就是圍棋阿爾法狗的成功秘訣所在。目前,DeltaGrad已完成5個神經網絡模型,形成共700萬以上的策略。

在專業人士看來,經過市場全歷史數據回測,以及誕生以來的實盤操作驗證,DeltaGrad的股票機器人證明了其在數據及策略生成方面的能力和質量顯著超越人類基金經理,並能達致穩定高效的風險控制和盈利,系統性風險爆發前的避險能力尤為突出。

DeltaGrad投資人、眾海投資創始合伙人黃海軍表示,人工智慧是非常好的提高效率的方式,以DeltaGrad為代表的、基於神經網絡的人工智慧量化交易平臺,能極大地提高大型的高頻交易的效率。人的精力有限,一個再好的操盤手也不可能同時看2000支股票,但機器能輕易辦到。

培養機器人「盤感」

那麼,神經網絡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呢?

龐然表示,團隊早幾年是做計算機圍棋的,傳統將人類下圍棋的邏輯梳理成策略算法,即「窮盡」的方法,最多只能將機器訓練到業餘五到六段,阿爾法狗的成功則說明,用深度學習網絡的算法,能將機器訓練到超過人類中的職業九段高手。

在龐然看來,有些過於複雜的決策,影響的因子和情況的可能性太多,傳統用邏輯和策略等「窮盡」的算法可能是搞不定的,現實中高手做判斷也許是依靠長期經驗積累下來的直覺,比如有的基金經理和操盤手只需要看K線,不需要看基本面,憑藉「盤感」就能做出很好的判斷,資深醫生也是類似。直覺不代表瞎想,但他們卻不一定能清楚說出背後判斷的邏輯,實際上人腦的思考方式就是如此。

「世界第一的操盤手,就是交易數據。」目前從公開渠道所看到的交易數據,包括每日走勢、交易量等,尤其買單賣單,是經過系統整合而成的數據,顆粒度不夠細。

因此,除了公開數據之外,DetlaGrad還會購買顆粒度更細的交易數據來訓練模型,培養機器的「盤感」。

根據龐然介紹,DeltaGrad的模型目前做的是針對A股的量化交易,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市場頂部風險預警和個股及大盤未來上漲概率預測(分為短、中、長三個維度,機器會做出相應策略)。同時,從後臺700多萬策略中,找到最新觸發,風險最小、年平均收益最大的策略。

對於系統性風險預測,DeltaGrad有專門的預測系統性風險的模型,測算未來三天、五天、七天等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達到一定概率就清倉。

「由於國內缺少高頻交易和對衝工具、市場受政策影響大,國外對衝基金的策略拿到國內常常會失效,藉助以深度神經網絡為代表的新技術,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一位券商策略研究員如是說。

對於DeltaGrad研發的AI投資機器人未來的應用,龐然直言,會成立專門的基金公司來實踐AI投資機器人的基金經理功能,同時,也會為B端提供定製的風險預警產品。未來,DeltaGrad還會針對不同的金融產品市場以及其他更多領域研發不同的神經網絡模型,推進中國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應用和發展。

基金經理要下崗?

那麼,機器人基金經理會取代人類基金經理嗎?

在知名財經評論人士水皮看來,從交易本身來說機器具有天然的優勢,比如不受情緒影響,以及計算能力足夠大,機器憑藉對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可以把投資標的分布式分散到所有股票上,所以機器本身帶有天然優勢。

同時,再加上通過現有的新技術,機器可以通過自博弈的方式完成自主的投資能力的進化,這部分是人不具備的,人更多的只能基於歷史的經驗去做總結。

此外,機器能夠提前預警風險,在系統性風險爆發前的避險能力尤為突出。隨著技術的突破,機器人的智能會逐步地接近人,甚至未來超過人,就像計算機圍棋發生的情況一樣。

「現有基金經理的培養機制,成本、穩定性等存在潛在的問題。從長遠來說,機器基金經理對人應該會是一個替代的過程。它不僅僅是對現有基金經理的輔助,未來會是一個替代。當然,這裡涉及到一些法律法規問題,比如人類基金經理需要資質,而機器基金經理的屬性又該如何去定義。但單從交易本身這個事兒來說,機器會有很好的未來。」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如是說。

不過,也有專業人士認為,機器人在風險評估上會具有優勢,機器人投顧可能會成為基金經理的助手,但在可以看見的未來不會完全取代職業經理人,因為以因子為錄入方式的機器人是不可能取代人類判斷的。

編輯:嚴暉 主編:陳鋒

相關焦點

  • 最牛基金暴賺26倍:如何挑選「牛基」?基金經理這一特性很關鍵
    業內人士認為,最牛基金的出現與基金經理任職連續穩定、重倉消費牛股有關,貴州茅臺在過去十六年間漲幅超過150倍,恆瑞醫藥同期則超過190倍。基金經理任職的穩定確保了持股的連續穩定,一份研究數據也顯示,基金的長線持倉個股對於基金業績均產生了正向的貢獻,在勝率層面,單只基金的長線個股,能夠跑贏同期市場的概率超過三分之二。
  • 3年來有近200隻基金業績翻倍 投資基金,到底有怎樣的門道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公募基金大面積跑贏上證指數的背後,顯示出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性,抓住了市場結構性機遇。更重要的是深刻體現了市場的變化:市場越來越成熟了,股票定價更趨理性,專業投資機構話語權上升。而今年,這樣的趨勢更為明顯,在被業內稱為「結構性行情」的格局中,像波西姐這樣在基金投資上獲得豐厚回報的,絕非個案。與此同時,投資基金的人群也在迅速增加。
  • 中歐基金葛蘭——這位業績逆天的小姐姐發新基金了
    因此,對於醫藥行業的投資,我傾向於通過主動型基金來配置。我們知道,選主動基金最重要的是選擇基金經理。醫藥行業更是一個對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要求頗高的行業。雖然整體行業前景光明,然而,醫藥的細分行業眾多,不同的細分行業有著不同的商業模式,且技術發展變化快,個股間的業績分化很大,非常考驗選股能力。
  • 2020年主動管理型公募基金為何大幅跑贏指數?
    數據很清晰地顯示,在發達市場的牛市,大部分主動投資跑輸指數(這也是著名的「巴菲特賭局」的基礎,就連巴菲特本人過去十年也難以跑贏指數),但在熊市裡主動投資的表現相對佔優。 不過,在中國股票市場,主動管理型公募基金大部分時間跑贏指數,既有特殊的原因(例如指數編制的問題),也有市場發展階段,競爭強度的原因。
  • 十年如一日的老牌基金經理(下)
    公開資料顯示,此人具有10多年證券從業年限,清華大學管理學碩士,曾任杭州永磁集團公司技術員、海通證券行業分析師、中海基金高級分析師、中海優質成長基金經理助理、中海能源策略基金經理助理。
  • 滙豐晉信大盤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更新招募說明書摘要
    曾任上海證券研究員、滙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研究部總監,現任滙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滙豐晉信動態策略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和滙豐晉信大盤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本基金歷任基金經理:  林彤彤先生,於2009年6月24日至2010年12月4日期間,曾管理本基金。  王品女士,於2009年6月24日至2015年5月23日期間,曾管理本基金。
  • 明星基金這麼好,為啥一買就虧,2個觀點幫你穩情緒
    上周聽到一個小夥伴說,他買了一隻明星基金,該基金前面的走勢表現很穩就買進了,結果買入後,最近收益一直不好,連大盤都沒跑贏。仔細一分析發現,該只基金最近一個月不漲反跌1%左右,而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漲幅達到了5%。這裡我們不禁要想一想,明明市場環境很好,在向上走,為啥明星基金反而滑坡,翻車呢?
  • 劉智辛:基金的常見種類簡析及選基技巧
    劉智辛:基金的常見種類簡析及選基技巧    不懂金融投資、但又想要跑贏CPI或者賺取更多的利潤。怎麼辦?買基金啊,把錢交給專業的基金管理人打理,讓他為你賺取更高的投資收益。      收益與風險: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屬於中等偏高,低於全球股票型基金、高於債券基金及貨幣市場基金。且以外幣進行投資時,也要考慮匯率風險和他國政策風險。    股票型基金:80%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於股票市場。    收益與風險:在所有基金種類中屬風險最高,潛在收益也最高。
  • 正負差27%半數以上跑輸市場 次新基金收益差異大
    半數以上跑輸業績比較基準  據晨星統計,自2009年9月份至今成立的基金共有44隻,其中完成建倉的基金共有30隻(含分級基金),截至2月2日,虧損最大的基金成立以來給基民帶來的虧損達到12.08%,而收益最好的國泰中小盤基金成立以來收益達到15.68%。  收益差距較大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因為指數型基金所跟蹤的指數不同。
  • 曹泉偉、陳卓:中國公募基金市場權威解讀 道口研究
    如圖1所示,通過對比2003年至2019年股票型基金與大盤指數年度收益率的比較結果可以發現,在多數年份中股票型基金的業績超越了大盤指數。通過將過去3年(2017年至2019年)和過去5年(2015年至2019年)萬得全A指數與股票型基金夏普比率的對比發現,過去3年股票型基金的等權平均年化夏普比率為0.45,遠高於大盤指數的年化夏普比率(-0.01);過去5年股票型基金的等權平均年化夏普比率為0.41,同樣高於最近5年大盤指數的年化夏普比率(0.22)。
  • 曹泉偉、陳卓:中國公募基金市場權威解讀|道口研究
    對於投資於主動管理的股票型基金的投資者來說,他們承擔了較高的風險,自然也希望得到與之匹配的較高回報,因此基金的業績就成為投資者決定是否投資於股票型基金的關鍵。絕對收益分析如圖1所示,通過對比2003年至2019年股票型基金與大盤指數年度收益率的比較結果可以發現,在多數年份中股票型基金的業績超越了大盤指數。
  • 手把手教你如何篩選基金
    (天天基金/晨星網)做一個初步的篩選,比如說今天我要篩選股票型醫藥基金,選擇股票型的醫藥基金之後,然後發現總共給出了95隻基金,首先我會按照排名刪除掉排名在四分之一之後的,選擇前面的基本上也就是25隻基金,然後根據基金的,進一步的排除掉一部分基金,其實剩下的也就沒有多少了,那麼我的初篩工作就完成了,接下來就是進一步的進行細緻的篩選了。
  • 公募基金調倉是什麼信號?既然是投資股票,就別總盯著公募基金
    近日所謂的「基金抱團股」高位調整,但部分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淨值卻不跌反漲。業內人士分析,不少基金經理近期可能完成了調倉,減倉了部分前期漲幅較大的熱門股票,並增配了一些估值相對合理的周期股和科技股。不少投資者習慣於揣測基金調倉,是否具有什麼前瞻性信號。
  • 6124點買的基金,如今79隻翻倍,最高大賺360%!牛基榜單來了
    顯示出公募基金在投資上的具有明顯優勢,也確實炒股不如買基金。具體來看,2007年10月16日以來,若僅算主動權益基金,所有的基金跑贏了上證指數,顯示出公募基金整體投資優勢。其中業績最好的是有79隻基金業績超100%(各類型合併計算),不過也有8隻基金跌幅超20%,差距很大。
  • 給基金經理打開「上帝視角」?這個工具逆天了
    市場上「掛羊頭賣狗肉」的基金產品不少,這種現象背後的根源是基金公司內部考核不明確。按照年度收益率或排名來考核,難免出現基金經理的風格漂移,而滙豐晉信通過考察基金經理的超額收益和跟蹤誤差,約束基金經理的行為。  3. 精細化的組合管理工具。一隻股票到底應該買多少比例,很多時候基金經理是憑感覺決定的。
  • 專題研究:基於Carhart四因素模型的基金業績評價
    整體來看,自2010年創業板成立以來,由於國內股市呈現明顯的風格輪動特徵,偏股型基金的投資風格也以「平衡—中盤」風格為主,而小盤和價值類風格的基金數量明顯少於大盤和成長類風格的基金數量。  偏股型基金的股票投資策略以均衡為主。由於我國A股市場的動量效應較弱,大多數偏股型基金採用了動量與反向相結合的均衡策略進行股票投資。
  • 淺析基金公司整體股票持倉集中度對業績的影響
    來源:金融界基金作者:諾德基金本文作者:諾德基金FOF團隊持倉集中度對不同的基金產品、不同的基金經理業績均有著較大的影響。眾所周知,公募基金公司都會組織統一完整的研究和投資體系來管理、支持、和幫助公募基金經理的投資活動。
  • 「新人類」基金vs「巴菲特」:誰將在流動性盛宴中跑贏?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新人類」基金經理vs「巴菲特」們:誰將在流動性盛宴中跑贏?「大約一個月前,我遇到了一個經驗豐富的加拿大大型養老金客戶,他談起,一半在美國的基金經理都沒有經歷過 2008年金融危機。」 這是一個在環球股市擁有超35年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王國輝(Wong Kok Hoi)的感嘆。近期,美股又創新高。
  • 基金投資015:基金的α和β收益、R平方以及夏普率分別是什麼
    這是建學的第015篇理財文章,歡迎大家關注以介紹基本的基金投資理論為主,祝大家跑贏通脹
  • 買股票好還是買基金好?這比賽有意思!比答題速度 比辯論技巧 還暗...
    :一是基金相對股票來說,進入門檻更低;二是基金經理比普通投資者更專業;三是基金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同理,不管專不專業,能獲得超出基準的投資收益才是硬道理,因為,再專業的基金經理也無法獲得超越茅臺股票的收益,大談專業性又有什麼意義呢?況且在私募基金不斷爆雷的今天,基金經理的專業性,本就要受到更大的挑戰。   至於第三個點,更是因為國泰君安證券隊沒有仔細研究手裡的數據,查到就用,才得出了錯誤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