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次費改助推DRP落地 事故車後市場或化繭成蝶
近一個月來,車險領域可謂熱點頻發。商業車險二次費改吹響號角,攪動行業變局,針對車險業亂象,颳起監管風暴。中國保監會先於6月9日下發《關於商業車險費率調整及管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拉開二次費改帷幕;7月1日發布《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規範保險銷售行為,7月18日印發《關於整治機動車輛保險市場亂象的通知》,啟動車險市場專項整治行動。
二次費改開啟,車險監管加強,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險企不僅要「開源」,增加保費收入,還要「節流」,降低成本。儘管車險費改實施近一年來的數據顯示,全國車險保費收入為6834.55億元,同比增長10.25%,但事實上,車險費改也加劇了市場競爭,導致各家險企的綜合成本率高企。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全行業實現商業車險保費1781.99億元,同比增長6.11%,增速下滑;綜合成本率由上年同期的99.16%增至99.32%,其中綜合賠付率從58.14%增至59.37%。隨著二次費改的深入推進,保費增速降低,綜合成本率上升,綜合賠付率上升,恐怕是險企在未來普遍面對的行業現狀。
■「潤滑劑」促險企與維修企業互通
在此背景下,部分未雨綢繆的財企已將戰略關注點轉移到理賠費用管理上,DRP(Direct Repair Program,即汽修廠認證直修體系)也就成了其必然選擇。
今年,車險理賠信息化解決方案供應商CCCIS(CCC Information Services)先後與多家險企達成合作,啟動DRP落地試點工作。7月中旬,CCCIS又宣布與Fix Auto大師鈑噴、寧波轎辰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隨著我國DRP試點的落地,事故車後市場或將迎來化繭成蝶。
目前,我國事故車後市場的四方利益體——險企、維修企業、配件企業和消費者,尚未形成良性的生態系統,就像是四隻分開運行有些生鏽的齒輪,運轉不暢。而作為「潤滑劑」的DRP,是指險企與維修廠籤訂的信任合約,維修廠承諾相應的標準為事故車提供服務,險企則為其提供事故車資源,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險企向合作維修廠開放查勘定損的權限,來換取維修廠的服務透明度以及與此相關的客戶滿意度收益,由此可以減少摩擦、平衡各方利益,促進整個生態系統順暢運轉。
「我連自己人做的定損單都要反覆檢查,怎麼敢放手讓第三方去做代定損工作?」某家大型險企理賠分管領導曾經如此質疑DRP。到底DRP是什麼?DRP是一套基於大數據而搭建的能夠保護各方利益和訴求的透明高效的系統,讓上下遊彼此信任,合作關係更「潤滑」,讓信任和管理藉助數據和協議實現可視化,當前很多類DRP項目缺失的正是這樣一套數據和系統。
在採訪過程中,不少險企、維修企業、配件企業均向記者表示,具有公信力的管理系統,以及做好合規操作技術準備的優秀維修企業,是實現DRP落地的最基本條件。而隨著二次費改的展開,DRP在我國落地的土壤已經基本形成。
CCCIS集團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侯恪表示,CCCIS與中國前十大險企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不少險企充分認可DRP所搭建起的生態是促進中國事故車後市場發展的關鍵,並且普遍希望生態參與方在有節奏、有保障、共贏的前提下,儘快引進先進理念搭建DRP。
在險企來看,通過系統保障來選擇和授信優質的維修企業,不僅可以使險企在後市場獲取優質的事故車維修資源,也可將過去以單車為主的合作升華到企業之間的互動及生態的融合上。就汽修廠而言,目前合作是與險企的二三級機構產生關聯,維修和保費直接掛鈎,雙方經營主體的總部尚無法實現資源互通,總部級之間達成的合作成果無法有效落地,經營關係因此無法提升到更高層面。目前,險企與汽修企業有走近對方的強烈意願,在CCCIS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上,合作更容易水到渠成。
■從「零和遊戲」走向「共贏關係」
好的商業模式是不分國界的,我國應充分吸取美國保險業推進DRP應用的成功經驗。目前,我國事故車後市場正處於行業變革的關鍵時期,各利益相關方都希望從之前對立的「零和遊戲」轉變為「共贏關係」,建立透明的生態系統。行業對於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將它「化為己用」的融合能力,將決定著產業未來的成長方向。
在商車費改不斷推進中,各家險企都感受到了保費充足度與成本費用上的壓力在與日俱增。我們看到,中美兩國理賠工作勞效比差距巨大,其中最大的奧秘就在於是否有DRP的支撐下,美國的險企在不犧牲理賠管理質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第三方的勞務資源分擔了理賠流程中最消耗人力物力的查勘定損工作。這種核心利潤上升的機會,對我國險企有很大的吸引力。
對於汽修廠而言,美國的事故車維修企業通過DRP系統與各家險企進行全方位系統性合作,店均產值500萬~700萬美元、經營性利潤率10%左右的績效讓國內維修企業羨慕不已。在成熟的DRP場景下,由於業務推送得到了解決,維修企業可以專注於提升核心競爭力,更快,更好,更經濟地修理事故車。
此外,DRP落地和事故車後市場透明生態的建立還離不開像CCCIS這樣的車險數據信息服務公司。侯恪介紹稱,憑藉多年服務保險和汽修領域的經驗,CCCIS在DRP系統中可把生態參與方的關注點用近百項動態KPI管理工具向險企和維修企業做實時的數據展示,實現「知己知彼,各方共贏」的局面,實現真正的透明生態。「CCCIS希望幫助保險企業增強成本管控的同時,引入DRP促進整個產業降低費用結構,從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侯恪說。
■DRP落地需注意次序和邏輯
事故車生態圈要從之前的缺乏信任、激烈博弈,轉變為運轉自如、充分授信,上下遊同心協力為最終客戶服務,這一演進過程並非一蹴而就。
以美國經驗來看,我國DRP的落地必須尊重客觀商業規律,須以系統作為基礎架構,上下遊需要寬容地正視對方在融入DRP中必然出現的問題,再周期性地通過數據的解讀為彼此提供可以持續提升的機會。系統、數據、合規和信任缺一不可,同時應採用先接入維修企業,再接入配件企業,最後接入車企這一主次分明的順序落地。
目前,我國事故車後市場之所以還未迎來質變升級,主要在於上下遊在系統建設上有所欠缺。雖然我國有38萬家二類資質的汽修廠,但各家汽修廠的起點、技術及系統使用能力參差不齊,與險企的互信程度也不同。因此如何在其中挑選最匹配的汽修廠來實現DRP,讓他們能夠對接險企的系統和各類流程,做好接單和配合,絕非易事。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以獨立汽修廠為代表的多品牌服務模式和以4S店為代表的單一品牌授權模式,對險企和DRP落地都有可取之處。獨立汽修廠可以修萬國車,服務寬度很有競爭力,而4S店擁有優質的客戶和服務資源,通過車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責編:閆楓、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