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農村野外水域裡很多見的刀鰍,為什麼現在看不到了呢

2020-12-05 棒奔霸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過去的農村野外環境好的沒得說,天空湛藍,空氣新鮮,晚上的夏季都愛在房頂睡覺,記得那會的夏季雖然白天也是很炎熱,但在房頂上面睡覺,到了深夜還使要蓋被子,村邊都有一條條的小河或者使溪流,裡面的魚兒也是豐富多彩,各種各樣的魚兒品類齊全,現在的小河不是乾涸,就是水質汙染,有的甚至使臭烘烘的,過去常見的很多種的魚類,現在也早已經看不到了。

其中在過去的水域裡,就有一種很美味的魚,雖然叫做魚但和魚長的沒有一點相似的,反而使跟泥鰍長的最像,但比泥鰍要大,而且背上還有一排鋒利的刺,記得和朋友一起去釣魚的時候,在農村野外的水域裡就釣出來一條很大的這樣的魚,只不過在摘鉤的時候,朋友一不小心被哪些刺給扎破了手,也是相當疼痛的,朋友聽說被這貨扎到之後,用尿液澆灌就能減少痛楚,他還真的去嘗試了一下,據說效果不錯。

這種背上有刺很像泥鰍的,也被叫做刀鰍,又叫鋼鰍、帶刀魚、刺鰍、鋸齒泥鰍等等諸多的名字,使過去自然水域之中非常多見的,過去不但多見,而且因為背上有扎人的刺,大家也都不怎麼愛吃它,遇到或者捕捉到之後,都是使用鞋底子拍死,也真的使風水連年轉,過去沒人吃的刀鰍,現在隨著數量越來越少,反而到成為了稀罕貨色。

刀鰍之所以變少,是跟環境變化有直接關係的,別看這種其貌不揚的刀鰍,其實對於水質的要求使極高的,水質只要有一點汙染,刀鰍使最為敏感的,這種生長習性,在過去的乾淨水域之中,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隨著環境的逐漸改變,水質的慢慢變化,和水域面積的減少,河流的減少,刀鰍在自然水域現在確實變得少了起來。

雖然刀鰍是越來越少,但由於味道鮮嫩,很受到食客們的喜愛,身價反而是愈發的高漲,很多時候是有價無貨,人工養殖刀鰍的也不是很多,一來刀鰍是一種很小眾的食材,二來刀鰍從飼養到可以銷售,是需要好幾年的時間,養殖條件要求高,周期長,見效慢,小眾,等等諸多的實際原因,造成人工養殖刀鰍的也是相當稀少。

這種背上有刺的刀鰍,也被很多地方稱之為刺王魚,能夠帶上王字的稱呼,也算的上是挺厲害的,對於刀鰍,你的家鄉現在還多嗎?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相關焦點

  • 農村過去常見的刀鰍魚,現在好幾十一斤,為啥很少有人養殖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過去在自然的水域之中,很容易捕捉或者釣魚時候釣到一種很像泥鰍一樣的魚,俗稱叫做刺王魚,之所以被稱作刺王,是這種魚背上有一條尖銳的刺,不小心很容易被蜇傷,和泥鰍長的非常的相像,學名叫做刀鰍,是過去非常多見的一種淡水魚類,因為吃鉤兇猛,很容易將魚鉤完全吞進肚子裡,是釣友們最討厭摘鉤的一種魚,使用摘鉤器都很難將其摘掉,有的直接剪斷不要魚鉤。
  • 過去農村很多見,被小孩當寵物,現在數量越來越少,為啥呢?
    導讀:過去農村很多見,被小孩當寵物,卻因為好吃,現在快看不到了過去的農村,跟現在的農村相比較,農村野外植被豐茂,而且生物諸多。野外是孩童的樂園。放學之後孩子們會齊刷刷地向野外奔跑,哪裡才是孩子們的玩耍場所。
  • 農村漸漸消失的魚種「刀鰍」
    「願做出海蛟龍,不做南海刀鰍」這是劉強東年少時的座右銘。這刀鰍是什麼魚呢?知道的人並不是很多。而且這魚還特貪吃,如果釣起來後把它放在水裡,還會上釣幾次,不過沒人願意吃,都再扔回河裡。現在我才知道,這種刀鰍只分布在江南水域,其中「幹煸刀鰍」「紅燒刀鰍」是兩湖地區人們喜愛的一種菜餚。特別是作為下酒菜,香脆可口,回味無窮。刀鰍為底棲性魚類。生活於多水草的淺水區。以水生昆蟲及其它小魚為食,生殖期大約在7月份。
  • 農村野外水域經常看到有一些電魚的,電魚的危害有多大呢
    現在城市之中,能夠進行垂釣的地方確實變的很少,像要魚獲多多,擒得大物,還是需要去農村野外自然水域,才能真正的過癮一下,作為釣魚人來說,最討厭的莫過於是電魚的,其實很多村民現在也是越來越討厭電魚的,電魚的和釣魚的,雖然目的都是一樣,為啥就討厭電魚的呢?
  • 這種「泥鰍」60元一斤,過去被農民嫌棄,抓到就扔掉,不多見了
    什麼「泥鰍」要這麼貴呢?仔細一看才知道原來它並不是泥鰍。這是一種過去在南方很常見的淡水魚,它之所以叫「刀鰍」這個名字,一方面是它長得很像泥鰍,不仔細看就會被誤認為是泥鰍。但是在它的背上卻有鋒利的倒刺,就像小刀片一樣,如果去抓它就很容易被刀鰍背上的刺劃傷。
  • 刀鰍好吃但難釣上了,網友:小時候釣上刀鰍都扔掉,不吃的
    在小時候的農村,應該有很多人都有過釣魚、摸魚、抓黃鱔等的經歷吧。而老家河裡確實有很多的魚類,很多魚類我是叫不出名字的,只懂得用我們的家鄉話說。就比如小時候經常見到的刀鰍,那時候根本不知道它是刀鰍,可以吃的。釣上後看到它像蛇一樣,樣子又怪,很多人都說有毒,不能吃,都是直接扔掉了。
  • 人稱「刀鰍」,常以為有毒不能吃,殊不知價值珍貴50元一斤
    人稱「刀鰍」,常以為有毒不能吃,殊不知價值珍貴50元一斤。在我國山川河流眾多,地大物博淡水魚資源豐富,在農村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魚兒生長,山澗溪流、湖泊或水庫中淡水魚種類多到數不勝數。
  • 以前農村夏天晚上經常能看到「鬼火」,為什麼現在都看不到了?
    這種盛景在市區確實難得一見,但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肯定會有這個記憶,夏日晚上外出走夜路一般都能看到星星點點的所謂「鬼火」,有時候還能看到一大片,種花家小時候這種記憶是比較深的,因為老家房前大概700-800米外就有一處墳山,家門口看過去的視野極佳,因此有點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大家的眼睛!
  • 農村4種小魚,是70、80後的記憶,沒吃過的,現在很難「飽口福」
    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都知道,農村有非常多的野味,以前農村的經濟水平不高,手裡沒什麼錢,不會像現在這樣想吃什麼就買什麼。那個時候他們改善夥食都是去抓這些野味來吃,最常見的就是抓河裡的魚了。過去的農村不僅水源豐富,而且水質特別的好,裡面生活著很多的野生魚類,農村人有時間就會下河捉魚來吃。只不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的水源汙染越來越嚴重,這些野生魚也越來越少了。下面這4種小魚是很多70後和80後兒時的回憶,從來沒有吃過的人,現在恐怕也難以飽口福了。
  • 農村以前常見的植物蒼耳,蒺藜草等,為什麼現在幾乎見不到了?
    農村常見的植物有很多,比如人們很討厭的雜草蒼耳、蒺藜草,它們或粘人衣服或紮腳丫子;還有大家很喜歡的植物谷荻、龍葵等,農村孩子喜歡吃它們的嫩芽或是野果。但是,為什麼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少了呢?1、除草劑的緣故,農田裡的雜草少了過去農村種地,草都是用鋤頭鋤或是用手拔的,因此對於農田的那些個雜草,一個個都熟悉的不得了。
  • 農村小河溝裡的6大「魚獲」,你要是全吃過,請收下我的「膝蓋」
    農村小河溝裡的6大「魚獲」,你要是全吃過,請收下我的「膝蓋」第一種:馬口魚我們當地人稱之為「浮梢」,長的有20多釐米,在流水的石縫邊邊好釣得很。馬口魚是一種小型魚類,又稱快魚、寬口、跑魚。身體延長、側扁,雄性略顯淺紅色,並有淺藍色橫紋,大多生活在山間溪流、江河、湖泊和水庫的中上層水域。
  • 刀鰍是我國最好吃的魚!我話講完,誰贊成?誰反對?
    刀鰍魚有很多種叫法,有些地方叫刺鰍,有的地方也叫沙錐魚,這魚最大的特點就是嘴巴細長,魚體很像黃鱔,而且背上有一條骨刺,很容易扎傷手臂。刀鰍在我國的分布很廣,也是一種很常見的魚類,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對這種魚比較熟悉,或多或少都捕撈過。也有很多釣友像我一向,小時候不懂事直接用手抓刀鰍,被骨鋸割得鮮血直流。
  • 為什麼農村蛇類越來越少了?若在野外被菜花蛇咬了,應該怎麼做?
    不過近些年來已經很少在農村見到蛇了,或者見的蛇類特別少,為什麼會這樣呢?從此之後,再也沒有蛇和老鼠在家裡生活了。由此可見,蛇吃老鼠,而且以前房子都是土坯的,院子裡柴火也多,便於蛇和老鼠以及其他小動物生活,可是現在農村很多人家都將房屋翻修成鋼筋水泥房子,乾淨衛生是提高了,但不便於蛇類生存,連街上的道路都是水泥硬化路面。蛇類自然越來越少。
  • 農村野外的黃芪和蒺藜,是不是一種植物呢,老農說不一樣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農村的野外,也是植物相當豐富的,雖然現在環境跟過去有了很大的改變,一些動植物的數量也是逐年的減少,但對於一些生命力強健,繁殖能力以及適宜能力很強的植物,還是能夠很好的生長,還有一些害草,是很難將其去除,其中蒺藜就是這麼一種害草,我們這裡俗稱蒺藜鉤子,蒺藜就得了,為啥還要帶上個鉤子,因為蒺藜得果實堅硬還帶有鋒利的刺,沾染之後很難擺脫掉。
  • 此蟲是蝸牛的天敵,過去農村的晚上到處都是,為何現在少見了?
    而且蝸牛繁殖速度也非常快,要不了多久菜園裡就有一大片蝸牛,所以農民對於蝸牛是深惡痛絕的。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正所謂一物降一物,蝸牛雖然有堅硬的外殼,但是它也有天敵,並且它的天敵還要比它少得多,它就是螢火蟲。在過去農村的螢火蟲特別多,一到夏天的晚上,田野裡到處都是螢火蟲,很多的小孩子帶回去追趕、捕捉螢火蟲,把它當「玩具、「寵物」來玩耍。
  • 俗稱「山泥鰍」,過去是農村孩童的玩具,其實價值珍貴,少見了
    導讀:俗稱「山泥鰍」,過去是農村孩童的玩具,其實價值珍貴,少見了過去的農村野外,能夠玩耍的太多太多,孩子們放學之後,放下書包就會往外面跑,跑到野外去玩耍,哪裡有太多太多的快樂。那個時候的農村野外,昆蟲小動物豐富。
  • 農村野外很多蟲子令人難忘,例如這5種昆蟲,臭到令人懷疑人生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對於野外的是十分嚮往的,尤其是小孩子,更是放學之後就愛往野外跑去玩耍,小女孩很喜愛一些花花草草,而小男孩這對於一些昆蟲相當著迷,過去的農村野外,昆蟲也是很多,很多見的一種蝗蟲,我們這裡俗稱飛蝗,這玩意會飛,而且能夠飛很遠,大家鼓著力氣在後面追,等待飛蝗落地,使用玉米秸稈拍打抓住,記得還有很多很多的螳螂,把螳螂帶回去
  • 現在的農村,對比過去幾十年,都有哪些變化呢
    現在農村的變化與各地的政策,地理環境以及經濟,人口等都有一定的影響!我就說一下自己老家廣安,現在農村的具體變化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變化一:鄉村道路的變化。記得在小的時候,八九十年代那時的農村裡,每次讀書周末與父母上街就會走三裡多的石板路到公社國道邊,花三塊錢趕人力機動三輪車到鎮上街上。如果家庭條件差以及捨不得花幾塊錢趕三輪車的村民就會走泥土路小道上街,路程十裡路左右,從家裡到街上差不多要走一個小時吧。買了生活物品再回家到家的時候就是中午12點多或者下午啦。
  • 農村野外的「白草莓」過去農民誤認為有毒不敢吃,如今非常珍貴
    在農村野外最常見的就是各種野花野草,當然還少不了野果。野果對於農村孩子來說,可是兒時最美味的零食了。畢竟以前農村生活條件不好,農村孩子基本上沒有什麼零食吃。唯有野外的野果是他們能夠吃到飽的零食,而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幾乎就很少吃野果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這種野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