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過去的農村野外環境好的沒得說,天空湛藍,空氣新鮮,晚上的夏季都愛在房頂睡覺,記得那會的夏季雖然白天也是很炎熱,但在房頂上面睡覺,到了深夜還使要蓋被子,村邊都有一條條的小河或者使溪流,裡面的魚兒也是豐富多彩,各種各樣的魚兒品類齊全,現在的小河不是乾涸,就是水質汙染,有的甚至使臭烘烘的,過去常見的很多種的魚類,現在也早已經看不到了。
其中在過去的水域裡,就有一種很美味的魚,雖然叫做魚但和魚長的沒有一點相似的,反而使跟泥鰍長的最像,但比泥鰍要大,而且背上還有一排鋒利的刺,記得和朋友一起去釣魚的時候,在農村野外的水域裡就釣出來一條很大的這樣的魚,只不過在摘鉤的時候,朋友一不小心被哪些刺給扎破了手,也是相當疼痛的,朋友聽說被這貨扎到之後,用尿液澆灌就能減少痛楚,他還真的去嘗試了一下,據說效果不錯。
這種背上有刺很像泥鰍的,也被叫做刀鰍,又叫鋼鰍、帶刀魚、刺鰍、鋸齒泥鰍等等諸多的名字,使過去自然水域之中非常多見的,過去不但多見,而且因為背上有扎人的刺,大家也都不怎麼愛吃它,遇到或者捕捉到之後,都是使用鞋底子拍死,也真的使風水連年轉,過去沒人吃的刀鰍,現在隨著數量越來越少,反而到成為了稀罕貨色。
刀鰍之所以變少,是跟環境變化有直接關係的,別看這種其貌不揚的刀鰍,其實對於水質的要求使極高的,水質只要有一點汙染,刀鰍使最為敏感的,這種生長習性,在過去的乾淨水域之中,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隨著環境的逐漸改變,水質的慢慢變化,和水域面積的減少,河流的減少,刀鰍在自然水域現在確實變得少了起來。
雖然刀鰍是越來越少,但由於味道鮮嫩,很受到食客們的喜愛,身價反而是愈發的高漲,很多時候是有價無貨,人工養殖刀鰍的也不是很多,一來刀鰍是一種很小眾的食材,二來刀鰍從飼養到可以銷售,是需要好幾年的時間,養殖條件要求高,周期長,見效慢,小眾,等等諸多的實際原因,造成人工養殖刀鰍的也是相當稀少。
這種背上有刺的刀鰍,也被很多地方稱之為刺王魚,能夠帶上王字的稱呼,也算的上是挺厲害的,對於刀鰍,你的家鄉現在還多嗎?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