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RISPRa誘導性報告基因從條形碼群體中分離活細胞克隆

2020-09-10 學者藝術

一個基因組可以編碼數百種不同的細胞類型多種功能,這是所有複雜生物的基礎。最近,單細胞研究發現細胞具有不同程度的異質性,甚至在克隆細胞群中。亞克隆群體的形成和進化選擇塑造了重要生物學過程,從生命體發育,組織分化和細胞重編程到疾病的發展和治療抵抗。傳統譜系示蹤法可以用來繪製細胞群體的異質性進化選擇之前和之後,但無法將早期初始克隆與他們的相應選擇後進行功能研究。

在臨床中黑色素瘤患者常對RAFi產生耐藥性。耐藥性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是預先存在的抗性克隆還是抗性獲得仍有爭議。


我們用CaTCH來研究亞克隆在體內靶向治療期間的進化,發現RAFi/MEKi耐藥很大程度上不是由於選擇了預先存在的抗性克隆,而是大多數複製人都能達到獲得性的抗性克隆。

CaTCH工作流:a利用dCas9VPR結構和條形碼(BC)報告器基因轉導後,對部分細胞進行了篩選實驗,以識別細胞具有所需表型的克隆。克隆的特定條形碼序列由NGS識別並用於設計互補的sgRNA結構。sgRNAs被轉化為保留的、未選擇的群體,並特別引導dCas9 VPR到感興趣的條形碼以激活GFP表達式。GFP陽性克隆可通過流式細胞儀(FACS)活體分離並用於功能研究。

相關焦點

  • CRISPR/Cas9與DNA條形碼的突破性「聯姻」:探索瘤內基因異質性
    儘管同源重組效率低,但其能夠實現DNA的精準編輯[3],為將HDR介導的基因編輯的低效性轉變為優勢,研究人員採用了沉默DNA條形碼偶聯特定突變的方法,而這些基因標記能夠通過定量PCR所準確讀取來測定基因修飾的細胞與未經基因修飾的細胞的相對含量,該項技術即為CRISPR-條形碼技術。
  • 人才強校 | 陳紹江教授課題組成功克隆新的玉米單倍體關鍵誘導基因...
    本網訊 我校陳紹江教授研究團隊在玉米單倍體育種技術研究中再次取得突破:團隊歷經10餘年不懈努力,在國際上率先克隆了首個非Stock6來源的玉米單倍體誘導關鍵基因ZmDMP,這是該團隊繼克隆關鍵誘導基因ZmPLA1後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這一關鍵基因的克隆為理解單倍體高頻誘導的成因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 三篇Science揭示相分離與基因轉錄存在密切關聯
    傳統的生物化學重建和遺傳學研究已鑑定出很多在轉錄調控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分子參與者。然而,弱的動態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促進活細胞中的基因激活的機制一直是未知的。活細胞單分子成像取得的進展為研究體內轉錄開闢了新的前沿。
  • 可同時獲得單細胞譜系史和基因表達譜的CRISPR-Cas9改型細胞系
    可同時獲得單細胞譜系史和基因表達譜的CRISPR-Cas9改型細胞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7 23:59:06 使用CRISPR-Cas9改造的小鼠細胞系可同時獲得小鼠單細胞譜系史和基因表達譜,這一成果由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
  • 我科學家用CRISPR製備基因敲入豬
    在豬當中,我們可通過隨機地將外源報告載體整合到豬基因組中,構建基於小鼠或豬Oct4啟動子的螢光報告系統。組成型表達載體中Oct4啟動子不完全的監控區域,以及這些載體的不確定的整合位點,可能會影響其調節功能的準確性。此外,拷貝數變化和內源性基因破壞的風險,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報告基因的表達。
  • Cell:「條形碼」+ CRISPR 可追蹤單細胞譜系史和基因表達譜
    追蹤細胞的譜系歷史是回答生物學中各種基本問題的關鍵,可以了解很多有關發育、衰老和疾病的知識。近日,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和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哈佛醫學院的幹細胞研究計劃的科學家開發出一項新技術——CRISPR陣列修復譜系追蹤(CARLIN),即所謂 「條形碼」技術。
  • Science|細胞分化過程中狀態圖譜與細胞命運圖譜
    DNA條形碼結構是在一個普遍表達的EF1α啟動子驅動的增強性綠色螢光蛋白基因的3』UTR區域插入一個隨機的28bp片段組成,構建了DNA條形碼庫LARRY(lineage and RNA recovery)。隨後利用改良後的慢病毒轉染將可遺傳的DNA條形碼插入到基因組中,scSeq測序可檢測到DNA條形碼。
  • Cell Stem Cell:利用CRISPR/CAS9對人類幹細胞系進行可誘導基因敲除
    2015年7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本文描述了對hPSC細胞系進行可誘導基因敲除的有效方法●Dual-sgRNA的靶向作用對於FRT進行雙等位基因精確敲入至關重要●可誘導的基因敲除在分化任意階段的所有細胞中都可實現
  •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成功克隆與解析小麥太谷核不育基因Ms2
    作科所劉秉華研究員通過雜交構建了矮稈基因和太谷核不育基因緊密連鎖的矮敗小麥,該材料的利用大大提高了小麥育種效率。「太谷核不育小麥的發現、鑑定與初步利用」於199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矮敗小麥及其高效育種方法的創建與應用」於20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開發出CRISPR LiveFISH技術,成功對活細胞中的...
    這些研究人員隨後利用CRISPR LiveFISH來研究CRISPR-Cas9在活細胞中誘導的DNA雙鏈斷裂(DSB)的實時動態變化。他們構建出穩定地表達與螢光Apple蛋白融合在一起的截斷53BP1蛋白(aa1220-1711)的U2OS細胞系(以下稱為U2OS-53BP1-Apple細胞),其中53BP1蛋白是一種得到很好描述的DNA DSB傳感蛋白。
  • 啟動子克隆方法研究進展(1)
    隨著基因工程的發展,常常需要構建一種能高水平表達異源蛋白質的表達載體。啟動子對外源基因的表達水平影響很大,是基因工程表達載體的重要元件。因此研究啟動子的克隆方法,對研究基因表達調控和構建表達載體至關重要。   迄今為止,國外尚未見到有關啟動子克隆方法的綜述性報導,國內僅孫曉紅等曾就啟動子的結構、分類、克隆方法和食用菌中已經分離到的啟動子作過綜述。
  • 科研一對一 | 麻省理工學院 | 生物科學、基因學:CRISPR在誘導幹細胞中的基因編輯
    CRISPR 在誘導幹細胞中的基因編輯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該小組將細胞適應性效應,與基因組生物標誌物和藥物開發的靶標易處理性相結合,以系統地遴選出特定組織中的新靶標和特定基因型。利用此方法,研究人員能夠驗證Werner症候群(又稱白內障-硬皮病-早老症候群)的ATP依賴性解旋酶(WRN)作為多種癌症類型腫瘤的合成致死靶標,該靶標針對具有微衛星不穩定性的多種癌症類型。
  • 常用作圖群體類型一點通
    前言基因定位在動植物研究中非常重要,遺傳學領域的院士團隊很多都定位了重要作物的重要農藝性狀,例如克隆水稻分櫱基因 MOC1 的李家洋院士團隊,克隆了水稻粒重基因 GW2 的林鴻宣院士團隊……(原諒我只記住這兩個了),還有數以千計的碩博論文
  • ...開發出CRISPR LiveFISH技術,成功對活細胞中的DNA和RNA進行實時...
    這些研究人員隨後利用CRISPR LiveFISH來研究CRISPR-Cas9在活細胞中誘導的DNA雙鏈斷裂(DSB)的實時動態變化。他們構建出穩定地表達與螢光Apple蛋白融合在一起的截斷53BP1蛋白(aa1220-1711)的U2OS細胞系(以下稱為U2OS-53BP1-Apple細胞),其中53BP1蛋白是一種得到很好描述的DNA DSB傳感蛋白。
  • Genes Dev:利用基因條形碼鑑定特異性的轉錄因子
    2016年9月8日/生物谷BIOON/--相同的DNA存在於有機體的每個細胞中,但是一些基因僅在一個給定的細胞中表達。作為對多種生物學信號作出的反應,這些基因由被稱作轉錄因子的蛋白所激活。因此,不論在健康時還是在患病時,轉錄因子調節著大多數細胞過程。
  • 劉志勇團隊與李洪傑團隊合作連續克隆兩個小麥抗白粉病基因!
    分別選取農大015×復壯30的RIL群體中60個純合抗病和60個純合感病的RIL家系構建了抗病混池和感病混池進行轉錄組測序,利用BSR-seq分析出的抗、感池間SNP/InDel開發分子標記,在3,705個F2:3家系作圖群體上進行精細作圖,將抗白粉病基因Pm5e定位在分子標記WGGC13073和WGGC201之間0.17 cM遺傳區間;再利用Pm5e兩側分子標記WGGC6892和WGGC11541
  •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剋星」基因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剋星」基因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消息,近日,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的「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
  • 利用單細胞基因組測序確定克隆分解和DNA複製狀態
    利用單細胞基因組測序確定克隆分解和DNA複製狀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5 15:06:17 加拿大癌症研究中心Samuel Aparicio和Sohrab P.
  • 從基因編輯狗談CRISPR/Cas9
    近日,中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對抑制狗骨骼肌生長的基因(MSTN)進行了敲除,培育出兩隻肌肉發達的「大力神」狗,成功構建了世界首個基因敲除狗模型。科研人員所使用的「基因編輯技術」,顧名思義,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