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宣言署名文章《艱苦奮鬥再創業》全文內容(原文)

2021-01-15 閩南網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艱苦奮鬥再創業

  宣言(《人民日報》作者宣言是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這既是充滿哲思的揭示,也是鏗鏘豪邁的宣言。風華正茂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生機勃發的當代中國,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做到一以貫之推進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惟有永葆革命精神和革命鬥志,艱苦奮鬥再創業。

  (一)

  歷史的發展是由無數創業史累積而成的。一串串積功興業的足跡,一個個改天換地的壯舉,開拓出歷史前行的寬闊航道,演繹出社會變遷的恢宏旋律。

  回望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凱歌行進,就是一部開天闢地的創業史、從未停歇不斷再創業的奮鬥史。

  中國共產黨這個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創業團隊,是1921年在上海的一座石庫門小樓裡集結出發的。當年這裡是望志路106號,1943年至今是興業路76號。由「望志」而「興業」,是歷史的巧合,也喻意著歷史的必然。中國共產黨正是從此立下以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挽救民族危亡的偉大志向,篳路藍縷、風雨兼程,帶領人民不斷鑄就民族復興的偉大業績。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28年的艱難求索,28年的浴血奮戰,這個創業團隊從上海、嘉興到南昌、長沙,從井岡山到瑞金,從延安到西柏坡,走過兩萬五千裡長徵路,贏得十四年抗日持久戰,摧枯拉朽解放全中國,造就了一支黨領導的戰無不勝的人民軍隊,闖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正確革命道路,形成了普遍真理和具體實踐相結合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打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紅色江山。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豪邁堅定地說,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裡長徵走完了第一步。這個團隊迎著尚未熄去的硝煙,帶著不及洗卻的徵塵,銘記「兩個務必」,踏上了進京趕考新徵途,帶領四萬萬人民再創業。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從《共同綱領》到第一部人民憲法,從推進土地改革到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從過渡時期總路線到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開拓,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從未有過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爛攤子上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從此有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經濟基礎。

  前進路上沒有一馬平川的坦途。歷經艱辛曲折,重新撥正航向,鄧小平簡潔有力地說,我們是個窮國、大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還是這個團隊,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願、勇於改革開放,進行了讓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又一次再創業。春風起,春潮湧。改革開放激發出億萬人民勤勞致富的澎湃熱情,釋放出神州大地創新創造的無窮能量。這一切不僅帶來了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改變,也使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經歷了新的革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由此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由此形成,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從此走上了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自信清醒地說,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我們自豪而不自滿,決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這個團隊把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扛在肩上,踏上了新時代再創業的壯麗徵程。全黨全國人民循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方向,堅定自信、萬眾一心、鬥志昂揚,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開闢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治國理政的新境界、管黨治黨的新境界,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

  從創業到不斷再創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如一地踐行著初心、履行著使命,孕育和形成了獨特的精神基因、精神氣質,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塞罕壩精神……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勇於革命、不懈奮鬥的紅色精神譜系。

  從創業到不斷再創業,中國共產黨人一次又一次向人民交出亮麗的成績單,也鑄就了不斷再創業的偉大精神。這是一種矢志不渝的執著,始終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是一種永不止步的進取,始終帶領人民闖新路、開新局;這是一種艱苦奮鬥的勇毅,始終保持大無畏的革命勇氣,敢於鬥爭、敢於勝利;這是一種求真務實的篤行,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知行合一,不斷為人民創造實實在在的業績。

  (二)

  創業難,守成更難。迴響千年的慨嘆,勾勒出興衰成敗的歷史軌跡。

  2300多年前,莊子觀人世之變,曰:「始乎諒,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告誡世人,開始不容易,做大之後就更難。1300多年前,貞觀年間的朝堂上迴蕩著「畏富貴則驕,驕則怠,怠則亡,見守文之不為易」的警世之言。600多年前,明朝初年的南京城,每天五鼓時分,都會有人在譙樓上一邊吹畫角,一邊高歌:「創業難,守成又難,難也難」,史稱「畫角吹難」。

  以守維成則成難繼,因創興業則業自達。此情此理,縱觀世界莫不如此。列寧帶領布爾什維克黨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當時本國強大反動勢力和歐洲列強的包圍夾擊中頑強生存下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付出2600多萬生命代價下堅持和發展起來,綜合國力一度成為當世翹楚,卻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一夜之間轟然倒塌。根本原因是改旗易幟、變了顏色,同時也不能忽視,此前長時間的僵化教條、墨守成規,讓這個曾經最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成為一個停滯的龐然大物。

  《易經》云:「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變是天地之常道,以守應變,終究為時勢所淘汰;惟有以創迎變,方能順天應勢、精進臻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一項事業都不能靠「守」來維繫,必須靠不斷的再創業來發展。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惟有在奮進中繼承事業,在創新中光大事業。

  (三)

  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這次尋根溯源之旅,既是對真摯初心、堅定信念的政治宣示,也是向著8900多萬黨員、13億多中國人民吹響的時代號角——永不停歇再出徵、永遠奮鬥再創業。

  東方欲曉。歷史發展的前方,一切都是新的,都需要去開闢、去創造。我們正在做的和將要做的都是史無前例的創舉,在前人從沒走過的道路上,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創業,在前人從未涉足的山峰上,攀登的每一個高度都是再創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是思想的寶庫、智慧的結晶、最美的藍圖,這是一份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書,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再創業的規劃書、任務書。在這裡,無論是推進「三大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無論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還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無論是建設法治中國、平安中國,還是健康中國、美麗中國,無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是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無論是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還是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無論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還是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無論是深化「一帶一路」建設,還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無論是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黨的建設,還是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許多是全新課題,許多才剛剛破題,許多在實際進行中還有不少需要攻克的難題。創新創造的天地無限廣闊,擊鼓催徵的召喚一聲緊似一聲——再創業。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在推進事業的徵程上,困難和挑戰就像攔在我們面前的一座座險峰、一道道溝壑。克服風險、戰勝挑戰既是承業,也是創業,每一次成功、每一個勝利都將為這個事業創造一份新的財富、注入一種新的能量。國際形勢波譎雲詭,周邊環境複雜敏感,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影響廣泛而深遠,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擺在面前,特別是還有種種「黑天鵝」「灰犀牛」……這些風險挑戰,既有來自外部的、也有來自內部的,既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都是我們需要穿越的雷區、闖過的險灘。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惟有始終保持清醒和憂患、定力和勇氣,惟有抓緊補齊短板、紮實加固底板,方能千磨萬擊還堅勁、亂雲飛渡仍從容。

  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裡」,一些遊客爬累了,喜歡在此歇歇腳。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為久歇無久力,再上「十八盤」就更困難了。縱觀歷史演進、世間萬象,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個人、家庭,往往在擺脫枷鎖、拯救危亡的時候能夠迸發出不屈不撓的昂揚鬥志,往往在擺脫貧困、解決溫飽的時候能夠激發出幹事創業的蓬勃熱情。一旦有所轉變、有所成就,鬥志和激情就容易消褪,幹勁和闖勁就容易鬆懈,徜徉在「快活三裡」,失去了對「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追求。

  經過長期積累和不懈奮鬥,我國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邁上了新臺階、提升到新高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從未有過的光明前景。行百裡者半九十。「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決不能」,是警示,是告誡,是期望,振聾發聵、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四)

  「再創業」的每一個字,都飽含深意。這個「再」,意味著賡續不斷、再接再厲;這個「創」,意味著闖字當頭、新字當先,奮鬥在其中;這個「業」,就是每個人幹出的大小業績,匯聚成黨和人民的事業、國家和民族的事業。

  1936年和1939年,美國記者斯諾兩次採訪延安和陝北革命根據地,有感於中國共產黨人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勤勉奮鬥,盛讚這種精神、力量、熱情是人類歷史豐富燦爛的精華,是「東方魔力」、「興國之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我們這一代人就是要不斷在已有的基礎上,擔當使命、抓住機遇,用艱辛奮鬥創造幸福生活,在不懈奮鬥中體悟幸福真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寫出新的篇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新的榮光。

  砥礪奮進新時代,面向未來再創業——

  我們無比堅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旗幟高高飄揚,凝聚起萬眾一心的強大力量;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闖險灘、避暗礁,乘風破浪、行穩致遠有了最堅定的信心、最根本的保障。

  我們無比自信,今日之社會主義中國全然一新,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更加成熟,經濟總量躍上80萬億元的新臺階,為世界提供著最高的經濟增長貢獻率、減貧貢獻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高速鐵路網,科技創新在許多領域實現並跑、領跑……這些都是我們再出發、開新局、譜新篇的充足底氣。

  我們無比豪邁,中國人民勇敢堅韌、吃苦耐勞,你看創新園區裡徹夜不熄的燈火,實驗室裡刻苦攻關的身影,建設工地上緊張忙碌的腳步,新型農業合作社裡喜獲豐收的笑臉,風霜雪雨中穿行的快遞小哥……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星光閃亮銀河。正是千千萬萬、普普通通人的創業和奮鬥,演奏出共和國不斷奮進的宏偉交響。

  「創業艱難百戰多」。新時代的再創業,新時代的長徵路,必將是又一場廣泛深刻的偉大革命,又一次艱苦卓絕的偉大鬥爭。

  艱苦奮鬥再創業,就要發揚革命精神。沒有革命精神就會安於現狀、陷於平庸。要永遠保持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始終保持堅守理想的骨氣、敢為人先的志氣、迎難而上的勇氣、革故鼎新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不怕犧牲、勇於戰鬥,以必勝信念爭取勝利。

  艱苦奮鬥再創業,就要埋頭實幹苦幹。實幹興邦,苦幹興業。要有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不畏艱險、不懼困難,以辛勤的汗水、默默的耕耘成就非凡業績、創造美好生活。

  艱苦奮鬥再創業,就要練就高強本領。能力不是一勞永逸、一蹴而就的,必須持續升級、不斷擴容。要善於學習、善於重新學習,學習不熟悉的東西、不懂的東西,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努力適應變化了的世界、應對形勢任務發展帶來的挑戰,不斷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只有艱苦奮鬥的創業者,才能成為時代的勝利者。

  (五)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時代的考題已經列出,我們的答卷正在進行。在廣袤中國大地上展開的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就是我們的答題紙,所有艱苦努力、所有頑強拼搏、所有不懈奮鬥就是我們書寫的筆跡,一切為人民、為國家、為民族創造的實績:人民更加幸福、國家繁榮昌盛、民族實現復興,是我們志在交出的答案。

  為了夢想不斷再創業,就像是一次新的遠航。歷盡艱險、穿越風浪,我們已看到彼岸地平線的晨光。在這艘船上,沒有坐享其成的乘客、事不關己的看客,你,我,他,億萬萬中國人,都是划槳者、搏擊者。只有喊著同一個號子,朝著同一個方向,同舟共濟、擊水弄潮,才能奮力駛向夢想的前方。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幾多風雨、幾多榮光,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業,樹立了一座又一座豐碑。

  看今朝,奮進徵程路。無限天地、無限風光,我們必將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登上一座又一座山巔。

  待到理想化宏圖,我們可以欣慰地對自己說,自豪地對世界說,驕傲地對後人說:我們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創業者!

原標題:艱苦奮鬥再創業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回應:署名與內容有所不同
    所以兩篇文章觀點一致,但內容前後有所不同。昨日,有網友發帖稱,南京大學教授張曄、劉志彪「一稿多投、玩弄學術不端」。在網友貼出的文章截屏中,顯示「一稿多投」的文章有六篇,其中,兩篇文章的內容關於「政府干預、經濟自由與企業家精神」,另兩篇內容關於「新農保與農村養老質量」,還有兩篇內容則關於「沿海地區外資加工貿易模式(以蘇州地區為例)」。
  • 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在《日本經濟新聞》發表署名文章
    人民網5月18日訊 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消息,5月17日,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在日本主流報紙《日本經濟新聞》發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5月9日,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東京舉行。李克強總理與日本安倍晉三首相、韓國文在寅總統一道出席會議並發表了《聯合宣言》。
  • 艱苦奮鬥再創業 改革開放再出發
    艱苦奮鬥再創業 改革開放再出發 ——四十位代表委員熱議改革開放四十年 【經濟篇】 關於改革開放
  • 胡春華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三、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要牢固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政策導向,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一)科學推進鄉村規劃建設。規劃是建設的藍圖,鄉村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引領、有序推進。
  • 較早把《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的中國人
    全書無扉頁,無序言,無目錄,內文共56頁,每頁11行,每行36字,採用繁體字和新式標點,頁側印有「共產黨宣言」的頁邊字。全書基本以意譯為主,許多新名詞和專用術語以及部分章節標題如「貴族」、「平民」、「宗教」、「社會主義」、「貧困底哲學」等俱用英文原文加括號附註,因此書中隨處可見英文原文。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排版疏忽,封面書名《共產黨宣言》錯印成了《共黨產宣言》。
  •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持續改善...
    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已成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內容,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良好生產生活環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改善環境質量,讓人民群眾進一步享受到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不斷提高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
  • 習近平在塔吉克斯坦媒體發表署名文章(雙語全文)
    6月12日,在出席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五次峰會並對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塔吉克斯坦《人民報》、「霍瓦爾」國家通訊社發表題為《攜手共鑄中塔友好新輝煌》的署名文章。
  • 「天眼時評」一封貴州人民寫給總書記的公開信丨讀「乾興平」署名...
    這一天,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舉行,我省最後一批援鄂醫療隊勝利班師回黔;這一天,《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任仲平」署名文章《風雨無阻向前進》,《貴州日報》也在頭版刊發「乾興平」署名文章《向著勝利奮勇前進》。此時此刻,環球同此涼熱。《向著勝利奮勇前進》的確非比尋常。
  •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反覆無常,失信天下》
    5月18日,《人民日報》08版刊發了署名為「本報評論員」的文章,標題是:《反覆無常,失信天下》。全文如下:「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國家的生存之基。從去年3月至今,中美經貿磋商談了十一輪,雖然取得重要進展,但也幾經反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方的反覆無常,這一點世人都看在眼裡。
  • 較早把《共產黨宣言》譯成中文的五個中國人
    後來國民黨將《共產黨宣言》定為「禁書」,不準再版,見之即查繳。  陳望道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譯本是豎排平裝本,用5號鉛字排印,報紙印造,全書內文共56頁,每頁11行,每行36字,豎版直排,頁側印有「共產黨宣言」的頁邊字,字下注有漢字小寫頁碼,全書專有名詞均在詞後括號附註英文原文,以供讀者對照。
  • 曠視印奇在《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發表署名文章
    其中,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曠視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印奇作為唯一一家企業代表,在報告中發表署名文章,分享AI治理的觀點與實踐。圖:《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年度觀察2019》英文版發布,曠視印奇發表署名文章作為全球首份由全球業內頂級專家共同參與撰寫的人工智慧治理報告,也是首份由我國智庫發起、全球參與的人工智慧治理報告。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邁出建設網絡強國的堅實步伐——習近平總書記...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 人民日報10月19日署名文章:邁出建設網絡強國的堅實步伐——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論述綜述人民日報記者 彭波 張璁 倪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網際網路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這是修復和營造良好網絡生態的關鍵環節。
  • 解密人民日報「社論」等重點評論
    【編者按】人民日報的重點評論,往往被視為政治晴雨表、時代風向標。在黨心民意的共鳴中,這些「楷體字」一次次刻錄下歷史年輪。從「社論」到「任仲平」,從「本報評論員」到「本報評論部」,2014年人民日報刊發四種署名評論近400篇文章,「能從人民日報讀出啥,全看你的本事」。
  • 《共產黨宣言》在世界的翻譯傳播及其影響
    其封面為深綠色,上部有「共產黨宣言」書名和「1848年2月發表」字樣;下部有「倫敦,德國工人教育協會印刷所,出版人J.E.伯格哈特,主教路利物浦大街46號」的字樣。第一版封面無作者署名。封面四周有黑色鋸齒狀花邊紋飾。
  • 文章上高考試卷無署名 央視記者狀告教育部(圖)
    文章上高考試卷無署名 央視記者狀告教育部(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4日 07:40 來源: 北京晨報 李鵬/攝     北京晨報消息:央視記者胡浩波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自己的一篇文章上了高考試卷,而文章上沒有署名,他也沒有得到任何形式的通知。胡浩波遂將教育部考試中心告上法院,索賠2000元。昨天,該案在海澱區法院開庭。在庭後接受採訪時,胡浩波將這場被稱為「首例涉高考訴訟」定位為「公益訴訟」。
  • 記者心目中塞罕壩:「這裡詮釋了什麼叫艱苦奮鬥」
    「這裡詮釋了什麼叫艱苦奮鬥」——記者談心目中的塞罕壩光明日報記者 王國平  「雖然回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每當工作感到疲勞時,或者在嘈雜的馬路上走,甚至看到綠色,都情不自禁地想起塞罕壩。氣候條件極端,乾旱、高寒、高海拔,住窩棚,吃難以下咽的食物,369名創業者就這樣白手起家,最終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這裡詮釋了什麼叫艱苦奮鬥,他們擁有真正的艱苦奮鬥精神」。  「艱苦奮鬥」這四個字看起來簡單,卻有著千鈞的重量。  人民日報評論部編輯李斌認為,塞罕壩的奇蹟,從生態上說是生態修復的奇蹟,從精神上說是不負使命的奇蹟,「人都是理性的。
  • 錢學森如何對待署名文章——錢學森的嚴與實①
    原標題:錢學森如何對待署名文章   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也是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誕辰105周年。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世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評美國一些人戰略...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  人民日報6月18日署名文章:世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評美國一些人戰略迷誤的危險(中)  國紀平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關係之深度調整激起一些迷霧在所難免。日前,《華盛頓郵報》就對華關係刊發評論文章,標題是《直到今天,美國保守派冷戰以來一直缺少一個合適惡人》,淋漓盡致寫出對華博弈的亢奮情緒。  美國一些人的對抗性思維值得警惕,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如何防止美國肆意借強力維護自身霸權地位,給國際體系的平穩運行帶來更多衝擊。
  • 教你學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能不能簡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衡量我們是否讀懂文章的一個重要標準。閱讀文章。我們要做到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也就是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歸納段意;最後再回到文章整體理解上來,進而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並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 博士生全文剽竊論文 稱自己也是受害者
    網上熱論:博士生「剽竊」他人論文  9月4日,某網站上出現了一篇署名「王子彥」的文章,文章中,王子彥聲稱四川某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生李猛」於2004年發表於雲南《生態經濟》學術期刊上的《現代自然與可持續發展》一文,全文剽竊了他的同名文章。王證明,此文是他當年讀博時和自己的導師陳昌曙聯合署名的論文,發表於1998年《自然辯證法研究》期刊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