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人工智慧相逢世紀醫學難題,終迎突破

2020-12-06 陳根

文/陳根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石,幾乎支持著人體的所有功能。同時,蛋白質又是大型複雜分子,由胺基酸鏈組成,蛋白質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獨特的三維結構。準確預測蛋白質三位結構對生命科學和醫學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這意味著大大加快人們對細胞組成部分的理解,並使人們能夠更快、更先進地發現藥物。

然而,預測蛋白質三位結構的「蛋白質摺疊問題」卻並不簡單,一個主要的挑戰是,蛋白質在形成最終的三維結構之前,理論上可以摺疊的方式數量是天文數字

1969年,塞勒斯 · 萊文塔爾(Cyrus Levinthal)指出,用暴力計算法列舉一個典型蛋白質的所有可能構型所需的時間比已知宇宙的年齡還要長,他估計一個典型蛋白質有10 ^ 300種可能構型。事實上,在過去的半世紀裡,「蛋白質摺疊問題」都是生物學中的一個巨大挑戰。

而現在,這一困擾科學家們的世紀難題,卻在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下得到了重大突破。去年年底,谷歌DeepMind推出了一種名為AlphaFold(一個用人工智慧加速科學發現的系統,它基於蛋白質的基因序列,就能預測蛋白質的3D結構)的算法。

近日,在有「蛋白質奧林匹克競賽」稱呼的國際蛋白質結構預測競賽(CASP)上,AlphaFold擊敗了其餘的參會選手,能夠精確地基於胺基酸序列,預測蛋白質的3D結構。其準確性可以與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核磁共振或 X 射線晶體學等實驗技術解析的3D結構相媲美。

這一發展也被研究人員們給予高度的評價。馬克斯·普朗克發展生物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al Biology)所長、CASP評估員安德烈·盧帕斯(Andrei Lupas)教授表示:「阿爾法·弗爾德(Alpha Fold)驚人的精確模型使我們能夠解決近十年來一直困擾科學界的蛋白質結構問題,重新啟動了學界的研究,以了解信號是如何通過細胞膜傳遞的。」

未來,Alpha Fold或將幫助科學家發現蛋白質功能失調以及導致某些疾病的原因,這為藥物開發開闢了全新的途徑,從而可以快速地進行醫療治療。它還可以幫助開發降解塑料廢物的酶,或者通過預測新病毒的蛋白質結構來幫助解決未來的流行病。同時,它還可以幫助解開目前我們不知道其結構的數億蛋白質。

諾貝爾獎得主、皇家學會主席Venki Ramakrishnan教授表示,這項計算工作代表了蛋白質摺疊問題的驚人進展,這曾經是生物學領域50年來的重大挑戰。

相關焦點

  • 陳根:人工智慧相逢世紀醫學難題,終迎突破
    文/陳根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石,幾乎支持著人體的所有功能。同時,蛋白質又是大型複雜分子,由胺基酸鏈組成,蛋白質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獨特的三維結構。準確預測蛋白質三位結構對生命科學和醫學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這意味著大大加快人們對細胞組成部分的理解,並使人們能夠更快、更先進地發現藥物。
  • 穿越半世紀的蛋白質難題,在人工智慧下終迎突破
    穿越半世紀的蛋白質難題,在人工智慧下終迎突破 2020-12-03 1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陳根:怎麼擺脫人工智慧下的人工智障?
    文/陳根人工神經網絡是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算法的基礎結構,大致模仿人類大腦的物理結構。快遞櫃,取出父母的包裹,就是典型的人工智障操作,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現階段人工智慧的技術局限,經常出現人工智障的行為,這也引起了學界的研究和開發。
  • 陳根:打造全球最小超聲波探測器,突破研究局限
    文/陳根自20世紀50年代醫學超聲成像技術發展以來,超聲波檢測就被廣泛應用。超聲波核心檢測技術主要集中在利用壓電探測器,將超聲波產生的壓力轉換為電壓。現在,德國慕尼黑技術大學(TUM)和赫爾姆霍茲-岑楚姆大學(Helmholtz Zentrumünchen)的研究人員則突破了這一局限,通過矽光子學的成像技術,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超聲波探測器。
  • 陳根:數位技術和人工智慧,讓心理健康現代化?
    文/陳根受益於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已廣泛地滲透和應用於諸多垂直領域,切入不同場景和應用。在醫學領域中,沒有任何可靠的生物標記可以用來診斷精神疾病。精神病學家們想找出發現思想消極的捷徑卻總是得不到結果,這使許多精神病學的發展停滯不前。
  • 陳根:3D生物器官列印中,細胞氧氣何來?
    文/陳根早在1987年,「再生醫學」概念就被提出,且受到全球重視,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球註冊再生醫學的公司就達933家。其中,3D列印作為再生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早已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3D列印技術為同時包含有多種細胞、生長因子和生物材料的複雜結構組織和器官的製備提供了可能,能夠解決傳統製造技術的弊端,極大地推動再生醫學的發展。
  • 最近,人工智慧解決了長達50年的生物學難題,一個巨大的突破
    多年來,總部位於英國的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的一系列不斷進步的神經網絡一直令我們讚嘆不已,這些神經網絡在西洋棋和圍棋等複雜遊戲中不斷擊敗人類。然而,所有這些漸進式的進步都不僅僅是關於掌握娛樂消遣。
  • 陳根:當雷射雷達相逢千米古瑪雅建築
    文/陳根瑪雅文明一直是很多人關注與感興趣的事情,也一直有考古學家對瑪雅文明展開研究。來自亞利桑那大學的Takeshi Inomata,最近就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關於瑪雅文明的一項新發現。
  • 陳根:面對兩難,人工智慧如何做出選擇?
    文/陳根選擇分輕重,更分難易。簡單選擇只需根據目標做出判斷,但對於兩難選擇來說,則是一種更複雜的思考和抉擇。同時,兩難選擇,也是生活的必經之路,是生物所具有的本能。探究生物在兩難選擇裡的大腦機制,將為人工智慧的學習提供研究的進路。
  • 陳根:面對兩難,人工智慧如何做出選擇?
    文/陳根選擇分輕重,更分難易。簡單選擇只需根據目標做出判斷,但對於兩難選擇來說,則是一種更複雜的思考和抉擇。同時,兩難選擇,也是生活的必經之路,是生物所具有的本能。探究生物在兩難選擇裡的大腦機制,將為人工智慧的學習提供研究的進路。
  • 陳根:人工智慧診斷疾病出新招,打字方式可追蹤神經病變
    文/陳根人工智慧在診斷上的應用前景被醫療行業看好,一種被稱為數據表型的疾病診斷法就顛覆了傳統定義的精神疾病診斷法。數據表型從人們的語言選擇、人們的睡眠模式到給朋友打電話的頻率,對數據進行。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現在開發了一款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可以被動地跟蹤用戶擊鍵動態隨時間的變化。
  • 最新消息,人工智慧解決了長達50年的生物學難題,一個巨大的突破
    多年來,總部位於英國的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的一系列不斷進步的神經網絡一直令我們讚嘆不已,這些神經網絡在西洋棋和圍棋等複雜遊戲中不斷擊敗人類。然而,所有這些漸進式的進步都不僅僅是關於掌握娛樂消遣。
  • 陳根:人工智慧回應兩難困境,可正確趨利避害
    文/陳根 選擇分輕重,更分難易。簡單選擇只需根據目標做出判斷,但對於兩難選擇來說,則是一種更複雜的思考和抉擇。同時,兩難選擇,也是生活的必經之路,是生物所具有的本能。探究生物在兩難選擇裡的大腦機制,將為人工智慧的學習提供研究的進路。
  • 陳根:人工智慧呈現「泛在智能」,「電車悖論」下的制度建設
    文/陳根2020年的過去半年,在全球抗疫的背景下,人工智慧在醫療、城市治理、工業、非接觸服務等領域快速響應,從「雲端」落地,在疫情之中出演關鍵角色,提高了抗疫的整體效率。人工智慧與產業前所未有的緊密結合,再一次驗證了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對社會的真正價值。
  • 陳根:阿里斬獲AI領域「奧斯卡」四項冠軍,人工智慧發展潛力或將大於人類
    文/陳根近日,全球計算機視覺頂會 CVPR 2020(CVPR,即 IEEE 在 DAVIS 挑戰賽中,阿里達摩院團隊率先實現突破,力壓雪梨科技大學 ReLER 實驗室,以 84.1 的分數獲得了第一名,比 
  • 陳根:人工智慧的人工突觸,可像人一樣處理問題?
    文/陳根人工智慧是關於人腦的科學和科技。事實上,人腦的本質,就是一個由神經元構成的網絡。龐大的神經元網絡組成了人腦的基本結構:負責處理大部分思維活動的大腦、負責協調運動的小腦以及連接其中的腦幹。人工智慧模擬人腦而誕生,比如,早期淺層神經網絡的結構一般表現為:多個輸入層「神經元」負責接收並加工輸入信息,之後它們將信息上傳至數量較少的輸出層「神經元」,經過綜合加工後作出決策。於是,通過算法的演進,人工智慧讓機器在非標準環境中,綜合記憶與環境信息,做出自主決策,解決問題。但另一方面,人腦也是人類最複雜的器官。
  • 陳根:水凝膠修復生殖器缺損,生物材料挺進生殖「無人區」
    文/陳根海綿組織是男性外生殖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的海綿組織對正常的勃起、射精等功能至關重要,而多種疾病或外傷可能會導致海綿體的畸形或缺損,從而嚴重影響患者性功能和生殖功能。但由於自身的複雜性、特殊力學性能和無法自行修復等特點,海綿體受損的修複目前仍是生殖領域的一大難題。因此,開發一種高效的用於海綿狀重建的再生療法再臨床醫學上具有重大意義。
  • 這一項技術再迎突破,未來15年都將領先美國?
    關鍵技術再迎突破關鍵技術再迎突破,這一關鍵技術就是量子計算機領域。潘建偉團隊突破了星地單光子時間傳遞、高速率星地雙向異步雷射時間應答器等關鍵技術。基於這種技術上的突破,在精度上我國已經達到了星地雷射時間傳遞的國際領先的水平。我國的科研人員再次在技術上獲得了突破,領先在世界的前沿。
  • 人工智慧破解生物學50年大難題,一切早已被頂尖科學家預言
    CASP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全名為「蛋白質結構預測的關鍵評估」,它是一項非常縝密的實驗,致力於讓科學家們設計出能夠預測蛋白質摺疊的深奧謎團的系統。在過去的50年,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預測蛋白質是如何實現它的三維結構,這其實並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蛋白質的功能是由它的3D形狀決定。
  • 人工智慧破解生物學50年大難題!這一切早已被頂尖科學家預言
    CASP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全名為「蛋白質結構預測的關鍵評估」,它是一項非常縝密的實驗,致力於讓科學家們設計出能夠預測蛋白質摺疊的深奧謎團的系統。 在過去的50年,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預測蛋白質是如何實現它的三維結構,這其實並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蛋白質的功能是由它的3D形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