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迪百科(002)| 鸚鵡螺——五億春秋雕琢活體化石,潛水珍珠亦是數學天書?

2021-03-01 臻迪

人類模仿鸚鵡螺排水,吸水的上浮、下沉方式,製造出了第一艘潛水艇——1954年,世界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誕生。

⭐歷史變遷

鸚鵡螺誕生於5.3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末期,在奧陶紀時期鼎盛一時,它是昔日的海洋頂級掠食者。奧陶紀時,鸚鵡螺的身長可達11米,主要以三葉蟲、海蠍子等為食,在那個海洋無脊椎動物鼎盛的時代,它以龐大的體型、靈敏的嗅覺和兇猛的嘴喙霸佔著整個海洋。

 

然而,好景不長,「大滅絕時代」不期而至。當時地球上的大部分物種在短時間內紛紛滅絕。鸚鵡螺的體型受到影響而變小,逐漸從海洋中的「霸主」地位沒落,但最重要也最幸運的是,這場災難沒能「消滅」它。

 

在漫長的生態進化中,與它同類的章魚、魷魚、烏賊等在進化發展中身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惟獨鸚鵡螺的殼自從演變成現在的模樣就沒有多大變化,所以它是現存軟體動物中最古老、最低等的種類,也是研究生物進化、古生物與古氣候的重要材料,有「活化石」之稱。

鸚鵡螺保留了原始的外形 

鸚鵡螺在古生代幾乎遍布全球,現在卻是即將滅絕的物種之一,原因是人類對它們的捕殺。目前,只有在南太平洋的深海裡還僅存六種鸚鵡螺。它們被捕獲後做成各種工藝品、紀念品,並被非法售賣。即使法律與政策不斷完善,無良店家非法經營鸚鵡螺的行為卻依然屢禁不止,導致現在瀕臨滅絕。

⭐攝影欣賞

by Digidiverdeb

by Randy Knauf

by AlanTeew

by Stephen Moehle

 

by Klaus Stiefel

⭐結語

從鸚鵡螺美麗外殼所昭示的自然數學原理,到它內部精密構造形成的造物奇蹟,再到五億年歲月變遷依然倖存於世的神奇宿命,它揭示了大自然的奧秘,見證了生態的演變……這些無一不意味著它值得被保護與珍惜。然而在今天,它卻因人類的捕殺與販賣,而面臨著愈發嚴峻的生存危機。誠然,手中螺殼或能吹出美妙音樂,可一個古老物種正在因此而消失。

保護鸚鵡螺迫在眉睫

 

在近期上映的大熱影片《侏羅紀世界2》裡,主角們對曾經已經被自然淘汰,滅絕過的恐龍尚存憐憫與尊重,而對於鸚鵡螺——大自然從始至終都未曾終結的生命,也希望人類不是它的劊子手。

相關焦點

  • 【原創連載】|科學與文化雜談:風物海洋(三十二)洪荒遺存:鸚鵡螺化石
    【原創連載】原創:李明春   鸚鵡螺化石為海生無脊椎動物化之
  • 動物界的活化石之鸚鵡螺
    鸚鵡螺早在5億多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五億多年前的鸚鵡螺絕對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狠角色,目前發現的化石顯示那個時代的鸚鵡螺可以長到11米,但是現在的鸚鵡螺則失去了往日的雄風,一般也就長到20多釐米左右。但是它們的食性沒有變化依然是食肉動物。白天的鸚鵡螺會呆在海底休息,等到了晚上,鸚鵡螺則出來覓食。
  • 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此次移交的古生物化石將由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收藏。
  • ...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
  • 【加拿大國寶】古老而鮮活的斑彩鸚鵡螺化石
    下面這兩張照片是在最近在阿爾伯特印第安人保留地挖掘出來的一塊完整的覆蓋著斑彩玉的鸚鵡螺化石的正面和反面。這塊斑彩玉鸚鵡螺化石直徑有45釐米(18.5英寸),重約10千克(22磅)。斑彩玉鸚鵡螺化石精品的正面這塊斑彩鸚鵡螺化石的表面覆蓋著高品質的斑彩玉。那斑彩玉主要以綠色和藍色為主,有一部分紅色,也有少量黃色和橙色,紫色很稀少。
  • (視頻)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
  • 你知道鸚鵡螺化石是什麼嗎
    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鸚鵡螺已經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屬珍貴海螺,在研究生物進化和古生物學等方面有很高的價值。鸚鵡螺在古生代幾乎遍布全球,但已經基本絕跡了,只是在南太平洋的深海裡還存在著六種鸚鵡螺。
  • 野三關發現的螺型化石,為菊石化石或鸚鵡螺化石
    野三關杆石、菊石化石同時都有,對這個題目的調查研究意義重大。       鸚鵡螺化石外形(下圖,網上照片)和菊石化石非常像。野三關的螺形化石非常多,仔細分辨,可能有多種菊石化石。
  • 化石系列銀幣第一集:鸚鵡螺化石銀幣
    為了慶祝生命的進化,我們製作了一個新的系列,其中第一枚作品就是一塊鸚鵡螺化石,表面上看起來像蝸牛和鸚鵡螺,但這種海洋生物與章魚和烏賊的關係更近。貝殼內充滿氣體的腔體使它們能夠在水柱中上下移動,尋找獵物,避免被滄龍捕食。
  • 搬家的鸚鵡螺
    1.了解鸚鵡螺百科知識;2.了解彩墨暈染的繪畫表現特點;3.感知彩色背景和黑白線描相結合的繪畫效果;4
  • 「遠古盤輪」鸚鵡螺
    亮收藏 長知識  我收藏的這件藏品是鸚鵡螺化石(見下圖)。螺體直徑22釐米。因其型態和原生活動方式,取名「遠古盤輪」。  藏品特徵:螺硬體全部瑪瑙質化,殼明顯外旋,臍寬,腹緣中部具旋脊,兩側也各具脊。縫合線具簡單的v字形側葉,有60多個小氣房室,被薄的隔壁分隔。有些小氣房室未被黃鐵礦填滿,為半空腔。
  • 俞建章:中國鸚鵡螺化石研究的創始人
    他是我國著名的地層古生物學家,他是中國鸚鵡螺化石研究的創始人,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他就是俞建章。1898年1月12日,俞建章出生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俞建章最主要的成就在於珊瑚與頭足類化石的研究。他一生對珊瑚的研究有5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 圖:巨型鸚鵡螺化石驚現安徽巢湖
    7月11日,安徽巢湖古生物愛好與研究者任怨先生公開展示他近日在該市東風石礦附近一礦山發現的一塊巨型珍稀古海洋生物鸚鵡螺化石據介紹,此化石高53釐米、寬42釐米,經安徽師範大學王心源教授及西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專家鑑定,確定此化石為寒武紀至奧陶紀時期化石,為中國目前最大的鸚鵡螺化石(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的僅有拳頭般大小)。據了解,生物界稱珍稀海洋生物鸚鵡螺化石為海洋水下「大熊貓」。
  • 短科普|如何快速區分鸚鵡螺和菊石化石
    @西了個葫蘆在上篇推文:《章魚:這個星球最奇幻的物種之一》中的留言深深刺痛了我,作為臉盲晚期患者,雖然在辦公室天天能看到鸚鵡螺和菊石化石
  • 臻迪百科(003)| 狼鰻——可憎海怪面具底,一生一世一雙魚.
    《臻迪百科》003——【狼鰻】狼鰻——一種面目可憎、長相醜陋的怪魚,被俗稱為「大海怪」。性情兇悍,但對人類意外地友善。水下世界裡「一夫一妻制」的代表魚,一輩子只有一個伴侶。
  • 東山老臺胞捐贈1萬年前鸚鵡螺化石,閩臺民俗館添寶!
    東山縣閩臺民俗館近日收藏到3個約1萬年以上的鸚鵡螺化石
  • 鸚鵡螺化石證明地球曾經歷過大規模物種滅絕
    (記者楊駿)法國和德國的兩位科學家說,他們研究了遠古時代的鸚鵡螺化石(又稱菊石),發現鸚鵡螺種類在二疊紀末期突然大規模減少,這再次表明二疊紀末期地球生物發生過大規模滅絕。  人們已經通過化石發現,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幾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其中在距今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與三疊紀交界期發生的大滅絕是最嚴重的一次,使超過90%的物種消失。
  • 百科——迷你矮珍珠、矮珍珠、珍珠草
    種植初期最好不要下魚蝦,特別是老鼠魚,迷你矮珍珠這時候根還沒深扎,很容易被翻出來。,也是在地上爬啊爬,整體速度會比迷你矮珍珠快一些。水下的矮珍珠,在光線不強的環境下,矮珍珠就會追光,不在地上爬,反而直線生長。矮珍珠養殖需要充足的光線,還需要適當的二氧化碳,不然養出來的一片黃幽幽,而且追光,非常不好看。只有在適當的環境下才會匍匐在地面,長出一片綠油油的草原。
  • 時間的小房子 【斑彩鸚鵡螺化石】
  • 現存海洋的鸚鵡螺,它們的祖先在史前曾稱霸海洋?
    所以這個生物都是以化石的形象出現在人類面前的。以前的人類對化石的研究能力有限,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想像,現在的科學家則是從它的化石了解到,菊石是一種食肉動物,它們主要是運用觸手獵食一些魚類或者甲殼類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