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的猶太裔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提出光子假設,解釋了光電效應,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
早學校期間,愛因斯坦發表「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了博士學位。zhi 後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
1911年在愛因斯坦32歲的時候,從瑞士遷居到布拉格。提出了愛因斯坦提出「光化當量」定律。兩年後,重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長和柏林洪堡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愛因斯坦35歲的時候接受德國科學界的邀請。遷居到柏林。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堅決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戰態度並參與發起反戰團體「新祖國同盟」。36歲時提出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並且成功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運動。37歲時完成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並提出宇宙空間有限無界假說並完成《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
42歲那年,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43歲那年完成關於統一場論的第一篇論文。45歲的時候成為特拉維夫市的第一個名譽公民。這一年,他因為對國聯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國聯提出辭職。他在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諾貝爾獎金。並講演相對論。之後發現了康普頓效應,解決了光子概念中長期存在的矛盾,推測量子效應可能來自過度約束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53歲的時候,愛因斯坦去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講學,到日內瓦列席裁軍會議後極端失望。在53歲這一年的12月10日,愛因斯坦帶著妻子離開德國去美國,從此再也沒有踏上德國的領土。54歲那年加入了美國國籍。他57歲開始同英費爾德和霍夫曼合作研究廣義相對論,發表《物理學和實在》、《論教育》。
58歲的時候,他還聲援過中國「七君子」,和英費爾德和霍夫曼合作完成論文《引力方程和運動問題》。59歲同柏格曼合寫論文《卡魯查電學理論的推廣》。
60歲那年,愛因斯坦在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美國抓緊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國搶先掌握原子彈。。之後發表《關於理論物理學基礎的考查》。62歲發表《科學和宗教》。63歲時熱烈讚揚蘇聯各方面的成就。65歲那年以600萬美元拍賣1905年狹義相對論論文手稿,同利奧·西拉德討論原子軍備的危險性。
67歲的時候,他發起組織「原子科學家非常委員會」並擔任主席,給聯合國大會寫公開信,敦促建立世界政府。69歲時他同天文學家夏普林利合作,反對美國準備對蘇聯進行「預防性戰爭」。72歲的時候,他反對美國製造氫彈,發表《關於廣義引力論》。73歲的時候發表《相對論和空間問題》、《關於一些基本概論的緒論》。這一年,以色列第1任總統去世後,以色列政府請他擔任第2任總統,被他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