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故事教學的有效策略

2020-12-01 中國教育新聞網

故事教學是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故事的文本主題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增加複述或模仿表演的機會,關注學生的語言習得和過程體驗;可以依託文本,增加情感教育的升華。然而,目前有些教師對閱讀課教學的認識不到位,導致形成一些不合理的教學設計。本文結合兩節同課異構的課堂教學實例展開分析和對比說明,並深入研究和探討故事教學的有效途徑。

圍繞文本,優化讀前活動設計

以下案例呈現了兩位教師在Warm-up環節的活動設計。

1.何老師的Warm-up環節

(1)Non-stop talking

T:Let’s play a game first. 30 Seconds Non-stop talking.

You can try to say different jobs. The more the better.

(2)Guessing game

呈現一朵花,上面有6個花瓣,分別有數字1-6,學生選擇數字,猜職業。

教師先用圖片呈現幾種職業,學生猜出cook,doctor,policeman。接著播放了一段孩子們耳熟能詳的TF boys的歌曲片段,讓孩子們猜歌名,引出singer,並基於文本提前教授了be good at singing.

T:What are they good at doing?

S:They are good at singing.

T:How about you?Are you good at singing?

S:...

接著呈現一幅消防員滅火的圖片,猜出職業fireman.

T: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remen?

S: Brave. (這個詞彙也是文本中的新授詞彙,放在進入文本前教授)

最後出現的是一段文字介紹。He works on a plane. He can___ _______ .He is a ______. 引導學生猜出fly an aeroplane 和pilot. 這兩個詞彙作為新授內容,教師都提前進行了教授和練習。

(3)鋪墊新句型

T: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S:I want to be a /an…

(4)提問導入故事

教師用PPT呈現文本中的小青蛙Froggy並提問:

What does he want to be? 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並猜測。有些學生說farmer,有些回答singer,還說出了各自的理由。教師就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Froggy has lots of dreams. First, he wants to be a piolet. Can he be a piolet?Why?

2.胡老師的Warm-up環節

(1)Free talk,拉近距離

T:I’m your new teacher, Do you want to know sth about me?

(2)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T: Today I want to share a story with you.

Guess and talk: It’s in the water. It’s green.

What is it?

S: It’s a frog.

T: PPT呈現Froggy的圖片。

Look at the Frog.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

He is…

He has…

He likes…

S:…

(3)介紹人物,預測故事

T:He is Froggy. He wants to find a job.

What does he want to be?

S1:Maybe he wants to be a cook.Because he likes eating.

S2:He is good at running. Maybe he wants to be a policeman.

Show a picture of Froggy.

S3:Maybe he wants to be a piolet.

T:What does he want to do?

S:He wants to fly an aeroplane.

【分析與思考】

何老師通過30秒不間斷說職業,以舊引新,複習職業相關詞彙。第二個環節依舊是複習職業,但側重點不同,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實現了幾個功能的訓練。雖然都是猜,但呈現形式不一:有看圖說職業,聽音辨職業,還有通過句子閱讀猜詞彙,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做到了聽、看、讀三個方面的訓練。另外,教師在這一環節中選擇的職業能更好地為文本服務,有了適當鋪墊並對一些重難點句型、詞彙進行了操練。

而胡老師是直接開門見山呈現故事,引導學生描述Froggy,並猜測一下他想擁有一個什麼樣的職業,鼓勵學生大膽對故事進行預測。

故事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教學素材。既然作為教材上的一篇閱讀內容,教師在處理時不能過於浮光掠影,但也不宜滲透過多。何老師在閱讀前進行了大量鋪墊,warm-up時間過長,解讀文本的時間相對較短,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一些束縛,無法享受閱讀的趣味性。而胡老師充分給予學生自主空間,單刀直入談論故事,將著力點放在故事本身,促進學生對於問題進行符合生活邏輯的大膽預測,激發了學生的思考,但對重難點知識一帶而過,學生對知識的攝入不夠,沒有習得,所以無法有大量的語言產出。兩位教師的課堂如果能夠適當融合,不要收太緊也不要一味放手,同時增加重難點知識講解訓練,效果會更好。

有效提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在進入文本之後的過程,也就是閱讀中教學,這個環節是課堂中的重要一環,在圍繞文中主人公的中心話題與圖片之間創設信息,圍繞故事主題提出一些有效的問題,並以這些問題為引導帶領學生走進故事,幫助學生大致理解故事,並促進學生的思考,為後續閱讀做好鋪墊。尤其在讀完一二幅圖之後,進入三四幅圖的高潮學習,兩位教師分別進行了以下提問:

1. 何老師的提問

T:Froggy can’t be a pilot, he is afraid of flying.

Froggy can’t be a singer, he is not good at singing.

How does he feel?

S:He feels sad.

T:What can he do?Can you give him some suggestions?

S1:Maybe he can be a swimmer.Because he is good at swimming.

S2: Maybe he can be a farmer.Because he is good at catching bad insects.

T: One day, something changed his life.

A chick is crying, 「Help! Help!」 Why is it crying?

S: It can’t swim. It’s afraid.

T:Who comes to help the chick?

S: Froggy.

T:What’s Froggy’s new job?

S: Lifeguard.

(閱讀第三幅圖,給四個句子排序,並且教授新詞jump into…hear a cry.)

T:Can he be a good lifeguard?

S: Yes, he is . He is brave. He is good at swimming and jumping.(通過閱讀第四幅圖,回答問題)

2. 胡老師的提問

T:Look at frog, he can’t be a piolet or a singer.

How is he?

S: He is sad.

T: What will he say?

S: I can’t be … I can’t be … what can I do ? (學生根據老師提示回答)

T:What happened?Where is the chick?

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想像,增加Froggy 和chick的對話。

T:Can Froggy find a new job now?What’s his new job?

Watch and say.(教師把教材內容加以改編製作成視頻文件,把成段的文字拆分成短句,增加人物對話語言,形象更鮮活,但降低了語言的難度)

S: He’s a lifeguard.

T: Suddenly, they hear a cry. Then they jump into the lake and save the chick. They are not afraid. They’re brave.

(引導學生說You’re brave. )

【分析與思考】

何老師的問題十分細緻,一點點帶著學生理解文本,從一二幅圖的夢想破滅,繼續引導學生大膽猜想Froggy能做什麼,讓學生設身處地思考,什麼才是最適合Froggy的職業。接著進入圖三的內容學習,教師通過語境帶入的方式呈現了一幅小雞落水求救的鮮活畫面,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學習。教師的提問撥開了謎團,Froggy最後的職業是由一次突然發生的意外中救了小雞而被發現的。在這一環節,何老師處理得很到位,既讓學生大膽表達,也放手讓學生閱讀,自主完成排序以及對文本的正確理解。

胡老師在這一環節的問題也是圍繞故事情節,環環緊扣,針對主人公情緒變化提出問題,設置了懸念,引發思考。接著教師的提問沒有繼續留給學生發揮,而是直接通過觀看動畫的方式來獲取答案。對後面幾個生詞的處理也是簡單帶過,沒有深入談論,雖然學生在這個過程理解了大意,但對文本主題部分的思考有點戛然而止的感覺。

能促進學生思考,主動參與,學會表達的問題才能稱之為有效問題。因為真正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課上,學生能夠參與、嘗試、思考、頓悟、理解、歸納,才能真正領會所學的知識。

在閱讀課教學中,我們可能會問出以下幾種有效問題:

1.預測性問題

在故事教學中,教師時常會運用預測性問題幫助學生想像,根據故事的開頭推測故事的發展。兩位教師都運用了預測性問題來提問,What can Froggy do?猜測Froggy在兩個嘗試失敗後會選擇什麼職業。

2.探究性問題

這種問題在故事教學中也常常用來幫助學生主動思考,比如何老師提問:

What is the lifeguard?What will the frog say?等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內容加深了認識,等到後面再表演時,可以使人物內容更加飽滿。

3.邏輯性問題

圍繞故事情節,環環相扣進行提問,比如胡老師在解決3、4幅圖時,問了幾個問題:What happened?Who comes to help the chick?Can Froggy find a job now?What’s his new job?Can he be a good lifeguard?學生在這些問題引領下能夠更清晰地理解文章內容。

複述表演,關注學生語言習得

在故事教學中,學生最喜愛的環節莫過於表演了。他們可以把自己融入故事中的角色,聲情並茂地運用自己豐富的語言和肢體展現出來,其他觀看的學生也很容易形成共鳴,產生直觀的視覺體驗。兩位教師都有設計表演環節,何老師先要求學生根據板書內容進行課文複述,然而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展示最後一個表演環節。但從學生的複述來看,這節課學的還是很紮實的,能夠較好地根據板書內容和圖片準確描述故事大意。而胡老師先讓學生表演,最後再根據板書複述內容。但由於教師在視頻中給學生把長難句進行了拆解,沒有及時給學生操練長難句的表達,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語言顯得有點單薄。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11月18日第5版 

相關焦點

  • 眉山市東坡區東坡小學開展英語「有效課堂的教學策略」研討活動
    11月11日,眉山市東坡區東坡小學共同體英語教學研討活動在陳竹希望小學舉行。來自9個學校的二十幾位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陳竹小學的王霞老師、東坡小學的方旭老師分別展示了兩堂精彩的英語課,蘇洵小學的王小琴老師作了專題講座。
  • 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
  • 英語教學怎樣開展學科整合
    我們運用相關軟體(SPSS)對數據進行了描述統計和相關分析,著重考察了中小學英語教學開展學科整合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希冀通過調研提出可行的學科整合策略,推動英語與其他學科的有效整合,促進英語教學方法創新,培養學生聯繫實際進行跨學科創新思維的習慣。
  • 英語課上教數學,幼兒英語的CLIL教學策略
    那麼,目前國際上主流的CLIL教學在幼兒階段能否適用呢?這篇文章就簡要介紹一下幼兒英語教學中用CLIL教數學的策略與方法:讓孩子在上小學前能正確地識別並寫出數字1-100;認識各種幾何形狀;掌握簡單的數數、配對、找規律、分類等基礎數學能力。最重要的是,這些可都是在英語課堂上學會的哦!
  • 如何有效的發揮外教英語教學的優勢
    隨著外教教學的不斷普及,外教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勢也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在現在外教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如何有效的發揮外教資源的英語教學優勢,特別是外教地道的口音和先進的教學理念,成為很多招聘單位關心的問題。事實證明,引進外教資源進行英語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的發揮外教英語教學的優勢呢?
  • 「有效教學」的無效成因
    我這次講話是談「有效教學」的事。「有效教學」這個字眼兒最近一年來在全國有蔓延的趨勢。現在「教學是不是有效」是最大的一個話題。「有效教學」這個概念最早是由我們這次課改的始作俑者華東師範大學鍾啟泉教授最早在去年六月份公開提出來的。我的報告題目含義是指「有效教學」導致了實際上教學的無效。為什麼呢?
  • 中國英語教學的優選法
    得講策略,而且是宏觀策略。策略指的是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教師的教學策略。但是,這些策略大部分是一些自我調整,甚至是投機取巧,有一些是花招,所以光靠策略肯定不行。方法不行的時候我們才用策略,但是教師們還是應該尋找方法的。有人問我:「包老師,你老談方法,那什麼叫『優選法』」?「優選法(the best choice)」是指最好的一種選擇或方法。有人不禁會問:「世界上哪有最好的方法呢?」
  • 小學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路徑探析
    隨著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給英語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屏幕上的展示,教師逐漸引導,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互動氛圍中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強化自身的信息技術綜合能力,以便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更加熟練地應用信息技術組織教學,提高信息技術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 新課程小學英語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教學評價複習提綱一
    一、名詞解釋1、聯想記憶是指利用學生對形象直觀的事物比較感興趣這一特質,讓學生將單詞聯想成一些事物展開記憶,從而有效提高記憶效果的一種記憶方式。
  • 英語:學習知識,更是在學習策略
    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很好而且是入門級的學習策略。對於聽、說能力還在發育中的孩子而言,反覆聽和模仿就是一種學習,而且是語言學習中的根本策略。這種策略需要學校老師教,也需要孩子通過摸索獲得和掌握,尤其是對於剛上學的孩子。
  • 長頸鹿英語的始終創新教學,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國內教學機構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尤其是在英語學習環境中,大多偏向以針對升學考試等補習教育居多,真正能激發孩子學習樂趣,同時將品格力融入環境及教材中的補習班卻並不多見。其實對於孩子而言,品格教育有時候比英語更能影響他的一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優良的品格也是孩子人生發展的基石。
  • 李雲標:探討高中英語課文的閱讀策略
    本文從英語課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解讀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對「讀」這一技能的目標要求;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運用英語閱讀的相關理論,論述了高中英語課文的五大閱讀策略:意群閱讀、主題定位、信息推進、批判閱讀和讀寫結合,並結合教材中的課文進行了實例分析;同時也提出,英語學習者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適時地擴大閱讀範圍,以提高語言能力。
  • 如何規劃三年六個學期的高中英語讀後續寫教學?
    如何規劃三年六個學期的高中英語讀後續寫教學?眾所周知,浙江高考英語試卷命題,連續3年(2016-2018)作文考題為讀後續寫。那麼讀後續寫,要求考生在讀懂原文並結合所給的關鍵詞基礎上開始進行續寫,完成陳述一個故事的同時,其背後考察的目的是什麼?特別是核心素養理念下,通過此題能夠探究出背後的潛在內涵是什麼? 教師如何更適當的規劃讀後續寫的教學活動,化難為易?
  • 中學英語教師資格證筆試高頻知識點解讀(二)之英語學科教學知識與...
    語言技能教學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一樣,亦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組成部分,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技能,其也是英語資格證考查的重點,考查形式以客觀單選題、主觀簡答題、教學情境分析題以及教學設計;就知識點而言,資格證注重考查考生對各技能的教學策略、教學模式、教學活動設計的了解和掌握;現將各語言技能教學的高頻知識點梳理呈現如下:1.聽力技能教學「聽」是獲取語言信息和語言感受的的最主要途徑
  • 教師資格證筆試大綱《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4.英語學科教學實施能力理解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具備實施語言課堂教學的基本能力;能夠根據教學設計,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5.英語學科教學評價知識與能力了解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能夠對學生的語言學習進行恰當的評價;了解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夠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提出改進的思路。
  • 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初中《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答案...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中)參考答案與解析【來源於網絡】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story-retelling16.答案: read the sentences in the textbook and guess words meaning17.答案: process18.答案: transfer19.答案20.答案21-30 答案二、簡答題(共20分)31.(1)【答題要點】英語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更有效地使用英語而做出的各種選擇和採取的各種措施
  • 有效課堂,源自於教師的專業素養——記東坡小學共同體英語教研
    新時代新市場四川訊(張沈靜)為深度研究英語課堂,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課堂教學能力,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大步提高,11月5日,四川眉山東坡區東坡小學共同體英語教研活動在白馬小學成功舉行,共同體近30位英語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 「有效教學」的批判性思考(深度好文)
    反觀有效教學研究與實踐, 我們不得不回到有效教學本身, 不得不對有效教學進行追問。追問為的是對有效教學有一個完整準確的把握。追問之一:有效教學產生的背景。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西方教學科學化運動, 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之後, 這一概念頻繁出現在英語教學文獻中, 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有效教學的提出是「教學是藝術還是科學」之爭的產物。此前, 在西方教育理論中佔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
  • 河南省安陽市英語教研員張瑞娟:初中英語教學設計的前世今生
    2020年4月4日,學習強國、央視頻和一起教育科技聯袂推出「數位化教育與未來」大講堂,邀請河南省安陽市初中英語教研員張瑞娟老師,分享初中英語教學設計的前世今生。    張瑞娟老師提到,教學設計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
  • 政治語篇的情感話語分析及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政治語篇;情感話語;大學英語教學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歷經變革,在課程性質、地位、作用以及教學目標和內容等方面基本達成共識。大學英語課程在教授語言技能之外,還應培養學生的語用理解和表達能力,提高文化語境意識。歐洲、美國和加拿大制定的外語能力標準中,都有對語用能力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