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年常樂遊
皇上處置了年羹堯後,整個人越發地多疑,不信任身邊的任何人,總覺得所有人與他不是同心同德。
年羹堯被抄家時,有人翻出了他的幕僚王景琪給他吹的彩虹屁,稱年羹堯是宇宙第一偉人,裡面寫了很多大逆不道之言,說雍正這個年號不好,說皇上是庸才,妒忌年羹堯的才能等等,總之,皇上龍顏大怒了。
然後王景琪就被梟首示眾,首級懸掛於菜市口十年不許拿下,警戒世人,而且還連累了親人,女眷發配披甲人為奴,男丁流放寧古塔,疏遠親族,凡在官的一律革職。
你說這事也不怨皇帝,哪有人這麼傻在領導眼前做事有異心就算了,罵領導還要用紙筆寫下來,想銷毀都難。
甄遠道雖然幫助皇上剷除了年羹堯,但是由於性格原因,對於皇上對王景琪這個處罰還是覺得有點重了。畢竟梟首示眾就罷了,還要掛在菜市口十年,難免會讓百姓心悸,可憐遠親還要遭殃。
甄遠道雖然平時小心謹慎,但卻忘了除了皇帝要注意,身邊的同事也要防範。把內心想法和鄂敏說了,結果被鄂敏抓住了這一點做文章。才有了後來污衊他與錢世名交好,說他有忤逆之心,最後慘被發配寧古塔。
甄嬛不愧是甄遠道的女兒,兩人的想法幾乎一模一樣。
可皇上的性子便是自己討厭誰,便需要對方一定要和自己站在一起,不然就是大逆不道。
古代處決死囚都是公開的,而且在人多的地方行刑,允許群眾圍觀,所以一般都選在街頭、鬧市區。《唐六典·刑部》中規定,「凡決大闢罪皆於市」。「圍觀」看殺人,無異於現代電視的「現場直播」。
北京有條歇後語,叫「鶴年堂討刀傷藥——死到臨頭」,就是因為鶴年堂藥店在清代京城有名的刑場菜市口附近。
所以梟首示眾的目的往往是為了起到震懾,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還能讓百姓和官員對法律和天子威嚴產生敬畏。
而古代對行刑的月、日、時又很有講究,對行刑有固定的時間,除了一些罪不可恕非要立即處死的重刑囚犯,大多都是在固定時間行刑。
《唐六典·刑部》中就曾明文規定,「每歲立春後至秋分,不得決死刑。」
這就出現了我們常說的「秋後問斬」,也就是秋分以後、立春以前對死囚進行處決。原因是為了順應天時,合秋冬肅殺之氣。
除固定月份之外,如果非要處決犯人,也會避開正月、五月、九月,因為這三個月份是「斷屠月」。
而且,即便在可以行刑的月份,也不是每日都能行刑的。如果遇到24個節氣日、國慶節、皇帝生日等重要日子是不能殺人的。另外,1、8、14、15、18、23、24、28、29、30這十天叫「十直日」,屬於「禁殺日」,是絕對不能行刑的,哪怕是要立即行刑的罪犯,要必須繞開這幾個日子。
明清的行刑時間多選在午時,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午時三刻」,大概是中午的11點到13點。據說是因為午時陽氣最旺,鬼魂難以作祟,那些監斬官、行刑者也不必懼怕被「鬼魂」纏身,遭到「報應」。
其實,王景琪作為年羹堯的黨羽,也就過過嘴癮,梟首示眾已經很慘了,首級還要被掛在菜市口十年,是有些慘了,而且百姓每天買菜看到一個腦袋掛在菜市口不嚇得慌才怪。
而且王景琪的遠親的確倒黴,可能都不知道怎麼回事,自己就被流放了,著實無辜,也無怪乎甄遠道和甄嬛會起一些憐憫之心了。
歡迎關注我@少年常樂遊,從影視入手,講些有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