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汪景琪被梟首示眾,為何首級被掛在菜市口,午時三刻行刑

2020-12-04 少年常樂遊

文|少年常樂遊

皇上處置了年羹堯後,整個人越發地多疑,不信任身邊的任何人,總覺得所有人與他不是同心同德。

年羹堯被抄家時,有人翻出了他的幕僚王景琪給他吹的彩虹屁,稱年羹堯是宇宙第一偉人,裡面寫了很多大逆不道之言,說雍正這個年號不好,說皇上是庸才,妒忌年羹堯的才能等等,總之,皇上龍顏大怒了。

然後王景琪就被梟首示眾,首級懸掛於菜市口十年不許拿下,警戒世人,而且還連累了親人,女眷發配披甲人為奴,男丁流放寧古塔,疏遠親族,凡在官的一律革職。

你說這事也不怨皇帝,哪有人這麼傻在領導眼前做事有異心就算了,罵領導還要用紙筆寫下來,想銷毀都難。

甄遠道雖然幫助皇上剷除了年羹堯,但是由於性格原因,對於皇上對王景琪這個處罰還是覺得有點重了。畢竟梟首示眾就罷了,還要掛在菜市口十年,難免會讓百姓心悸,可憐遠親還要遭殃。

甄遠道雖然平時小心謹慎,但卻忘了除了皇帝要注意,身邊的同事也要防範。把內心想法和鄂敏說了,結果被鄂敏抓住了這一點做文章。才有了後來污衊他與錢世名交好,說他有忤逆之心,最後慘被發配寧古塔。

甄嬛不愧是甄遠道的女兒,兩人的想法幾乎一模一樣。

可皇上的性子便是自己討厭誰,便需要對方一定要和自己站在一起,不然就是大逆不道。

古代處決死囚都是公開的,而且在人多的地方行刑,允許群眾圍觀,所以一般都選在街頭、鬧市區。《唐六典·刑部》中規定,「凡決大闢罪皆於市」。「圍觀」看殺人,無異於現代電視的「現場直播」。

北京有條歇後語,叫「鶴年堂討刀傷藥——死到臨頭」,就是因為鶴年堂藥店在清代京城有名的刑場菜市口附近。

所以梟首示眾的目的往往是為了起到震懾,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還能讓百姓和官員對法律和天子威嚴產生敬畏。

而古代對行刑的月、日、時又很有講究,對行刑有固定的時間,除了一些罪不可恕非要立即處死的重刑囚犯,大多都是在固定時間行刑。

《唐六典·刑部》中就曾明文規定,「每歲立春後至秋分,不得決死刑。」

這就出現了我們常說的「秋後問斬」,也就是秋分以後、立春以前對死囚進行處決。原因是為了順應天時,合秋冬肅殺之氣。

除固定月份之外,如果非要處決犯人,也會避開正月、五月、九月,因為這三個月份是「斷屠月」。

而且,即便在可以行刑的月份,也不是每日都能行刑的。如果遇到24個節氣日、國慶節、皇帝生日等重要日子是不能殺人的。另外,1、8、14、15、18、23、24、28、29、30這十天叫「十直日」,屬於「禁殺日」,是絕對不能行刑的,哪怕是要立即行刑的罪犯,要必須繞開這幾個日子。

明清的行刑時間多選在午時,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午時三刻」,大概是中午的11點到13點。據說是因為午時陽氣最旺,鬼魂難以作祟,那些監斬官、行刑者也不必懼怕被「鬼魂」纏身,遭到「報應」。

其實,王景琪作為年羹堯的黨羽,也就過過嘴癮,梟首示眾已經很慘了,首級還要被掛在菜市口十年,是有些慘了,而且百姓每天買菜看到一個腦袋掛在菜市口不嚇得慌才怪。

而且王景琪的遠親的確倒黴,可能都不知道怎麼回事,自己就被流放了,著實無辜,也無怪乎甄遠道和甄嬛會起一些憐憫之心了。

歡迎關注我@少年常樂遊,從影視入手,講些有趣的文化。

相關焦點

  • 「午時三刻」是幾點鐘,為何中國古人喜歡挑選「午時三刻」行刑?
    在古代,當有人犯下了嚴重的罪行時,就會被斬首或者實施其他的酷刑,古代的法律是十分嚴苛的,在我們平時看古裝劇時,就經常會看到有人犯下罪行時,會被宣布在午時三刻行刑。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行刑的時間並不是固定的,那麼古代的人又為什麼要規定在午時三刻行刑呢,難道是由於他們的法律規定嗎?
  • 古代為什麼要在午時三刻問斬,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鐘?漲知識了
    不過古代處死犯人是有很多講究的,一般會選擇在午時三刻斬首。古代為什麼要在午時三刻問斬呢?你知道午時三刻又是現在的幾點呢?我來告訴大家!古代的計時方式跟我們現在的不一樣。古代一天只有12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兩個小時,而且古代一個時辰又劃分為八刻,每刻相當於我們現在的15分鐘,古代的午時三刻,精準的用我們今天的計時方法來講的話,就是中午12:45。
  • 說說古人行刑為什麼要定在「午時三刻」
    原標題:說說古人行刑為什麼要定在「午時三刻」看戲曲節目、歷史小說、古裝電影,常常會有「午時三刻開刀問斬」的話語出現。古人為什麼要選在「午時三刻」行刑呢?「午時三刻」有什麼說法呢?
  • 午時三刻是幾點鐘?為何古代行刑要挑午時三刻?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這也就有了子時、午時、亥時等等時間的名字。我估計人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午時的名字了,因為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中很多當權者都會宣判犯罪的人午時三刻問斬,感覺這都是司空見慣的東西,只要一犯罪可能就是午時三刻問斬,那麼你們有沒有好奇過,這是為什麼呢?午時三刻究竟有什麼魔力呢?為什麼那麼多人要選擇午時三刻呢?
  • 午時三刻到底是幾點?為什麼古代行刑,很多會選擇在這個時刻?
    大家看多了古裝劇,一定對犯人行刑的劇情太熟悉了,定要在午時三刻進行,而且每次要殺關鍵人物的時候總會在最後一刻沒有成功,不是有了皇帝或者上級官員的特赦,就是劫法場成功。那麼我國古代在選擇行刑時間上,為什麼偏偏是「午時三刻」呢?在這一時間行刑是有什麼講究和文化含義嗎?
  • 電視中選擇的「午時三刻」行刑,這一說法有什麼意義,是真是假
    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 ,經常能看到處斬犯人時,判官會說:「拉下去,明日午時三刻問斬」,為什麼一定是午時三刻,而不是別的時間呢?如果我說我國古代刑罰處置時間裡,根本沒有午時三刻這個說法,你信嗎?我們在電視中常見的殺人時辰就是「午時三刻」,為什麼是這個時間點呢,這其實和民間傳的鬼魂因素有關,當時的人們認為,一天中午時是 「陽氣」最盛的時候。古代一直認為殺人是「陰事」,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他的鬼魂總是會來糾纏作出判決的法官、監斬的官員、行刑的劊子手等等和他被處死有關聯的人員。
  • 為何古代斬首要在午時三刻?三刻到底是幾點?古人的智慧讓人嘆服
    但是還有一句常說的話「午時三刻行刑」,這又是為什麼呢?冬天還好,夏天的時候午時三刻,不是正熱的時候嗎?還有那麼多人圍觀,難道不會覺得現場悶熱且腥臭嗎?在聽完解釋後,大家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任何事情都是有規矩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國古代的刑法中,「秋後問斬」「午門問斬」以及「午時三刻問斬」就是斬首必要的刑罰規則,交代了行刑的時間和地點,看似隨口一說的話,其實裡面暗藏玄機。
  • 古時斬首為何一定要在「午時三刻」,大概是現在的幾點鐘
    對於斬首,行刑的時間都是規定在午時三刻,一旦到時間,劊子手就落下屠刀,人頭落地。那麼午時三刻,換算成現代時間的話,是什麼時候呢?古代的計時方法很獨特,古人把現代的二十四小時,也就是一天,劃分成了十二個時辰,相當於古代的一個時辰即為現代的兩個小時。而這十二時辰是根據地支來進行命名,也就是子時、丑時、寅時等。
  • 不一樣:古代殺人為什麼午時三刻?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那麼有沒有細想過為什麼古代劊子手行刑要挑選午時三刻這個時間呢?古代殺人為什麼午時三刻?古代自唐以後將十二個時辰分為初、正兩個部分,午時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古時候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古代殺人為什麼午時三刻因為此時陽氣最盛,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
  • 皇帝為何要將犯人「午時三刻」斬首?「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經常在古裝「小說」或者「電視劇」中聽到類似於「午時三刻斬首」、「推出午門斬首」之類的話,那麼,小編就好奇了。「午時三刻」、「午門」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為何處死犯人還要這麼有講究?還有,「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幾點,小編對這個時間表示沒感覺?
  • 清朝汪景祺:因馬屁拍得太過被斬首,頭顱掛菜市口十年才下葬
    電視劇《甄嬛傳》大熱之後,觀眾對於其中後宮戲的經典片段津津樂道。不過是否有人注意到一段朝堂戲,戲中有人向皇帝呈上了抄年羹堯家產時抄到的"逆書"《西徵隨筆》,皇帝看後雷霆震怒,下令將這本書的作者梟首示眾。
  • 為什麼古代砍頭要在午時三刻?一陣背脊發涼
    我們看很多古代的影視作品中,要斬犯人的時候基本都選在午時三刻。行刑官就坐在那裡等午時三刻的到來。太陽已經出來了,很熱的天,大汗淋漓的,然後扔出去這個監斬的牌子。劊子手再手起刀落,人頭就落地了……那為什麼要選在午時三刻呢?
  • 古代行刑總要說午時已到,午時是什麼時候?為啥都要選這個時間
    在這眾多時刻之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時刻,那就是午時。我們經常在古裝影視劇中聽到午時已到,那麼午時是幾點呢午時是中午11: 00到下午1: 00。現代人們常說中午正好是十二點。一小時分為四刻,一小時是六十分鐘,所以一刻是十五分鐘,所以三刻是四十五分鐘。
  • 「午時三刻」是幾點?古代砍頭為啥在這個點,身為炎黃子孫要明白
    在這眾多時間中,有一個時刻是非常的特殊,那就是午時三刻,我們經常聽到午時三刻這個時間點,那麼這個時間點究竟是幾點呢?午時是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人們常說的中午就是十二點整。一個小時分為四刻,一個小時為六十分鐘,因此一刻為十五分鐘,那麼三刻就是四十五分鐘。
  • 古代處斬犯人為什麼要在午時三刻?午時三刻在現在是幾點呢?
    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在劇情中看到,某人犯罪後,被判決午時三刻斬首示眾。我們都知道一天的時間是24個小時,但是古代的時間度量和我們現代人是不一樣的。那麼午時三刻究竟是什麼時間呢?我們先了解一下,古代人們是怎麼計算時間的吧。
  • 古代的「午時三刻」說的是現在幾點?
    電視劇和戲文裡,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或聽到這樣的橋段,處決犯人時,朝廷命官們總會這樣說:「午時三刻那這個「午時三刻」究竟是現在的幾點呢?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從古代的計時工具「漏刻」說起。漏刻是古代最重要的計時工具。漏,指漏壺;刻,指箭刻,即由漏壺水面的高低,通過箭刻的標度米標來標示時間。 古代使用漏壺計時。
  • 午時三刻究竟是幾點幾分,你知道嗎?
    午時是幾點到幾點 答: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中午11:00到中午13:00。
  • 古代常說「午時三刻」,到底古代對時間是怎麼劃分的?
    在古代我國的時間則是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每個時辰的劃分按刻。因為古代計時的工具是用「銅壺滴漏」,由日壺、月壺、星壺與受水壺構成。日壺中的水以恆定的量漸次滴入各壺,直至受水壺。受水壺中有標有時辰刻度的銅尺表,水中還有指示刻度的浮舟,以指示該時辰所在的時刻。
  • 煙雨江湖午時四刻是什麼時候
    煙雨江湖午時四刻是指遊戲中的時間,一刻十五分鐘,一時辰兩小時,指針指到午時是午時二刻,所以往午時後面數兩格就是了,也就是說午時四刻就是第三條線那裡,到了午時然後一直去找店小二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