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婁滔與這個世界的聯繫不會被切斷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評論:婁滔與這個世界的聯繫不會被切斷

2017-10-17 07:16:09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2017年10月17日 07: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參與互動 

  婁滔與這個世界的聯繫不會被切斷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當所有人用愛彼此關懷,所產生的力量就不會因為時光的流逝而湮滅。

  ---------------------------------------

  向死而生,是人類共同的命運。臨終之際,人們總會捫心自問:我的一生,究竟是怎樣度過的?如何衡量生命的價值,是古往今來萬千哲學家苦苦追索的命題。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這是不幸身患「漸凍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的婁滔給出的答案。她還很年輕,不過29歲。她是北京大學歷史系的一名在讀博士生,本來前程似錦。可惜,這一切都被無情的病魔打碎了。

  公眾獲知此事,無不為她的遭遇哀傷。更令人感動的是,婁滔在遺囑中表示,希望去世後能夠捐獻遺體。依照她的遺囑,她的頭部將用作醫學研究,她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其他因「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能早日擺脫痛苦,而她的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

  這個身患絕症的女生為何作出這一選擇?簡單地用「偉大」形容,恐怕不夠。「漸凍症」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它的恐怖不僅在於治癒希望渺茫,更在於其逐步剝奪一個人生命尊嚴的殘忍。面對不公的命運,正處花季的婁滔有理由哀嘆、抱怨,但是她的反應是平靜而淡定的。她說,不想給別人增加負擔。直到生命的盡頭,她仍在為他人著想。我們的心靈,也因此而受到震撼。

  「請讓我靜悄悄地離開,不留任何痕跡,就如我從來沒來過。」這是婁滔的心願。誠然,個體生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來過、問過,正說明個體生命絕非無意義的旅程。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當所有人用愛彼此關懷,所產生的力量就不會因為時光的流逝而湮滅。婁滔說,自己讀書享受了國家的很多優惠政策,但是還沒能夠回饋社會,所以只有通過捐獻遺體的方式來完成。她的生命也許會消逝,但因為她的壯舉,婁滔與這個世界的聯繫,永遠不會被切斷。

  愛,是將人類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的重要因素。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對此,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婁滔足夠努力,她也將整個生命獻給了人類。儘管遺憾,但她的生命不會有悔恨。

  與婁滔相比,身體健康的我們是幸運的。因此,我們更應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將更多精力投入本職工作中去。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為社會、為他人貢獻自己的力量。天空未留痕跡,鳥兒卻已飛過。奉獻過自己的愛,人類短暫的一生就會有意義。

相關焦點

  • 婁滔與這個世界的聯繫不會被切斷
    婁滔與這個世界的聯繫,永遠不會被切斷。向死而生,是人類共同的命運。臨終之際,人們總會捫心自問:我的一生,究竟是怎樣度過的?如何衡量生命的價值,是古往今來萬千哲學家苦苦追索的命題。「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這是不幸身患「漸凍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的婁滔給出的答案。她還很年輕,不過29歲。
  • 婁滔:我把最好的,都留給了這個世界
    婁滔婁滔:我把最好的,都留給了這個世界十四先生活了近三十年,看過很多書,見過很多風景,也遇到過很多感動的事情,知道了很多道理,所以說也算是小風小浪裡走過的人了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我的骨灰,要灑進長江,我不要任何治喪儀式,我要悄悄地離開。」這是一份遺囑。說出這些話的,是一個剛剛二十九歲的姑娘,年紀大好,美麗善良。或許,我無法進入她的內心世界來窺探那些心底的秘密,但是,我似乎能理解到她留下這個遺囑的心情。
  • 被漸凍症患者婁滔重新定義的生死觀
    ——本文系紅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在患上「漸凍症」後,留下遺囑強烈要求捐獻自己的器官用於醫學研究,這份遺囑也讓無數網友淚目。「漸凍症」後期,病人會整個人都如同麵條一樣癱軟,面對自己的病情,婁滔曾多次提出,不治了,但父母勸她要繼續堅持。
  • 北大患絕症女博士婁滔遺囑全文 婁滔資料照片
    ——這不是什麼名人名言,而是一位29歲北大女博士婁滔的遺囑。  這位美麗的姑娘在2016年1月被查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俗稱漸凍症)。一年多來,病情不斷惡化,她留下遺囑,「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
  • 婁滔應是中國驕傲,為她祈禱
    當所有人用愛彼此關懷,所產生的力量就不會因為時光的流逝而湮滅。······婁滔與這個世界的聯繫,永遠不會被切斷。」是的,婁滔故事已經沉澱成一種婁滔精神,婁滔精神包含著善良、愛心、堅強、樂觀、勇敢等美好內涵,閃爍著溫暖的人性之光。婁滔精神啟發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婁滔故事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的溫情。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的最後87天
    確診還不到一年,婁滔已經全身癱瘓,呼吸衰竭,只能靠呼吸機維持生命。而他「就像橡皮泥一樣垮掉了」。 婁滔一直都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2007年,她考入中央民族大學預科,2012年,被保送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研究生,學習世界上古史;2015年,婁滔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的成績成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攻讀古埃及史專業。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去世
    婁滔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是2017年10月經《長江日報》報導,引起了全國關注的漸凍症患者。 在婁滔患病後,很多人都伸出援手,兩次愛心籌款100多萬元。 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
  • 北大女博士婁滔留下最美遺囑!
    2015年婁滔被檢查出患有「漸凍症」,早前已經陷入昏迷,隨時都可能離開這個世界,而在她還清醒的時候,曾口述了一份遺囑,希望去世後可以捐獻遺體,讓那些因為「漸凍症」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2007年,婁滔考入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預科班,2012年,被學校保研至北京師範大學,2015年,又以筆試面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院,攻讀古埃及史。但也就是考上博士後的這個2015年的暑假,婁滔經常感覺自己渾身乏力,後來又發現左腳腳趾的腳尖沒有了知覺,很快,右手上的知覺也漸漸消失。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離世 未能如願捐獻器官
    這個病,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屬於神經系統疾病,疾病逐漸侵蝕肌肉,患者最終會喪失自主活動能力與對身體的控制力。  時年28歲的婁滔,是北京大學歷史系2015級的博士生,攻讀古埃及史專業。彼時她剛剛以筆試、面試雙料第一的成績考入歷史系,美好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意外卻突然而至。查出患病後,對婁滔與家人都是個巨大打擊,但婁滔始終以堅強的意志勇敢面對病魔。
  • 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的最後願望
    圖為婁滔父親手機中保存的婁滔大學時期的照片,當時的婁滔健康充滿活力。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英語成績超棒的婁滔,在媒體新聞中心做志願者,義務為全世界運動員做翻譯,獲得好評。本科期間,婁滔的學習成績始終位列全系前三,2012年以優異的表現保送至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世界上古史專業。碩士期間,以世界史第一名的成績榮獲一等獎學金,並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譯作一篇。
  • 北大女博士婁滔患漸凍症,臨終遺願捐贈遺體:就當我從未來過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活法都不一樣,一個個奇幻的生命組成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已退燒 校友全球求助救漸凍女博士婁滔
    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這是北大女博士婁滔在醫院的病床上,趁著還清醒的時候,用微弱的聲音向護士口述留下的遺囑。這份囑託中,還包括了捐贈她的器官給需要的人,「凡能救命的儘管用」。
  • 婁滔,請一路走好
    那一刻,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女孩叫婁滔,學習成績優異,人也長得美麗,只是上天真的是不公平啊,為什麼好好的卻要讓她得很罕見的病呢。我知道,生老病死是我們每個人無法逃開的生命規律,可是讓一個年紀大好的女孩的一種罕見的怪病,讓她的身體不能運動只能躺在床上,卻又讓她的思想又異常的清晰,這未免太殘酷了點,不是嗎。
  • 遺願捐贈遺體:就當我從沒來過,北大女博士婁滔患漸凍症享年30歲
    婁滔也深知這個道理,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她每次考試,總是學校的前幾名,這也讓婁滔的父母很是欣慰。2007年,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預科班,就算是上了大學,婁滔在學習方面也沒有放鬆,每天就是三點一線,本科期間,成績一直都是全系前三名,尤其是英語方面,也十分優秀。
  • 北大博士婁滔走了!重視健康從現在開始!
    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    這段感人的文字,是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患上「漸凍症」後,清醒時口授,護士代寫的「遺囑」。
  • 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因醫治無效 在恩施老家離世
    原標題:29歲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去世,父親強忍悲痛講述了女兒最後時光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5日訊(記者尹勤兵)「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婁滔離世後,她的堂哥婁聰首先在朋友圈發布了這一消息,稱「1月4日晚,婁滔離開人世,其捐獻器官的遺願,因現行法規及醫學要求,未能實現。為遵循她的遺願,遺體火化,不舉行任何儀式,一切從簡。」5日下午,婁滔父親婁功餘在和本報記者的微信對話中,對此噩耗也予以證實:「婁滔已經安詳地走了,我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心如刀割,對不起,不方便接電話!」
  • 婁滔身患漸凍症,臨終遺願捐贈遺體:就當我從來沒來過
    北京大學「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在老家逝世。新聞一出便引起關注,一個是因為婁滔的身份,一個是因為病情的特殊。這一年婁滔剛剛30歲,正是人生的大好時光,卻因為這樣的病情早早離開了人世,不免讓人覺得心疼、遺憾。
  • 「漸凍天使」婁滔以另一種姿態永留人間
    新華社合肥4月10日電(記者陳尚營)科學家們將藉助因「漸凍症」離世的北大女博士婁滔的細泡,向「漸凍症」這一世界難題發起挑戰。「我走之後,頭部可以留給醫學做研究。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去世:被禁錮在身體裡的人生
    本文寫於去年10月底,婁滔去世的兩個月前。今日重發此文,希望漸凍人這一群體可以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婁滔生前照片病情不可逆轉「婁滔說,她要是知道是這個結果,早就自殺了。」這是婁滔和父母第一次聽說這個疾病。當時,婁功餘差點癱在地上。反過來,還是女兒安慰她「不要太難過,要接受現實。」所有認識婁滔的人都很難將「漸凍人症」與婁滔聯繫在一起。她喜歡跑步,研究生期間幾乎每天都會在學校操場上跑步。她體能也好,400米的跑道一口氣能跑上十四五圈。她還參加過幾次馬拉松比賽。同學們都喜歡稱呼她「滔哥」,他們發現個子小小、文靜溫婉的婁滔很有主見,也特別的講義氣。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留下捐贈器官遺囑 大愛義舉讓生命之花綻放
    今年初,婁滔把護士叫到床前,以口述的形式記錄下遺願:捐贈人體器官。我們通過一段片花了解一下婁滔的遺願。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