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英國犯這錯誤太可怕!聲明稱實驗室錯誤是一個「孤立事件」

2020-12-01 網易新聞

2020-11-30 12:12:52 來源: 帶你去看裝修

舉報

  英衛生與社會保障部:因系統出錯,1300多英國人被錯誤告知自己感染新冠。

  

新華社資料圖

  英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當地時間28日告訴路透社,由於政府的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檢測和追蹤系統出現錯誤,該國1300多人被錯誤地告知感染了新冠病毒。

  「NHS檢測和追蹤系統已經聯繫了1311人,他們被錯誤地告知自己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英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的一名發言人在聲明中寫道。

  「我們迅速採取行動通知那些受影響的人,並要求他們再做一次檢測,如果他們有症狀將繼續自我隔離。」聲明解釋稱,導致該問題的實驗室錯誤是一個「孤立事件」,目前正在對此展開調查。

  報導提到,作為擴大大規模檢測計劃的一部分,英國政府此前向NHS檢測和追蹤系統額外撥款70億英鎊。不過,該系統自今年早些時候啟動以來,就因為出現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失敗而受到嚴厲批評。今年9月,近1.6萬份陽性病例記錄從系統中丟失了幾天,導致對接觸者的追蹤工作出現延誤。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8日21時54分,英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50萬例,達1593260例,死亡病例為57648例。

  延伸閱讀: 世衛組織: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6053萬例

  根據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1月27日17時24分(北京時間11月28日0時24分),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0534526例,累計死亡病例1426101例。27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441157例,死亡病例新增9310例。

  

  

  

  

  

  (原標題:這種錯誤真可怕!)

  來源:綜合環球網 央視

  流程編輯:u00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學界首次被Science撤稿,團隊稱疫情溝通不暢導致錯誤
    該團隊給出了這樣的解釋:論文中圖片使用錯誤乃是因疫情下的溝通不暢導致,發生了錯誤。至於為何會造成這些錯誤,團隊稱,與最近的地點和人員變動有關。所有準備手稿和補充材料數據的作者在不同的城市和國家被隔離開來,而無法使用實驗室計算機或資料庫資源,從而導致通信錯誤。
  • 新德裡錯誤的「選擇」,導致至少4億人面臨死亡,遠比疫情更可怕
    當前印度最嚴重的問題是疫情嗎?一定程度上來說,在印度疫情確實已經無法阻擋,最後的結果只能是等到疫苗的誕生,而絕大部分人卻只能「自我免疫」,因為疫苗太貴對於印度普通人而言是一筆天文數字。由此可以看出,在印度最嚴重的並不是疫情,而是貧窮,這遠比疫情要可怕。
  • 芒格的38條投資建議:忘記錯誤本身就是一個可怕的錯誤
    要聞 芒格的38條投資建議:忘記錯誤本身就是一個可怕的錯誤 2018年2月11日 21:00:30
  • 以一個研究為例,細說I類錯誤和II類錯誤!
    在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左側的男性病人不可能懷孕(當然是指自然狀態下),但醫生卻認為病人懷孕,這就是當零假設是真實的卻拒絕了零假設,犯了I類錯誤;而右側的女性病人,可以看到其懷孕,但是醫生卻認為病人沒有懷孕,這就是零假設不成立卻接受了零假設,犯了II類錯誤。
  • 聯合國:「危險的錯誤信息疫情」正在蔓延,需要「信任疫苗」
    古特雷斯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於14日發布的一則視頻講話中警告稱,當世界與人類公敵——新冠病毒做鬥爭時,需要各種有效信息作支撐,而一場「危險的錯誤信息疫情(misinfo-demic)」儼然「已在全球範圍內」蔓延開來。
  • 當前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幾種錯誤思潮
    [摘要]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存在幾種錯誤思潮,主要包括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和「普世價值論」。這幾種錯誤思潮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構成了一定的衝擊和挑戰。因此,我們必須認清這幾種錯誤思潮的存在形式、社會影響及其內在邏輯,揭露其通過意識形態滲透來達到和平演變的政治目的的本質。
  • 疫情衝擊第三波高峰 美媒:我們正朝錯誤方向前進
    導讀:「美國正在朝錯誤的方向前進。」【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隨著秋冬季節來臨,美國新冠疫情確診數字激增。美國16日新增至少6.9萬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是自7月以來單日新增病例最多的一天。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0月19日0時,全美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也達到815萬例。《紐約時報》在18日的報導中警告,各州再次激增的確診證明美國秋冬季疫情已經開始暴發。
  • 疫情流行期間的謠言、八卦和錯誤信息就像數字時代的十四世紀通信
    但是,在這個新的數字時代,社會面臨著一個舊問題,流行病、新技術是否有助於提供應對這一挑戰的新手段?回顧歷史,比較那個時代對大流行的反應,則出奇的相似,沒有新手段和新技術。儘管是新技術,但其效果與我們所希望的老式口碑相差無幾,只是速度更快。實際上,二十一世紀的數字交流最終可能會產生與十四世紀的口頭交流相同的結果,而我們的學習可能改變這一切。
  • 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美軍在韓國建4所生化武器實驗室,引起民眾恐慌
    撰文丨考拉編輯丨樹懶此次疫情期間,美國作為影響最大的國家,超過10萬人因疫情而喪失。在美國的忽悠之下,甚至成為了一個無核國家。可以說烏克蘭現如今是任美國拿捏。早在之前,烏克蘭在疫情嚴重之際控訴美國在其境內建立的多個生物實驗室。這些生物實驗室附近的民眾都十分惶恐,而且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生物實驗室附近會爆發傳染病。從這裡可以看出美國所設立的生物實驗室具有巨大的危害,而美國卻並不公開實驗室到底在研究什麼?其希望美國可以立即將這些生物實驗室撤離烏克蘭。
  • 來自1000多個項目的十大JavaScript錯誤(以及如何避免)
    這反過來又意味著ItemList會得到未定義的items,你會在控制臺中得到一個錯誤——"Uncaught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map' of undefined "的錯誤。這很容易解決,最簡單的方法:在構造函數中使用合理的默認值初始化狀態。
  • 疫情當前,為何謠言四起?
    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在白宮東廳記者會上,當被問到是否認為現有情報有很強可信度顯示,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時,川普稱,「是的,我認為是」。 稍後,他提到,圍繞病毒起源有各種說法,「我們會搞清楚到底從哪來的」。
  • 抗疫出現致命錯誤,張文宏給國人吃下定心丸
    撰文丨花憐編輯丨月七2020年世界各國最為關注的事件便是新冠疫情據海外網報導,英國衛生部官員發出一則消息,負責人表示,由於此前檢測實驗室出現一些錯誤,導致1311人新冠病毒檢測被測定為陽性。負責人說,此次檢測結果之所以會出現錯誤,是由於當時檢測中的一些化學藥品有問題,他表示其他檢測結果並無大礙,同時也已經通知這批人員擇日重新檢測。
  • 10 種 JavaScript 中常見的錯誤
    接下來,讓我們深入到每一個錯誤,來了解是什麼會導致它,以及如何避免這個問題。1、Uncaught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如果你是一個 JavaScript 開發人員,可能你看到這個錯誤的次數比你想的要多。當你讀取一個未定義的對象的屬性或調用其方法時,這個錯誤會在 Chrome 中出現。
  • 科學就是要勇於承認錯誤:十大錯誤科學結論盤點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振蕩(inflation),它預測了宇宙最早出現的原始引力波引起的微波輻射中的斑點。 2014 年,有科學家報告稱,他們精確地發現了預期的震蕩信號,這同時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引力波的存在。然而,令人懷疑的是,對比大多數版本的震蕩理論,該報告的信號在引力波的寬頻譜中表現為一個更強於預期的峰值。
  • 科學就是要勇於承認錯誤:十大錯誤科學結論盤點
    實際上,「犯錯」在科學道路上並不少見,錯誤的實驗可能會激發進一步的實驗,而這些實驗,不僅可以糾正原始的錯誤,還可以識別以前從未懷疑過的「事實」。接下來,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那些在最終反駁之前引起了很多關注的十大錯誤科學結論。
  • 比錯誤翻譯更致命的是,輕視翻譯!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有這樣一張圖刷爆網絡。這張截圖是美國CNN關於新冠疫情的報導,圖上配的中文翻譯為:美國cdc(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確認,首例新冠病毒源於美國。但如果仔細分析這句話,並查看CNN的相關報導,不難發現上述圖片信息裡的內容基本可以認定是漏翻,屬於斷章取義。
  • 川普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遭到嘲諷 這是一個更大的錯誤!
    「諾貝爾獎,這太好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川普在眾議院的最熱心支持者2日向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去函,正式提名川普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提名信稱,川普配得上和平獎,因為他的工作結束了朝鮮半島戰爭,並為朝鮮半島帶來了和平。
  • 《認知天性》讀書心得五——「錯誤」也精彩
    「錯誤節」、「失敗節」,為什麼要開這樣的節日呢?原因在於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失敗乃成功之母。法國巴黎為了教導學齡兒童,開展了「錯誤節」的活動。讓他們意識到失敗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兒,犯錯是學習中有建設性意義的一部分,它並不代表失敗,而是代表努力,不能讓追求成功的功利性扼殺掉孩子們的創新與冒險精神。
  • 在「無限流量卡」事件中,中移動至少犯了這三個錯誤。不過,客戶也...
    在「無限流量卡」事件中,中移動至少犯了這三個錯誤。不過,客戶也不是全都正確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銳評】中央電視臺的官方微博在離3.15晚會還有兩個月的時候突然聲稱要在晚會上批判中國移動的無限流量卡問題,這直接引爆了又一輪論戰,甚至是超出了網絡論戰的口水戰與罵戰。
  • 外媒:人工智慧已能就自身錯誤發出警告
    報導稱,這一點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為當今,人工智慧被用於直接影響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汽車、飛機的自動駕駛或完整的運輸系統,此外還用於醫學診斷和外科手術。這對於改善其運行狀況以及避免發生科幻小說中的核災難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報導稱,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計算機科學家亞歷山大·阿米尼說:「我們不僅需要生成高性能模型的能力,而且還需要了解何時不能信任這些模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