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課外閱讀量需要達到課本內容的5倍以上,才能形成語文能力

2020-12-02 搜狐網

原標題:高中生,課外閱讀量需要達到課本內容的5倍以上,才能形成語文能力

大家好,我是清華大學的霍倩倩,在校業餘時間兼職家教,並用過來人的經驗,陸續幫助了許許多多名高中生,走出迷茫!

其實,很多同學的原因,無外乎上課聽不懂、下課學不會,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陷入無論多努力,就是學不會的惡性循環怪圈!關注學姐 公眾號(高中生學習資料庫),在公眾號內輸入7555,可獲得《高考其實很簡單》等學習資料,每日都會有學習技巧、經驗方法、勵志故事等!希望能夠幫助,那些渴望提高的同學。

不少家長甚至部分老師都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學生看課外書是看"閒書"。他們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聽寫、背誦、寫作文……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這種想法,其實還是應試教育衍生出的怪胎。

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即便是班級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刊情有獨鍾。

有專家研究證明: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4-5倍的時候,才會形成語文能力。在這個方面,特級教師竇桂梅堪為典範:她所帶的一個班自小學一年級開始,至六年級畢業,學生積累了100多個寓言,200多條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詩辭,1000多條成語,因而她的學生文筆流暢,出口成章。

最近有讀者給學姐留言:我今年剛上高三,上課認真聽講,放學認真完成作業,每天學到凌晨1點,周末出去補課,我不看電視,不玩手機,不打籃球,我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學習上,我以為只要認真,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可是成績卻始終停滯不前,而那些每天吊兒郎當的同學,隨意看看書本,隨便做幾道題,就能名列前茅,師姐,真的是因為我沒有天份嗎。我真的已經足夠努力了!我說:你看過《高考其實很簡單》嗎?

我說:我發現很多同學學習都非常認真,但有幾個致命的問題,我稱之為「思維怪圈」:

1.「驢拉磨」。只知道低頭苦學,老師讓幹啥就幹啥,每天忙著寫作業,不管會不會以及自己缺什麼,老師講的統統努力去學,完全沒有自主性。

2. 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死摳難題,覺得難題能夠彰顯自己的水平,結果簡單題不會的一大堆,導致難題得分少,簡單題丟分多,成績差的唯有淚千行。

3. 缺少應試技巧,吃力不討好。要麼不會高分應試套路,明明可以輕鬆拿到的分卻得不到;要麼使用最笨的方法解題,解題速度極慢,答完卷的可能性好比中彩票的概率。為什麼他們出現這些問題?是學習方向出了問題!

天分加努力並不等於成功,方法才是關鍵。隨便看看書?隨便做做題?不存在的。化學書裡只有50%的題會出現在高考中你知道嗎?他們用了你一半的時間卻比你多學了數倍的「有用」知識。數學三年只需要做600道題就能120+你信嗎?他們做通一道題,相當於你沒有頭腦的做了100道題。沒有方法,事倍功半,找到漏洞,事半功倍。想要獲取這些學習方法,關注公眾號(高中生學習資料庫)具體方法:最熱門通訊軟體--右上角加號---添加朋友---公眾號--輸入公 眾號【高中生學習資料庫】,關注並發送「7555」可以領取《高考其實很簡單》《九大科學習技巧總結》《學霸腦圖》等海量學習資料,能幫你高考提高50分以上,考一所更好的大學。

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也就是說,多讀書,不僅能使人變得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而且還能使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執著的追求。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也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於課內,七分得益於課外。的確如此,我們從各種課外書中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跨越時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和各種名人對話。不僅如此,多讀課外書還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以這樣說,凡是作文寫得好的同學,都是喜歡課外閱讀的,因為我們可以從課外書中學到一些好詞佳句,可以學到一些寫作的方法,可以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當然,讀課外書的好處還有好多,我想喜歡課外閱讀的同學都能深切地體會到。

總之,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他才會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會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他還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如果一個人養不成讀書的習慣,他就是一個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煩躁的人,是一個眼界不寬的人。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適合讀哪些書

因為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不一樣,所以專家認為:

學齡前的兒童,讀的書可以以圖為主,字大一點,書簿一點。因為孩子小,不會選書,所以家長要幫著孩子參謀著選書。許多家長給孩子買了書,發現孩子不愛看,就以為孩子不喜歡看課外書,諸不知有時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長自己身上。有可能是家長選的書不適合孩子看,二是選的書難度高於孩子的閱讀水平。

家長替學齡前的兒童選書時要注意:

一、最好是圖文並茂的,圖多對開發孩子右腦有好處。可以豐富孩子頭腦中的表像,對孩子今後創造力的發展有好處。

二、書儘量選簿一點的,最好是一本書裡只有一兩個故事的,這樣孩子很快能讀完一本,內心就能產生一種成就感和愉悅感。下次就還會想讀。如果家長為了省錢,給孩子買那種少圖的、故事多的,很厚的書,孩子就會喪失讀書的興趣。

別錯過閱讀關鍵期

1935年,奧地利著名的生態學家、諾貝爾獲得者洛倫茲經過發現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像小鴨、小鵝這類動物,總是喜歡在破殼的前兩天追逐它第一次見到的活動的物體。比如:第一次見到的是母鵝,就追母鵝;第一次見到的是人,就追人,以為人就是自己的媽媽。並且這個習慣會長期保持。如果在這一兩天內,將它與母鵝或人分開,那麼過後,母鵝或人與小鵝再怎麼接觸,它也不會追逐母鵝或人了,這是由大腦的結構決定的。洛倫茲把這種現象叫"印刻現象",把小鵝的這個時期,叫關鍵期。

再比如小羊剛出生後的幾天不在媽媽身邊,以後它就不再合群而總是亂跑。如果小鳥出生後的頭幾周不在鳥群生活,它將永遠不能唱出動聽的"歌聲"。

有一個印度男孩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就被狼叼去哺養,8歲時才被人從狼窩中救出來。由於多年來與狼生活在一起,錯過了學習語言、行走、運動等關鍵期,她不會走,不會用手拿東西,只會爬。她的習性是白天潛伏,夜間活動,午夜嚎叫,只會用嘴叼吃生肉。人們努力教育她去掉狼性,恢復人性,但收效甚微。一個簡單的站立她學了2年時間,走路學了6年時間。17歲臨死時才學會了十幾個單詞,智力僅相當於4歲的孩子。

我國"豬孩"王顯鳳從小被繼父遺棄在豬圈中吃豬奶長大。她學會了在豬槽中搶食、啃草根樹皮、扒土、蹭癢。一直到8歲才被人發現,,救出來後,發現她不會說話、穿衣、吃飯,跟豬的習性一樣,專業人員運用各種方法對她教育、訓練了3年,她仍然只有68的低智商。

"狼孩"、"豬孩"都是從8歲被人發現、解救,再由專業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施以專業的救治、矯正。但是,再好的教育條件,也沒能使她們恢復"人性",她們落下了"弱智"的終身殘疾,原因就是錯過了學習的"關鍵期"。

經過腦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自然界的所有動物,包括人,在大腦發育的過程中,都有一個發育計劃時間表:在哪一個階段哪些技能先發育,哪些技能後發育。如果家長抓住了這個大腦發育時間表,在孩子哪些大腦技能正在發育的高峰期,對孩子適時實施教育,則效果就要好的多。反之,錯過了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再對孩子實施教育,效果就要差許多。

與此相反還有一個例子:二戰時,一名叫橫井莊一的日本士兵,在東南亞大森林裡迷了路。他只好獨自一人,像野人一樣生活了28年,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可是獲救後,他只用了82天,就完全恢復了原來的能力,原因就在於,在他的成年之前,他沒有錯過受教育的那些"關鍵期"。

做為一個稱職的父母,在教養自己的孩子時,就應該認識關鍵期,不錯過孩子成長的每個關鍵期。把握住了"關鍵期",教孩子就會事半功倍,錯失了"關鍵期"去教孩子,就會事半功倍。

孩子有哪些關鍵期呢?

1、感官關鍵期(0-6歲):孩子從出生起,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嗅覺的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因此要充分讓孩子聆聽、觸摸、觀察、嘗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增長智慧。

2、形象視學發展的關鍵期(4歲以前):這個時期兒童的形象視覺發展最迅速。這時候的孩子,一般喜歡"上公園"、"出去玩",這是因為那裡有豐富的室外自然風光、鮮明的畫面。這時,除了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接觸豐富多彩的世界之外,在室內的時候,還要給他多看圖畫書、動畫片,開闊孩子的視野。

3、音樂才能發展的關鍵期(3-5歲):如果要培養孩子的音樂智能,一定不要錯過3~5歲的音樂智能關鍵期,可以讓孩子多聽聽古今中外名曲,多參加音樂活動。

4、語言關鍵期(3~6歲):這個時候是孩子學習口頭語言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父母要經常跟孩子說話、講故事、提問,鼓勵孩子多說,促進孩子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5、學習外語的關鍵期(3-12歲):是學習外國語的關鍵期,如果錯過了這段時期,再開始學外語,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使這樣,也不一定能學好。

6、秩序關鍵期(2-6歲):2歲到6歲是教孩子知曉、做到有規矩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父母應逐漸引導孩子脫離以自我為中心,多與別的孩子交朋友。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儀,訓練他們養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後適應社會規範。

7、想像力關鍵期(2-8歲):這個時期,家長要讓幼兒多聽孩子喜歡的童話和科學幻想故事,多看圖畫,多看動畫片、科幻片,識字後多讀書。在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後,可以讓孩子看畫編故事,或續故事,或與家長輪流講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

8、文化敏感期(小學1-4年級):蒙臺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3歲;而到了6-9歲,即在我國小學中低年級階段,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而對學校的課程,感覺"吃不飽"。父母可以在他興趣的基礎上,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包括對於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的資源,滿足他們如饑似渴的文化需求。如果這個時候滿足不了他們的求知慾望,很可能孩子這方面的渴求會轉向其他方面,比如搗亂、多動等。許多聰明孩子在課堂上有注意力分散、做小動作等等毛病,也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9、黃金閱讀期(8-14歲):5歲左右,是兒童開始由看圖發展到識字,是孩子的閱讀啟蒙敏感期;5-7歲,應該進入大量識字的階段;8-10歲,應該進入自由流暢閱讀的階段。在經歷了幼兒期識字、由圖向文字的轉變、初步建立閱讀興趣的基礎,在小學中年級(3~4年級),孩子應該進入他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黃金閱讀期。

這是每一個人在其一生中,由於生理、心理、教育的發展,存在著一個最佳閱讀時期,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這個時期對於大多數中國孩子來說,主要在8~14歲,具體依據每個人的教育環境、個性喜好等條件的不同而不同。

根據一個人的成長規律和中國教育升學考試制度,一個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觀、價值觀、知識基礎、閱讀興趣的大量閱讀,在10~14歲(即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二年級)不到五年的時間。由於教育條件和個體條件的不同,這個時間有的人長一些,有的人短一些。因為四年級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可以進行文字書籍的閱讀;而到了初二下學期,各學校又為了中考普遍增加了師生的學習時間、習題數量,沒有時間閱讀,到了大學階段,又面臨著繁重的課業、英語考級、教研、就業、實習打工壓力,也沒有時間集中閱讀。

因此,在10-14歲四年多的時間裡,如果學生掌握了高效的閱讀方法,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科普讀物等書籍,就為他今後的人生觀的確立、專業的選擇、人生目標的確定、學習的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錯過了這一黃金閱讀期,那麼,今後中學、大學、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就會暴露出難以彌補的"先天不足",那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突擊補課,將很難奏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推薦,高中生35萬詞的英語閱讀量,如何才能輕鬆達標?
    根據《英語新課程標準》規定:除教材外,初中生的課外閱讀量應該在15萬詞以上。高中英語六級的課外閱讀量應達到18萬詞以上,七級的課外閱讀量應達到23萬詞以上,八級的課外閱讀量應達到35萬詞以上。按照上面小說類型的劃分,高中英語的課外閱讀量,也就是一本小長篇小說而已。不可否認,要想學好英語,閱讀屬於最基礎的、最長遠的、最有價值的投資。
  •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課外書是「法寶」!
    不少父母甚至部分老師都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學生看課外書是看「閒書」。他們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聽寫、背誦、寫作文……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這種想法,其實還是應試教育衍生出的錯誤觀念。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即便是班級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刊情有獨鍾。
  • 最好的閱讀素材就是語文書,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就靠這3本語文書
    家長要明確一點,你在閱讀過程中的作用,是督促和引導孩子看書,養成習慣,培養興趣。還要對內容有一個基本的把控,很多家長在閱讀過程中非常強勢,孩子看什麼書,不能看什麼書,家長完全控制。在閱讀練習中,孩子沒有主動權,是一個被動閱讀的狀態,這不利於對閱讀建立興趣,更無法去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大部分不知道選什麼書的家長,我總是建議,先從語文書看起。
  • 初中語文,讓課外閱讀提升語文能力,決不只是假期多讀書那樣簡單
    馬上就要放寒假了,語文老師和家長讓孩子多讀書,對於不同年級,老師會安排課外書,期末考試後,寒假就要開始了,除了參加必要的課外指導以外,還參加社會實踐,去親戚旅行,享受適當的娛樂活動。現在的讀書狀況不是很理想,無論是大人和還是學生讀書的都不是很多,這不是多讀書就能解決的問題。
  • 如何學好語文?閱讀理解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寫作能力?
    語文是基礎性學科,它是奠定語言文字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根基。學好語文非常重要。近年來,教育部對高考和中小學教育進行了大幅改革。其中,語文的改革力度最大,語文被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從高考改革信息來看,對語文有兩個改革傾向:一是加大整套試卷的文字閱讀量,一是加大試題的體量,提升試題的難度;從中小學語文課程改革信息來看,其中最重要的是也是閱讀量大大增加。
  • 初中語文課本增設田字格 更注重閱讀方法和書寫規範
    明天,杭州中小學生就能拿到新課本了——初中語文課本變身啦,田字格首度出現!  和小學語文一樣,包括杭州在內,浙江初中生使用的語文教材,絕大多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本由教育部2016年審定。  乍一看,新版比舊版「胖」了一大圈,有A4紙大小。
  • 美國高中生的漢語試卷,第一題碾壓80%中國學生,可能學了假中文
    在外國人眼裡「中文」都如此的重要,作為中國學生來說,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學好語文呢?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學好語文?引導學生多讀書對於學生來說,想要學好語文,只是光學課本知識是不夠的,需要多看一些課外讀物。只要對自身學習有幫助的課外讀物都可以,因為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視野會變得更加開闊,能夠從中認識更多的詞句。
  • 語文教改難覓科普範文
    作為十至十二年級語文課本編委之一,徐匯區教育學院高級教師儲國偉拿著即將送審的樣稿舉棋不定。尤其是高三上冊的「文明進步與人類未來」單元,入選的幾篇科普作品並未達到他和同事的最初設想。想找幾篇替換,卻不是那麼容易。    科普範文成稀缺資源    「這兩年編教材,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找不到優秀的科普文章,我們的工作多少有點兒『矮子裡頭拔長子』的味道。」
  • 得語文者得天下,閱讀是成長的關鍵,小學生的閱讀要考慮什麼呢?
    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新版統編《語文》教材古詩文數量大幅度增加,閱讀量也增加了不少,同時也更加注重語文閱讀能力與語言能力的培養。有家長說,語文在考試裡佔的比重越來越大了。我需要先幫助孩子把作文訓練和閱讀理解兩個抓好。不少家長未雨綢繆,但是閱讀和語文能力,需要考慮什麼呢?
  •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大變臉:「胖」了一圈,有A4紙大小
    在教拼音之前,新生們上的是繪本課,結合繪本內容認了些字。  教語文的李老師發現,教學進度比以前快了許多。比如,以前一邊上課一邊要維持紀律,第一節課只能教一個「ā」。現在可以把「ā、ō、ē」通通講完。「我覺得是因為孩子們已經開學一個多月,學會了上課注意力集中,而且有紀律的基本概念了,所以效率高了。」  ●其次,識字量減少,由400字減少到300字。
  • 簡筆畫女孩:課外閱讀書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除了上課用的語文、數學等課本,學校還會發一些課外閱讀書。我會看課外閱讀書上的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印象中,《七色花》的故事就是我在課外閱讀書上看到的。如今的小學生沒有學校發的課外閱讀書,不過也有給小學生推薦的一些課外閱讀書,家長可以給孩子買,比如給一年級小學生推薦的課外閱讀書有《神奇校車》《爺爺一定有辦法》《我爸爸》《我媽媽》《神奇飛書》《頑皮爸爸長不大》等。這些書,我也看了一遍,有的書甚至看了兩遍、三遍,或者更多遍。看的遍數多的書,也是孩子喜歡看的書,《頑皮爸爸長不大》是其中孩子喜歡的一本。
  • 造成孩子語文閱讀能力不好的原因分析?
    造成孩子語文閱讀能力不好的原因分析?1孩子的語文考試經常因為課外閱讀理解題失分過多,通常失分過半,致使語文成績很難達到90分以上。為此很著急,於是每學年都會購買《小學語文閱讀訓練80篇》,利用周末時間,讓孩子做題。這種方法好不好呢?經考試檢驗證明: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並不是最好的方法。2「造成孩子語文閱讀能力不好的原因有哪些?」大致分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教師水平有限。
  • 小升初的孩子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差,如何才能提高?
    在初中各門學科裡,最難提分的就是語文,而語文中最易失分的題型就是閱讀理解,就拿河南今年的中招考試,數理化科目拿滿分的不少,而語文能拿到110分的屈指可數,能夠拿到一百分已是高分,可見我們想在語文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難度很大。
  • 語文教改難覓科普範文 當代新作學生大呼難懂
    今秋9月,上海60餘所中學的高三學生即將用上二期教改新課本。作為十至十二年級語文課本編委之一,徐匯區教育學院高級教師儲國偉拿著即將送審的樣稿舉棋不定。尤其是高三上冊的「文明進步與人類未來」單元,入選的幾篇科普作品並未達到他和同事的最初設想。想找幾篇替換,卻不是那麼容易。
  • 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差,靠提高閱讀量還不夠,而是題做得太少
    閱讀在小學整體學科中起到了串聯的作用,不光語文需要閱讀理解,數學也需要,讀不懂題目,就解不了方程式。英語同理,閱讀的方式技巧不對,英語更看不懂。很多家長也非常重視閱讀,給孩子買書、送到閱讀培優班、參加讀書分享會,想通過閱讀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殊不知,成績沒提高,孩子更不願意學語文了。但凡語文學習困難的孩子,在日常的學習中,都缺乏學習主動力。
  • 美國高中生的中文試卷曝光,第一題就難倒中國網友:懷疑人生
    近日,有網友上傳了一份美國高中生的中文試卷,刷新了人們對語文的認知,裡面的試題別說外國人,就連中國孩子也看得一臉懵。試卷一經上傳,便得到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引起一番熱議:網友A:初中的弟弟看了這份試卷的第一題,就問我「僦居」是什麼鬼,作為中國人我居然看不懂,難道是「蹴鞠」?真心沒看懂,我可能讀了個假書。網友B:「出淤泥而不染」的反義詞是什麼?
  • 三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測試,閱讀題量多,難度大,想考高分不容易!
    根據教學的進度,大部分學校三年級的語文都已經講完了第七單元。為了紮實基礎,鞏固知識。我這裡給大家提供了一份我校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的測試題目,以供大家參考。這一份題目能夠緊扣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語文素質。這一份試卷增加了閱讀的題量,提高了閱讀的難度。所以,理解能力差的同學很難考高分。下面我就結合這一份試捲來分析下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常出現的問題。第一題看拼音寫詞語。看拼音寫詞語基本上是每一單元的必考題目。其實難度也不大,但是每次都有不少同學做錯。
  • 四年級語文期中考試題,包含了基礎內容和課外閱讀(人教版附答案)
    今天我們來分析總結一下,孩子們語文上半學期所學習的內容。語文上半學期所學的有4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會有重點講解課文和重點段落,需要孩子們背誦。因為在考試的時候,會以填空題和閱讀題的形式出現。首先每單元的生字,孩子必須牢記掌握。
  • 語文老師:仿寫課文練習,別再背千篇一律的範文,用課本搞定寫作
    可對於寫作文困難的同學,在寫作練習前,是需要學習的。學什麼?最好的作文書就是我們的語文課本,寫作練習從仿寫課文開始,不需要背誦千篇一律的範文,就能提高寫作能力。一起來看看小島老師是怎麼做到的,我們在仿寫課文的練習中,需要注意什麼?1、仿寫課文,練習哪3個仿寫能力寫作練習中,仿寫是不可缺少的。
  • 《中國語文教育發展報告(2020)》發布:學生閱讀頻次高,語文優秀...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蘇令)「每周閱讀4次及以上的學生語文成績優秀佔比,是基本不閱讀學生的3倍多。」11月21日,在由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共同主辦的「2020未名語文教育論壇」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高中大數據實驗室主任蔣承發布了《中國語文教育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報告》顯示,學生閱讀頻次與語文成績表現、閱讀能力表現均呈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