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地方美食之腊味炒蘿蔔萵筍,數種味道碰撞,舌尖感覺妙不可言
本來今天打算做的是腊味炒萵筍,但是在買完菜歸家途中,遇到了一個有故事的蘿蔔,準確來說是賣蘿蔔的老人。老者高瘦,濃眉大眼,留著一把山羊鬍子,聲如洪鐘,腰板挺直,在推銷自己種的白蘿蔔。
老實說,他的蘿蔔,賣相確實不怎麼樣,可以說是醜,但是老人的說詞卻充滿著做人的道理:「各位,這個是真正的山坑水蘿蔔,不是沆瀣一氣的沆,而是澆小溪水長大的。由於山上寒冷,蘿蔔為了自己不被凍死,會拼命地吸收營養,轉化為糖分。」
「有得必有失,蘿蔔光顧著生存,就忘記了自己的外貌保養,以至弄成灰頭土臉的樣子。但是裡面是純潔的,並沒有花心。」老人隨手拿起一個蘿蔔,折斷成兩段,讓大家觀看,繼續說道:「比起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貨,老夫的蘿蔔講究的是內在美。」
人們開始圍成一圈,老人並不急於賣,而是繼續:「做人也一樣,容貌更靚,也有老去的一天,但是為人向善,這美德會伴隨其一生,不會因容顏逝去而消失。所以我們就要象這蘿蔔一樣,不以貌取人。」
蘿蔔確如老者所言,除了表皮難看,裡面的肉潔白清甜,可以直接吃。我更佩服他的營銷手段,巧妙地避開缺點,強化優點。不去上課簡直就是浪費了人才,比某些磚家強了不要太多。
腊味炒蘿蔔萵筍
所需食材
臘肉150克,臘腸150克,白蘿蔔1個,萵筍1根,辣椒30克,小蔥50克。
姜1塊,料酒10克,糖2克,生抽10克,鹽5克,蠔油5克,生粉5克,食用油10克。
製作方法
(1)姜洗乾淨拍碎,擠出薑汁。萵筍去皮切片。蘿蔔洗乾淨,去皮切片。小蔥洗乾淨切段,切點蔥花。辣椒洗乾淨,去蒂切圈。燒開一鍋開水,放入臘肉,臘腸煮5分鐘,然後撈出切片。生粉,蠔油放入碗裡,加入少量清水拌勻,製成芡汁。
(2)燒鍋倒入食用油,放入腊味炒至滲透出豬油,盛出。然後放入蘿蔔片,加入薑汁翻炒1分鐘左右。
(3)加入萵筍片翻炒,加入鹽,糖炒勻,時間約1分鐘。
(4)加入腊味,料酒翻炒,加入蔥段,辣椒炒30秒鐘。
(5)加入芡汁勾芡,出鍋,撒入蔥花。
製作關鍵
1.腊味蒸煮
臘肉製作完成,也就失去了水分,從而變得堅硬,特別是瘦肉。所以需要蒸或者是煮,讓瘦肉重新吸收水分,恢復脆口。臘腸也是如此,蒸煮過後就會恢復本來面目,口感更好。
2.蘿蔔加薑汁
民間認為,雖然冬天的蘿蔔營養豐富,有小人參之稱,但是天性「寒涼」,而姜是「燥熱」之物,炒蘿蔔的時候,加入薑汁,兩者就能中和。而且薑汁揮發後,蘿蔔片帶有一種特別的香味,更加好吃。
3.萵筍葉不要浪費
萵筍葉的營養並不比萵筍少,很多人把它們扔掉,白白浪費了,十分可惜。萵筍葉可以和肉類爆炒,煮湯,煎雞蛋,涼拌等。我家最受歡迎的是涼拌,先把萵筍葉焯水至斷生,過一下涼白開,瀝乾水分裝盤,加入生抽,辣椒油,花椒油等拌勻,即可開吃。
創作不易,喜歡請點個讚唄,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