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遊覽新選擇!深圳開通首個港珠澳大橋海上遊航線

2020-11-23 SZNEWS

原標題:濱海遊覽新選擇!深圳開通首個港珠澳大橋海上遊航線

深圳首個港珠澳大橋海上遊航線3月28日將從蛇口郵輪母港魅力啟航,深圳市民海上觀景又添新選擇。「港珠澳大橋海上遊」是繼「海上看深圳」項目之後的又一次航線升級。新航線的開通,不僅帶領遊客近距離觀賞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更有機會在珠江口奇遇白海豚,欣賞伶仃洋獨特風光!

遊船從蛇口郵輪母港出發,航經內伶仃,旅客可出艙前往甲板,觀賞內伶仃島和珠江口風景。離開內伶仃島後,航行至港珠澳大橋及大橋西人工島(白海豚島),旅客可從海上觀賞港珠澳大橋壯麗景觀,之後返回蛇口郵輪母港。

航線全程120分鐘,3月28日至31日,每天一個航班,時間為16:45-18:45;4月起,周一至周五每日一個航班,時間為15:00-17:00,周六、周日每天兩個航班,時間分別為13:45-15:45和16:45-18:45。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人間四月天,蛇口郵輪母港推出「海上春遊季」。新航線嘗鮮體驗價為成人100元/人,兒童50元/人,船票一價全包,含防疫小禮包、頂層甲板免費觀光和拍照服務等。新航線由去年10月下水的新船迅隆9號和迅隆11號運營,船艙內設施齊全,兩層客艙全部採用豪華舒適軟座,選個靠窗的位置坐下,就可以將沿途的風景盡收眼底,巡閱海上絕美風景!

新航線的開闢,標誌著探索研究「海上看深圳」升級到「海上看灣區」,邁出實質性一步,為後期「海上看灣區」提前進行航線部署。據悉,招商蛇口耗資2.4億全力加快觀光船的建造,該船將採用電推系統,以全新的環保模式運營,提供水上休閒娛樂、城市文化體驗、商務活動等功能,預計今年8月投入使用。未來將進一步拓展海上觀光航線,與本地特色文化、餐飲、演藝等休閒娛樂活動或各種主題活動相結合,滿足遊客的多元化需求,將深圳濱海遊船旅遊項目打造為粵港澳大灣區標杆精品必遊項目、深圳新城市名片。

「港珠澳大橋觀光」沿途部分景點

內伶仃島

位於珠江口內伶仃洋東側,處在深圳、珠海、香港、澳門之間,位於深圳市西南,距蛇口約9公裡,面積4.84平方公裡,是深圳39個海島中面積最大的一個。伶仃洋,因文天祥的傳世名句「零丁洋裡嘆零丁」而被大眾熟知。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橋的形式連接香港、珠海及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的起點是香港大嶼山,經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後分成Y字形,一端連接珠海,一端連接澳門,總長約55公裡。整座大橋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時速每小時一百公裡。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西人工島(白海豚島)

西人工島,是港珠澳大橋四個人工島中面積最大的,相當於300個足球場大小,它是珠澳唇齒相依的海上明珠,也是國內唯一的港珠澳三地交匯處。

(記者 徐興東)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將啟動東人工島旅遊開發
    這也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的旅遊開發提上了日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基礎設施,港珠澳大橋自去年10月通車運營至今,已成為境內外遊客熱門「打卡」目的地。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截至本月6日,驗放出入境旅客已突破1000萬人次。在珠海經港珠澳大橋過關前往香港,成為不少遊客的新選擇。有遊客表示,正是為了能一睹港珠澳大橋的真容,才選擇這樣的方式出行。
  • 港珠澳大橋之上,120萬㎡灣海不夜城!真正的灣區封面,來了!
    其實結果並不難尋,只要我們攤開粵港澳大灣區的地圖,就會發現灣區真正的C位核心,正在連接珠港澳三地的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之上!港珠澳大橋實景圖作為珠三角東西岸關鍵的「一橫」,港珠澳大橋的意義可謂深遠。通過港珠澳大橋的聯通,已實現45分鐘暢行港珠澳,如今,三地已有約40000人/天實現跨境上班。不僅如此,港珠澳大橋也已成為跨境物流的快速通道,2019年1-8月,大橋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流程較2018年12月分別縮短38%和40%,直接激活三地貿易!
  • 港珠澳大橋 | 穿梭港澳飛翼船《珠澳海灣遊》、 灣仔海味市場一天超值遊
    第一天:順德/華南/增城鳳凰城碧桂園--澳門環島遊--珠海圓明新園--返程於指定時間、地方集合,乘車前往世界特色魅力城市珠海,途徑偉人故裡--中山。視當天人數而安排參觀沉香同仁堂,桂山蜂場或者萬家竹業(三選二)。後安排豐盛團隊午餐。
  • 世茂 港珠澳口岸城!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上唯一可開發可售的項目!佔據千億橋頭堡港珠澳口岸!
    港珠澳大橋橋頭堡兩大酒店集群佔位:香港東湧世茂福朋喜來登酒店和珠澳口岸島的世茂喜達旗下凡象,茂御,茂御居,睿選星級酒店。北側正對珠海拱北及吉大高端居住區,南側為澳門本島,東側為港珠澳大橋及珠江口遠眺香港大嶼山。
  • 港珠澳大橋建設都攻克了哪些世界性難題?
    在10月23日上午舉行的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上,習主席用「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來形容這一世紀工程。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 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港珠澳大橋獲得的專利港珠澳大橋實施了300多項課題研究,發表論文超過500篇(科技論文235篇)、出版專著18部、編制標準和指南30項、軟體著作權11項;創新項目超過1000個、創建工法40多項,形成63份技術標準、創造600多項專利(中國國內專利授權53項);先後攻克了人工島快速成島、深埋沉管結構設計、隧道複合基礎等十餘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帶動20個基地和生產線的建設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了!看《人民畫報》上的超級工程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港珠澳大橋實現5G網絡全覆蓋:高清人臉辨識、北鬥參與運維
    據香港文匯網7月3日報導,港珠澳大橋5G通信網絡建設日前通過驗收測試,標誌著大橋5G通信網絡全線開通,實現橋區內地部分5G信號全面覆蓋。 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3日在接受採訪時透露,5G網絡全覆蓋將為大橋開展沉浸式觀光遊覽、高清人臉識別、無人駕駛等應用奠定了堅實的網絡基礎;而且5G將攜手北鬥、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入「港珠澳大橋智能化運維技術集成應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開啟港珠澳大橋智能化運維探索新階段的同時,亦將為相同類型的「生命線工程」提供支撐。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修建的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是如何修建的.   連接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跨海大橋正式通車的消息刷爆了整個網際網路,這項偉大的工程讓舉國沸騰,讓世界矚目。
  • 深圳開通蛇口至桂山島直航航線
    8 月 18 日上午,隨著深圳航運集團由蛇口開往桂山島的首班客船順利開航,標誌著深圳蛇口至桂山島首條直航航線正式開通。該航線開通,也意味著深圳人一小時旅遊度假圈又多了一個全新的海島旅遊目的地。▲首班客船開航。
  • 港珠澳大橋原班人馬!中國南方又一跨海工程,八千名工人全面復工
    在中國南端一望無垠的伶仃洋海域上,超過八千名建設工人從全國各地向此集結,距離港珠澳大橋僅40公裡的又一綜合性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和人工島結合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這就是中國又一大型跨海基建項目——深中通道,其多項紀錄甚至超過港珠澳大橋。
  • 航拍港珠澳大橋邂逅白海豚
    這座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裡,可抗16級颱風、8級地震及30萬噸巨輪撞擊。通車後,港珠澳三地車程將由三個多小時縮短至半小時。日前,現代快報記者駕車穿越了處於交付驗收階段的港珠澳大橋,零距離感受了這座跨海大橋的魅力。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怎麼防止被水淹?
    作為鐵路工程師,我對港珠澳大橋一直比較關注,還寫過相關科普文章,港珠澳大橋有三個核心關鍵的工程,其一就是跨海大橋,其二就是跨海隧道,其三就是銜接隧道和大橋的人工島,這三個超級工程合在一起,鑄造了港珠澳跨海大橋這個舉世無雙的超級大工程,也證明了我國工程建造技術已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唯一項目 一橋連三地!
    項目十大優勢1、【超級奇蹟】港珠澳大橋,1269億世界工程奇蹟,全國唯一陸路相連港澳的橋隧工程,緊密連接兩岸三地。港珠澳半小時生活圈核心樞紐,5分鐘到達珠海市中心,10分鐘到澳門,30分鐘到香港。2、【超級戰略】國家戰略,兩岸三地,一國兩制,深度整合大灣區資源,匯集高端人才,推進大灣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3、【超級門戶】港珠澳口岸島作為世界最大口岸,一年累計84.45億美元進出口,覆蓋全國26省,1500億政府紅利加持,能級全面超越橫琴。
  • 港珠澳大橋設計壽命120年是一根標杆
    10月23日上午,被稱為"現代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10月24日上午正式通車運營。大橋全長55公裡,集橋、島、隧於一體,創造了沉管隧道"最長、最大跨徑、最大埋深、最大體量"的世界紀錄,涵蓋了當今世界島隧橋多項尖端科技,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的工程之一。除了是世界最長的大橋,港珠澳大橋的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20年,打破了國內大橋的「百年慣例」。
  • 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
    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長約6.8公裡、雙向8車道、時速100公裡、設計使用壽命100年,又一座超級隧道正在伶仃洋形成。這是正在建設的超級大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也是世界首次使用的雙向八車道超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比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長1.2公裡,寬兩車道。
  • 樹立行業新標杆,中旅再次中標港珠澳大橋項目!
    樹立行業新標杆,中旅再次中標港珠澳大橋項目!,不僅加強了珠江西岸與香港、澳門地區的經濟、社會聯繫,也加強了三地人流連通,更吸引了全國各地旅客前來「打卡」,使得港珠澳大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旅遊熱點。11月23日,香港中汽旗下的香港中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憑藉綜合服務實力與良好口碑,與珠海粵雅傳媒有限公司組建聯合體,正式和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籤署了《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廣告總體規劃合作協議》,將為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提供大橋主體工程(包括橋、島、隧)總體廣告規劃設計服務。
  • 首個曲線沉管安裝成功!港珠澳大橋又一次驚動了中央!
    繼港珠澳大橋橋梁主體貫通後
  • 嫦娥探月、火星探測、C919和港珠澳大橋等,這些都有「天大力量」
    牽頭建設世界最大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我國地震工程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由天津大學牽頭在天津建設,也是迄今為止在天津建設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總投資預計將超過15億元人民幣。該裝置將建設在嶄新的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內,總建築面積7.7萬平方米,建設周期為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