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碧海藍天!航拍港珠澳大橋邂逅白海豚

2021-01-11 央廣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瑜 / 文 顧煒 / 攝 李恆毅 / 視頻)碧水藍天,蛟龍穿海,一橋飛越,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這座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裡,可抗16級颱風、8級地震及30萬噸巨輪撞擊。通車後,港珠澳三地車程將由三個多小時縮短至半小時。日前,現代快報記者駕車穿越了處於交付驗收階段的港珠澳大橋,零距離感受了這座跨海大橋的魅力。

  

  圖說:驗收階段的港珠澳大橋 來源:現代快報 顧煒 攝

  驚豔!臥波穿海,橋亦非橋

  " 簡直太壯觀啦!" 在珠海拱北的情侶南路上,兩位外地遊客與背後的港珠澳大橋合影留念。大橋還沒正式通車,但卻已成為珠海熱門景點,乘船遊報名的遊客絡繹不絕。

  2017年12月26日,在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現代快報記者驅車來到大橋上提前體驗。

  

  圖說:大橋還沒正式通車,但卻已成為珠海熱門景點 來源:現代快報 顧煒 攝

  經過位於拱北人工島上的港珠澳大橋收費站後,汽車開始上橋,橋面雙向六車道,寬闊平坦。繼續往前,汽車依次經過了三座通航斜拉大橋,即九洲橋、江海橋、青州橋,它們分別對應著 " 風帆 "" 海豚 "" 中國結 " 的造型。三座斜拉橋蔚為壯觀,尤其青州橋鑲嵌的兩個巨大 " 中國結 ",大氣磅礴,又不失精巧別致,成為港珠澳大橋最耀眼的標誌之一。

  在海上建橋難度可想而知,工匠們真是巧奪天工。據介紹,近23公裡的大橋主體工程,用鋼量40多萬噸,能建60座艾菲爾鐵塔。" 大橋除樁基外,包括橋墩、橋身都是在岸上預製完成,然後搬運過去拼裝的。"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管理部副部長楊衛國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 " 搭積木 "。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管理部副部長楊衛國

  驚嘆!橋、島、隧完美結合,創新無處不在

  港珠澳大橋是橋、島、隧的完美結合。經過 " 中國結 " 下橋後,汽車駛入了西人工島,從這裡進入隧道,經過 6.7 公裡的海底穿行後,從東人工島駛出前往香港。如果從遠處看的話,這一段就像蛟龍一個猛子扎進海底,然後再從海面跳了出來。

  記者乘車體驗當天,隧道還在施工。楊衛國介紹,可別小看這段海底隧道,它佔了好多 " 世界之最 "!這是迄今世界最長、埋入海底最深、單個沉管體量最大、設計使用壽命最長、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隧道由 33 節鋼沉管拼接而成,每節沉管重 8 萬噸,相當於一艘航空母艦。

  西人工島,新植的椰子樹已經成活,草坪也鬱鬱蔥蔥起來。西島是一艘飄在海上的巨大郵輪造型。記者探訪當天,空氣能見度不太好,但還是隱約看到了對面同樣造型的東島,與西島兩兩相望。

  驚喜!白海豚一家三口遊玩嬉戲

  楊衛國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大橋所在海域是 " 海上大熊貓 " 中華白海豚的最大棲息地,也是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施工期間,他曾多次看到過白海豚活動。" 大橋從設計,到具體施工,都儘量減小對白海豚活動的影響。" 他說。

  就在現代快報記者在西島俯瞰大海時,突然看到海面跳出幾個白白的身影,這不正是中華白海豚麼?它們正安然遊過西島前的海底隧道區域。記者看到,這次總共是三隻白海豚,它們不時躍出水面嬉戲玩耍,露出了白白的肚皮,調皮可愛,看上去好像是幸福的一家三口。

  記者採訪時,大橋正在進行最後收尾工作。元旦前,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亮燈,大橋已具備通車條件,2018 年港珠澳大橋將從建設轉入營運。這座大橋是在 " 一國兩制 " 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等大橋正式開通後,港珠澳三地將首次實現陸路連接,未來對珠三地區的綜合競爭力,對港澳的長期繁榮,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背後故事:「水中大熊貓」中華白海豚倒逼方案優化
    從設計到建設前後歷時14年,當今世界裡程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港珠澳大橋將於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世界級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譽為是我國由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邁進的裡程碑之作。
  • 預告|乘風破浪,港珠澳大橋是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的?
    預告|乘風破浪,港珠澳大橋是如何保護中華白海豚的?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港珠澳大橋這一世界級大橋是如何建成的呢?14日上午10點,由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科學中心、羊城晚報社聯合主辦的珠江科學大講堂第73期將特邀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來講述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故事。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個「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橫跨伶仃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創下了多個世界之最: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橋、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大橋,建設難度極高,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在國外最頂尖橋梁專家眼裡,它被認為是「全球最具挑戰的跨海項目」。
  • 港珠澳大橋:保護白海豚花了3.4億,實現「零傷亡不搬家」
    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將於10月24日上午正式通車。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0月21日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了解到,在大橋修建過程中,為保護中華白海豚,耗資約3.4億元。總長約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穿越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片水域的海洋環境極為敏感。
  • 生態保護貫穿港珠澳大橋建設始終,實現中華白海豚「零傷亡」
    南方日報 圖中華白海豚又稱「海上大熊貓」,對海洋環境要求極高,而港珠澳大橋所在的珠江口海域中,棲息著2000多頭野生中華白海豚,如果在橋上眺望,幸運的話還能看到它們時而躍出海面,時而歡快互動。白海豚不搬家,是港珠澳大橋項目的建設目標之一。而今,港珠澳大橋已通車,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用自己的智慧與行動實現了這一目標,既自豪也欣慰。
  • 港珠澳大橋將打造地標式建築 擬設白海豚觀賞區
    中新網11月9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備受關注的港珠澳大橋將打造成世界級跨海通道、地標式建築。  港珠澳橋鑄「地標式」景觀  擬建的港珠澳大橋工程規模宏大,將超越目前已建成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區域水文、地質、航運等建設條件更為複雜,連接粵港澳三地涉及到的問題多而且新,存在如三地標準的統一、口岸的規劃布置等問題。
  •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時間:2018-10-24 07:10   來源: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央視網消息: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了!看《人民畫報》上的超級工程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今日貫通:「海底呼吸順暢」
    中山大學教授鄭天祥表示,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能夠增強珠三角區域經濟競爭力,可形成新型的「前店後廠」關係,讓珠三角西岸城市間「親上加親」,大橋的建成可使珠江西岸與港澳三地率先形成統一市場,提高三地的經濟結合度,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域之一。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橋痴」孟凡超:用匠心刷新中國速度 創造...
    這句話的作者,就是港珠澳大橋的總設計師孟凡超——孟子第七十四代孫。孟凡超的父親是山東臨沂人,也是孟子後裔,抗日戰爭時期作為青年學生幾經輾轉到了四川遂寧。1959年,孟凡超出生在四川遂寧,是中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創造了世界奇蹟,是中國人的驕傲,而總設計師孟凡超是我們山東人的驕傲!
  • 環球時報記者登上港珠澳大橋及其人工島 領略「超級工程」的設計之美
    的確,這座被英國媒體評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跨海大橋有著多項世界第一的紀錄: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有著世界上最長、最深的公路沉管隧道,而在隧道的修建過程中,進行的是世界上最精準的深海對接……然而,被很多人忽視的是,這座大橋還是一座充滿美感的工程。2月3日至5日,《環球時報》記者登上港珠澳大橋及其人工島,穿越海底隧道,成為項目交付驗收前最後一批領略大橋之美的訪客。
  • 科研人員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拍到10多頭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老少」同遊(央廣網發 通訊員孔建華供圖)央廣網珠海7月24日消息(記者何偉奇 通訊員孔建華 黎紅源)7月22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聯合北理工珠海學院白海豚研究中心為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保護區日常巡護和資源監測工作提供技術服務及科技支撐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從珠海景色最美的濱海道路——情侶路上向東遠眺,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宛若蛟龍,蜿蜒騰越於蔚藍色的海面上。這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梁工程,也是綜合建設難度最大、最具挑戰性的超級工程:在風大浪急的外海搭建使用壽命120年的鋼鐵巨橋、在海底40多米深處建造最長的沉管隧道、穿越30萬噸級航道和白海豚保護區的施工現場……可以說,每一項挑戰都前所未有。
  • 上了港珠澳大橋,你能下車逛!人工島,大變身!
    今後去港珠澳大橋「打卡」,不僅是坐車兜風了,還可以上東人工島觀光!4月24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官方網站掛出《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旅遊及配套設施開發總體策劃及概念設計招標公告》。而在與之相對的西人工島的建築風帽上,也有一對「眼睛」。據中國交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常務副總工程師尹海卿介紹,這一設計借鑑了貝聿銘設計的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頂部的眼睛造型。其中,西人工島排風口的形狀像是一對「丹鳳眼」,溫柔多情,而東人工島上的眼睛則更像是男性的眼形,陽剛有力。
  • 震撼大片揭秘:港珠澳大橋的六個「世界之最」!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一起來了解一下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 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這是鳥瞰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西人工島(4月28日攝)。創下多項世界之最,橋島隧合一的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部門最終接頭於5月2日正式吊裝沉放,它的對接成功將標誌著全長5664米的海底隧道全線合龍。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新華社廣州6月11日電  題: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新華社記者 周強  這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裡。  這是擁有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的大橋,隧道全長6.7公裡,全部採用沉箱預製搭建。
  •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8級地震
    港珠澳大橋10月24日上午9時,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將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設計負責人孟凡超接受香港媒體專訪時表示,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最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通車後將形成三地「1小時生活圈」的戰略目標,珠三角同城化、一體化的時代即將到來;港珠澳大橋對大灣區經濟增長有重大的支撐作用,經濟價值遠超大橋本身千億元的投資,會為區內經濟產生幾十萬億經濟效益。
  •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原標題:【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它的建成,不僅標誌著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也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駛入快車道。
  • 三地發行《港珠澳大橋》郵票!方寸間展示國家記憶
    《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東人工島 圖片來源:中國郵政網站第二圖展現了東人工島,東人工島是可以駐足欣賞白海豚和遠眺美景的多功能人工島。大橋在建設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為中華白海豚營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畫面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 她,用壞5個攪拌機,打出港珠澳大橋「不開裂混凝土的超級配方」
    總長約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順利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