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壞5個攪拌機,打出港珠澳大橋「不開裂混凝土的超級配方」

2020-12-08 騰訊網

說到"張寶蘭"這個名字,你可能陌生,但說到"港珠澳大橋",你應該熟悉吧?

總長約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順利通車。

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標誌著珠海、澳門同香港間的車程由3小時縮短至45分鐘,這座橋將珠三角地區連成一片,形成港珠澳"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同年年底,"港珠澳大橋",成了年度經濟類十大流行語之一。

2019年6月30日,航拍港珠澳大橋和口岸人工島及收費站。

港珠澳大橋怎麼就和張寶蘭扯上關係了呢?

不但扯上了關係,而且關係還很大!

用島隧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的話來說:張寶蘭是港珠澳大橋當之無愧的"建設功臣"。

1987年以來,大學畢業的張寶蘭一直在中交四航局研究院從事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1年4月29日,張寶蘭從研究院市場部調回建築材料研究所,被派往珠海參與港珠澳大橋沉管混凝土試驗室項目的搭建工作。

2011年5月3日,張寶蘭在珠海第一次與大橋島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見面,林鳴當即表態試驗室由張寶蘭負責,她也就成了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沉管預製廠試驗室主任。

從此,張寶蘭帶領檢測試驗團隊紮根牛頭島,長期堅守在生產第一線,為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貢獻應有的力量。

根據港珠澳的設計要求,港珠澳大橋的主體建築使用壽命是120年。港珠澳大橋能否成功建成,關鍵就在海底沉管隧道。

要保證港珠澳大橋120年壽命 ,海底沉管隧道必須能經受住時間和海水的考驗,就得有無危害裂縫的混凝土。

不管是業界,還是教科書,都流傳著一句話"大體積的混凝土沒有不開裂的"

沒有這種混凝土怎麼辦?去研究創造。

張寶蘭是一個敢於挑戰權威的人,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張寶蘭結合多年豐富的課題研究實踐經驗,差不多用了一年時間,攪拌機也用壞了5個,在完成了海量的試驗後,基礎配方終於出爐。

張寶蘭帶領團隊,經過不懈努力,反覆配比100多噸混凝土後,終於研究出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超級配方"

這場景是不是像極了電影中的?

"超級配方"出來後,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沉管預製。

按照設計要求,每個標準沉管長180米,寬37.95米,高11.4米,重約8萬噸。

這樣的超級沉管,世所未有。

不過,張寶蘭還是帶領團隊製造出來了,33節零裂縫的超級沉管,用了5年時間澆造

時間,是奇蹟的最好見證者。

"隧道要做到滴水不漏,在高溫、高溼環境下,大型集群工程的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是工程建設面臨的重大挑戰。"

工程剛開始,各方專家是持懷疑態度的,但張寶蘭用事實贏得了他們的信任。

張寶蘭置身荒島七年,這些日子中,哪有"容易"二字?

剛到牛頭島時,島上還在開山劈石的建設中,張寶蘭住的是幾公裡外的簡陋民居,而且和2個年輕姑娘擠在不到6平方米的房子裡。在海上運輸儀器設備時,張寶蘭還在船艙甲板上睡過。

守著荒島這些年,張寶蘭錯過了與家人的多次團聚。

她錯過了兒子的中考和高考,很多次母親生病,她也不能陪伴照顧。七年來,難得的一次休長假是因為摔傷,在家休養了近10天。

在得到的同時,註定也會錯過一些東西。

很多人問張寶蘭,後不後悔人生中這與家人分開的七年。

張寶蘭的回答是:不後悔。雖然有遺憾,但是我比很多人幸運。

張寶蘭還說:身在這個時代,我很幸運。正是因為國家的發展,因為時代的進步,才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去經歷這麼大的項目。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通車的那一天,相信激動的人群中少不了張寶蘭,畢竟之前的所有付出,都是為了這一天的到來。

資料、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

相關焦點

  • 工程師挑戰世界級難題 打出「不開裂混凝土配方」
    新時代奮鬥者最幸福港珠澳大橋「建設功臣」張寶蘭紮根牛頭島七年挑戰世界級難題 打出「不開裂混凝土配方」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除署名外)從廣州駕車前往珠海,再轉乘渡輪到伶仃洋深處的荒島牛頭島。港珠澳大橋能否成功建成,關鍵就在海底沉管隧道;而沉管隧道要保證120年在海底不漏水,混凝土是重中之重。現年53歲的張寶蘭,已研究了混凝土20多年,2011年5月被委以重任派往牛頭島管起大橋沉管預製廠混凝土試驗室工作。「試驗室籌建工作是塊硬骨頭。」
  • 40米水壓下「滴水不漏」,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是如何防水的?
    出品| 網易新聞作者| 鶴運,土木工程博士萬眾矚目的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提到這項超級工程,想必許多人現在已經知道,它的海底隧道是建設難度最高的部分。2017年3月7日,港珠澳大橋工程完成了最後一個管節的安裝,意味著這個「世紀工程」打贏沉管安裝的「收官之戰」。這條5.6公裡的海底隧道,在攻破重重技術難關之後,保證了40米水壓下的「滴水不漏」,打破了世界紀錄。
  • 港珠澳大橋「強筋健骨」的奧秘—新聞—科學網
    此外,「對於整個港珠澳大橋來說,鋼結構防腐防鏽其實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佔大橋2/3體積的混凝土結構防腐同樣決定著大橋120年能否屹立不倒。」景強補充道。 為了讓這座大橋「強筋健骨」,金屬所科研人員紮根實驗室挑燈夜戰,在施工一線摸爬滾打,拿出了一套聯合防護技術。
  • 揭秘港珠澳大橋重要的紐帶——東西人工島
    揭秘港珠澳大橋重要的紐帶——東西人工島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10月26日 16:07 A-A+ 全國人民共同見證這個「超級工程」通車的歷史性一刻。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線路全長55公裡、使用壽命120年、可抗颱風16級、主梁鋼板42萬噸、橋墩224個。  這些數據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吧?現在,我們要揭秘的是連接港珠澳大橋的至關重要的紐帶——東西人工島,這也被譽為世界人工島建造史上的奇蹟。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科技大橋,在這些世界級挑戰的背後,是一系列創新攻堅和科技支撐的強力驅動。」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表示,自2003年前期籌備工作開始至今,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研究為主線,200多家科研單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圍繞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共開展科研專題研究300餘項,終於託舉起這座世界級工程。  目前,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全線貫通。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結構貫通!世界級偉大工程將橫空出世!
    近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永久結構勝利貫通。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沉管的製造、浮運、下沉,安裝,以及最終接頭的製造、浮運、下沉等關鍵環節。今天,超級建築再給大家說說就在這幾天進行的、剛剛結束的,海底隧道沉管最終接頭的焊接和注漿施工,這也是沉管隧道施工最後環節的倒數第三和倒數第二個關鍵工序。海底隧道正式貫通只差最後一步。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採用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12000噸全迴轉浮吊「振華30」,創下6000噸級最終接頭一天內完成安裝貫通的世界工程記錄,毫米級對接、滴水不漏。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了!看《人民畫報》上的超級工程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畫報的這組圖片,一同走近「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了解大橋的成長曆程。兩個人工島是用120個直徑22米、最高50.5米、重達500噸的鋼圓筒圍成。鋼圓筒在上海振華重工長興基地製造完成後,再用7萬噸級特種船「振華17」號轉運至1600公裡外的施工地點。 攝影 沈道峰
  • 引入港珠澳大橋沉管工藝,車陂隧道預計明年底通車
    此次沉管的成功起浮,標誌著車陂隧道工程項目施工進度將進入「快車道」,港珠澳大橋沉管技術的突破升級。建設中的琶洲地區。沉管工藝迭代升級港珠澳大橋有約6.7公里海底隧道,其沉管隧道長約5.6公裡,是港珠澳大橋難度最高的控制性工程。為確保港珠澳大橋120年的使用壽命,中交四航局僅用14個月就建起了佔地56萬平方米的世界最大沉管夢工廠,以高超的工藝水準,耗時6年完成了17節超級沉管的預製使命。繼港珠澳大橋之後,車陂隧道項目「移花接木」其關鍵技術——全斷面預製。
  • 又一個超級工程!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
    我國這些年製造的超級工程數不勝數,甚至在每個國家都留下了腳印,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又一超級工程!首個「八車道」海底隧道,難度超過港珠澳大橋。長約6.8公裡、雙向8車道、時速100公裡、設計使用壽命100年,又一座超級隧道正在伶仃洋形成。這是正在建設的超級大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也是世界首次使用的雙向八車道超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比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長1.2公裡,寬兩車道。
  • 快來看看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驚豔世界、無與倫比!
    2017年6月5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北車道鋼封門拆除完成,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實現了單向貫通。由於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已於2016年9月27日貫通了,因此從整個大橋看,北車道已基本貫通。待本月底,海底隧道南車道的鋼封門拆除後,港珠澳大橋就全面貫通了。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介紹過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建設、沉管隧道建設以及最終接頭施工的有關情況。
  • 港珠澳大橋之後,伶仃洋上再起超級工程
    受訪者供圖 浩瀚的伶仃洋上,距港珠澳大橋正北38公裡,正開啟一個新徵程——又一世界級超大「橋、島、隧、海底互通」四位一體集群工程,全長24公裡,設計八車道、時速100公裡的深圳至中山通道(以下簡稱深中通道)已顯雛形,其中特長海底沉管隧道和一座飄浮在海上的特大懸索橋,將開創世界先例。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D、2019年12月10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工程榮獲「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E、2020年8月,港珠澳大橋榮獲「2020年國際橋梁大會(IBC)超級工程獎」。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裡程最長、沉管隧道最長、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的跨海大橋;大橋工程的技術及設備規模創造了多項世界記錄。
  • 港珠澳大橋:「中國製造」撐起超級工程「世界之最」
    這是鳥瞰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西人工島(4月28日攝)。創下多項世界之最,橋島隧合一的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部門最終接頭於5月2日正式吊裝沉放,它的對接成功將標誌著全長5664米的海底隧道全線合龍。  正是基於鄰近香港國際機場航線限高和伶仃洋航道滿足30萬噸輪船通航的需要,港珠澳大橋最終選擇了集橋—島—隧於一體的設計施工方案。這條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由33個巨型沉管組成,每節管道長180米,寬37.95米,高11.4米,單節重約8萬噸。
  • 又一超級工程創先例!6萬噸巨無霸沉入海底,難度超越港珠澳大橋
    在高鐵、橋梁建設方面非常出眾,港珠澳大橋就是非常有名的代表,但是今天我們要看的深中通道工程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國家級重點工程,該工程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超級工程。又一超級工程創先例!6萬噸巨無霸沉入海底,難度超越港珠澳大橋。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怎麼防止被水淹?
    作為鐵路工程師,我對港珠澳大橋一直比較關注,還寫過相關科普文章,港珠澳大橋有三個核心關鍵的工程,其一就是跨海大橋,其二就是跨海隧道,其三就是銜接隧道和大橋的人工島,這三個超級工程合在一起,鑄造了港珠澳跨海大橋這個舉世無雙的超級大工程,也證明了我國工程建造技術已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 港珠澳大橋建設背後的故事!
    全長約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橫跨珠江口外伶仃洋海域,將香港、澳門和珠海三地連為一體,過去,從珠海市抵達香港,開車需要3個半小時,而隨著港珠澳大橋的投入使用,只需要半個小時。那麼,港珠澳大橋到底用了多少砂石骨料?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滴水不漏震驚香港橋王,全球漏水率10%
    島隧工程總指揮林鳴說,「舉個例子,港珠澳大橋的地基是厚軟土地基,不同於厄勒海峽大橋海底隧道的巖石地基,所以沉管隧道的基礎剛度協調及不均勻沉降控制非常困難。合同規定港珠澳大橋沉降限度是20釐米,而國外同類工程的沉降限度在30釐米以上。」 為了實現沉降達標,並且讓隧道不漏水,中國工程師在如何使軟土層變硬上做文章,進行了多項有價值的創新,用技術突破攻克隧道漏水的難關。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核心部件用了24萬噸河北鋼
    據悉,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中,河鋼提供了含釩高強抗震螺紋鋼筋及精品板材產品約24萬噸。其中,13.5萬噸高強抗震螺紋鋼筋用於海底隧道巨型沉管建設,為創造外海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建設奇蹟做出了貢獻。世界上最長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長5.6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 全長6.7公裡的港珠澳大橋隧道,位於水下40米,發生火災怎麼辦?
    近年來我國在基建領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隧道也隨之貫通,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港珠澳大橋隧道了,作為世界上最深的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隧道全長6.7公裡,最大埋深48米,但隨之也帶來了隧道內消防安全隱患,有些人就開始擔心,港珠澳大橋隧道周圍都是海水,萬一隧道裡著火怎麼辦?該如何逃生?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全長6.7公裡 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概述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迎來了全線貫通的歷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