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血漿經濟」後遺症:男子輸血20年後染C肝

2020-12-01 搜狐網

  王運紅是少有的能用得起進口乾擾素的C肝患者,這樣一劑要上千元。

  患者杜某展示自己1991年底輸血的票據複印件。

  1993年元月,焦作市人民醫院血庫的出庫單,受血者為侯玉玲。

  「張小孩」當年買血的憑證。

  焦作市衛生局1992年的一份文件顯示,當時已注意到採供血中的C肝隱患。

  去年確診C肝的侯玉玲目前已到法院起訴維權,但前景不容樂觀。侯在訴狀中稱,1993年1月26日,她因剖腹產在焦作市人民醫院住院,術後輸血。 南都記者 郭現中 攝

  南都記者 孫旭陽 發自河南焦作

  在人生的第一份病歷上,還沒有取名的小張被醫生稱為「張小孩」。那是1993年的冬天,他出生第二天就開始發高燒,經診斷患有敗血症。在醫生開具的處方中,有一份30毫升的血漿。焦作市婦幼保健院給他開了處方之後,由父親持處方到焦作市衛校附屬醫院的血站裡,花了22元錢,幫他買回了這份血漿。

  1993年11月10日上午9時,這30毫升血漿被輸入「張小孩」的體內。17年後,多日高燒不退的小張被發現患有C肝。這種足以致命的傳染病讓張家陷入了困境。為給獨子治病,父母花光了預備給他買房子的積蓄,現在靠打零工給小張積攢醫藥費。他想吃什麼買什麼,父母都會盡力去滿足他,就像安慰一個即將病故的老人。

  在焦作市數目不詳的疑似輸血感染C肝患者中,小張因為比較年輕,遭遇更令人唏噓。在南都記者了解到的80多名此類患者中,超過一半都是曾在1990年代初因為生產,特別是剖腹產而接受輸血的中年婦女。她們大多位於社會底層,在很難通過法律索賠的情況下,只能靠東挪西借來延緩死亡的來臨。

  血之亂象「血漿經濟」期被「鼓勵」輸血

  在「張小孩」出生前後,河南各地「血漿經濟」正熱。在至少數百座血站中,外地專業賣血者、本地農民和少數城市低收入者以賣血為業。焦作市一位退休醫生說,當時該市大一點的醫院都有自採血站,賣血者有本地人,還有來自駐馬店甚至南方省份的人。

  焦作市衛生局辦公室主任石體鋒證實,20多年前,國家對採供血的管控措施尚未完善,當地也出現專業賣血者,衛生系統稱之為「輸血隊員」。國家關於獻血法律法規的缺位,讓衛生系統主要依賴「輸血隊員」提供血漿和血液製品。

  張家為「張小孩」買血的焦作衛校附屬醫院,便有一家血站。在張家目前所能找到的病歷材料中,沒有那30毫升血漿來自哪位「輸血隊員」的記錄,更別說該供血者的體檢情況。

  在其他曾輸血的C肝患者病歷中,也有標明供血者姓名的單據。但即使掌握了幾個姓名,也無法找到當年的供血者。按照2006年頒布的《血站質量管理規範》,採供血的原始檢測記錄保存的年限為10年。在此之前,檔案管理更為混亂。據焦作市一位知情者介紹,在1990年代初,專業賣血者為了規避衛生系統抽血次數的限制,會使用他人身份甚至化名去賣血。直到1996年,國家大規模整頓血站之後,這些亂象才得以緩解。

  30毫升血漿,讓父母為「張小孩」支付了22元。那幾年,在焦作市區的醫院裡一包300毫升的血漿,價格在100元出頭。血站採集同樣的血漿,則需要支付給「輸血隊員」50元左右的酬勞。翻番的差價,和當時醫院以藥養醫的體制,讓C肝患者們懷疑,醫生為了獲取更多提成,很可能會鼓勵那些原本不需要輸血的病人輸了血。

  雪上加霜的是,與當下中國嚴控剖腹產不同的是,當年剖腹產在基層醫院頗為泛濫。「順產的話,有的人一百多塊錢就能解決,剖腹產的至少上千塊。」焦作市民張愛榮說。1991年1月7日,在焦作市二院,時年24歲的張愛榮在醫生極力建議下選擇了剖腹產,在她產後,又被輸血300毫升。「血剛輸進去就心慌難受,我伸手亂扒,把小肚子上刀口的紗布都扒開了。」張愛榮說,她隨後被打了一針鎮靜劑,接著輸血。

  2012年6月初,張愛榮被檢查出了C肝。與她同一天在同一家醫院同一病房內產女的陳某,也在2012年年底確診了C肝。目前,陳某的病情已發展至肝硬化。「我也是剖腹產,麻醉沒過就被輸了血。」陳某現在常年在廣州治病。

  這些輸血的必要性頗受質疑。C肝患者侯在玲的病歷顯示,1991年12月1日,她在焦作市二院經剖腹產下一女嬰,「主要治療經過」中記錄,侯「術中出血不多」,但她也被輸了血。

  順產的產婦也有被輸血的。1990年8月,焦紅某在焦作市人民醫院順產後被輸血。針沒扎進去多久,她渾身皮膚就開始起紅斑,醫生為她注射了脫敏針後,接著輸。「我出血不多,生完孩子還很清醒,醫生說我身體受虧了,得輸血養養,我就信了。」

  除了生產,小手術也有被輸血的。1991年12月7日,王運紅因為咳血,到焦作市人民醫院看病。醫生懷疑他是支氣管擴張,但沒有確診。「醫生說我有點貧血,輸點血恢復得快,我就輸了350毫升的。」

  上述C肝患者都表示,當年他們完全信任醫生,並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輸血,輸血又有何風險。

  維權「生死線」1993年7月1日後才要求供血檢測C肝

  在進入2012年以來,20年前輸過血的部分人開始確診C肝,並試圖向醫院和衛生部門討說法。據焦作市衛生局統計,上訪的C肝患者有20多名,輸血時間在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之間。

  C肝屬於法定乙類傳染病,按防疫規定必須統計並上報。而整個焦作市,有多少曾接受過輸血的C肝病人呢?焦作市衛生局負責人對此表示,對C肝疫情,只有省級以上衛生防疫部門才有權公布。

  據一位知情者透露,去年,焦作市衛生局時任局長袁樹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焦作疑似輸血感染C肝的患者在5000人至1萬人之間。4月28日,袁樹莊在電話中告訴南都記者,他已經病退,不再過問此事。對該數據,袁既不證實也沒否認。

  記者查閱大量的新聞和相關論文發現,儘管因輸血感染C肝的事件和維權案件在全國都很多,但並沒有任何省份曾披露過相關的數據,國家對此類案件也沒有統一的法律解釋和善後措施。

  在母親王某看來,「張小孩」不幸中的萬幸是,他沒感染上更可怕的愛滋病。據京華時報2007年報導,河南澠池縣13歲女孩晶晶狀告澠池縣人民醫院輸血致使自己感染愛滋病,血漿來源,與「張小孩」的一樣,都來自焦作衛校附屬醫院。不過,晶晶接受輸血是在1995年,「張小孩」接受輸血一年多後。

  「張小孩」家不想打官司。母親王某說,「張小孩」只有21歲,還在讀書,家裡承擔不了病情公開的代價。

  4月24日,C肝患者侯玉玲向焦作市山陽區法院提起訴訟,向焦作市人民醫院索賠醫藥費、誤工費、交通費和精神撫慰金等共計5萬餘元。侯在訴狀中稱,1993年1月26日,她因剖腹產在焦作市人民醫院住院,1月27日,該醫院對她進行術後輸血。2013年4月22日,她因右耳突發性耳聾在該醫院被檢查出了C肝。

  然而,在焦作市衛生局看來,侯玉玲很難勝訴。最主要的理由是,在侯玉玲等人輸血時,中國並未要求對供血者和受血者進行C肝病毒的檢測。直到1993年2月17日,國家衛生部下發衛醫發(1993)第2號文件《關於發布血站基本標準的通知》,在附件《血站基本標準》中,增加了對供血的C肝檢測,在高危人群中增加了愛滋病檢測,要求自1993年7月1日起執行。

  「在此之前,我們沒有能力檢測這個。」焦作市衛生局辦公室主任石體鋒認為,即使真有人因當時輸血感染C肝,醫療部門也沒有過錯和賠償責任。況且,C肝感染者有窗口期,C肝傳染途徑又不止輸血一種,感染原因很難判定。

  但在醫療事故案件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就是患者只需要證明存在先後事實,醫院則需要反駁事實之間的因果關係。這使得1993年7月1日,成為曾接受輸血的C肝患者維權的「生死線」。近年來媒體披露的河南焦作、洛陽和鄭州多例C肝患者告輸血醫院勝訴的案例,都或多或少受益於舉證責任倒置。

  在此之前的C肝患者,則會被視作「歷史遺留問題」,很難以法律手段索賠。「周圍有好幾起告的,都不了了之。」C肝患者維權帶頭人張愛榮說,甚至在立案時,病人就會被法院告知很難打贏官司。因為你無法證明醫院的血液有問題,連自己住院前有沒有患上C肝都無法證明。

  然而,焦作市衛生局1992年12月28日頒發的一份文件,則顯示焦作市衛生局託庇於衛生部文件的做法值得商榷。這份《關於進一步加強醫院輸血及血源管理的通知》稱,「近年來,由於輸血造成的院內感染事件時有發生,給病人帶來了不必要的痛苦和經濟損失,並由此造成了一些醫療糾紛」。

  該通知要求轄區內的醫院在進行輸血治療前,對病人進行肝功、B肝五項和C肝抗原測定,發現問題及時在病歷上記載。同時,「進一步加強輸血隊員管理、嚴格進行體檢」,在抽血前必須進行B肝五項和C肝抗原測定。

  C肝患者們質疑,當年衛生系統為了所謂「血漿經濟」,曾縱容血源問題。至少,在1992年12月28日和1993年7月1日之間,焦作市衛生局通知中所提及的隱患及應對措施,只是在內部傳達,並未公開,更沒有解散血站和「輸血隊員」。

  病歷顯示,即使到了1993年11月,剛出生的「張小孩」在接受輸血前,也沒有接受過焦作市衛生局文件要求的C肝抗原測定。連這30毫升血漿的原主人是誰,也已不可查究。

  艱難等待C肝患者目前只能期盼「國家政策」

  5月9日,張愛榮領著幾個病友,又一次來到焦作市衛生局醫政科,要求將C肝及其併發症的報銷比例提高到90%,醫政科負責人對此不置可否。對C肝病人來說,金錢確實可以用來換取更多的生存時間,以及生存時較少的痛苦。張愛榮曾要求政府提供全額免費治療,現在她降低了標準。

  她們都明白,這基本不太可能。焦作市衛生局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輸血感染C肝及其他傳染病是一個全國性問題,要焦作單獨出資救助這些患者,幾乎沒有可能。

  不過,張愛榮還算C肝患者中比較幸運的。在2013年春天,包括她在內,至少有8名病友從焦作市二院獲得了5萬元的「救助金」。「醫院可以不給這筆錢。」焦作市衛生局辦公室負責人說,「為了維護社會穩定,救助弱勢群體,就給了她們。」

  8人都在醫院擬就的調解協議書上簽字畫押。患者畫某的調解協議書稱,在醫院支助5萬元後,「本次投訴一次性調解結案,將來國家在C肝處理方面如有新的政策和指示,乙方(醫院)將依政策規定執行」。

  「這5萬塊救了我的命。」張愛榮說,如果沒有這次救助,她九成活不到2014年。不過,這5萬元對於後續治療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治療C肝需要用幹擾素,進口的長效針劑,最便宜的一針1199元,只有少數人用得起,家境一般的只能用國產的,一針也需要數十元。如果用好藥,足量治,一個療程一年半,至少要花十幾萬元,這還不保證何時復發。

  做建築生意的王運紅是少有的能用得起進口乾擾素的患者。今年3月底,他曾跟著張愛榮一起到焦作市政府上訪。為了要點醫藥費,他們去過鄭州,上過北京,最後都被幾紙信函轉回了焦作。焦作市主管衛生的副市長遲軍,是他們見過的官銜最大的官員。

  那5萬元,很可能是他們所能要的最後一筆補償。焦作市二院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以後將不再考慮為自稱輸血感染C肝的患者發放「支助」。焦作市委宣傳部也表示,該市沒有對這些C肝患者進行過調查了解,也就沒有信息可以公布。

  C肝患者所能期盼的,目前只有「國家政策」。在等待的過程中,家在農村的病友往往會先行告別人世。C肝發作會導致消化道大出血,「人都是吐血死的。」張愛榮說,與這個下場比,渾身潰爛,頭暈眼花,精神恍惚、食欲不振等C肝常見症狀,反倒是輕的。在最近一次去醫院打幹擾素時,護士告訴她,「都不想給你打了,不忍心看你這麼難受。」

  記者掌握的80多個自稱輸血感染C肝的患者中,超過八成是因為生產而輸的血。其中,大部分已屆退休年齡或早已下崗。C肝讓她們原本底層的生活更添灰暗。「我們去醫院,醫院還說我們的C肝是亂搞傳染上的。」張愛榮說,事實上根據她和病友的統計,目前還沒發現有女病友把C肝傳染給丈夫的例子。

  但在這些中年婦女被確診C肝之後,她們的家庭生活都陷入麻煩之中。現在,她們儘量不串門走親戚,因為她們即使在別人家裡喝一杯水,都很可能遭到厭憎。但是,在喪失勞動能力之後,她們又必須依賴親友的救濟。

  一位女患者說,她年輕時是所在工廠的「廠花」,丈夫一直非常寵她,但現在,「他沒有明說,不過我有女人的直覺,我們不可能回到從前了。」另一位女病友說,因為C肝可以通過性傳播,有的病友只好對丈夫的出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受不了就只能離婚,那就更沒錢看病了。」

  幾乎每一個人都想過自殺,不過還是選擇堅持活下來,小心維繫與周圍的關係。一位47歲的女患者說,她一直是朋友圈的明星,患病前去K T V最拿手的曲目是《青藏高原》和《天路》,在她嗓子啞後確診了C肝,朋友們大多都跑光了。自認貌美的她現在只能跟著一個年過六旬的老頭湊合著過,「要不就沒飯吃」。

  21歲的「張小孩」更讓父母操心。在焦作的城鄉結合部,他已經是等待婚配的年紀,母親擔心一旦他因為維權把病情公開,既找不到工作,也娶不到媳婦,張家就只能絕後了。

  「輸血後C肝」

  高危人群

  C肝有「沉默殺手」、「小愛滋病」之稱。在我國以血液傳播、性接觸傳播和母嬰傳播為主,還有工作或生活密切接觸以及尚未認識的途徑等,但經輸血傳播C肝是主要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目前有近4000萬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累計新發C肝病人達數萬,2012年我國上報的C肝病例數達20餘萬人。我國採血機構從1993年7月起才開始執行C肝檢測,專家指出,凡是有過輸血史者,尤其是1994年以前的,都可能是感染C肝的高危人群。

  三個階段

  ●1990年8月,我國衛生部門發布《傳染病診斷標準》,通知醫生診斷「輸血後C肝」,但沒有同時要求採供血機構檢測C肝,也沒有向廣大輸血者告知輸血有風險或危險;

  ●1993年7月起,衛生部發文要求全國採血機構執行檢測C肝抗體,但經檢測的血液仍有漏檢率存在,且衛生部門與醫院均不實行輸血風險明示告知和同意籤字制度;

  ●1996年至今,開始實行輸血後明示告知、履行籤字制度。1998年施行《獻血法》,實行無償獻血制度,使血源質量有極大提高,政府加強整治採供血機構,司法機關打擊「血販」、「血頭」,懲治血站內外勾結,使採供血制度逐漸正常化。

  (據媒體報導及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焦點

  • 體檢結果C肝抗體呈陽性,這個病會遺傳嗎?C肝患者能不能要娃?
    C肝是感染C肝病毒(HCV)引起的血液傳染病,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傳播。由於C肝屬於傳染病,不是遺傳病,通過採取有效的辦法預防母嬰傳播,是可以要娃的。根據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感染病學分會等專業協會的專家對有關文獻的分析,認為我國目前的C肝病毒感染者,大約有1000萬人。在我國,現有的C肝患者主要經血液傳播而感染,具體的途徑包括:輸血和血製品,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進入。
  • 直系親屬之間可以輸血?關於輸血的常見「雷區」,還有這3個
    電視劇上常常會出現直系親屬為病人輸血的情節,因此誤導了一大部分人,認為直系親屬間輸血是最好的。然而直系親屬即使是血型相同的也不能互相輸血,不然會帶來致命危機。直系親屬能不能輸血?首先確切的說直系親屬間不能互相輸血,輸血其本質上是移植,常常伴有一系列的免疫反應,最可怕的是移植物抗宿主病,這是嚴重的輸血併發症之一,其死亡率高達90%以上。供血的人身體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細胞,會在患者身體中遷移和增殖,從而攻擊被輸血者的免疫系統,患者可出現口腔潰瘍、身上起皮疹、肝功能受到嚴重損傷以及腹瀉,血緣越親,輸血的風險就越高。
  • 我國研製成功B肝、C肝、愛滋病病毒高靈敏血液檢測用納米材料
    B肝病毒(HBV)、C肝病毒(HCV)、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致輸血傳播性疾病中的主要病毒,傳統的免疫檢測方法因「血清轉換窗口期」在30天以上,而存在感染病毒漏檢的危險(漏檢率高達十萬分之二十)。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C肝病毒」發現者
    Rice,以獎勵他們「發現C肝病毒」的研究。Alter發現了輸血後的C型肝炎的情況,發現了病毒的存在。他們的研究為C肝的治療藥物提供了思路,拯救了數億人的生命。現今,通過進行血液檢查或血漿檢查,可以協助控制C肝病毒的傳播。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C肝病毒」發現者
    Rice,以獎勵他們「發現C肝病毒」的研究。圖片來自nobelprize.org獲獎理由「為他們發現C肝病毒」,這是對人類抗擊傳染病所做努力的極大鼓舞。圖片來自nobelprize.org在慢性肝炎領域,我們最開始是在血液輸血過程中發現的。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我們無法決定誰是健康的捐獻者,第一位諾獎獲得者,Harvey J. Alter發現了輸血後的C型肝炎的情況,發現了病毒的存在。
  • 輸血為何是黃色的,輸血科醫生解密「成分輸血」
    而現在我們臨床治療所需要輸的血,是「成分輸血」。成分輸血就是把血液中各種細胞成分、血漿和血漿蛋白成分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加以分離、提純,分別製成高濃度、高純度、低容量的製品,臨床根據病情需要,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輸用,來達到治療患者的目的。相對於以前的全血輸注,按需選擇的成分輸血更安全、更合理。那麼,我們有哪些血液成分製品可以用呢?
  • 姑娘紋眉感染了「C肝」?聽聽肝病專家怎麼說
    目前世界公認的嗜肝病毒有5種,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簡稱C肝)是由C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肝臟疾病。C肝可經過血液、體液和母嬰傳播,以血液傳播為首。1989年美國人首次發現了C肝病毒後,我國從1994年才開始在獻血時篩查獻血者是否攜帶C肝病毒。C肝還可以經過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針頭,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用品進行針刺或侵入性操作。
  • 血型相同就可以互相輸血?關於輸血的五大認知誤區,你get了嗎?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輸血科醫生陳瓊通過辨析輸血的五大認知誤區,科普關於輸血的小知識。誤區之一:失血就應該補血?錯!毋庸置疑,輸血是臨床的一種急救措施,人體若大量失血(即失血量佔全身血量的1/3以上)則可能休克。
  • 「輸血染愛滋」調查:血站目前無法消除窗口期血液
    一年後,福建省血液中心公開招標,花458萬元從上海購置了兩套血液核酸篩查系統。2012年4月,核酸檢測在福建被納入血液檢測放行項目。早在十餘年前,核酸檢測作為一種公認的有效縮短「窗口期」的血液檢測方法,在美、日、歐盟等國家,被納入獻血者的常規篩查項目,因輸血感染傳染病的危險性大大降低。
  • C肝是什麼 C肝的症狀有哪些
    C肝是什麼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為C型肝炎、C肝,是一種由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經輸血、針刺、吸毒等傳播,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3%,估計約1.8億人感染了HCV,每年新發C型肝炎病例約3.5萬例。C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症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
  • 輸血就是輸全血嗎?您可能需要輸入的是血漿
    原創 王珊 檢驗醫學網 來自專輯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檢驗科文章作者:王珊單位: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空港醫院相信大家對於輸血都是非常熟悉的,至少很多人都獻過血吧,我們獻出來的血都是給了一些需要輸血的人群使用。
  • 輸血界的諾貝爾獎你知道幾個?
    在 1968年,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 該獎於1969年首次頒發,人們習慣上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如今,諾貝爾獎已頒布了119年,你知道輸血界獲得了幾個諾貝爾獎嗎?這一血管吻合方法能有效固定血管幫助縫合,還能防止血管縮窄,避免了栓塞後遺症,對移植醫學理論和實踐都很有意義,現在仍是血管吻合的經典方法。二十世紀初期,血液在體外凝固的問題仍然是臨床輸血實踐的巨大障礙。卡雷爾的血管吻合法將受血者和獻血者的血管直接連接,避免血液暴露於空氣中,給輸血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
  • C肝的傳播途徑 C肝早期有這些症狀
    C肝是一種傳染性的疾病,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中做好一些防範措施,那麼對於C肝,傳播途逕到底是什麼呢?C肝早期有哪些症狀呢?這些都是我們需要了解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吧。C肝的傳播途徑1、輸血及血製品傳播:曾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中期,輸血後肝炎70%以上是C型肝炎。
  • C肝怎麼治療?
    慢性C肝是指感染C肝病毒後半年以上仍可查出C肝病毒者,患者可無明顯症狀,但病毒在肝細胞內持續複製,引起肝細胞炎症、壞死,進而發展為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感染20年後,發展為肝硬化的概率為10%-15%。肝硬化後發展為肝癌的概率為每年1%-7%。 4、C肝病毒通過哪些途徑傳播?
  • 護士必知:特殊情況下的輸血
    案例二患者,女,18歲,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一直解膿血便,每日20次左右,血紅蛋白58g/l,白蛋白20g/l,遵醫囑給予紅懸2u,血漿200ml靜脈滴入,按輸血順序,先給予血漿滴入,在血漿快要靜脈滴入結束時,患者主訴全身瘙癢,顏面部及頸胸部有大量皮疹,通知醫生,遵醫囑給予異丙嗪注射劑肌注,繼續給予紅懸靜脈滴入,患者在輸入紅懸過程中
  • 沒有疫苗的C肝,能在2030年消失嗎?
    3位學者在 HCV 發現中做出的貢獻,依次是Alter發現了輸血中的未知新病毒、Houghton分離得到病毒的基因組以及Rice證明了C肝病毒可以導致肝炎 | 諾貝爾獎官網也正如諾貝爾官網對於該獎項的描述一樣,HCV 的發現也是人類在與病毒疾病抗爭歷史上裡程碑式的成就。
  • C肝病毒發現者,獲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
    接下來的十幾年當中,科學家們試圖找到這兩種肝炎的「元兇」,並以此研發更好的治療藥物,來對抗病毒性肝炎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1965年之後,人們推測中的B肝和A肝病毒相繼被發現,但當時的一位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Alter)教授很快發現,它們並不是肝炎病毒的全部。因為,在輸血後發現的肝炎樣本中,有近80%病例既不屬於B肝也不屬於A肝。
  • 肝神在上:誰能拯救七千萬慢性C肝病患?
    本文講述關於C肝病毒的故事,但這必須從B肝病毒的發現說起。輸血後肝炎之謎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是現代醫學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注射器的發明、藥物針劑以及輸血和血液製品的推廣使用,拯救了無數的生命。與此同時,醫學界也注意到這些治療措施有時會導致肝炎。病人接受輸血後發生肝炎,成為臨床上一個棘手的難題。
  • C肝抗體陽性是什麼意思 C肝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只有第一種情況屬於C肝患者。C肝的特徵(1)起病較甲型、戊型肝炎隱匿,HCVRNA陽性和/或丙氨酸轉氨酶(ALT)持續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徵。慢性化比例為50%-70%,其中10%-20%可發展為肝硬化,高於HBV感染。由C型肝炎到肝細胞癌一般需20年以上。HCVRNA陽性和/或丙氨酸轉氨酶(ALT)持續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徵。
  • 什麼是C肝?C肝通過什麼途徑傳播
    C肝的隱蔽性較強,病程比較慢,感染C肝病毒(HCV)的患者往往沒有任何症狀,慢性C肝病人甚至可以在20年間沒有任何明顯症狀。有少數患者可能會感覺身體無力,噁心和右季肋部不適等,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輕度肝、脾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