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在北京達美中心,凌雲兩輪汽車舉辦了一場有趣的發布會。
發布會的主角是一輛兩輪電動汽車,它有著流線型外觀,線條簡約靈動、乾脆利落,像是一隻科幻片裡的太空艙;車身小巧玲瓏,長僅2994mm,高僅1505mm,寬僅935mm,體積不到普通車輛的一半;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只有一前一後兩個輪子,靜止與行駛狀態下穩定不倒。
「它是汽車,不是摩託車,因為駕駛感受和駕駛體驗都跟摩託車完全不同」,凌雲智能創始人祝凌雲提到,「兩輪汽車並非是今天的創新,而是誕生在一百年前的英國。」
在大家都關心的汽車的平衡性和安全性方面,祝凌雲表示,得益於凌雲兩輪汽車的核心關鍵技術——機械陀螺儀,即使駕駛凌雲兩輪汽車進行高速轉彎,駕駛者也沒有任何的側傾感。
凌雲兩輪汽車採用全鋁底盤和碳纖維材質車身,整車重量僅400kg,電池系統搭載2-3塊電池組成的插片式電池組,百公裡耗電量低於5度。
插片式電池組給凌雲兩輪汽車帶來了兩方面好處:一是電池片能夠單獨插拔,實現家庭環境下充電,為車主省下了安裝、尋找充電樁的麻煩;二是可以根據具體的行駛半徑靈活配置電池片數量,避免了資源浪費。
自動駕駛+共享出行 兩輪汽車才是未來?
交通擁堵、停車困難、大氣汙染,是當今汽車社會面臨的三大煩惱,只有汽車變得小型化、輕量化、電動化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凌雲汽車認為兩輪電動汽車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也是基於這樣的初衷,凌雲汽車4年時間內從無到有,逐漸壯大。
發布會現場出現了兩個版本的凌雲兩輪電動汽車。
版本一:方向盤、油門踏板和剎車踏板的設置與四輪汽車一樣,操作方法也一樣,駕駛者可以直接上手,不改變人們駕駛習慣。另外,該車採用弧面輪胎,在行駛時與地面成點接觸狀態,能夠有效減少顛簸和震動,胎噪更小。
版本二:現場還出現了沒有方向盤版本的兩輪電動車,由凌雲汽車創始人祝凌雲親自「駕駛」出場。
之所以對「駕駛」加上引號,是因為該車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只有應急剎車踏板(一般情況用不到),通過滑鼠控制轉向,對車輛基本無需其它操作。
新車正前方是24寸曲面顯示器,上車後把手機可以放在左側門把手處。打開手機直接直接投影到顯示器上。
祝凌雲認為,兩輪汽車是自動駕駛的優秀載體,駕駛員只要表示出駕駛意圖就可以了。平衡控制器會根據駕駛意圖,根據舒適、安全性約束來控制車輛的轉向、動力。
想想我們目前最常見的通勤方式:開著1噸多重的5座甚至7座車,目的就是把1個人從某地運送到另外一個地方,確實造成了巨大的資源的浪費,我們的通勤方式需要變革。
但是,汽車發展變革100多年,尚未有過由四輪向兩輪的巨大變革,兩輪電動汽車的未來會怎樣?正如祝凌雲所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關於凌雲汽車:
凌雲兩輪汽車成立於2014年1月,成立之初便獲得了來自雲天使和極客邦基金的天使輪融資;2014年8月,凌雲兩輪電動汽車載人試驗完成,9月載人樣車成型,整個過程不超過1年;2015年5月,凌雲智能獲得了由極客幫、寬帶資本、紅杉、匯橋、小米、順為、真格、雙湖、高瓴、金沙江A輪融資;2016年4月,凌雲兩輪汽車攜兩款概念車參加北京國際車展,首次在國內A級車展公開亮相;2016年11月,凌雲兩輪汽車榮獲「中國車年度大選」「年度最佳創意獎」,引發業內熱烈反響。
截至目前,凌雲兩輪汽車的核心研發團隊已從最初的4人擴大到近40人,其中不乏來自長城、現代、航空航天的核心研發人才。基於強大的研發團隊,凌雲兩輪汽車已在中國和美國成功申請了60餘件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