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絕緣體材質的發現,使得表面波在傳播上,取得了重大的進步

2020-12-05 小魚聊聊科技

光可以說是人們日常當中最為經常接觸到的一個存在,並且正是得益於他的存在才能讓各種生物生存下去。從物理的角度來說,光可以說是在生活裡面最為常見的一種電磁波的表現形式,它其實不僅能夠在空中存在,同時它其實也是可以在具有引導電磁波的波導器裡傳遞的。又或者是在兩個介質層的交界處沿著界面進行傳播,這其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表面波。其實電磁波在這些波導器或者是戒指的交界處傳播的時候,如果遇到了一些缺陷雜質或者波導拐彎的情況的時候,散射這件事情也就是一定會有的,這樣就會造成能量上面的損耗,而且它也將會極大的降低波導的一個傳輸效率。也正是如此,所以科學家們一直都在不斷的尋找新的方式來有效的減少著一些損耗,使得波導能夠更加快速的傳播,以此在一些新的材料上面得到一些經驗。

當然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其實科員人員也做了不斷的嘗試以及研究,就比如說浙大的博士楊怡豪就巧妙的設計,提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一個由多個開口諧振器所構成的電子單元結構。因為這一個物件以及結構體具有比較強的電磁雙各項異性這樣的特性,並且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特徵,可以說成為了能夠順利的實現寬頻以及絕緣體研究的關鍵。在這當中最為值得注意是一個絕緣體的發現,他們就是通過這樣的材料,然後在光的傳播上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因為這樣的材料的存在,有希望將會大幅度的提高光子在波導當中的傳播上面的速率。

其實有關這一塊的研究是比較空白的,並且關於光學的拓撲絕緣體的實驗,其實大部分也是局限在二維的空間。在二維空間的情況下,表面波傳播的時候只會有一維單向的拓撲邊界態,而它在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當中傳播的時候,它的拓撲表面態則是表現為二維的無質量迪拉克費米子。由此也可以看出,能否順利的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的發現是非常重要的,並且對於推動著一個新興領域的發展也是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的。

其實在成功確定了這樣的信息之前,科學家們曾經也根據光子的一些特性搭建了電磁波的三維掃描平臺,這樣可以更方便進行一些實驗上的驗證。他們當時還對著一個絕緣體內部以及它的表面電磁場的分布成像,做出了一些觀察,並且很好的提取了當中處在電磁波模式之下的有關於色散方面的特徵。並且他們在當中成功的觀察到了這個材料當中的三維能隙,並且從當中還提取了電磁波模式的色散的特徵。同時還印證了在那當中表面態勢呈現者二維迪拉克錐形的,這恰巧就是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當中的關鍵性的特徵,可以說他們的發現是具有一定的意義的。

而且因為它的表面光子受到了拓撲的保護,所以這樣的材質可以用來構建光子的高速公路,並且讓光子能夠在傳輸的過程當中不被一些外在比如雜質或者缺陷的影響。或者用另一種說法來表述呢,就是這樣的缺陷被隱身了。並且通過研究人員的努力,他們也發現並且證實了表面波在界面傳播的過程當中,能夠無障礙得繞過z字形的拐角。其實這樣的現象就能夠很好的說明,對於這種波來說,拐角其實就是被隱形了,而且之所以會能夠實現這樣的高效傳播,正是得益於這樣材料的保護性特質。並且這個材質也可以廣泛運用到很多的控制項當中,對於材料方面的發展有著很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利用這些高質量的薄膜材料,他們發現了拓撲絕緣體特有的背散射缺失現象,從實驗上證明了拓撲量子態受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保護,觀察到了這種特殊的「兩維電子氣」在外磁場下的量子化行為(物理學上簡稱為「朗道量子化」,見圖二),證明了它具有無質量狄拉克費米子的特徵。
  • 電子只能在表面跑,竟因內部是絕緣體,但表面卻是完美的導體!
    除了有時不會外,電子會沿著某些不同尋常的晶體材料表面「賽跑」。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和合作者進行了兩項新研究,解釋了這種令人驚訝的行為來源,並繪製了恢復這些晶體導電性的路線,這些晶體因其在未來技術如包括量子計算機中的潛在用途而備受珍視,其研究發現發表在《科學》期刊上。
  • 表面波光學顯微鏡研究取得新進展
    表面波光學顯微鏡主要用於研究表面或界面處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樣品表面或界面處的行為特徵。目前常用的表面波光學顯微鏡是利用金屬(通常為金或銀)薄膜負載的表面等離子體波(Surface Plasmons, SPs)作為照明光源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顯微鏡(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Microscopy, SPRM),它被廣泛應用於細胞、細菌、病毒、DNA、蛋白質等生物體的無標記成像研究。
  • 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讓一束光跑出「Z」形彎道
    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讓一束光跑出「Z」形彎道  光沿直線傳播,這是寫在我們常識裡的一句話,科學家則有辦法讓光拐彎。浙江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合作,構建出世界上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在三維材料的「高速公路」上,一束光完美地跑出了「Z」字形。相關論文於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中國科大在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何俊峰研究組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對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展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使用高分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首次在電子摻雜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Sr2IrO發現和理解摻雜莫特絕緣體產生的奇異量子現象是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核心問題。摻雜莫特絕緣體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
  • 取出拓撲絕緣體表面態
    拓撲絕緣體輸運 毫無疑問,要說凝聚態物理過去十年最重要的物理發現是什麼,拓撲絕緣體(topological insulator, TI )一定排列前三位。我們總是能夠回憶起過去若干年張首晟老師在很多場合那激情洋溢的演講,告訴我們 TIs 在物理上是多麼有趣、應用上是多麼可期。
  • 手性表面波在超材料中的發現
    英國伯明罕大學的Shuang Zhang教授及在中、英、美三國的研究人員在雙軸雙曲線超材料和電介質的界面觀察到了一種新型的手性表面波
  • 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製成功
    此前,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在該領域仍是空白,光學拓撲絕緣體的實驗研究僅局限於二維空間。據悉,在二維空間下,表面波傳播時只有一維單向的拓撲邊界態,而表面波在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中傳播時,其拓撲表面態表現為二維無質量狄拉克費米子。「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十分重要,將推動該新興領域的發展。」《自然》匿名評審專家在評價該研究時說。
  • 有一種新材料,它表面會導電,但內部卻是絕緣體!是不是很神奇?
    拓撲絕緣體是一種創新材料,它在表面導電,但在內部卻是絕緣體。巴塞爾大學和伊斯坦堡技術大學的物理學家,已經開始研究拓撲絕緣體對摩擦的反應。實驗表明,摩擦產生的熱量明顯低於傳統材料,這是由於一種新的量子機制,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材料》期刊上。由於其獨特的電氣特性,拓撲絕緣體有望在電子和計算機行業以及量子計算機的開發中實現許多創新。
  • 中科大物理學院在表面波光學顯微鏡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表面波光學顯微鏡主要用於研究表面或界面處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樣品表面或界面處的行為特徵。第一,由於SPs的傳播特性,導致了SPRM在SPs傳播方向的空間解析度通常為幾個微米,遠大於光波的衍射極限;第二,由於SPs需要特定的激發條件且顯微物鏡的數值孔徑有限,導致了SPRM對入射光的波長、偏振及襯底材料有一定要求,如入射光必須是長波,且必須是p偏振光,樣品必須放置在金屬材料上。
  • ...31歲浙大科學家全球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
    圖 | 一種重要的拓撲學結構:莫比烏斯帶(來源:IC photo)  在拓撲物理學中,最火熱的研究概念莫過於拓撲絕緣體,自 2007 年被發現以來,逐漸成為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新熱點,並被認為是繼石墨烯
  • 浙大科學家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技術劍指6G
    圖 | 一種重要的拓撲學結構:莫比烏斯帶(來源:IC photo)在拓撲物理學中,最火熱的研究概念莫過於拓撲絕緣體,自 2007 年被發現以來,逐漸成為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新熱點,並被認為是繼石墨烯(201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的」Next Big Thing」,它對基礎物理的理解以及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很大的價值。
  • 浙大科學家全球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劍指6G
    在拓撲物理學中,最火熱的研究概念莫過於拓撲絕緣體,自 2007 年被發現以來,逐漸成為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新熱點,並被認為是繼石墨烯(201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的」Next Big Thing」,它對基礎物理的理解以及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很大的價值。
  • 凝聚態物理的巨大進步,在狄拉克半金屬中,發現新的奇異拓撲態!
    凝聚態物理的基礎研究,推動了現代電子能力的巨大進步。如電晶體、光纖、發光二極體、磁存儲介質、等離子顯示器、半導體、超導體等,都是凝聚態物理基礎研究誕生的技術清單,可謂令人震驚。在這一領域研究工作的科學家,繼續探索和發現令人驚訝的新現象,這些現象為未來的技術進步帶來了希望。
  • 彭海琳丨拓撲絕緣體:基礎及新興應用
    作為一種全新量子物態,拓撲絕緣體的發現被認為是繼石墨烯之後的「Next Big Thing」。拓撲絕緣體對基礎物理的理解和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巨大的價值,因而逐漸成為凝聚態物理和電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受到全球科學家關注,以期解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的難題,突破能源、信息等領域面臨的瓶頸。
  • 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這項研究由浙江大學教授陳紅勝課題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Baile Zhang、Yidong Chong課題組合作完成,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博士楊怡豪為論文第一作者,陳紅勝、Baile Zhang、Zhen Gao為共同通訊作者。
  • 凝聚態物理的巨大進步:在狄拉克半金屬中,發現新的奇異拓撲態!
    在這一領域研究工作的科學家,繼續探索和發現令人驚訝的新現象,這些現象為未來的技術進步帶來了希望。這一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涉及拓撲學,即一種描述表面狀態的數學框架,即使材料因拉伸或扭曲而變形,表面狀態也保持穩定。
  •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智能節能機敏材料二氧化釩(VO2)具有對外界紅外線進行感知和調控的特性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這樣的導電邊緣態是穩定存在的,且不同自旋的導電電子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所以信息的傳遞可以通過電子的自旋,而不像傳統材料通過電荷,不涉及耗散過程,通俗地說就是不會發熱,這一發現讓人們對製造未來新型電腦晶片等元器件充滿了希望。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本報訊 日前,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博士張海軍,研究員戴希、方忠所在的T03組在拓撲絕緣體的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