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節威寧自治縣發現2.5億年珊瑚化石
畢節威寧自治縣發現2.5億年珊瑚化石 發布時間:2019-02-18 12:32:04 來源:畢節日報
-
石頭上的時間之箭 雲南建水發現3億年前的古地中海珊瑚動物群化石
擔任桂林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館長15年的張教授今年已85歲高齡,對石頭、對化石愛得著迷,愛成了化石專家。我們要來與你相見,老天卻似乎不願我們來打擾你,白天悠悠的藍天,忽然就下起了大雨,但雨水阻攔不了我們相見的欲望,泥濘止不住我們相約的腳步。
-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湖南發現「珊瑚化石」群 距今至少1.9億年 (1/2) "← →"翻頁
-
玉化的曲靖珊瑚化石
因此,珊瑚與瑪瑙本是八竿子都沒有關係的兩種不同物質,然而,在特殊情況下,卻結合到了一起,這就是被稱為「珊瑚玉」的一種特殊首飾材料。 「珊瑚玉」又名菊花玉,是經歷數億年的地殼運動、地熱煎熬、高溫高壓才能形成的化石玉,被譽為「有機寶石」。
-
男子江中遊泳撿到3億年前珊瑚化石(圖)
成都理工大學,一名工作人員在觀看化石上的紋理8月中旬遊泳時,王加林從崇州文井江底拾回這塊有清晰紋路的大石,他覺得是個「寶貝」,可到處找資料都查不出這是什麼。帶著疑問,王加林打進華西傳媒呼叫中心尋求幫助。 經過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副館長劉建鑑定,王加林的石頭的確是個寶貝,它形成於3-4億年前。昨日,經成都理工大學古生物專家王教授最終鑑定,該化石是泥盆紀時期的珊瑚化石。
-
億年化石 留住生命的印記
珊瑚化石的地質年代為泥盆紀石炭紀,珊瑚化石就是珊瑚蟲死後,經過多少個萬年石化作用,保存下來的石頭,比珊瑚堅硬。可分為四射、六射、床板、日射珊湖四類。絕大部分遺存在淺海沉積物裡,並與其它淺海生物伴生。它們千姿百態形狀各異,有樹枝狀、拖鞋狀、盤狀、錐狀、圓筒狀、多角狀、泡沫狀等。
-
永遠不重迭的千年靈物:珊瑚化石
珊瑚是珠寶中唯一有生命且成品顏色及花色紋別均為"獨一無二",有些珊瑚化石受其特殊代替呈玉隨化現象(半透明狀),更是永遠不重迭的千年靈物,貴重珊瑚、珍珠和琥珀並列為西方三大有機寶石。 珊瑚自然死亡後變為珊瑚石,並在地殼板塊運動,珊瑚石和其它古生物殘骸沉積地層帶中,由於地層構造的複雜多變,褶曲多裂,斷層重疊,礦物表露。滄海桑田,鬥轉星移,經過億萬年自然力的崩裂、垮塌、風化、剝離、堆積、衝刷、浸蝕,又再江水的搬運作用下出現在山地、巖洞中。
-
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此次移交的古生物化石將由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收藏。
-
...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
-
(視頻)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
-
虎拍藝術網:珊瑚化石—良材美石,當屬珊瑚
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過去生物的遺體或遺蹟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蹟統稱為化石。化石有很多種,我們今天簡單說一下珊瑚化石。珊瑚化石,俗稱石柱子、珊瑚玉。常見的珊瑚化石有單體和復體兩大類型。單體珊瑚的骸體,從幾毫米到幾十釐米,通常有體壁圍繞,表面飾有粗細不等的皺紋,但在進化程度比較高級的珊瑚中,體壁退化。
-
日本科學家發現珊瑚起源於約5億年前
日發現珊瑚起源於約5億年前 新華社東京7月25日電 日本科學家25日說,通過解讀珊瑚基因組,他們發現珊瑚是在約5億年前出現的,這一發現比原先認定的珊瑚誕生時間早2億多年。 日本衝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採集了珊瑚的精子,分析其中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鹼基序列,確定了珊瑚的2.4萬個基因。
-
雨花石裡藏著2000萬年前的珊瑚化石
今天(6月5日),博物館召開發布會,介紹這批雨花石藏品背後的故事。雨花石是一種天然寶石,主要產於六合等地,是南京一張亮麗的名片。此次展覽包括雨花石來源、雨花石文化、雨花石科學意義和雨花石鑑賞四個部分。與一般雨花石展覽不同,此次展覽主要突出科普元素,比如,講述雨花石形成過程背後巖漿活動、造山運動等地質事件。
-
2億年前的珊瑚竟然長成這樣!!!
可惡的是,在2億多年前的二疊紀末期那場「自然大屠殺」裡,我徹底和這個世界說了拜拜,連行李都沒來得及收拾。我是四射珊瑚,腔腸動物門珊瑚綱的成員。 四射珊瑚 隔壁形成方式示意圖所以,科學家們就給我換了這個洋氣的名字-四射珊瑚
-
化石「皺紋」洩露驚天秘密:3億多年前1年有400天
原標題:化石「皺紋」洩露驚天秘密:3億多年前1年有400天 一年有多少天?365天!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一口報出。 那3億多年前呢?可能絕大多數人不知道。昨天,記者從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獲悉,他們正在展出的「神奇的古生物鐘」會讓你知道, 3億多年前,一年有400天。這是誰說的,怎麼論證?
-
37億歲!迄今最古老化石現身格陵蘭島
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王小龍)澳大利亞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他們在格陵蘭島發現了一些疊層石化石,其歷史可追溯到37億年前,比目前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化石還要早2.2億年。負責此項研究的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的艾倫·奈德曼稱,他和他的同事是在格陵蘭島西南部伊蘇阿的變質巖中發現這些高1—4釐米的化石的。
-
中國科研人員將從深海珊瑚化石分析古代氣候
中國科研人員將從深海珊瑚化石中尋找線索。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天宇正搭乘「科學」號科考船前往西太平洋,希望從那裡的深海珊瑚化石中得到若干古海洋和古氣候問題的答案。科學家利用深海珊瑚化石研究古海洋和古氣候問題始於21世紀初,而對西太平洋深海珊瑚化石的地球化學研究尚未起步。
-
國外7歲男童在海岸玩耍,意外發現2.5億年前魚龍化石
7歲男童希連科,和姐姐在海岸上玩耍時發現2.5億年前的魚龍化石。(網絡圖片) 發現化石不再是古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的專利!俄羅斯7歲男童希連科(Dmitry Sirenko),日前在俄國濱海邊疆區的俄羅斯島(Russky Island)海岸意外找到一處化石痕跡,專家隨後證實那就是2.5億年前的魚龍化石。
-
貴州發現數億年前神秘生物八臂仙母蟲化石(圖)
「八臂仙母蟲」化石。朱茂炎 提供 現在生物弱肉強食,但在5.6億年前,有這麼一群生物,它們之間相處「融洽」,沒有捕殺,這種生物就是「埃迪卡拉生物」。經過研究得出它和海洋中的珊瑚、水母和海葵等動物是一類的。由此我們肯定,過去身份不明的"埃迪卡拉生物"有一部分是動物,而且與接下來的寒武紀動物也有一定的聯繫。」中科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所專家朱茂炎介紹說,這一成果已經引起國際高度關注,並被著名的美國《Discovery》網站報導。 在古生物界,「埃迪卡拉生物」的名氣很大。它是生活在5.7億—5.4億年前的一種特殊的生物。
-
日本發現1.2億年前的遠古鳥類化石
新華社東京11月16日電 日本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通訊-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在日本福井縣發現了距今約1.2億年的鳥類化石,它擁有之前發現的類似時期鳥類化石中沒有的尾綜骨,有助於人們了解早期鳥類演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