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裡藏著2000萬年前的珊瑚化石

2020-11-22 南報網

科普特展《美麗奇妙的雨花石》將於6月9日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開展,70多件雨花石藏品現場展出。

南報網訊(記者 毛慶 通訊員 盛捷)科普特展《美麗奇妙的雨花石》將於6月9日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開展,70多件雨花石藏品現場展出。今天(6月5日),博物館召開發布會,介紹這批雨花石藏品背後的故事。

雨花石是一種天然寶石,主要產於六合等地,是南京一張亮麗的名片。此次展覽包括雨花石來源、雨花石文化、雨花石科學意義和雨花石鑑賞四個部分。與一般雨花石展覽不同,此次展覽主要突出科普元素,比如,講述雨花石形成過程背後巖漿活動、造山運動等地質事件。此外,雨花石除了外表鮮豔美麗外,它還是一種化石的保存形式,其中包裹有各種動植物化石,它們真實見證了地球曾經有過的生物多樣性,反映一個地方的生物面貌和自然環境。這些幾乎立體保存下來的化石雨花石不僅色澤多彩,具有觀賞性,而且生物結構清晰,富有科學性。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批展出的雨花石非常漂亮,有的像一條魚,旁邊還有逼真的水草;還有的名為「西子泛舟五湖」,看起來就像一條帶頂棚的小船,悠閒地在湖中蕩漾。一塊名為「燭光」的雨花石,整塊石頭呈雨滴狀,成人半個手掌心大小,雨花石上布滿了點點白色,就像一束束燭光閃耀。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馮偉民介紹,南京地區雨花石中的化石種類眾多,大約成形於2000萬年前,大多數化石的生物結構保持完好,包括珊瑚、鸚鵡螺、苔蘚蟲等,是古生物研究的極好材料。而這塊化石上的白色點狀物質就是珊瑚的屍體,這種珊瑚蟲一般固著海底生活,頂端有口,圍以一圈或多圈觸手,以便捕獲海洋裡細小的浮遊生物,眾多的珊瑚可以形成珊瑚礁。目前雨花石化石中可見的是僅存的珊瑚骨骼。

相關焦點

  • 【魅力江蘇】小小雨花石裡藏著大學問
    【魅力江蘇】小小雨花石裡藏著大學問 2020-10-26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純天然雨花石鑑賞——中國猿人
    純天然雨花石鑑賞---中國猿人人類的起源是古今中外科學家探索研究了很多年的一個課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考古發現的成果證明,中國是人類起源和發展的一個搖籃。2004年,在湖南衡東發現的「亞洲德氏猴」,生活在距今5500萬年前。
  • 河邊撿到的神奇石頭,有人說是珊瑚化石,有人說輝木化石
    這是一塊在河邊撿到的神奇石頭,有人說這是一塊珊瑚化石,又有人說這是輝木化石,這到底是什麼奇石呢?珊瑚化石和輝木化石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呢?其實很簡單,從這塊奇石的外形來看就可以斷定這是一塊輝木化石,其實輝木化石是雨花石中的一種,石中一些排列有序的圓形斷面的化石(我們通稱它為:蜂窩石)其實就是這種蓮座蕨目輝木科中的莖中部的維管束。目前仍生長在地球的植物類似於現今的觀音蓮座和桫欏。
  • 完整「王冠蟲」化石現身 證湯山3億年前為海洋(圖)
    王冠蟲化石  藏著十幾種生物的雨花石化石 朱姝 攝  採自湯山,保存完整的「王冠蟲」、餅乾大小的雨花石上,竟然聚集著十幾種不同種類的化石、連「蛋皮」都完整保存的橢圓形恐龍蛋……18日,在由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和本報共同主辦的
  • 南京湯山發現王冠蟲化石 證明3億年前此地是片海
    藏著十幾種生物的雨花石化石 採自湯山,保存完整的「王冠蟲」、餅乾大小的雨花石上,竟然聚集著十幾種不同種類的化石、連「蛋皮」都完整保存的橢圓形恐龍蛋……18日,在由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和本報共同主辦的「第八屆化石鑑賞大會」上,市民們拿出很多收藏珍品,其中不少連古生物專家都覺得很「難得」。
  • 完整"王冠蟲"化石現身 證湯山3億年前為海洋(圖)
    藏著十幾種生物的雨花石化石 朱姝 攝  採自湯山,保存完整的「王冠蟲」、餅乾大小的雨花石上,竟然聚集著十幾種不同種類的化石、連「蛋皮」都完整保存的橢圓形恐龍蛋……18日,在由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和本報共同主辦的
  • 胭脂木化石+雨花石木化石廣義樹木形狀成因分析(原創2018年12月26日胭脂木化等)【原創命名2017年1+2018年】
    上圖為胭脂木化石的原始蜂窩石氣根化石      胭脂木化石鑑定標準如下:      1.屬於雨花石-木化石範疇。      2.形狀多為相對樹木形狀,也有接近卵形。       4.屬於蕨類氣根、莖外延性、上延性化石,有各個坂區證據石,和彩莖化石裡粉紅瓤版概念重合,但因其色彩、類型特殊,故單獨形成品種。      5.顏色粉紅的原因,是根據密度暈染非同定律,沉積過程中,礦物質對置換過的化石不同密度部分的暈染程度不同,而累積的礦物質厚度形成的不同顏色。
  • 玉化的曲靖珊瑚化石
    在高溫的世界裡,普通物質往往無處遁形,立馬氣化,迅速升華飄散在空氣中,正所謂「烈火煉真金」。 珊瑚就是這樣一種不耐高溫的物質,珊瑚是由珊瑚蟲堆積而成,生長在200至2000米的大海深處,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硬度只有3至3.9度。珊瑚生長緩慢,20年僅長一寸,300多年的珊瑚不過也只有一公斤。碳酸鈣不耐高溫,在一個標準的大氣壓下,989℃就能讓它分解升華。
  • 合作地區發現2500萬年前遠古動物化石
    經鑑定分析,這批化石來自於2500萬年前的漸新世,比之前冰河世紀(大約200萬年)的歷史還要久遠的多,說明早在幾千萬年前,甘南地區就是遠古生物的棲息之地。除了動物化石本身外,科研人員認為這次動物化石發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 億年化石 留住生命的印記
    在這些堅硬的物質下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珊瑚化石的地質年代為泥盆紀石炭紀,珊瑚化石就是珊瑚蟲死後,經過多少個萬年石化作用,保存下來的石頭,比珊瑚堅硬。可分為四射、六射、床板、日射珊湖四類。絕大部分遺存在淺海沉積物裡,並與其它淺海生物伴生。
  • 研究人員發現2000萬年前巨大的沙蟲痕跡,比科幻小說裡更奇怪
    圖片1:科幻小說《沙丘》裡巨大的沙蟲西蒙弗雷澤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發現表明,大約2000萬年前,大型伏擊掠食性蠕蟲(大約長達兩米)在中國臺灣附近的海底漫遊
  • 虎拍藝術網:珊瑚化石—良材美石,當屬珊瑚
    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過去生物的遺體或遺蹟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蹟統稱為化石。化石有很多種,我們今天簡單說一下珊瑚化石。珊瑚化石,俗稱石柱子、珊瑚玉。常見的珊瑚化石有單體和復體兩大類型。單體珊瑚的骸體,從幾毫米到幾十釐米,通常有體壁圍繞,表面飾有粗細不等的皺紋,但在進化程度比較高級的珊瑚中,體壁退化。
  • 如何分辨真假雨花石 玉石保養如何做
    很多人平時都應該有見到過玉石之類的石頭,這類石頭不僅是外觀上非常好看,實用價值也是很大,因為價格偏高,所以通常都被大家用來收藏,而這類石頭中分類也是有許多,玉石是一個統稱,瑪瑙也是同樣,而瑪瑙之中雨花石也是很好的類型,那麼如何分辨真假雨花石?玉石保養如何做?
  • 南京景區賣的雨花石多為假貨 有的對人體有害
    業內人士告訴揚子晚報記者,這些景點銷售的價格低廉的雨花石,幾乎都是假貨。其中,除了拿人造玻璃、樹脂合成「雨花石」外,更有甚者,竟然用螢石冒充雨花石,其中含有的氟化鈣對人體有害。  郭春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目前正宗的雨花石在市場上都屬於奇貨可居的狀態,平均一顆雨花石就得要賣百元以上,根本不可能只花十元就可以買上一串。更別提有的小攤子上,能讓遊客花5元抓上一把「雨花石」了。  假雨花石咋做的?
  • 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此次移交的古生物化石將由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收藏。
  • ...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
  • 瞧,這珊瑚化石2億歲了
    「你發來的照片我們已收到……照片上的石頭就是遠古海洋水生珊瑚化石,距今約有2億年歷史。」昨日,江安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閔勇智接到了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科技處朱研究員打來的電話。  18日,閔勇智前往該縣紅橋鎮採訪時,在趙文江醫生家中發現了一塊重約700公斤的大石頭,石頭上布滿了奇怪的圖案(上圖)。
  • 中美學者發現1500萬年前「木乃伊」南酸棗化石
    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在福建漳浦發現一種1500萬年前的南酸棗化石。就像人們熟知的木乃伊,這些乾枯、脫水的化石將遠古南酸棗的形態結構立體保存了下來。南酸棗是一種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的喬木,在我國浙江、福建、雲南等地有分布。
  • (視頻)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
  • 10萬年前的珊瑚化石被發現,或能佐證這一點
    圖為貝類化石 大量的數據表明,古人類至少在這裡生活了數千年的時間,而且全年都是以貝類為食。更加讓人欣喜的是,在位於紅海西南部的法拉桑群島,科學家還找到了很多距今10萬多年的珊瑚礁化石,這也為古人類走出非洲後的食物來源,提供了更多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