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過去生物的遺體或遺蹟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被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蹟統稱為化石。
化石有很多種,我們今天簡單說一下珊瑚化石。珊瑚化石,俗稱石柱子、珊瑚玉。常見的珊瑚化石有單體和復體兩大類型。單體珊瑚的骸體,從幾毫米到幾十釐米,通常有體壁圍繞,表面飾有粗細不等的皺紋,但在進化程度比較高級的珊瑚中,體壁退化。
復體珊瑚呈緻密的塊狀體,或細弱的叢枝狀,由許多細小的珊瑚個體組成,有的從母體的軸部或側方分芽而出,有的通過珊瑚體壁上的孔或管,或各珊瑚單體之間的共骨組織或間隙管相互貫聯。
珊瑚骸體的骨架由無數細微的,方解石質或文石質的羽針、羽簇或羽榍組成。
縱列骨骼單元主要包括刺狀或脊狀的隔壁脊或隔壁刺和板狀的隔壁,後者長短相間,呈兩側對稱或輻射對稱排列。
橫貫珊瑚骨腔分布的板狀體稱床板或橫板,是橫列骨骼單元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有些珊瑚體的邊緣還出現小型魚鱗狀或泡沫狀骨片,稱鱗板或泡沫板。
上述縱列和橫列骨骼單元在不同地史時期的各類珊瑚中,分別以不同的方式配列組合,或派生出其他組織結構,出現形形色色的骸體形態。
通過研究珊瑚化石,科學家可以研究出曾經的珊瑚生活的地域軌跡,從而尋找和開發海洋資源。所以它對於科學家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具備一定的資源研究價值和審美價值。
目前,有一塊清新亮麗的珊瑚化石亮相在國內外知名藝術網站上--虎拍藝術網。從這塊化石的外觀來看,它的形狀呈放射狀,向兩邊對稱排列。它由一根根細骨一樣的羽針組成。羽針的首端像極了一顆顆愛心,令人賞心悅目。不管是從化石的資源研究價值還是審美價值,它當仁不讓會成為各位收藏愛好者最佳選擇。